回覆列表
  • 1 # 這個平臺球盲多

    當然是司馬懿了,三國志不同於三國演義,諸葛亮出師表就表明了,伐魏蜀亡不伐蜀亦亡,諸葛亮的益州疲弊,一直沒有解決,而蜀國在失去關羽張飛之後,一直沒有可以用的人,而魏延諸葛亮不信任,嘔心瀝血、積勞成疾

    司馬懿聰明的地方在於,藏拙曹操面前沒表現出才能,而對諸葛亮的對決中,一直避重就輕,而諸葛亮除了驚豔的出場,之後一直有各種問題,司馬懿軟中帶鋼,在曹操死了之後,立即掌握魏國的大權

  • 2 # 地球聯盟者

    諸葛亮在政治方面比司馬懿優秀。

    軍事方面平分秋色

    諸葛亮善於先發制人,以攻為守。

    司馬懿善於後發制人,以守為攻。

  • 3 # 狼的影子716

    各有千秋,雙方在行政能力,政治,謀略方面都非常出色,在軍事方面司馬懿要強於諸葛亮,我們可以把二人生平的各個方面做一個詳細的比較。

    一,謀略方面;《三國志》沒有專門為司馬懿立傳,所以對於司馬懿的評價只能來自於其他人的傳記中的敘述,司馬懿在曹操手下任職的時候,曾經多次為曹操提出過建設性的意見,比如說在奪取漢中後建議曹操“得隴望蜀”乘勢以圖巴蜀,在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時候,建議曹操聯合孫權挫敗了關羽的鋒芒等等,說明司馬懿對於軍事戰略和政治謀略方面是非常有見地的,而這一點諸葛亮的表現卻乏善可陳,雖然千百年來的“豬粉”一直都把《隆中對》奉為“千古絕唱”而對諸葛亮進行跪舔,實際上這個所謂的“千古絕唱”是來自於魯肅在七年前提出的“榻上策”,說的好聽一點是“拾人牙慧”,說的難聽一點是剽竊了魯肅的戰略思想,而且,這個《隆中對》究竟是劉備在窮困潦倒,寄寓荊州的時候提出來的還是後期根據已經發生的事情逐步完善的還很難判斷,從劉備拼命爭奪漢中的時候諸葛亮表現出來的彷徨猶豫來看,諸葛亮並不瞭解漢中對於蜀漢的重要性,當然也就談不上他能在十年前就做出那個“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的戰略規劃了,即使是我們承認諸葛亮確實是做出了《隆中對》這樣的戰略規劃,也不代表他就比司馬懿高明,司馬懿提出的戰略建議也是非常高質量的,不過是因為他沒有系統性的總結,提煉集結成書而已,而且《隆中對》的戰略思想和發展方向,也不是隻有諸葛亮才看的到,因為當時的天下除了曹操,孫權佔據的地方,也只有荊益二州了,除此之外已經沒有任何發展的空間了。

    二,治國理政方面;這一點諸葛亮要強於司馬懿,曹魏是一個成熟,穩定的政權,而且人才濟濟,政治穩定,經濟發達,而蜀漢政權是劉備“鳩佔鵲巢”奪來的,內部派系林立,經濟落後,根基也不穩定,蜀漢政權的所有政治,經濟,文化,法律,軍事方面的建設,都凸顯了諸葛亮過人的治國理政能力,司馬懿雖然也達到了國家最高軍政長官的地位,但是他更多的是享受了前人打下的堅實的基礎,他自己並沒有付出多少努力。

    三,軍事方面的成就;雙方都是文臣領兵,但是司馬懿要遠勝於諸葛亮,他的第一次軍事實踐,就是“剋日擒孟達”,在得到孟達反叛的訊息後,司馬懿違反常規,先斬後奏,不請旨就直接發兵,八天時間急行軍1200裡(古代行軍的常規速度是一天30裡,稱為“一舍”,三國時期有提高但是也不會超過一天50裡,所以孟達才會誤認為司馬懿至少要一個月才能到達),到達之後立刻日夜猛攻,打了16天,拿下了孟達。表現出了非常出色的軍事素養和當機立斷的大將風範。

    建興九年,十二年,司馬懿跟諸葛亮有兩次交鋒,在滷城之戰中,司馬懿進攻,諸葛亮守南北二山,司馬懿受挫,但是沒有什麼重大的損失,“豬粉”們津津樂道的“斬甲首三千”並不是這次戰鬥,而是一年前的建興八年,蜀漢魏延,高翔等“西入羌中,與魏後將軍費耀,雍州刺史郭淮戰於陽溪,大破淮等”。曹魏真正的損失是諸葛亮“糧盡退兵”的時候,張郃於木門中流矢負傷身死,這次戰鬥表面上是諸葛亮佔了上風之後退兵,但是司馬懿部卻有很多將領因為這次戰鬥獲得了晉升,而蜀漢政權方面卻悄然無聲,連“射殺曹魏右將軍張郃”這樣的“大功”,都無人獲得升賞,至少說明蜀漢方面根本就不知道張郃死了。

    雖然建興九年的蜀魏交鋒中,諸葛亮略佔上風,但是司馬懿卻把蜀漢軍隊的底細和諸葛亮的水平摸透了,他在蜀漢撤軍後就斷言蜀漢軍隊最大的問題在於糧草和後勤保障,諸葛亮如果想要再次“入寇”,必在“三捻”(農作物三次收穫)之後,而且諸葛亮前四次奪取州郡的企圖都沒有實現,再出兵肯定會尋求野戰,地點肯定會在隴東。後來事情的發展完全是按照司馬懿的預料,三年後,諸葛亮挾傾國之兵,放棄了過去一直實行的“安從坦途,平取隴右”的戰略,出斜谷進入關中。

    這一次諸葛亮的北伐是跟孫權遙相呼應,共同出兵的,自赤壁之戰以後,魏吳雙方發生了多次戰鬥,東吳政權對於北伐的熱情比蜀漢更加高漲,所以,曹魏一直都把孫權視為主要的對手,曹仁,滿寵,曹休,張遼等曹魏名將都長期奮戰在東線,建興十二年的這一次,魏明帝更是親率三路大軍對付孫權,而在西部戰場,依然是隻有郭淮的邊防軍和司馬懿的部隊。由於司馬懿準確的預測了蜀漢的“入寇”時間和線路,所以,司馬懿跨過渭河,背水結營,擺出了積極防禦的態勢,按他判斷“亮若勇者,則延武功山而東行”,則雙方就要進行決戰,“若西入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這就是說,如果諸葛亮不敢向東進軍長安方向,就只能在關中地區的西部進行騷擾,不會造成什麼重大威脅,結果,諸葛亮出斜谷後果然向西進入五丈原,至此,可以說諸葛亮自三年前開始的每一步都在司馬懿的預料之中。

    如果說雙方的第一次交鋒,諸葛亮略佔上風,到了這一次,司馬懿至少在戰略規劃上已經跟諸葛亮難分伯仲了,他預測到了諸葛亮“入寇”的時間和路線,但是沒有預料到諸葛亮還準備了另一個方案~向西爭奪北原,隔絕隴道,是雍州刺史郭淮,這個在西北邊疆征戰了15年的宿將,及時的向司馬懿建議,並親自率軍彌補了這一疏忽,而且在北原兩次擊敗了諸葛亮的進攻,把諸葛亮死死的困在五丈原,進退失據,活活的拖死。

    關於這次戰鬥,從古至今有無數的人譏笑司馬懿“畏蜀如虎”,甚至連諸葛亮以巾幗進行侮辱都能忍受,任蜀軍“來去自如”,事實上,諸葛亮雖然來勢洶洶,但是司馬懿已經佔據了戰略上的完全主動,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司馬懿和郭淮已經把諸葛亮的每一步戰略意圖都洞察先機,把諸葛亮困死在五丈原,至少在“上兵伐謀”這個層面,諸葛亮已經輸了。而蜀漢的盟軍孫權被魏明帝擊退,在“伐交”方面曹魏又勝一籌。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嘲笑司馬懿不敢應戰,諸葛亮無論如何挑釁都無濟於事,其實,這不過是一些“豬粉”在為諸葛亮的失敗找藉口而已,你諸葛亮如果真有本事,何必要管司馬懿出不出戰呢?你直接帶兵去打司馬懿的營寨就行了啊,你不是厲害嗎?你不是能打嗎?當年陸遜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在夷陵跟劉備對峙了大半年都是堅壁自守,等待戰機,怎麼司馬懿才守了三個月就要受“豬粉”們這樣的侮辱呢?

    司馬懿堅守不戰,用最小的代價,用自己後勤便利,本土作戰的優勢,去剋制勞師糜餉,後勤不繼的蜀漢軍隊,以己之長,克敵之短又有什麼不對,難道敵人一挑戰就一定要出營廝殺才算得上是好漢?

  • 4 # 胖哥侃歷史

    個人認為諸葛武侯更勝一籌。

    諸葛亮一直是中國的智慧化身,自劉備微末之時便已經跟隨,為劉備出謀劃策,定下鼎足三分的戰略目標。後來聯合孫權抵抗曹操得以分得荊州,再入蜀地,平定益州,可以說劉備的基業都是在諸葛亮的輔佐下,一刀一槍苦戰而來。而司馬懿則不然,曹操徵辟司馬懿入朝為官時羽翼已豐,大勢已成。曹操依賴的謀士更是荀彧,賈詡,郭嘉等人。在為其君主出謀劃策,克定天下上,顯然諸葛亮更勝一籌。

    諸葛北伐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

    司馬懿在軍略上能拿的出手的戰役就是抵抗諸葛亮北伐上,讓諸葛亮多次出兵而沒有結果。但我們要知道的是,這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自古兩軍交鋒,攻難而守易。且魏國佔據中原的繁華地區,而蜀國只有一州之地,兩國的實力更是差距巨大。

    有人可能會說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不是說明諸葛亮的愚蠢麼?諸葛亮又何嘗不知道這個問題。但是如果不北伐,奪權曹魏邊境人口,騷擾其發展,以曹魏的實力,發展數年大軍西進,蜀國將無力抵擋。所以諸葛亮只能不斷北伐,寄希望於此消彼長下的消耗戰。而諸葛亮能以弱攻強,讓司馬懿一直採取守勢,更是證明了諸葛亮在軍事上的聰慧。

    諸葛亮善於謀國,而司馬懿善於謀身

    唯結果論者會說諸葛亮再聰明也是落得殫精竭慮病死五丈原的結果,而司馬懿卻在高平陵之變後掌握了國家的權利。甚至其後人更是篡奪了魏國,尊司馬懿為宣皇帝。我覺得這不是司馬懿能拿出來吹的點,只能說司馬懿更陰險,更善於謀劃自己和家族,謀的是一世榮華和權力慾望。而諸葛亮戰略眼光,智謀韜略,為國而謀,謀的是千古美名。

  • 5 # 小小訪客

    諸葛亮與司馬懿智慧之爭,一直是三國迷們之間不休的話題,但也確實是至今無法定論的一個命題。諸葛亮從古至今被定義為智慧的化身,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司馬懿韜光養晦終得曹氏天下。兩人聰明與智慧之爭分析如下:

    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了解一些三國的歷史,有些是從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瞭解到三國時期人物,有的是從陳壽《三國志》分析其中的人物,有的可能是從晉書中讀到三國的歷史。在三國演義電視劇中,諸葛亮在後人眼裡是神一般的存在,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計謀成為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司馬懿是呼更知天命,熬死曹操,熬死曹操的兒子,熬死曹操的孫子,奪得天下,其謀略非常人可及。在三國志和晉書中諸葛亮並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並沒有死諸葛嚇死活仲達,反而司馬懿韜略似乎更貼近歷史事實。

    其實關於兩者智慧的比拼,大家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去看待,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過高的誇張諸葛亮,而三國志和晉書都是在晉朝時期編著的,晉朝是司馬家族的天下,史學家難免會過高的去評價司馬懿。總之,兩人都是智慧的化身,聰明才智是後人值得考究一門學問。

  • 6 # 牽著傳說漫步

    我覺得是諸葛。就看在諸葛北伐這段時間弄死了多少北魏名將,如夏侯淵,張郃。等等。而以當時蜀之國力尚可如此。反觀司馬以魏之國力。魏將之強又如何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制11g螺紋外徑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