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積不厚則負舟無力
-
2 # 王哲270723
出人,出錢,出裝備,買個菜都自己花錢。臨了蓋個大報壇,表示感謝。後來又給拆了。
沒辦法,天朝上國麼,就得能罩得住小弟,要不還怎麼混。
-
3 # MOXI十戒物化
當然有啊!明朝援助了北韓,北韓因此特別感激明朝。所以北韓一直把明朝當做自己的父親,一直用著明朝的年號,到最後明朝滅亡了,北韓就很絕望的認為自己的父親滅亡了,一直很悲傷!而且就算明朝滅亡了,北韓還一直用著明朝的年號,一直用到1933年,到最後,都用到了"崇禎270多年"(崇禎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的年號!)
-
4 # 凌凌漆國產
萬曆朱翊鈞於公元1573年登極,公元1620年駕崩,在位48年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消極怠工的皇帝,史稱:“二十餘年不視朝,群臣從不見皇帝之顏色。”
縱使萬曆皇帝28年沒有上朝,可國家還是照樣正常運作,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原因是明朝有一套完整的內閣制相當於英國制度的翻版,皇帝基本是名義上的國家最高領袖。萬曆皇帝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們無從得知,但萬曆皇帝曾幹過一件大事,那就是決定出兵幫助北韓,這次出兵的意義十分重大,它彰顯了明朝的國威,也打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1591年,狼子野心的日本派出十五萬軍隊前去攻打北韓,當時的日本勢力雖然弱小但他們的野心卻不小,他們企圖以北韓為跳板,進而攻打中國,最後再滅掉亞洲別的國家,以此來稱霸整個亞洲。日軍到達北韓後如入無人之地,一時竟是橫掃北韓,很快就打下了北韓大半個國土,北韓國王十分害怕,連忙嚮明朝求助,國內大臣統統反對出兵北韓。原因是大明內部不穩定西南西北皆有叛亂,國內軍費開支太大百姓苦不堪言。但是萬曆皇帝給出理由只有一個北韓亡了,東北必亂危機京城。必須阻止日本狼子野心,1592年明朝緊急調到北方防衛蒙古的邊境軍集合。出兵北韓從江南征集糧草和後勤保障工作,日軍實力雖然不強,但日軍卻是動用了舉國之力,而明朝卻是各路諸侯分割一方,萬曆皇帝實際上能調動的兵馬並無太多,再加上當時明朝也漸漸走向了衰弱,萬曆皇帝本以為這一戰會輕鬆解決,可誰知最後一拖再拖,戰爭時間長達八年之久。最後戰爭還是以明朝獲勝日軍慘敗而落幕,日軍此戰可謂傷筋動骨,回到國內後便一蹶不振,一時間再也沒有了企圖爭霸整個亞洲的想法,而明朝卻也不好受,這場戰鬥雖不至於讓明朝就此一蹶不振,但也讓明朝一時間缺少兵源。
1592年到1600年大明經歷了國內平叛,對外戰爭三次大規模戰爭徹底消耗了國內幾十的財富。一些滿嘴噴糞的滿清歷史專家還不斷黑這位皇帝,若是沒有外患的話,明朝休養生息一段時間說不定就可以恢復當年的兵力,但後金也就是滿清可不想給明朝這個機會,於是滿清大軍抓住這個明朝兵力空虛的時機,大軍壓境,給明朝很大的壓力,造成內亂,借內部力量讓明朝毀滅。明朝不應該去攻打日本,不應該管北韓的,但其實這種說法完全不正確,因為日本當時狼子野心,是報著稱霸整個亞洲的想法出兵的,唇亡齒寒,若是萬曆皇帝一直無動於衷,他日日軍定會前來攻打明朝,那時再想收拾日本就難上加難了。如果明朝坐等北韓滅亡了那麼日本就可能會消耗北韓等日本在北韓站穩腳跟,必然對明朝形成重大威脅。明朝極有可能提前滅亡國內大亂也是有能的,萬曆皇帝並不是個昏庸無道的君王,若是他真的昏庸無道,他可能根本想不到這麼多利害關係,也就不會出兵,而也正是他出兵收復了北韓,
他為漢族為中國歷史增添了光輝形象,漢族人漢族皇帝不是慫包。
仔細回看明朝整個過程沒有一個慫的,
他們拒絕和親公主拒絕投降,
他們寧願自殺身亡也不願意當亡國奴,
雖然明朝領土沒有滿清大,
但是擁有滿清沒有的骨氣,
霸氣和絕不妥協的豪氣,
他們代表我漢族文明最後一個封建帝國的輝煌
我們無法看見明朝末年人民生活到底怎樣,
但是帝國最高領袖的英魂永遠存在每一個人心中
歲月悠悠,故國有明。大明帝國千古
-
5 # 這些歷史要讀
最大的好處,就是禦敵於國門之外!
萬曆北韓戰爭,明軍抗倭援朝的道理,和當年我軍抗美援朝是一樣的。
因為,中日雙方交鋒的戰場雖然是在北韓。但日本侵入者當初發動戰爭的目的,可並非只是想侵佔北韓半島,而是圖謀整個中華啊!進攻北韓,只不過是日本入侵大明的第一步而已,這就是所謂的:“假道入明”。因此,和日本之間的戰爭,明朝是躲不過的,必須得打。
既然早晚都要打,於其在自己家裡打,還不如直接在北韓半島上面打。雖然,這麼一來,明軍的戰線就延長了,而且在入朝作戰期間,還被北韓這個豬隊友坑了好幾把。但是,在北韓作戰,戰爭期間不論怎麼破壞,那也不用傷及明朝自身之筋骨,也不會破壞國內的社會穩定和生產。這總比在明朝自身的邊境地區打的損耗要少得多。
要知道,日本人是十分兇殘和野蠻的。在侵略北韓半島期間,短時間內就打得北韓"三都守失,八方瓦解“。而且,日軍沿途不斷燒殺搶掠,所到之處餓殍遍野,血流成河,這樣的破壞力實在太可怕了。
如果明朝不主動出擊,而是讓這些畜生侵入到大明國境之內,那勢必會造成大量百姓的傷亡和社會財產的損失。這些比起軍隊和庫銀的損耗,可是要嚴重得多了。
因此,不論耗費多少兵力和軍費。明軍主動出擊,禦敵於國門之外,都是最為明智的選擇,也是勢在必行的!
大明此戰打出了國威,打出了和平的局面。萬曆北韓戰爭,明軍不僅獲勝了,而且還徹底的把日本給打疼了,打慘了!此次戰爭,明朝精銳的邊軍雖然也損失不少,但在平壤大捷、稷山大捷、露梁海戰等重要戰役中,都給予日軍沉重的打擊。而整個北韓之役下來,日軍的損失要被明軍大得多。
最終,在明朝聯軍的不斷反攻下(實際上,基本上沒北韓什麼事),損失慘重的日軍侵朝軍隊就無力再戰,只好灰溜溜的逃回本土去了。因此,明朝此戰,不僅儲存了自己的藩屬,更打出了國威,重塑了大明在東亞的霸主地位。
於此同時,北韓之役的勝利,也徹底的打消了日本狂妄的野心。之後,隨著豐臣勢力的失敗,德川幕府的建立,日本在往後兩百多年間,再也不敢與中國爭鋒。大明軍隊透過此次鐵血行動,打出了東亞地區往後兩百多年的和平局面。
揚國威,促和平!這也是明朝在北韓之役中,最為輝煌的收穫......
-
6 # 是阿維啊
萬曆北韓戰爭雖然較之於北韓戰爭來說並沒有那麼的出名,但也是一次有著象徵意義。萬曆北韓戰爭應該可以算是東北亞的第一次國際戰爭,同時也應該是他們第一次的近代化火器戰爭。
萬曆北韓戰爭竟然是日本挑起來的說到這場戰爭就不得不說到日本這個國家,沒錯,這一次的戰爭竟然又是他們挑起來的。而當時的北韓是明朝的宗主國,這麼算來,也可以說我們與日本這個國家真是積怨頗深了。
1588年,日本為了平息國內由於分封不均而產生的不滿,還有削弱諸侯的勢力等眾多原因,決定對外發動戰爭,獲取利益,而北韓或許是因為靠近日本,所以就成為了他們的首要目標。在日軍做好了準備之後,就對北韓發動了戰爭。
日本為了攻打北韓,自然會編出各種理由來應對外界的聲音,但是這一次他們攻打北韓的理由竟然還是如此的可笑,為了名正言順豐臣秀吉竟然以“北韓拒絕攻打明朝”為理由,不得不說他們真的是為了利益無所不用其極,他們甚至連一個理由都不能編一個像樣一點的。而就是這樣的理由卻能讓今天的我們更能看清他們醜惡的嘴臉。
大明王朝與日本的戰鬥大明王朝作為北韓的宗主國。自然是要組織軍隊對他們進行反攻,畢竟北韓是自己的附屬國,即使是為了大明的榮耀,明軍也不會輕易的放棄,更何況其中還有著錯綜複雜的利益呢。所以日軍踏上北韓之後,明軍就及時的做出了反應。
從明軍插手的那一刻起,這一場戰爭就不再是北韓和日本的戰爭,而是大明王朝與日本的鬥爭。而此時的大明王朝恰好完成了張居正的改革,正處於國庫充盈,革弊施新的時代,國力自然強盛。而且除此之外,大明王朝的火器也是十分的厲害,尤其是火炮,給日軍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而日軍呢,雖然前期勁頭十足,終究沒什麼耐力,所以經歷了長達六年的戰爭後,他們就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名稱 萬曆北韓戰爭、明朝抗日援朝戰爭、壬辰倭亂、文祿・慶長之役 地點 北韓半島及附近海域 時間 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一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第二次) 參戰方 中國(明朝)、北韓(李氏王朝)、日本豐臣政權 結果 明軍勝利後展開議和(第一次)明朝聯軍勝利,日軍撤退(第二次) 參戰方兵力 4萬人(明朝),北韓無統計(第一次) 14萬人(日本,第一次)[4] 初期4萬-後期8萬人(明朝) 北韓無統計 (第二次)[4] 第二次:日軍 14萬人 傷亡情況 明軍傷亡3-6萬,日軍傷亡約10萬,北韓軍隊死亡31萬[5] 主要指揮官 李如松、麻貴、陳璘等;小西行長、黑田長政、島津義弘等 結局 日軍撤兵,中朝勝利。 主要影響 日朝斷絕邦交 豐臣統治力減弱 主要戰役 平壤之戰 碧蹄館之戰 露梁海戰 其他損失 北韓十萬人口被日本擄掠 萬曆北韓戰爭獲勝的意義萬曆北韓戰爭是明王朝的戰史之中算是較為精彩、較為曲折的戰例,史稱“其軍威之盛,戰勝之速,委前史所未有”。這是一種榮耀,但意義也不僅僅於此。
這一場戰爭的勝利成功的保衛了北韓半島,促進了中朝的友誼,而且還使得日本元氣大傷,使他們在短期之內再也沒有力量去四處挑釁。而且長遠的來說,萬曆北韓戰爭的勝利成功的整合了東北亞的軍事力量,還有政治力量。自此在以後的長達三百年的歷史之中這裡再也沒有發生過太大的戰爭。
當然凡事有利自然有弊,這一場戰爭同樣也消耗了明朝的許多力量,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
-
7 # 水積不厚則負舟無力
最大的好處就是東北亞從此安定了三百年直到甲午戰爭,能有三百年的和平不容易,這在世界史上都不多。後來的北韓戰爭我們和美國打成了平手所以這裡就對峙了幾十年,直到今天還看不到對峙結束的希望。
-
8 # 王哲270723
出人,出錢,出裝備,買個菜都自己花錢。臨了蓋個大報壇,表示感謝。後來又給拆了。
沒辦法,天朝上國麼,就得能罩得住小弟,要不還怎麼混。
-
9 # MOXI十戒物化
當然有啊!明朝援助了北韓,北韓因此特別感激明朝。所以北韓一直把明朝當做自己的父親,一直用著明朝的年號,到最後明朝滅亡了,北韓就很絕望的認為自己的父親滅亡了,一直很悲傷!而且就算明朝滅亡了,北韓還一直用著明朝的年號,一直用到1933年,到最後,都用到了"崇禎270多年"(崇禎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的年號!)
-
10 # 凌凌漆國產
萬曆朱翊鈞於公元1573年登極,公元1620年駕崩,在位48年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消極怠工的皇帝,史稱:“二十餘年不視朝,群臣從不見皇帝之顏色。”
縱使萬曆皇帝28年沒有上朝,可國家還是照樣正常運作,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原因是明朝有一套完整的內閣制相當於英國制度的翻版,皇帝基本是名義上的國家最高領袖。萬曆皇帝在歷史上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們無從得知,但萬曆皇帝曾幹過一件大事,那就是決定出兵幫助北韓,這次出兵的意義十分重大,它彰顯了明朝的國威,也打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1591年,狼子野心的日本派出十五萬軍隊前去攻打北韓,當時的日本勢力雖然弱小但他們的野心卻不小,他們企圖以北韓為跳板,進而攻打中國,最後再滅掉亞洲別的國家,以此來稱霸整個亞洲。日軍到達北韓後如入無人之地,一時竟是橫掃北韓,很快就打下了北韓大半個國土,北韓國王十分害怕,連忙嚮明朝求助,國內大臣統統反對出兵北韓。原因是大明內部不穩定西南西北皆有叛亂,國內軍費開支太大百姓苦不堪言。但是萬曆皇帝給出理由只有一個北韓亡了,東北必亂危機京城。必須阻止日本狼子野心,1592年明朝緊急調到北方防衛蒙古的邊境軍集合。出兵北韓從江南征集糧草和後勤保障工作,日軍實力雖然不強,但日軍卻是動用了舉國之力,而明朝卻是各路諸侯分割一方,萬曆皇帝實際上能調動的兵馬並無太多,再加上當時明朝也漸漸走向了衰弱,萬曆皇帝本以為這一戰會輕鬆解決,可誰知最後一拖再拖,戰爭時間長達八年之久。最後戰爭還是以明朝獲勝日軍慘敗而落幕,日軍此戰可謂傷筋動骨,回到國內後便一蹶不振,一時間再也沒有了企圖爭霸整個亞洲的想法,而明朝卻也不好受,這場戰鬥雖不至於讓明朝就此一蹶不振,但也讓明朝一時間缺少兵源。
1592年到1600年大明經歷了國內平叛,對外戰爭三次大規模戰爭徹底消耗了國內幾十的財富。一些滿嘴噴糞的滿清歷史專家還不斷黑這位皇帝,若是沒有外患的話,明朝休養生息一段時間說不定就可以恢復當年的兵力,但後金也就是滿清可不想給明朝這個機會,於是滿清大軍抓住這個明朝兵力空虛的時機,大軍壓境,給明朝很大的壓力,造成內亂,借內部力量讓明朝毀滅。明朝不應該去攻打日本,不應該管北韓的,但其實這種說法完全不正確,因為日本當時狼子野心,是報著稱霸整個亞洲的想法出兵的,唇亡齒寒,若是萬曆皇帝一直無動於衷,他日日軍定會前來攻打明朝,那時再想收拾日本就難上加難了。如果明朝坐等北韓滅亡了那麼日本就可能會消耗北韓等日本在北韓站穩腳跟,必然對明朝形成重大威脅。明朝極有可能提前滅亡國內大亂也是有能的,萬曆皇帝並不是個昏庸無道的君王,若是他真的昏庸無道,他可能根本想不到這麼多利害關係,也就不會出兵,而也正是他出兵收復了北韓,
他為漢族為中國歷史增添了光輝形象,漢族人漢族皇帝不是慫包。
仔細回看明朝整個過程沒有一個慫的,
他們拒絕和親公主拒絕投降,
他們寧願自殺身亡也不願意當亡國奴,
雖然明朝領土沒有滿清大,
但是擁有滿清沒有的骨氣,
霸氣和絕不妥協的豪氣,
他們代表我漢族文明最後一個封建帝國的輝煌
我們無法看見明朝末年人民生活到底怎樣,
但是帝國最高領袖的英魂永遠存在每一個人心中
歲月悠悠,故國有明。大明帝國千古
-
11 # 這些歷史要讀
最大的好處,就是禦敵於國門之外!
萬曆北韓戰爭,明軍抗倭援朝的道理,和當年我軍抗美援朝是一樣的。
因為,中日雙方交鋒的戰場雖然是在北韓。但日本侵入者當初發動戰爭的目的,可並非只是想侵佔北韓半島,而是圖謀整個中華啊!進攻北韓,只不過是日本入侵大明的第一步而已,這就是所謂的:“假道入明”。因此,和日本之間的戰爭,明朝是躲不過的,必須得打。
既然早晚都要打,於其在自己家裡打,還不如直接在北韓半島上面打。雖然,這麼一來,明軍的戰線就延長了,而且在入朝作戰期間,還被北韓這個豬隊友坑了好幾把。但是,在北韓作戰,戰爭期間不論怎麼破壞,那也不用傷及明朝自身之筋骨,也不會破壞國內的社會穩定和生產。這總比在明朝自身的邊境地區打的損耗要少得多。
要知道,日本人是十分兇殘和野蠻的。在侵略北韓半島期間,短時間內就打得北韓"三都守失,八方瓦解“。而且,日軍沿途不斷燒殺搶掠,所到之處餓殍遍野,血流成河,這樣的破壞力實在太可怕了。
如果明朝不主動出擊,而是讓這些畜生侵入到大明國境之內,那勢必會造成大量百姓的傷亡和社會財產的損失。這些比起軍隊和庫銀的損耗,可是要嚴重得多了。
因此,不論耗費多少兵力和軍費。明軍主動出擊,禦敵於國門之外,都是最為明智的選擇,也是勢在必行的!
大明此戰打出了國威,打出了和平的局面。萬曆北韓戰爭,明軍不僅獲勝了,而且還徹底的把日本給打疼了,打慘了!此次戰爭,明朝精銳的邊軍雖然也損失不少,但在平壤大捷、稷山大捷、露梁海戰等重要戰役中,都給予日軍沉重的打擊。而整個北韓之役下來,日軍的損失要被明軍大得多。
最終,在明朝聯軍的不斷反攻下(實際上,基本上沒北韓什麼事),損失慘重的日軍侵朝軍隊就無力再戰,只好灰溜溜的逃回本土去了。因此,明朝此戰,不僅儲存了自己的藩屬,更打出了國威,重塑了大明在東亞的霸主地位。
於此同時,北韓之役的勝利,也徹底的打消了日本狂妄的野心。之後,隨著豐臣勢力的失敗,德川幕府的建立,日本在往後兩百多年間,再也不敢與中國爭鋒。大明軍隊透過此次鐵血行動,打出了東亞地區往後兩百多年的和平局面。
揚國威,促和平!這也是明朝在北韓之役中,最為輝煌的收穫......
-
12 # 是阿維啊
萬曆北韓戰爭雖然較之於北韓戰爭來說並沒有那麼的出名,但也是一次有著象徵意義。萬曆北韓戰爭應該可以算是東北亞的第一次國際戰爭,同時也應該是他們第一次的近代化火器戰爭。
萬曆北韓戰爭竟然是日本挑起來的說到這場戰爭就不得不說到日本這個國家,沒錯,這一次的戰爭竟然又是他們挑起來的。而當時的北韓是明朝的宗主國,這麼算來,也可以說我們與日本這個國家真是積怨頗深了。
1588年,日本為了平息國內由於分封不均而產生的不滿,還有削弱諸侯的勢力等眾多原因,決定對外發動戰爭,獲取利益,而北韓或許是因為靠近日本,所以就成為了他們的首要目標。在日軍做好了準備之後,就對北韓發動了戰爭。
日本為了攻打北韓,自然會編出各種理由來應對外界的聲音,但是這一次他們攻打北韓的理由竟然還是如此的可笑,為了名正言順豐臣秀吉竟然以“北韓拒絕攻打明朝”為理由,不得不說他們真的是為了利益無所不用其極,他們甚至連一個理由都不能編一個像樣一點的。而就是這樣的理由卻能讓今天的我們更能看清他們醜惡的嘴臉。
大明王朝與日本的戰鬥大明王朝作為北韓的宗主國。自然是要組織軍隊對他們進行反攻,畢竟北韓是自己的附屬國,即使是為了大明的榮耀,明軍也不會輕易的放棄,更何況其中還有著錯綜複雜的利益呢。所以日軍踏上北韓之後,明軍就及時的做出了反應。
從明軍插手的那一刻起,這一場戰爭就不再是北韓和日本的戰爭,而是大明王朝與日本的鬥爭。而此時的大明王朝恰好完成了張居正的改革,正處於國庫充盈,革弊施新的時代,國力自然強盛。而且除此之外,大明王朝的火器也是十分的厲害,尤其是火炮,給日軍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而日軍呢,雖然前期勁頭十足,終究沒什麼耐力,所以經歷了長達六年的戰爭後,他們就灰溜溜的逃了回去。
名稱 萬曆北韓戰爭、明朝抗日援朝戰爭、壬辰倭亂、文祿・慶長之役 地點 北韓半島及附近海域 時間 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一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第二次) 參戰方 中國(明朝)、北韓(李氏王朝)、日本豐臣政權 結果 明軍勝利後展開議和(第一次)明朝聯軍勝利,日軍撤退(第二次) 參戰方兵力 4萬人(明朝),北韓無統計(第一次) 14萬人(日本,第一次)[4] 初期4萬-後期8萬人(明朝) 北韓無統計 (第二次)[4] 第二次:日軍 14萬人 傷亡情況 明軍傷亡3-6萬,日軍傷亡約10萬,北韓軍隊死亡31萬[5] 主要指揮官 李如松、麻貴、陳璘等;小西行長、黑田長政、島津義弘等 結局 日軍撤兵,中朝勝利。 主要影響 日朝斷絕邦交 豐臣統治力減弱 主要戰役 平壤之戰 碧蹄館之戰 露梁海戰 其他損失 北韓十萬人口被日本擄掠 萬曆北韓戰爭獲勝的意義萬曆北韓戰爭是明王朝的戰史之中算是較為精彩、較為曲折的戰例,史稱“其軍威之盛,戰勝之速,委前史所未有”。這是一種榮耀,但意義也不僅僅於此。
這一場戰爭的勝利成功的保衛了北韓半島,促進了中朝的友誼,而且還使得日本元氣大傷,使他們在短期之內再也沒有力量去四處挑釁。而且長遠的來說,萬曆北韓戰爭的勝利成功的整合了東北亞的軍事力量,還有政治力量。自此在以後的長達三百年的歷史之中這裡再也沒有發生過太大的戰爭。
當然凡事有利自然有弊,這一場戰爭同樣也消耗了明朝的許多力量,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
回覆列表
最大的好處就是東北亞從此安定了三百年直到甲午戰爭,能有三百年的和平不容易,這在世界史上都不多。後來的北韓戰爭我們和美國打成了平手所以這裡就對峙了幾十年,直到今天還看不到對峙結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