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華哲學原理
-
2 # 無字山人
陽明心學有點兒西方文藝復興的影子,但是距後者難以同日而語。
說有影子,是因為他們都是透過重新審視、辨析傳統文化,並依據新的社會環境闡發一種變革和發展的訴求。
但兩者除此之外的區別更為明顯:
1.陽明心學最終還是侷限於文人圈,而西方文藝復興是向全社會播撒的。這就是為什麼即便巴黎的底層民眾,哪怕不識字,也積極投身革命中;為什麼相隔萬里,多由流民組成的美洲比歐洲還早提出《獨立宣言》。
2.陽明心學主要還是透過辨析承認聖人之道,而把矛頭轉向哪些曲解——屬於承襲中的最佳化或迴歸;而西方文藝複習利用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後直接將矛頭對準了在中世紀統治整個歐洲的羅馬教廷及其教義——這是一種針對根本的改革。文藝王守仁即便有這心,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也沒這膽。
3.文藝復興其實較快地就促使歐洲王室做出調整。例如在法國大革命前,法國已經開始對皇權有一定限制的三級議會制度,只是後來國王自己玩砸了。進而結合上一點,陽明心學不能、不敢也沒有生髮對明朝政體的改革。
4.歐洲的文藝復興有一大幫知識分子從各自學科的角度,基於某某立場而闡發的較全面的文化思想運動。而陽明心學除了王守仁,就是一幫追隨者,目標還是盯在儒家思想上,只是從更為邏輯的角度去看待長期以來被各種曲解和誤導的聖人之道。
所以基於上述幾點,我個人認為“陽明心學算是明朝的文藝復興”,包括諸如“宋朝很可能產生資本主義的萌芽”這類論調是不成立的。
-
3 # 張張藝術培訓
15世紀末以後,明代詩文領域內經歷了一次新的變化,這變化的一個重要特徵便是文學復古思潮日趨活躍。以李夢陽、王世貞等人為代表的前後七子,在這一階段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復古的旗幟下,他們重新審視文學現狀,尋求文學出路,尤其是針對明初以來受理學風氣及臺閣體創作影響所形成的委靡不振的文學局面,他們重新構築文學的主情理論,注意文學藝術體制的建設,並給民間俗文學以應有的重視,反映出對文學本身一種新的理解。
文藝復興:11世紀後,隨著經濟的復甦與發展、城市的興起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改變了以往對現世生活的悲觀絕望態度,開始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而這些傾向是與基督教的主張相違背的。在14世紀城市經濟繁榮的義大利,最先出現了對基督教文化的反抗。當時義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極度厭惡基督教的神權地位及其虛偽的禁慾主義,另一方面又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基督教文化,於是他們藉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這就是所謂的”文藝復興“。
不會演變成類似西方的文藝復興的原因:
①文藝復興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目的是打破基督教的精神統治和禁錮。文化復古是在資本主義萌芽受到抑制的時代發起的,受封建思想主導。
-
4 # 即佛即道
首先糾正一個概念,從史學觀點來講,明朝沒有文藝復興和思想解放運動。
我們可以用歐洲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運動作為參考來進行分析探討。
歐洲16世紀的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運動的背景和影響伴隨著商品經濟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歐洲新興資產階級更加註重個性追求和享受人生的樂趣。而這種追求是與天主教神權禁慾主義主張相違背的。
於是,新興資產階級透過提出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主張,以復古之名,實現打破神權、追求人性自由的目的。
文藝復興是企圖透過改變統治社會的宗教神權以實現人民的個性訴求,是一種透過打破高高在上、具有統治力的神權思想束縛來實現個人個性的思想解放的運動,具有由高到底、自上而下、先破舊再立新的特徵。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是中古時代與現代化的分水嶺。歐洲從此進入了現代化的程序,整個社會的政治制度、文化發展、經濟結構、思想學說都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禁慾、壓迫、黑暗成為了漸行漸遠,自由、民主、文明從此降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像一簇火種,為人類社會點燃了文明的光輝!
陽明心學創立的社會背景和影響宋明時期,被稱為新儒學的理學成為思想主流,程朱理學作為官方和社會各階層所接受的顯學佔據統治地位。理學強調綱理倫常,主張“存天理,滅人慾”,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人的天性,束縛了民眾思想,使華人被禁錮在僵化的禮教教條之中,失去了創新和創造能力,造就了一大批沽名釣譽,只會之乎者也的犬儒和鄉愿。
理學提倡向外求理,認為萬事萬物皆有理,透過格盡萬物以達到融會貫通而成聖。
陽明心學反其道而行之,主張向內求理,認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必求於萬事萬物。相對於理學,心學更注重個性解放和人的價值。
但理學和心學本質上都以修身和追求聖賢之道為終極目標,不同之處僅僅是途徑方法的差異,也只能算方法論的問題。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神權與人權的絕對對立是完全不同的。
結論:陽明心學和文藝復興是不同的心學和理學一樣,都是以個人修身為出發點,並沒有企圖透過改變統治思想進而改變社會結構。心學的創立和發展始終都是建立在封建制度和儒學框架之內的。
所以,無論從初心還是結果來看,陽明心學都不能被稱為文藝復興和思想解放運動。
-
5 # 99自然之道99
心學和文藝沒有關係。思想解放到是有點關係,算是除了朱熹聖人之道外求的理念之外,給了人們另外一條修煉之路,那就是聖人之道吾心自足,何須外求。他們是對立的,但是合到一起卻是符合陰陽的。一外一內。
-
6 # 劍風撩歷史
陽明心學的創立究競是不是明朝的文藝復新和思想解放?
好,劍風就來為大家解答!
老規矩,先來說一下什麼是陽明心學。
王陽明這個人這裡就不做過多的介紹了。大家如果有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百度一下。所謂陽明心學就是王陽明在孔孟學派的“盡心”、“良知”和陸九淵的“心即理”等學說的基礎上,批判地吸收了朱熹那種超感性的先驗範疇的“理”為本體學說,創立了王陽明自己的心學,我們簡稱陽明心學。
陽明心學俱體的內容由於深晦繁多,這裡就不再做過多的陳述了。我們主要就說他的幾個核心要義吧!
心即理什麼叫心即理?按照王陽明所謂龍場悟道,再根據他的學說,後世之人總結了一個較為精闢的解釋。心即理就是世間所有的理、道理、天理、真理,在我心裡,不在我心外。簡單一點就是說,世間的道理就在我心中。陽明心學流傳開來時,由於普羅大眾沒有很高的學識造詣,大眾理解的陽明心學和原本的陽明心學,在含義上己經發生了變異。你不是說道理在心中嗎?那對老百姓來說就是“爺的事情,爺做主”。這對於當時專制禮教社會來說,多少有點“忤逆”的意思。可以這樣說,王陽明的“心即理”這種觀點,不管是有意無意,都讓“個人主義”這顆種子在明朝人心中生根發芽了。
致良知什麼叫致良知?根據王陽明的說法就是良知是每個人都具有的,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借外力的內在力量,而且可以將良知推廣延伸到世間萬物。現代的解釋就是:透過現實的實踐和時間的歷練,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心地善良、有敬畏、憐憫和富有兼愛,有道德操守的人。(這算不算是平等博愛的一種東方式的解釋?)
知行合一啥意思?很多人是這樣解釋的,“知行合一”是指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係,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係。
泰州學派(晚明,陽明學派的一個分支)的人是這樣理解的,事物有其內在的規律,與現實中的實踐是有必然聯絡的。西方學者的英譯是這樣的:“The unity of Inner knowledge and action”。再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內在的知識和行動的統一。再結合晚明當時的社會環境,一般人的理解可能就很淺表化了。劍風認為,當時老百姓對“知行合一”的理解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理論聯絡實際。
回到主題陽明心學的創立是不是明代的文藝復興和思想解放解放?
根據明代晚期的江南的社會風貌來看,出現了很多科學著作(天工開物、農政全書、水經、幾何原本、徐霞客遊記,等等)。一大批著名的科學家,如:徐光啟、宋應星、朱橚、朱載堉等。工匠地位在晚明時期顯著提高,文人學者與工匠間的傳統分離狀態發生了改變,兩者結合的日益緊密,被忽視已久的工匠文化已然絢麗甦醒。
在器物的製作上,與前代相比發生了質的飛躍,增加了個性化的靈秀和浪漫氣息。晚明的工商業極其發達,手工業普遍工廠化(工場手工業?),據史料記載晚明江南地區擁有幾百上千臺織機的商人 不在少數。自由從業者與老闆的關係普遍以合同的方式存在(大部分家僕和丫鬟與東家的關係也是以這種合同方式存在的)。一大批傑出的藝術家(包括畫家和詩人)爭奇鬥豔,出版業空前繁榮,小說的印刷體在民間自由流通,集中就包括著名的莎士比亞漢譯本。
東西方的交流異常密集,比如,珠聯璧合的一對最佳拍檔:利瑪竇和徐光啟。他們在科技、數學、文化和宗教等方,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當然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晚明商品經濟的繁榮,生產和經營方式的改變促進著新興市民階層的相繼出現,並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社會力量,促進著明朝的深入變革。
結論如果明朝是一個黑暗、專制、殘暴的社會,這些場景會出現嗎?恐怕不會吧!只有一個足夠開明和寬容的社會,這些場景才能夠出現。
這樣說吧,明朝晚期在思想上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解放,具備的所謂的文藝復興的前奏。如果給明朝多一些時間,或許會讓中國由封建專制社會轉變為近代化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國家。可惜的是,歷史沒有給明朝這次機會!
1644年清軍入關,並佔領北京,隨即率軍南下。在戰火的蹂躪之中,這一美好的願景最終灰飛煙滅!留給世人的只能是無奈而悲泣的幻想!
-
7 # 奧嘟比科技恩怡之母
陽明心學的創立可以說是明朝的文藝復興和思想解放運動!
王陽明從12歲開始,就立下大志要做聖賢。後來,王陽明在施政治軍的同時,勤于思考,深研學術,興辦書院,培養學生,在長期艱苦的治學生涯中,透過悟道和證道創立了獨特的心學思想體系,其門下弟子多達2000餘人。因此,王陽明一直被看作是中國歷史上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的又一位儒學大師,其學說世稱陽明心學!
回覆列表
“陽明心學”是對“儒學”的突破,不是西方意義上的“文藝復興”,如果說是“思想解放”那也是對儒家禁錮思想的解放——打了一個“空洞”!打開了一條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