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武最前哨
-
2 # 快樂老張
葉利欽指定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統,對俄羅斯是一個幸事,普京挽救了俄羅斯。
普京接管俄羅斯時,俄羅斯內憂外患。在高加索地區,車臣分裂恐怖組織活動猖獗,俄羅斯己對這一地區失去控制。面對絕大多數美歐資助的外國僱傭兵,完全美式裝備,第一次車巨戰爭俄羅斯失利損失巨大。
俄羅斯軍事力量失去戰力,軍隊官兵倒買走私軍火非常嚴重,海軍艦艇執行任務出現餓死人現象。
普京上任對軍隊進行整頓,花大力氣調整俄羅斯經濟,打擊控制俄羅斯經濟挖國家牆腳先富起來的一夥人,沒收非法所得。俄羅斯民眾逐漸能夠吃飽飯。社會恢復了逐步正常運營。
普京總統發動了第二次車臣統一戰爭並取得勝利,奠定了普京總統在俄羅斯的威望,奠定了普京在俄羅斯的的領導地位。
面對北約東擴,普京皆盡全力阻止,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普京改變戰術對喬治亞,烏克蘭進行武力阻止,喬治亞出現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的兩個小國,而後,吞併了烏克蘭克里米亞,如果,北約一意孤行,烏克蘭東部很快宣佈獨立。
普京果斷的介入敘利亞戰爭,保持住了俄羅斯在中東和地中海的戰略利益,鞏固了俄羅斯世界大國的地位,深受俄羅斯人民愛戴和世界各國的尊敬,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確實普京長期擔任俄羅斯總統美國幫了不少大忙。可以予計,在特朗普在訪問俄羅斯時,普京很可能援予特朗普國家一級勳章以資鼓勵。
-
3 # 戰鬥民族liu
普京能否長期執政,主要取決於他本人的意願。但最起碼在2024年以前他會是俄羅斯最重要的政治家,無人能替代。西方已給普京判了‘死刑’,只要普京執政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不會有根本性的改善,有的只是緩和和區域性的微調。俄羅斯的民眾由於歷史的原因是反美的,但親歐。俄美關係缺乏經濟基礎,兩國貿易額不到300億美元。俄羅斯地大物博,抗壓能力強,外部勢力對俄羅斯的政治有影響,但不起決定性作用,只要其國內不亂,政權依然穩固。俄羅斯和中國受到美國的打壓越強,兩國相互越依重,俄羅斯不是親中,而是因為反美,必須依重中國。
-
4 # 極度駭客
一、普京能夠擔任俄羅斯總統,是葉利欽的慧眼識賢功勞。普京能夠爬上總統寶座,與葉利欽的睿智分不開,由於葉利欽和普京恩師索布恰克是俄羅斯政治上的對立派系,自1989年普京從克格勃轉行追隨時任聖彼得堡市長的索布恰克後,就進入了葉利欽的眼線。1991年葉利欽當選俄羅斯總統,對索布恰克展開一系列政治打擊,1996年索布恰克競選失利後退出政壇,時任聖彼得堡第一副市長的普京辭職追隨。1997年普京冒死送索布恰克逃出俄羅斯,並向葉利欽承認錯誤,普京軍人的氣質和果敢以及對朋友的忠誠和不離不棄,反而得到葉利欽賞識,從此普京政途一路青雲直上,1999年普京剛任俄羅斯總理不久,葉利欽就提前辭職,不惜違反民主做派直接交權給普京。2000年普京正式當選為俄羅斯總統。
二、普京能夠擔任俄羅斯總統,是自身過人的優秀品質因素。普京能夠當上俄羅斯總統,確實是與前總統葉利欽有直接的關係,是葉利欽慧眼識賢,不顧眾多高層的反對啟用了普京。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普京沒有過人之處,沒有能夠令葉利欽欣賞之處,那也是不可能得到重用,況且普京剛開始走的是索布恰克的政黨路線,與葉利欽可是政壇上的對手黨派,索布恰克和葉利欽都在啟用普京問題上,做到了信任和支援,這就是對普京優秀品質的最大肯定和褒獎。普京上臺後拿經濟寡頭開刀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國家經濟有了起色,也拉近了與民眾的距離,與普京坐穩總統位置發揮了重大作用。
三、普京能夠長期擔任俄羅斯總統,是俄羅斯和俄羅斯人的選擇。普京剛擔任俄羅斯總統時,可以說很多的老資格的政治人物都是排斥普京的,並不看好普京能夠玩轉俄羅斯,可是普京在任期內的表現,特別是針對美歐等西方國家的打壓,表現出了俄羅斯人的不畏懼、不妥協的強硬做派,暗合了俄羅斯戰鬥民族的風範,得到了俄羅斯政壇和華人的擁護和支援。特別是在針對車臣叛亂和喬治亞以及烏克蘭問題上,普京的果斷出手和強勢反擊,迎合了民眾大俄羅斯主義心態,維護了俄羅斯安全和利益,這是普京能夠得到眾多支援,能夠連任的重要因素。
總之,普京年輕時的克格勃任職經歷,對於普京後來的執政開闊了眼界和對國際事務的認知。普京屬於強硬派代表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俄羅斯戰鬥民族意志的反映,能夠得到較高的支援率長期擔任總統,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理所當然的事情。美國對於俄羅斯打壓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去幫助普京,為美國培養強勁對手!
-
5 # 梅絲露
普京就是幸好美國和葉利欽看走了眼,才僥倖當上了總統。當年蔣經國臨終時分不幸看錯了人,把腳下的土地交給了一個完全背叛自己和民族的人,以致於帶來這麼多麻煩;但是俄羅斯僥倖有了普京,上任後走的是一條美國和葉利欽都沒有想到的獨立之路。
根據美國阿肯色州克林頓圖書館最新公開的葉利欽和克林頓談話記錄,葉利欽在上世界九十年代上位俄羅斯總統之後,完全唯美國馬首是瞻,不敢逾越半步。美國為了保住葉利欽在位,已經不是“干涉總統大選”這麼簡單了,根本就在俄羅斯大選中為葉利欽配備了全套美國競選班子,並臨時貸款$100億來保證俄羅斯經濟“健康運作”。這件事曾經被好萊塢拍成電影《競選風暴》。
1999年,當北約出兵前南地區,轟炸包括我駐南使館的前南地區時,葉利欽非常著急,他打電話給克林頓抱怨:“從現在開始,俄羅斯人不會再對美國和北約有好感了。你要知道我花了多大的力氣才把俄羅斯人拉到西方這邊,把俄羅斯政客們拉到西方這邊。現在前功盡棄了。”
從葉利欽的談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俄羅斯總統其實已經是美國的代理人了
在葉利欽和克林頓最後一次談話中,他向克林頓隆重推薦了普京:“一個瞭解西方的民主人士,你可以和他很好合作。他會繼續走我的民主和經濟道路的。”
如果普京繼續走葉利欽的老路,他肯定可以像葉利欽一樣,獲得美國從政治到經濟上“無私的”援助。但是在北約對前南地區轟炸之後,俄羅斯人民對北約和美國的厭惡感越來越強烈,普京也不能忍受俄羅斯已經幾乎向西方卑躬屈膝了,北約依然不停止東擴,壓迫俄羅斯的生存空間。最後普京選擇了和西方決裂,俄羅斯也重新走回了獨立自主的道路。
-
6 # 史可見證
普京能當上俄羅斯總統還確實是要感謝美國,能在俄羅斯得到高支援率的連選連任同樣也得感謝美國。
葉利欽在1991年前蘇聯解體後一直執掌俄羅斯大權到1999年底,始終是誠心誠意的和山姆集團合作的。結果呢?經濟上聽從山姆集團給開出的“休克療法”俄羅斯GDP從1990年的5168億美元變為了1999年的1959億美元;前蘇聯時期龐大的國有資產基本上都落入了前蘇聯時期的特權階層之手,國內貧富懸殊;黑幫橫行;連軍人的軍餉都無法保障、軍人私賣軍火彼彼皆是,軍力衰弱得連車臣判亂都難以平定;為了表示與歐美國家的友善連剋剋勃也召回國內,結果換來的是山姆集團對俄羅斯肆無忌憚的間諜活動、堂而皇之的分化與顛覆;迎來的是北約東擴;看到的是昔日盟友南斯拉夫被武力支解。
葉利欽痛定思痛才毅然選擇了強硬的普京做為俄羅斯的新任掌門人,以希望其能夠重振俄羅斯。
而普京上任後,先是雷厲風行的平定了車臣叛亂,保住了車臣這個能源豐富、重要的能源輸出通道(天燃氣、原油管道必經之處);透過打擊金融寡頭、抑制特權門閥、重整國內經濟秩序執政以來俄羅斯經濟迅速恢復GDP達到了目前的1.59萬億美元;加強政府權威社會治安得到了大大改善;外交上徹底放棄了一邊倒向歐美的幻想式政策,變為更為靈活的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的外交方針;在中東不惜以武力出兵支援敘利亞和伊朗,有力的保證了俄羅斯的地緣安全;更是從烏克蘭手中硬性收回了克里米亞,保證了俄羅斯的黑海出海口。
這所有的一切,都讓俄羅斯人感到了歡欣鼓舞,俄羅斯人很清楚普京上任後所取得的這些成就是與美國不斷抗爭的勝利,俄羅斯人怎麼會不喜歡這個面對美國武力威脅能喊出“如果俄羅斯不存在,那麼還要地球做什麼”的總統呢?而這正是普京能連選連任俄羅斯總統的根本原因。
回覆列表
如果按照這種思路,是不是繼特朗普的"通俄門"後又會爆出普京的"通美門"?政治界的水是深,但還不至於無法無章!
回顧普京的政治生涯,算上今年的連任已經是他第四次當選為俄羅斯總統,總任期時間長達二十年!即便是中途梅德韋傑夫擔任總統期間,俄羅斯的話語權也仍舊掌握在普京手裡。最直接的證明就是08年的喬治亞戰爭,時為總理的普京下達了開戰命令!
所以說,自葉利欽將權利交接給普京的那一刻起,俄羅斯就一直由普京掌管,他也因此頻繁登上"福布斯權利排行榜"。但很多人也會質疑:普京為何能在任二十多年?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普京:嗨,布什!我們一起當總統!
一. 一家獨大
統一俄羅斯黨成立於普京開始執政的第二年,由鮑里斯-格雷茲洛夫建立。該黨的誕生不禁讓人感覺這就是為普京"私人訂製"的政黨。作為俄羅斯最大的政治黨派,統俄黨佔據了杜馬450個席位中的342席,這也為普京執政提供了最大的保障!
二. 民心所向
俄羅斯作為一個民選總統制度的國家,人民的支援對普京能否連任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在今年成功連任之前,俄羅斯相關機構曾做過一個數據調查:高達74%的俄羅斯仍然會把選票投給普京,而這也是普京近四年來支援率最高的一次。普京:嘿,夥計,我剛送走小布什!
在許多俄羅斯人看來,現在既是一個危機四伏的時代(指美國及盟友打壓俄羅斯),又是一個迎接距離再次強大不遠的時代(指普京帶領下的俄羅斯沒有屈服,努力抗爭)。
三.難有來者
放眼當下的俄羅斯政壇,除了普京真的很難有一個能夠挑起大梁的繼任者,包括梅德韋傑夫!當然,這與統俄黨一家獨大的壟斷有著很大的關係。但常言道:金子在哪都會發光。顯然俄羅斯還沒出現。普京:嘿,老特,你知道嗎,我已經送走了兩位美國總統!
反觀普京,其強硬果斷的執政風格又十分契合俄羅斯的民族特性,而且在帶領俄羅斯上升的階段,十分需要普京老道的經驗……
至於普京和美國亦或是特朗普和俄羅斯,在某些方面達成秘密條件或協議是很正常的外交策略!但歸根結底,他們都將以本國的利益作為出發點,除非兩人都是汪精衛式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