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感照
-
2 # 川哥小郭
近年來,在世界農產品淨出口額的排行榜上,荷蘭一直可與美國和法國等傳統農業強國匹敵。按農業就業人口計算,荷蘭平均每個“農民”的年出口額將近百萬元人民幣,平均每公頃土地淨出口額則驚人地超過10萬元,遙遙領先於世界各國。除了享譽全球的鮮花和觀賞植物等產品居世界市場份額首位之外,荷蘭的蛋製品、啤酒、番茄和乳酪等農副產品的淨出口額均名列世界第一。就是這樣一個農業人口不足世界的0.02%,耕地面積不到世界的0.07%,1/4國土面積在海平面以下,受全球氣候變暖威脅的國家,出口了全世界9%的農產品,這些還不包括花卉在內。
一、荷蘭農業的世界工廠
雖然良好的氣候條件和社會發展使荷蘭的現代農業有了較早的繁榮,但到了19世紀後半期,由於種種原因,包括荷蘭農業在內的世界農業進入了嚴重的衰退期。荷蘭應對農業危機的措施與德國和法國等鄰國截然不同:這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農業,力求限制農產品的進口。而荷蘭作為一個貿易國,堅持了自由的傳統,主要是透過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利用率,改善投入品的供應和農產品的銷售來提高產品質量,從而提高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到20世紀初,隨著經濟週期的好轉,經歷了“荷蘭病”的困擾,荷蘭人發現了另一種出路,即建立集約型市場經濟,從事貿易、創新和發展,這就是荷蘭的立國之本,由此奠定了之後幾十年的農業發展基調。
荷蘭農業是真正的創匯農業。在國際市場上,荷蘭出口的農產品和加工食品的共同特點是:大多屬於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品,有高效的生產方式,透過加工增值;農場主們能夠按照國外客戶的需求進行生產。當然,出口依存度高,意味著很容易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對一個小國來說就更是如此。一直以來,遍佈世界各國的荷蘭大使館農業處為國內的農場、企業及時提供各種商業資訊,農工商企業對參加世界各地的農業展銷會、博覽會等也特別踴躍。另外,荷蘭溫室園藝業的生產週期非常短,對市場的變化能較機動地進行調整。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荷蘭出口依存度那麼高,但它出口的增長卻比許多大國還更加穩定。
二、農場專業化
從微觀層面看,荷蘭農業是由一個個私有制家庭農場組成,土地完全自有的農場所佔比例較大。這種家庭農場有它的優越性,降低了勞動的“監督成本”;與此同時,由於荷蘭的人均土地佔有量很小,農場想要擴大生產也很不容易。當小農場越來越多,到達一定的飽和數量時,農場的退出機制開始發揮篩選作用。競爭力較強的農場不斷擴大規模,兼併弱小農場增加實力。整個社會在這個兼併過程中不斷吸收從農
場流出的勞動力,使他們能夠在新的崗位上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財富。這使得農民的收入能不斷增長,農業人口總體的收入能夠與非農業人口保持在相同水平上,這是荷蘭不存在“工農差別”和“城鄉差別”的根本原因。這場農場兼併大戰,實質就是生產率的競爭。專業化有利於提高效率,市場上,競爭的是產品質量;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每個經營者的知識和技能的高低;而知識和技能只能在專業和合理的分工下才可能精益求精。專業化還有利於機械化和計算機化,以降低生產成本。
荷蘭的農業統計對農場的細緻分類從側面反映了農場的專業化和深度的分工,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園藝業,它從種植的地點被分為溫室園藝業和露地園藝業;然後又進一步劃分為花卉業、蔬菜業、盆栽植物和苗圃植物等。農場的專業化生產也非常明顯,比如馬鈴薯,有的農場專門生產直接供消費的食用馬鈴薯,有的農場則只生產技術要求更高、售價也更高的種用馬鈴薯。
另外,農場的專業化需要有專門機構為各個生產環節提供及時、周到、高效的服務。這樣,農場主才能及時獲得市場資訊、技術諮詢、金融支援、法律保護,以及開展國際營銷所需要的各種服務。這也促成了荷蘭農業一項世界性的制度創新——專業合作社。
三、源於治水的管理哲學
荷蘭的許多文獻中,有一個出現頻率很高的片語“圩田模式”。荷蘭的農業決策是由農業、自然管理和漁業部( LNV)完成的。它的職能涵蓋農工商綜合體整個產業鏈條和農村事務。LNV並不是直接的決策機構,而是在每次決策前召集各方陳述各自的要求和意見,把問題和要求都擺到桌面,然後反覆權衡各方面的利益,互相妥協,最後各方達成一致。這是“圩田模式”在實際決策中的體現。這個過程雖然比較耗時,但是某一計劃或政策一旦透過,就能夠得到順利執行。
生產者和加工廠商的各類組織擔當著許多通常由政府完成的職能,例如各種協會和合作社。19地紀末,荷蘭就制定了《合作社法》,對合作社實行優惠的稅收,以鼓勵農民建立合作社。合作社又進一步形成了基層和全國性的農民協會,這種金字塔式的農業組織能傳播多方面的知識,增強社會的凝聚力。這些組織互相又有緊密的聯絡,消除了農業生產部門與加工銷售部門的隔閡,提高了效率。而政府的重要貢獻,在於為農業發展創造了一種良好的制度、公平競爭和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在這樣的環境裡,分散的農民群體形成了一種凝聚力,區域性的產業、企業、產品的優勢綜合成整體競爭優勢。知識創新投資、產業結構和環境保護,才是荷蘭政府制定政策的3個重點方面。荷蘭政府一直認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是增強生產要素的關鍵,也是政策、管理和知識的聯結點。LNV每年獲得的撥款中,有將近一半是用於科學和知識的傳播。不僅如此,政府還積極鼓勵各類協會和私營企業參與其中。政府平等地與私營部門協作,制定許多產品的質量標準、檢驗標準等大事也讓行業協會來承擔。
四、OVO:所有荷蘭人的驕傲
早在13世紀,荷蘭政府就開始向發明者頒發特許證書,以保護智慧財產權,鼓勵從食品工業到造船工業等許多不同領域裡的研究發明。19世紀末發生農業危機,荷蘭政府不搞保護主義,為將農業提高到新的水平,最主要的一項措施就是成立國家的農業科學中心,然後又進一步把它改組成大學和研究中心,並以此為核心,構建了研究、推廣和教育3個部分相結合的農業知識創新系統,即廣為人知的OVO三位一體。
1.荷蘭農業研究的主體分得很細,各自的研究側重點也不一樣
基礎、戰略和政策方面的研究主要在國家的大學和研究所裡進行。應用研究則主要在試驗和研究站、
地區研究中心及實驗性企業中進行。多數研究機構更加註重開發性應用的研究,以保障科研成果快速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荷蘭政府十分重視知識創新,鼓勵使用者對科研投資。政府對農業的公共研究的投資維持在一個變化不大的水平上。與此同時,企業和各種協會對科研的投資則逐步增強。在此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化和全球化的要求,荷蘭對農業知識創新體系進行了重大改革,使農業科學院從全額撥款的政府機構中脫離出來,逐步轉變為自負盈虧的公司,以加強農業部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力。
2.與科研系統相對應建立起來的是具有200多年曆史的農業推廣系統
早在1890年,荷蘭政府就建立了農業推廣站,聘用專家巡迴為農民提供諮詢服務,後來發展成為一個遍佈各地區,組織結構十分完整並有多方面互動性的大機構。慢慢地,民間私有化的各種技術諮詢服務組織也加入到推廣體系之中,農民要獲得諮詢就要支付費用。網際網路的發展也為農場主獲得國內外資訊提供了方便。
3.荷蘭的農業教育事務由農業部門專門負責
荷蘭兒童在5-16歲以前必須接受義務教育,中級職業教育不僅是在荷蘭當農民的基本資格,而且也是從事與農業有關的其他工作起碼的條件。除此以外,高階職業教育和大學教育更是以培養未來農場主、食品工業經理、與農業有關的研究機構和公共或私營組織的職員為目標,教育內容涉及農業部門和農村發展所有重要的領域。提高農民接受新技術的能力是荷蘭農業教育的顯著特點,也是荷蘭農業高新技術能廣泛應用的基礎。荷蘭的農業教育特別強調實際應用,實習伴隨著整個學習的過程。這種實習不僅使學生綜合地複習書本上的知識,而且有利於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實踐經驗豐富、農業技能較高、勤於鑽研和善於經營的農民所構成的農業中堅力量,正是荷蘭這個國家的寶貴財富。
五、構建“東方荷蘭”的困局
事實上,中國很早就從荷蘭引進了許多動植物良種和先進的技術裝置,但是發現很難的是將荷蘭經驗融合到中國的國情中。荷蘭在農業基礎設施、資源保護、科研教育等方面有大量投資,農民還能從國家得到如採用新技術、土地轉為自然保護等的補貼。荷蘭政府不干預生產,讓農民自主決策。他們能夠根據國內外市場的變化,發揮自身優勢進行生產,獲得比較利益。而中國為了實現工業化,對農業各方面投資嚴重不足。中國的農民長期依賴計劃或慣性思維進行生產,缺乏解讀農產品市場資訊的能力,比較優勢難有發揮的機會。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荷蘭政府鼓勵農民離開農村到城市務工或從商,不存在農村勞動力過剩的現象。相反,中國由於國情的不同,農民還受制於戶籍制度等政策,在務工和社會福利等方面不一致。早在100多年前,荷蘭農民就用自己的力量籌資建立起了合作社銀行,致力於農業產業融資服務,幫助農民對農業進行投資,擴大生產。而中國農業銀行非農化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農民借貸難上加難。
中國如何從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還需要認真思考。
回覆列表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