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在路邊觀望
-
2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不補課,首先家長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意識。
比如前不久杭州一對雙胞胎姐妹被牛津和劍橋錄取,而這對姐妹在初中的時候曾經是大家口中的學渣,數學甚至只考了17分,姐妹兩在300名年級段的學生中排名倒數第二和第三。可以想象,這樣的成績絕對會讓絕大多數家長崩潰。但是這對姐妹的媽媽從來沒有讓她們去上自己感興趣的興趣班以外的任何補習班。
所以,要想不補課,首先家長的教育觀念要轉變過來,要想辦法去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動力。只要孩子有了學習的內驅力,那麼他就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去改變。這個時候任何奇蹟都可以創造,因為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習效率是非常高的。
如果孩子沒有學習的驅動力,只是被父母逼著去補課,上補習班,那麼即使補再多的課,成績也不會有太大的改善。因為被動和消極的學習,學習效率是非常低的。
-
3 # hu說8道
補課旨在學習成績固強補弱,本身其實沒有錯,錯在有些人一邊在課堂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一邊在課下大肆開辦補習班收取高價費用。出現這種現象,我認為有一下原因:
一、“起跑”就要“領跑”的錯誤思想。
砸鍋賣鐵也絕對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起跑線越來越提前,從以前進入重點中學的競爭,提早到進入重點小學的競爭,現在甚至到優質幼兒園的報考,筆者所在的城市,同樣的房子,間隔了一條馬路,那間被貼上“學區房”的房子的價錢幾乎是“非學區房”的3倍。
二、“面兒”上減,“根兒”上加的掩耳盜鈴。
學生看似每天在學校的時間縮短了,但實際學習上的總時間並沒有減少。很多學校明令禁止補課,不留或少留作業,眾多培訓機構和中介公司紛紛介入教育行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最終決定上學價值的“高考”依然擺在終點線上,而且競爭越來越激烈。你不學習,你就考不上大學。明確的學習考核目標導致學生家庭經濟負擔的增加和學生學習負擔的增加。 三、“全面撒網”式的題海戰術消磨大量精力。
隨著高考學科的區分度縮小,越來越不利於創造性較強的學生髮展,學生為獲得高分,更加依賴於學生的細心、記背和勤奮程度,為此學生大量時間耗費在“刷題”、“死記硬背”。最難忘的就是高中的文言文,《出師表》、《捕蛇者說》。
筆者認為,中國現行的中考高考制度相對來說還是非常合理的,起碼還給普通老百姓一個翻身的機會,一個上進的通道。那些攻擊中國招考體制的人不是腦缺就是別有用心!~~在這樣的體制下,孩子想考到好大學那就必須好好學習,爭取好成績。
記得以前自己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的學歷可能真不比現在的老師高,但他們是真正把對孩子負責放在心上,犯錯誤了打一巴掌,罵一句,孩子還感覺老師是對自己好,回家都不敢說。
有的人說喊法律不健全最多的人是律師,結果就是所有人花錢來請律師打官司。 現在喊減負的我認為最多的是那些體制外的教育機構,達到目的了就會有更多的人去花錢補課。
教育,影響著一個國家的未來。擁有創新思想及能力的國家才能持續強盛,而正是經由教育體系培養具備這些能力的人才。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人才是根本,教育是根基。
-
4 # 天言時問
作為已經補課補了十年的家教老師且目前在民辦學校教書的我告訴你。想不補課很簡單。怎麼樣做才能不補課呢?就是你學習成績好,就不用補了,那怎樣才能做到學習成績好呢?首先你在學校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課,在課堂上,老師講的時候,你要注意認真,聽不懂,要舉手發問,你要知道,老師都很樂意回答提問題的同學的,但你的問題絕對不能是無中生有的那種,不是那種刁鑽,專門達不到你水平的那種問題,必須是符合你這個學習基礎的。然後舉手問老師,記得要有禮貌,或者到辦公室裡面問老師,老師都樂意回答的。怕的是什麼?怕的是你不懂,你不問,聽不懂就問,如果不懂不問,那麼就會越來越差,問題也越來越多,就要自暴自棄了,那家長肯定給你報培訓班,或者說請家教啊。所以不要怕,不懂,就問。或者說自己可以下載一些影片啊,網上多得很,你現在學到哪個科目啊?就下載那個科目的知識搜尋一下,百度搜索一下那科目的影片,教程影片,多看一些影片,你學到第幾章,應該是怎麼學的?自己要琢磨,要記住,那麼就可以了,我說的只是數學物理化學之類的,但如果是語文的話,就多看書。做卷子,做完了,就自己琢磨自己讀,英文也要多看書,一樣的,多背多聽就好了。上課的時候記得認真聽課,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以為自己懂了,就不認真聽課了。就算你自己懂了,你也要認真聽課,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時候,也是對你的記憶起到一個知識鞏固的作用,讓你不容易忘記自己學過的知識,所以自己努力加上認真聽課,喜歡禮貌提問,你的成績百分百會起來。記得路上碰到老師的時候要問好,要說“老師好”,這樣老師才會更喜歡你,你自動自發地學習又加上外界的幫助,那就不需要再補課了。
-
5 # 花朵9611
教育的改革問題。有人說了,不補課不會怎麼辦?你可以問老師,老師會給你解答。可問題就偏偏出在這,孩子課後補,雙休日補,假期補。怨學生還是怪家長,都不是。如果從上至下取消所有補課機構和課後班,學生就不補了,家長會把打麻將的時間看孩子,學生也未必差到哪去。
有的人說了,我也不會,其實沒關係,你上網一搜索,答案就出來了。你想要什麼樣的老師都有。
現在教育在改革,得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是時代的需要。智慧已經走進千家萬戶。
-
6 # 致良知平天下
是老師的利益和家長的需求催生了補課,真是打得願打,挨的願挨。要想不補課,還是要從需求端來進行引導,讓家長認清補課的作用。
因為學習的成績的好壞主要在於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努力付出,補課的作用非常有限。
一、補課到底在補什麼?家長們很擔心不補課孩子成績會被落在後面,有時候也確實會出現補課後成績有所提高的現象,這些都是事實。但是我們更多的應該思考這些事實背後的原因,不要盲目。
補課實際上是對老師課上內容的一個重複,一般也不會教新內容,就是老師帶著大家一塊兒複習。所以它的針對性是比較弱,並不會針對某個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最佳化目的強化。
沒有具體的針對性,它的效果就非常的有限,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沒什麼實質性的作用。
對那些基礎知識沒掌握紮實的學生來說,確實是有用的,就是這樣的學生成績會提高。
二、如何正確認識補課?我高中的時候,班上大部分同學在補課,爸媽也支援我補課,我因為家裡沒錢主動提出來不補。
老師對我很好,免費讓我參加補習,參加了半學期,覺得老師也不容易,不好意思,後面的補習都沒有再參加。
你現在讓我說,那更是沒有必要。因為學習成績好不好在你自己,跟補不補課沒有關係。你的學習時間不會因為補課而變多,你的學習效率也不會因為補課而提高。
回覆列表
補課,除了靠補賺錢的人之外,有誰不煩它呢?那麼,怎樣才能不補課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學好了就不用補課了唄。把課程學好,真的很難嗎?要說難,人家學霸們咋學得那麼輕鬆啊?同樣是一個鼻子一張嘴,咱跟人家差點啥呢?以我的經驗,所差的只有倆字:習慣。凡是學霸,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生活習慣。習慣成自然,學霸們學得好是自然而然的事。學霸們學習就像吃飯睡覺一樣,並不覺得這是什麼負擔,因為人家習慣了嘛。那些沒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學習起來就很難受,一看書就膩,一做題就煩,這是因為他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只習慣於玩遊戲,逛街,看電影等等。
上圖:寫作業分神,別人半小時,他一小也做不完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當然不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從小培養出來的。這個“從小”就是從上幼兒園開始,這個時候培養好習慣是最自然而然的,也是最容易的。這個時候不存在學文化的問題,這個時候要培養的就是“守規矩”這個習慣,也就是培養生活習慣,按時起床,按時睡覺,飯前洗手,聽老師的話,集體活動要排隊……這個習慣養成了,在小學就是學霸。上了小學,如果沒有養成好習慣,就要老師和家長一塊來培養。美國的小學生一年級時,對習慣的培養是第一位的。中午去食堂吃飯要排隊,排隊時不允許說話和打鬧,有一個孩子違反了這一條,整個班級就回到教室,老師教導之後再重新排隊,如果還有孩子說話或打鬧,那就再來一次。老師們要拿出極大的耐心才行。
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了,非常有利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有良好生活習慣的孩子都會有這種“遵守紀律”的意識,老師教導他他很容易就聽進去,並照著做。
在家長和老師的教導下,孩子形成了課前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認真總結筆記、認真完成作業等諸多良好的學習習慣,想不成為學霸都是十分難的。
當然,就在我前面說的那個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如果培養孩子不好的習慣,那也是極其容易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星星不給月亮,幾乎一切要求都能得到滿足——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若能學習成績好,老天都不答應啊。
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不會好,補課也沒用。因為不管誰教,都得學的人自己努力才行。那麼,都上了中學了,還沒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同學就沒救了嗎?也不是,這些學生若想成績好,首先就要有個明確的學習態度,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要有改掉一切壞毛病的決心和信心。然後就是定好學習計劃,每天按計劃學習。比如課前要預習,課後要複習,認真及時地寫作業,這些都是在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萬事開頭難,改壞習慣如同戒毒,一開始一定非常難受,但只要堅持下去,改掉舊的不好的習慣,養成新的良好的習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做到了,學習成績就會逐步提高的。
怎樣才能不補課?學好了就不用補課了。怎樣才能學好?改變舊的不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新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慢慢就能學好了。
只要堅持下來,學習其實是一件極簡單的事。
我講的道理是不是十分簡單?古人云:聞道者百,悟道者十,行道者一。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就是因為,壞習慣是十分難以改掉的。你能否改掉,就看你的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