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莫言醉62

    2019年1月19日,查干湖第19代冬捕漁獵文化老把頭石寶柱,走完了他85年的人生里程,人們說他在古老的冰湖傳說之中九九歸一,走向了另一處冰湖,把他一生的冰湖冬捕絕技帶到了更遙遠的地方……

    查干湖第19代冬捕漁獵文化老把頭石寶柱

    吉林省民俗專家曹保明深沉地說,老把頭石寶柱的離去我們十分惋惜。上個世紀70年代,我一走進漁獵文化發生地西山外屯(即今年舉辦冬捕漁獵文化節的地方),第一個接受我採訪的就是他。從此,我幾乎年年見他,他家的小房、院落、炕頭、倉房,包括他的母親唐丫,都是我一心搶救的文化遺產中的核心人物。我先後以這裡的文化構建而寫成的《最後的漁獵部落》(已有中、英、日、韓、俄五種文字版本)《恆久查干淖爾》《冰湖騰魚》《北方漁夫》等,均是以石寶柱的口述和他老母親(石寶柱的母親唐丫活到102歲,在她100歲生日時,我還去給她祝壽)的口述史為主體,形成的文化人類學文字。這些文字,都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讀本,而且本體內容是一種珍貴的民族口述史。

    口述史區別於其它文字的價值,恰恰在於它的人文性,它不允許絲毫的編著,是真實生活的源頭記錄。口述史來自於生活深處,它是傳承者心靈的表達。而挖掘出傳承人心靈的蘊藏,卻是很難做到的,這需要有紮實的人文積累,到人民中去、到生活中去,直面傳承人,並透過和他們對話,與他們一起生活、生產,才能最終獲得。在獲得心靈遺產的那一瞬間,科學的採集方法非常關鍵。科學採集口述史的方式有許多模式。曹保明坦言:“記得我自己也出現過巨大的錯覺和誤差。本來幾十年間對一種文化發生地(查干淖爾冬捕文化)和一個傳承人(老漁把頭石寶柱)進行不斷的採訪,他的文化積累應該說差不多被我挖掘盡了,我本也這樣認為,可是,後來我發現我錯了——錯在我忽略了他的特殊身份。”

    曹保明(中)與石寶柱(右)在查干湖合影

    傳承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身份性。2006年,查干湖冬捕漁獵文化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石寶柱的身份上升為國家級傳承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都是傑出的文化代表,而傑出,即區別於一般。就是在去年,央視要拍攝曹保明與查干淖爾文化,於是他們又來到了石把頭家。曹保明當時也想,許多問題已問了千百遍了,看到石寶柱滔滔不絕地述說,已經有些累了,於是曹保明決定改變詢問方式,以詢問對方生活生產內容的“轉移”法,想讓石寶柱從一味的生產、生活內容中跳出來,於是,曹保明以故事引故事的採訪方式問石寶柱:“漁獵生活有諺語嗎?”

    “諺語?什麼諺語?”石寶柱眼晴一亮。

    曹保明接著啟發他:“比如習武人的諺語——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聞言,石寶柱的眼光更亮了,立刻告訴曹保明:“冬天打魚有諺語——大江一茬,兩腿發麻;大江一開,神鬼不該……”

    啊?曹保明說:“我當時就驚呆了!石寶柱的心中,原來蘊藏著無盡的豐富的經驗、故事和記憶。不是他沒什麼可說了,而是我們問得不到位,沒有針對性。”

    遺產的挖掘,是採訪者與被採訪者有鮮明的針對性,還要不斷轉換針對性,還要用以故事引故事的方式方法去進行,這才能獲得生動的遺產文化。而石把頭的冬捕諺語,是多麼生動的文化呀!“大江一茬”,是指冰面封凍,民間叫茬上;“兩腿發麻”,表述出冬捕漁夫艱辛的生活場景。“大江一開,神鬼不該”,該,就是欠。經過一冬的苦幹,冰天雪地上的追尋,江一開,神也祭了,祖先也拜了,誰也不該不欠了。曹保明動情地說:“查干淖爾漁夫有著怎樣的情懷呀!這是多麼豐富、精彩的文化遺產,這是多麼鮮明的地域文化特點啊!這個文化遺產深度,充分體現了查干淖爾漁獵文化久遠的歷史性、清晰的技藝和理念傳承性、活態的文化存在性、鮮明的地域特色性。可是幾十年來,我為什麼沒挖掘出他的冰湖生涯這句經典諺語呢?”

    諺語是人類在與自然、生活、生產的互動中產生的文化認同。挖掘到諺語遺產,才可能接近到文化根源。曹保明深深地領悟到:“由此可見,幾十年來,我總以為我挖掘得差不多了,可聽老把頭一說,我還遠遠不夠啊!同時這也告訴我們,生活中的文化遺產不是挖掘盡了,而僅僅只是剛剛開始。但萬分可惜的是,老漁把頭石寶柱走了。他把中國北方查干淖爾冬捕冰湖絕技帶往另一個遙遠的冰湖上去了。但我們有些安慰的是,查干湖已先後召開了‘查干淖爾原生態新生代研討會’,把老把頭的許多冰湖絕技留下來了、傳下來了,留給了查干淖爾,也是留給了今天和人類的未來。”老把頭石寶柱,可以放心地走了。

    從此,查干淖爾再也沒有第19代漁把頭石寶柱了,他留下的冰湖絕技諺語,也成為了查干淖爾最後的諺語。這是人類世世代代的諺語,它將從今天傳至未來,並最終被收進人類文化遺產的寶庫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莽改制失敗的社會根源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