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磚家
-
2 # Liwenqiang1010
首先要明白,在歷史有部分衍生小說中,史進與歷史上的史斌合一了,小說中說史進在最終生還後更名史斌重新起事並稱帝。
史進,小說《水滸傳》中108將第一個出場,史家村史太公之子,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23位,由於刺華州太守未果而身陷囹圄,後於五十八回“吳用賺金領吊墜,宋江鬧西嶽華山”獲救,少華山眾全夥上梁山。梁山好漢征討方臘時,“九紋龍”史進在昱嶺關前中箭身死。
史進(斌)受招安後,安安穩穩地做了朝廷將領,宣和末靖康初,金兵兩路南侵,一路直抵北宋首都開封,一路接連攻克陝西各處城池,陝西士民流離失所,被迫湧向蜀地避難,但據守興州的向子寵為了自身安危,無視百姓死活,拒絕百姓經興州入蜀,導致在興州城外死去的百姓不計其數。史進(斌)此時應是關陝某州府的將軍,在目睹向子寵的所為後,義憤填膺,起兵發難,直攻興州欲捉向子寵。而向子寵與史進(斌)同朝為官,深知其驍勇,不戰而逃,史進(斌)兵不血刃便奪取興州,遂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以興州為根據地,建號改元。至於史進所建國的國號和年號,因無記載,已不可考
不過小說歸小說,歷史歸歷史,真實的歷史中人物到底是怎麼樣,估計無從得知了!
-
3 # 西堤讀文史
梁山好漢九紋龍史進,師父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史進上梁山後,入選三十六天罡,一百零八將排名23,是梁山八驃騎之一。
史進跟隨宋江先後徵遼國,徵田虎王慶,徵方臘,在流行本的《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攻打昱嶺關時,史進被龐萬春一箭射中,石秀等五個人來救他,也被一併射死。然後史進就死了。
宋江盧俊義征討方臘成功以後,史進也被朝廷追封為忠武郎。然而,還有其他版本的《水滸傳》說史進其實沒有死,而是假裝死了,然後逃跑了。
史進這個人,是歷史上宋江36人起義裡,確實存在的一個,而且他的原型不叫史進,而是叫史斌,史斌跟著宋江投降北宋朝廷以後,竟然二次反叛起義,還曾經稱帝當過皇帝。
然而,史斌再次造反時,已經不是北宋而是南宋,當時北宋天下已經經歷了靖康之變,宋徽宗和宋欽宗也被金國擄走了,宋高宗趙構在南方稱帝,這時候史斌趁北方大亂再次背叛朝廷起義。
按照史書的記載,史斌跟著宋江投降以後,大概被朝廷分到陝西當了個武官,然後趁著靖康之亂的熱鬧勁,史斌在關中地區大搞農民起義,因此,《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這部南宋重要的史學典籍稱史斌為“關中賊”。
然後史斌就在當時寧夏興州稱帝了,興州原來是西夏國的國都,即今天的陝西略陽。
雖然史斌當時是在關中先搞的起義,然而當時北方大部分都被金國佔領了,到處都是流民,很多人都往四川跑,因此史斌也帶人攻打四川。
是月,賊史斌據興州 ,僭號稱帝。斌本宋江之黨 ,至是作亂 ,守臣向子寵望風逃去。斌未入境 ,子寵棄城先遁 ,斌遂自武興謀入蜀,成都府利州路兵馬鈐轄盧法原,先與本路提點刑獄邵伯溫共議遣兵扼劍門拒之 ,斌乃去 ,蜀賴以安。根據這一段記載,史斌稱帝以後,就帶人攻打四川,結果當時成都府的兵馬統帥盧法原和提點邵伯溫在劍門調兵遣將,共同阻擊史斌,結果史斌入蜀失敗。
史斌入蜀失敗,沒辦法,又往北折回,轉而攻打漢中。漢中這個地方,特別重要,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當初劉備諸葛亮出蜀,首先設定的攻打目標就是漢中,因此,劉備和曹操,諸葛亮和司馬懿,多次在漢中附近大戰。
然而,史斌帶領的畢竟是農民軍,連漢中也沒打下來。這裡要說一下,當時雖然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國擄走了,北宋滅亡了,然而陝西等地仍然在宋朝控制之下,尤其是這裡有陝西六路的軍隊,是北宋當時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因為這個地區長期面對西夏、遼國、金國的進攻,是當時宋朝對外的第一線。史斌打不下漢中,也就不奇怪了。
史斌打不下漢中也就罷了,形勢對他更加不利的是,當時金國佔領中原和山東以後,想打過長江以南失敗,於是揮師西進,也想拿下陝西。於是,陝西這個地方,成了當時形勢最複雜的地區,既有宋軍,又有金兵,還有史斌的農民起義軍和各種抗金義軍,流民更是遍地跑。
當時南宋朝廷一看金兵一時半會還打不過長江來,於是開始號召長江以北的各種武裝反攻金國。此時,在陝西終南山,有一個宋朝捷勝軍的小武官,叫張宗(也叫張宗諤),在終南山帶人舉起抗金的大旗,拉起了一支隊伍,他還自稱觀察使,招兵買馬。{難道《射鵰英雄傳》裡那個抗金的王重陽,金庸在創作時,參考了這個張宗?}
張宗也知道自己力量很薄弱,就開始招攬其他的抗金義軍,於是史斌就進入了張宗的視野。張宗假裝邀請史斌加入自己抗金的大軍,史斌一想,自己皇帝也當不安穩,不如跟著張宗去抗金吧,於是高高興興來了。誰知道,這都是張宗設下的鴻門宴,史斌帶著人馬來了以後,立刻被張宗架空,史斌的人馬都成了張宗的。
不但如此,張宗還故意把史斌派到抗金的第一線,就是想借金人之手殺了史斌。
不過,張宗沒想到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時西北還有宋朝的一部分主力部隊,就是所謂的鎮戎軍,鎮守在寧夏,他們的主帥是抗金名將曲端。
曲端當時也在抗金,然而,他看到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抗金義軍,大出風頭不說,還搶了他的功勞,於是曲端就對這些義軍懷有嫉妒心理,尤其是張宗和史斌。
於是曲端居心叵測,派出一小隊人馬,從背後襲擊史斌,自己則帶著大隊人馬,襲擊張宗。史斌一看有人在背後偷襲,還是自己陣營的人,果然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於是帶著幾個親信趕緊逃跑了。
結果,史斌逃到陝西長安鳴犢鎮附近,被曲端的部下吳玠給抓住了。史斌最後被凌遲處死了。而張宗也被曲端給幹掉了。
所以說,這個史斌,當時鬧騰的可比宋江還大,據說宋朝總共有四五個造反稱帝的,史斌就是其一,只不過他的名氣沒方臘和宋江那麼大。
-
4 # 無邪記憶
史進。他的原型是史斌,是宋江的一個手下,也跟著他一起投降朝廷。不過在起義的初期,他是西北軍隊的首領,手下管著一大號人,在佔據了興州之後,他自己給自己封了了皇帝的名號。從那之後,他的戰士們越戰越勇,一舉拿下了很多的城池,不過後來他們還是栽在了吳玠的手裡。雖然說史進並沒有真的當上皇帝,可是他的昔日威風也是宋江不能夠與之相比的。
回覆列表
在施耐庵的筆下,在梁山排行第23位的好漢-“九紋龍”史進,是一個俠肝義膽、豪爽磊落的英雄形象,在山寨中擔任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跟隨宋江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按照《水滸傳》的說法,史進在跟隨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後,與一眾兄弟征討方臘,結果在昱嶺關前被敵將龐萬春一箭射死,留下一個令人無比唏噓的結局。
其實,梁山好漢在歷史上多有原型,而史進的原型便是宋江義軍中的骨幹史斌。不過,史斌並沒有死於討伐方臘的戰事當中,而是活到了南宋初年,並且還曾幹過一件令其他好漢想都不敢想的大事業-稱帝,成就遠非宋江可比。那麼,歷史上的史斌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物?他有何德何能做皇帝?最終的結局又如何?
由於史斌的身份是“賊”,所以正史當中不屑於詳述他的籍貫、出身和事蹟,《宋史》當中僅是極為簡略的提到他是“關中賊”,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則明白無誤地的說明,史斌乃是宋江的餘黨。根據以上史實,再聯想到“九紋龍”史進的籍貫華陰縣正好屬於關中,而按照關中人的發音,“斌”與“進”相似,因此我們可以斷定,正史當中的史斌,正是《水滸傳》當中的史進。
史斌何時、因何事加入到宋江的隊伍中,史書當中並無記載,但按照常理分析,作為義軍骨幹的他,在跟隨宋江投降朝廷後(按照《宋史》記載,宋江被海州知州張叔夜擊敗後,被迫投降朝廷,之後還參加過對方臘、遼的戰事),理應被授予官職。然而僅僅過了數載時間,他便再度扯旗造反,這其中的原由後世無法詳知,或許是因為鬱郁不得志,或許不堪上司的欺壓,但無論哪一條似乎都講得通。
當然,也不能排除另外一種假設,即史斌在兩宋交替之際,親眼見證亂世的來臨,難免會心生非分之想,想過一把稱王稱帝的癮。若果真如此的話,那麼說明在史斌扯旗造反之前,他在關中必然擁有不少的支持者,並且手下兵馬眾多,勢力不容小覷,絕非一般佔山為王的草寇可比。
不管上述哪種猜測是歷史真相,總之在宋高宗趙構於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後才2個月時間,史斌便率軍攻佔興州(今陝西省略陽縣),並在當地僭號稱帝,時在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興州屬於陝西軍事重鎮,位於漢中西北部,控遏關中通往四川的要道上,四周地勢險要,北上可以攻略關中,南下可以經營四川,戰事不利的情況下可以據險自保,實在是一個“寶地”。
果不其然,史斌在僭號稱帝后不久,便率主力南下攻略四川,意圖效仿劉備、王建、孟知祥等人,在蜀中立國。然而,史斌的大軍在劍門關遭遇宋將盧法原、邵伯溫的頑強抵抗,最終無功而返(“建炎元年秋七月,賊史斌據興州,僭號稱帝。斌本宋江之黨,至是作亂......斌遂自武興謀入蜀,成都府利州路兵馬鈐轄盧法原先與本路提點刑獄邵伯溫共議遣兵扼劍門拒之,斌乃去,蜀賴以安。”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既然無法攻取四川,史斌遂率主力北上,意在攻略關中、封鎖潼關,在三秦大地立足。在進攻興元(今陝西省漢中市)失利後,史斌轉而猛攻京兆府(今西安市),結果遭到名將曲端、吳玠等人的頑強阻擊。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史斌的部眾在忠義兵統領張宗諤的引誘下大多逃散,吳玠趁機出城攻擊史斌,迫使後者潰逃至鳴犢鎮,不久又將其俘獲。
按照大部分史書的記載,史斌最後是被吳玠或曲端斬殺,但按照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的說法,則是被判處凌遲極刑。若果真如此,史斌最終真可謂死無全屍(“會叛賊史斌侵興元,不克,引兵還,忠義兵統領張宗諤誘斌至長安而散其眾,欲徐圖之。端遣玠襲擊斌,斌走鳴犢鎮,為玠所擒。端自襲張宗諤殺之,收復長安,以斌凌遲處斬。”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一十六》)。
作為“九紋龍”史進的歷史原型,史斌雖然是宋江的部屬,卻做出了一件讓“上級”連想都不敢想的大事-稱帝,後者若泉下有知,理應驚訝、震動不已。然而,史斌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僅僅僭號1年多時間便失敗,最終落得被凌遲處死的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