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付說庭院
-
2 # Monstar貴
按植物生態習性和園林佈局要求,合理配置園林中各種植物(喬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發揮它們的園林功能和觀賞特性。園林植物配置是園林規劃設計的重要環節。
園林植物配置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考慮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築、園路等相互之間的配置。
在園林空間中,無論是以植物為主景,或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共同構成主景,在植物種類的選擇,數量的確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採取上都應強調主體,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現園林空間景觀的特色和風格。
在進行植物配置時,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態特徵,運用高低、姿態、葉形葉色、花形花色的對比手法,表現一定的藝術構思,襯托出美的植物景觀,注意相互間的協調,不宜將形態姿色差異很大的樹種組合在一起。
植物的幹、葉、花、果色彩十分豐富。可運用單色表現、多色配合、對比色處理以及色調和色度逐層過渡等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實現園林景物色彩構圖。我們可以根據植物的季相變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種植,使得同一地點不同時期產生不同的景觀,給人不同的感受。
各種植物姿態不同,配置時要講求植物相互之間或植物與環境中其他要素之間的和諧協調;同時還要考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和季節的變化,不要因此產生不平衡的狀況。
道路兩旁和狹長形地帶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縱向的立體輪廓線和空間變換,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產生節奏韻律,避免佈局呆板。
按照園林植物的生長規律和立地條件,採用不同的構圖形式,將它們相互配置在一個群落中,創造出和諧、穩定、美觀的園林景觀,以滿足人們欣賞和遊憩等方面的需要。
為克服景觀的單調,宜以喬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進行多層次的植物配置。
背景樹一般宜高於前景樹,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綠色屏障,色調宜深,或與前景有較大的色調和色度上的差異,以加強襯托效果。
園林中以植物為主體,經過藝術佈局,組成適應園林功能要求和優美植物景觀的空間環境。
園林植物景觀不僅給人以環境舒適、心曠神怡的物境感受,還可使不同審美經驗的人產生不同審美心理,即意境。
植物景觀配置的最終結果是要解決下面幾個問題:
1.選什麼樣的植物?
2.選多大植物?
3.選多少的植物?
4.如何搭配並佈置到地面上?
5.構成什麼樣的植物景觀?
1-4 涉及到以植物個體為元素來選擇與佈局的問題;5則涉及以植物配置後的群體為元素來選擇與佈局的問題。
植物景觀配置操作的基本流程就是如何有序地有規範地解決上述問題的步驟過程。從結果來說,是按照上面1-5的順序進行;但從設計的實施過程來說,確是倒著來,先解決第5個問題,然後解決1-4個問題!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植物景觀配置在設計階段的基本流程大致包括以下三個環節:
1.植物景觀型別的選擇與佈局;
2.各植物景觀型別中植物個體的選擇與佈局;
3.系統地檢查審評,即質量保證過程。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三個步驟的順序並非一成不變的, 在設計過程中,三個環節會互有穿插,有時還互為前提。
二.植物景觀型別選擇與佈局
簡單地說,植物景觀型別就是植物群體配置在一起顯現出來的外在表象型別。比如說:密林,線狀的行道林,孤立的大樹,灌木叢林,綠籬,地被,草坪,花鏡等等。
植物景觀型別的選擇與佈局設計就是把諸如密林,線狀的行道林,孤立樹,灌木叢林,綠籬,地被,草坪等等植物景觀型別而不是植物個體作為設計元素進行空間配置,設計師需要從整體上考慮什麼地方該佈置什麼樣的植物景觀型別。
植物景觀型別的選擇與佈局首先是源於整體景觀結構的佈局,即通常上所說的結構性景觀佈局。結構性景觀佈局主要確定設計區域的總體景觀框架。它主要基於顧客的總體景觀意向需要和整體美學原則的需要來構築景觀框架。結構性景觀佈局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景觀框架區劃。
其次植物景觀型別的選擇與佈局源於功能的需要,即通常上所說的功能性景觀佈局。功能的需要,比如說某個地方需要遮蔭,某個地方需要用密林阻擋外部視線或隔離噪音,林蔭道路,廣場遮蔭等等,是景觀型別的選擇與佈局的基本考究。
-
3 # 使用者6541426767092
庭院園林景觀設計的植物該如何分配?接下來由美極園林設計師告訴你:
庭院景觀設計技巧一:葉型對比 色彩互補
花園的顏色直接影響人們對它的第一印象。每一種顏色自有它特別的語言。色彩的選擇完全取決於主人的偏愛。
如果主人希望花園是柔和的效果,那麼選擇色彩相鄰的花草會達到這一效果。如果希望是熱烈的,那麼選擇明亮有朝氣的黃色或橙色就好。主人應該先決定自己期望擁有的庭院形象,然後再根據喜好和色輪來選擇適合的花色。
在設計此種植物組合時,少量出現的黃色和紫色的觀花植物可以使整個組合在達到較好協調性的同時,也能突出組合中其他植物元素的特色。不論紫色和黃色的深淺度,或是選擇其他顏色進行搭配。
庭院景觀設計技巧二:顏色相同 外形不同
將兩種或者更多種顏色相同的觀花植物栽種在一起時,要通過株型和葉形上的差異來確保組合的景觀效果。將淺粉色的金花菊與福祿考栽種一起,營造較強烈的粉色浪漫氛圍。
當然,金花菊與福祿考花朵的形狀還是有較大的差別——金花菊一個花梗上盛開一朵成串的粉色小花——這一差別成為該組合的一個亮點。
由多種不同質感植物組成重複的點與線產生的表面特質——形成了植物配置的綜合質感。
細質地的植栽在營造自然風格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們帶有調合和柔化的效果:比如窈窕的虞美人、稀疏的觀賞草等。粗質感的植物可以強烈突出主題,比如北京街頭常見的劍麻、碩大的灌木狀繡球等。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過多細質感植物容易喪失主題,過多粗質感植物則容易顯得粗。細碎的花朵看起來浪漫柔軟,它們是花園的蕾絲。
庭院景觀設計技巧三:葉型差別較大的綠植
觀葉植物經過巧妙搭配組合能給予觀者寧靜舒適的感覺。在處理這種組合時綠色深淺程度的細微差別,可作為安排植物位置的一個標準。
深綠色的大戟屬植物成為淺綠且發白色的蕨類植物的陪襯,同時也將顏色介於兩者之間或深或淺的八仙花屬植物的葉片突出出來。
此外,葉形、葉片大小、紋落圖案的差別也是安排此類組合的重要依據。
-
4 # 住在昆明
選擇的植物種類要與種植地點的環境和生態相適應,否則植物不能存活或生長不良,也就不能達到造景的要求。例如北方地區想要營造熱帶風情的景觀,露天栽培棕櫚,還沒等景觀完成,樹就凍死了。
設計的栽培植物群落要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發展規律,否則就難以成長髮育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例如想要營造福祿考花海,但是播種或幼苗種植太稀疏,看起來泥土裸露太多就達不到效果。
合理配置植物景觀是實現園林生態功能的重要基礎,因此,在設計時應掌握如下原則:
1、發揮園林植物綜合作用在進行園林植物配置時,根據城市性質或綠地型別明確樹木要發揮的主要功能。
例如汙染嚴重的城市的綠地種植的花木除了美觀之外,還要具有較強的抗汙染,吸附有毒氣體的能力。
2、處理好種間關係掌握各種樹木的生態習性,選擇不同型別的植物品種。
園林植物生長的好壞與後期管理固然重要,栽植前生態環境的預測,樹種之間的搭配卻直接關係到樹木的成活與否。
例如,在公園大樹下,可選擇適應半蔭環境的蔓長春等作地面覆蓋。
3、植物造景的藝術性原則園林綠化不同於植樹造林,保持各自的園林特色的同時,更要兼顧到每個植物材料的形態、色彩、風韻、芳香等要素,考慮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4、處理整體與區域性,近期與遠期的關係在園林綠化中,整體與區域性的協調統一尤為重要。不同植物材料,或觀花,觀果,觀幹,要根據專案設計主題進行挑選,搭配,同時還要與周邊其他設施、小品、建築形成良好的組合關係。
此外,植物生長髮育需要一段時間,欲充分發揮樹木配置後所形成的藝術效果,除應考慮整體美學構圖的原則外,必須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生長規律,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相互配置,喬灌草相結合,增強景觀的快速形成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更新。
例如歐式園林中十分常見的綠籬雕塑,往往採用的都是一些生長緩慢、耐修剪的樹種,例如黃楊、紫杉等。所以一個成型的雕塑往往會耗費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這個維護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很多綠化造景都直接購買成品雕塑了。
回覆列表
今天說說栽樹的講究,如果是兩株樹,要大小相配,互相顧盼,高低生姿,中間要有小支聯絡,卻不能有相悖無意的形態,如果是三株或者是多株樹,不能等高,不能列隊,要自然錯落,左右前後互讓穿插自如,第一主為主,後面為客。要做到疏密相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