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菜鳥火車司機

    于謙必然是民族英雄,明英宗被俘之後,瓦剌進攻京城,欲挾天子以令諸侯,面對此種局勢,于謙上書太后,請立英宗之弟為君,為明代宗,這個代就是代理的代。

    面對瓦剌大軍,于謙親自指揮,打贏燕京保衛戰,保住了明朝江山,也保護了民族不被侵略。後又迎英宗回朝,在代宗病重後,英宗奪門之變復辟成功,並斬殺于謙。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于謙真可謂是大明之忠臣,君臣之禮時刻不忘卻。為了大明江山社稷,果斷上書擁立新帝,他不會不知道在皇帝還活著的時候擁立新帝意味著什麼,需要承受多大的指責和壓力。

    在戰爭勝利以後,作為新帝的擁立者,他完全可以和新帝聯合起來,有很多的辦法可以讓英宗無法回朝,但是他迎英宗,終於被殺,當然這與名族氣節無關,而只在乎於君臣之禮,一代名臣,光明正大,以至於劊子手都不願對他行刑。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 2 # e_listen141814398

    明朝在崇禎手上意外突然死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天災。李自成進入北京後,情況跟唐朝末年的情況非常接近。但唐朝末年的情況是黃巢起義軍佔領了包括廣東在內的廣大華南地區,但黃巢本身並不是一個能成大事的,有點類似於李自成的情況。在200年前的明英宗曾經被瓦剌軍隊俘虜,但在於謙的帶領下,明朝又堅持了200年。當時的人們似乎把馬士英也當成了于謙再世,結果卻大失所望。

    透過明末清初的古籍,可以知道,清兵之所以能夠那麼順利的渡過長江,其實是馬士英造成。個人感覺當今世界,對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越來越鼓勵,這將從根本上扼殺知識創新,從歷史上看,以史為鑑,眾所周知,就在清兵渡過長江後不久,多爾袞下達了全民剃髮令,但清兵是如何渡過長江的?根據明朝史書《明季南略》和《南渡錄》的記載,渡江當日,清兵聲東擊西。從七里港趁著大霧渡過了長江,渡到一大半的時候,南明軍隊才發現清兵,隊形大亂,清兵趁機渡過長江。乍一看似乎是大霧惹的禍,可謂天不助大明。仔細一想,其實很有問題,長江大霧是經常有的現象,真正的原因是“七里港警報寂然”,就是偵察兵都被打怕了關怕了,原來在幾天前就在七里港,馬士英把前來報警的偵察兵抓起來捆起來,痛打一頓;重賞那些吹牛逼的,使得沒有人再敢來報警,於是七里港從此無人報警,上演了一出真實版的花剌子模信使故事,這使得南明政權從此成了瞎子和聾子,真是害人不淺。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靠著長江天險守住了半壁江山的政權,實在是太多了。沒有哪一個崩潰的如此的快,難道,東晉和南宋的時候,上百年都難得遇一次大霧?馬士英在七里港上演的,才是真正的花剌子模信使故事,比傳說中的真實多了。

    鄭芝龍和方國安,都是馬士英的好朋友。馬士英在潞王政權覆滅以後,在清軍的追擊之下,潰不成軍。馬士英聯絡降將張存仁,企圖投降清朝但對方不接收。於是透過馬士英的私人關係,在一幫包括方國安、鄭芝龍在內的死黨的幫助下,馬士英得以進入方國安帳下,方國安的部隊是南明軍隊的主要支柱,方國安手下有超過10萬人的部隊,在南明軍隊中最有實力。馬士英在方國安面前大談軍事,然後說當年弘光政權的覆滅都是阮大鋮惹的禍,吹完之後,卻跟阮大鋮依然情同手足。然後唆使方國安攻擊友鄰的部隊,使得南明的抗清部隊要麼無糧草供應,要麼在方國安的攻擊下潰不成軍,閩浙道路中斷,南明軍隊的抗清事業從此基本瓦解。然後馬士英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準備以此獻給清朝,作為將來在清朝晉升的階梯,馬士英阻斷前來營救的張國維,橋墩上刻下十個大字。但被馬士英派去的心腹大將忽然生病了,朱以海登舟入海。方國安阮大鋮後來都投降了清朝,不久後跟馬士英一起被清朝殺死。鄭芝龍後來也投降了清朝。

    據史書記載,馬士英之所以能在明末的大環境下飛黃騰達,根本不是有什麼過人的能力,而是他非常善於交結權貴,他之所以在第一次當縣令的時候就被彈劾,就是因為用公款交結權貴,馬士英非常善於拉攏很多狐朋狗友,這才使得他一再飛黃騰達,並且在搞垮了幾個南明政權之後,別人仍然動不了它一根毫毛。馬士英扣押了朱以海,作為投降清朝的政治資本,併為將來在清朝的晉升做好準備,張國維趕來救援,馬士英和方國安為了阻擋張國維的救援,阻斷石橋,並且在石橋墩上刻下了十個大字:方馬至此止,敵兵向前行。明朝的史書《聖安本紀》、《明季南略》、《續明史紀事本末》等大量的史書中都有相同的記載,並且有刻的石碑為例,不可能當時全國的史學大師們集體睜眼說瞎話,否則只有歷史的虛無了,任何歷史都不能相信。

    馬士英,讓南明王朝的福王政權、浙江的魯王政權的主要力量是方國安,但馬士英的唆使使得這支超過10萬不戰而降,並且扣押了魯監國。史書記載,馬士英在逮捕和迫害他人方面絕不手軟、極為強硬,並不計任何後果,但這並不能代表馬士英對大明王朝是忠心耿耿的。馬士英的晚節是這樣,難道謊言說了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理?在顧炎武的《聖安本紀》和計六奇的《明季南略》都有記載。我覺得華人不應該那麼賤,連自己的歷史都沒有了,歷史是一個民族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虛無主義本質上是否定這個民族的存在。馬士英率領軍隊依附於方國安 ,方國安的超過10萬人的軍隊是朱以海南明政權的主力部隊,在馬士英的唆使下,這個超過10萬人的部隊不戰而降,並且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方國安和馬士英準備把魯監國朱以海獻給清朝,作為晉升的階梯。張國維趕來救援,方國安和馬士英率領大軍阻斷石橋,在橋墩上刻下兩行大字:方馬至此止,敵兵往前行。後來,看管魯監國的官員生病了,朱以海逃脫登舟入海。後來馬士英覺得沒抓住朱以海,投降過去也沒多大意思,自己出了家,在浙江的寺廟裡,很快被清軍活捉,後來清軍將他處死。投降過去的阮大鋮、方國安等等,也被清軍殺了降。這個在眾多史料中都有記錄,馬士英並非閹黨分子。這是他最初能夠為廣大東林黨人接受的原因。但他為閹黨翻案,重修《三朝要典》。據《聖安本紀》記錄,有大批的閹黨分子不失晚節,殉國而死。但馬士英絕對不存在殉國的說法。

    明末清初的時候,報業十分發達,這使得那個時代的歷史記載比先朝要可信的多。左良玉起兵的主要理由是討伐馬士英,當時左良玉已經無法控制手下,手下都忍無可忍,集體要求舉兵討伐馬士英。當然,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當時左良玉手下的大都是闖王李自成的部下,他們一般不願意跟老領導打仗。據《明史·奸臣傳》記載,左良玉部隊起兵造反,討伐馬士英,在起兵文書上列舉了馬士英的八條罪狀。包括為閹黨重修三朝要典。當了首輔還要獨掌兵權。大肆誣陷迫害他人。以選中宮為名,把最漂亮的女人佔有,剩下的才給朱由崧。腐敗到極品,都督滿街走,職方賤如狗。控制皇帝,招募死士,濫用暴力。還有太子案等等。左良玉手下的,主要是哪些李自成投降的部隊,早已義憤填膺,36員大將聯名造反,如果左良玉再不起兵造反,他們就要自我行動了,左良玉已經控制不住了。

    這一點有幾個事實在眾多史籍中都有記錄。首先,當時史可法名望極高,所謂忠義著於華夏而被弘光政權排擠,在揚州的禮賢館,史可法聚集了很多火炮專家,從包括澳門葡萄牙人手裡引進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技術,能夠製作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當然這些火炮在揚州之戰中對清軍造成了多大殺傷在史書上是有爭議的,南明軍隊的單兵實力遠遠不如清軍,當時的圍攻揚州清軍是最精銳的八旗鐵騎,史可法手下的劉肇基殺死的一千多清軍,主要是用火炮殺傷的,而不是用步兵作戰殺死了清軍。另外史可法是在違抗軍令的情況下防守揚州,兵力部署極其單薄,沒有任何外援助。

    當時馬士英民憤極大被臣民們比作秦檜,當然我們都知道實際上馬士英比秦檜壞多了。在那個時代不斷有人要求史可法起兵清君側,起兵討伐馬士英,但史可法始終委曲求全,直到最後死在了揚州,馬士英則始終不斷破壞,不斷給史可法小鞋穿,讓他始終無所作為。

  • 3 # 海天玄宇

    毫無疑問,于謙是大大的民族英雄。而且是成功的民族英雄。下面這首《石灰吟》就是于謙為人做事的真實寫照。堪比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而於謙的實際作為要比文丞相還要有過之無不及。

    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明成祖時期為官,歷經明成祖、明宣宗、明英宗、明景泰帝四朝。為官清廉,對內有治政能力,平叛有功,對外有抵禦外來侵略的大功。可以說這個人近乎完人,文武全才。主要來看他的一生主要有以下事項。

    一、為官清廉,治理地方有成績。

    二、輔佐明景泰帝保衛京師,維護大明社稷安全。

    三、剪除亂黨,匡扶社稷。

    四、奪門之變,含冤而死。

    五、沉冤得雪。

    而最精彩和輝煌的時刻就是保衛京師。土木堡慘敗後,明英宗被俘虜。也先挾持明英宗妄圖元世祖故事。是于謙能力主景泰即位,全力守衛京師,使得也先出師無名,進退失據,最後圖謀失敗。否則滿清入關的一目會早來將近二百年。使中國免遭少數民族的屠殺和奴役。自然是大大的英雄。而且不似岳飛等等民族英雄。于謙在捍衛民族和國家的事項上得以全功。

    但他終歸是個悲情英雄,最後因為權力的爭鬥,為了國家的安定,沒有采取自保措施,被小人所害、自己家無餘財。歷任皇帝都悲憫他的遭遇,包括明英宗。所以最終沉冤得雪。歷史是無情的,又是有情的。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 4 # kenny1

    首先,我們看什麼是民族英雄。

    在近代,民族英雄的定義自然是明確的——抵抗外國侵略者,維護國家利益的人就是民族英雄。但是在古代,和中華民族以外的民族作戰是非常少的,有人就認為古代沒有民族英雄。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凡是戰爭,就一定會有其發動的目的,究竟是為了擺脫壓迫還是為了爭權奪利,一看便知。既然戰爭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那麼對於正義的一方來說,傑出的人物就是民族英雄。

    那麼另一個問題來了,于謙是漢族的英雄,是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呢?是的。因為于謙所代表的明朝,在也先發動的戰爭中是正義的一方,明朝代表了當時相對先進的文明,所以于謙帶領明朝打贏了北京保衛戰,也就避免了中華文明的豐碩成果因為戰爭而毀於一旦,也最終打消了也先妄圖侵略明朝的野心,使得兩個民族回到了和平相處、共同進步的軌道上來。如果戰爭繼續下去,對於蒙古族的統治者來說固然是一個奪取中原的大好時機,但是對於普通的蒙古族百姓來說,同樣是一場隨時會命喪他鄉的災難。所以說,于謙不僅僅是漢族的英雄,也是中華民族,包括蒙古族在內的英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普京為什麼頻繁對外釋放核威懾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