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個人的生活日記
-
2 # 慵懶的人生0914
我覺得教育孩子還是要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放手像我自己的話現在小孩已經三歲了,但是我已經計劃好了在她的成長的這幾個階段放 手,我終結了幾點,你們看看,
1孩子兩歲的時候就應該慢慢培養他自己吃飯的習慣了,到了三歲就應該徹底放手,不要在參與了
2孩子五歲的時候應該放手讓她自己獨立睡覺,六歲的時候就應該獨立洗澡,
3
八九歲的時候可以管理好的私人空間了
4.12歲的時候可以自己做飯吃了,為以後的獨立做準備
5-14要參與家裡衛生打掃,
6-18歲的時候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選擇
7-結婚後可以自己獨立生活,不麻煩父母,
-
3 # 深藍色老爸—山楓心理
感謝邀請。教育孩子在什麼開始放手?如果從孩子心理發展的角度說,大概從半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啦。半歲的時候,孩子開始能夠坐起來後,他的視線就可以開始主動離開父母,例如扭頭不看媽媽,這是最開始離開媽媽的行為。心理上叫分離。再大一點,會爬了,孩子關注母親的時間更少的,父母這個時候就要更放手一些。再大一些,孩子上幼兒園了,每天離開父母的時間更多了。父母就要學會處理好跟孩子的分離焦慮。最後大學畢業了,孩子到了其他城市工作,也就過年過節才能全家團聚了。心理學上,孩子跟父母的關係主題就是分離,從在母親肚子裡,到最後父母離開人世,整個就是分離的過程。所以說,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放手,而是學會一點一點放手,直到生命的終點。
-
4 # 洋媽數學課堂
教育孩子應該在什麼時候放手,要根據孩子個性和各階段的發展而定。!
我女兒從一週歲開始自己用勺子筷子吃飯。儘管吃後一片狼藉,我們也依然選擇放手。飯後再統一收拾整理。時間長了,自然就吃的乾淨了。
從兩歲半自己會穿衣服,大小便自理後,開始入托,每天穿哪件衣服也是自己決定,有時因為喜歡倔強地想一直穿著,這時候就要幫她開導解釋。
六週歲開始分房睡。按照事先的約定,滿六週就自己睡,提前滲透,自然而然六週歲生日那天就自己睡了,不哭不鬧的。晚上起來兩次看看有沒有蹬被子就好。
學習習慣的養成從幼兒園開始,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1-3年級專注陪伴,因為要報生字,掐口算時間,看圖會話提示,除了這些外基本獨立完成,四年級就完全放手了,家長只需做好檢查簽字的輔助工作。
再說說動手能力,只要是孩子喜歡的就不要阻止和嚇唬。比如我女兒一歲多時會走路了,喜歡碰這碰那,尤其是電源插口,要告訴孩子應該怎麼用,不能怎麼用,這樣我女兒很早就會操控電視機音響和影碟機啦!
再比如刀具,剪刀之類的,也是告訴她怎麼用,她都是登著板凳剁菜,洗碗,只要是她喜歡的就放手去做,滿足她的好奇心。
煤氣灶很早就會用了,懂操作方法,注意事項,第一次做飯是指點的炒米飯,後來我和爸爸下班很晚,女兒自己做了一盆掛麵湯,吃得我們都膩了!直到現在一直喜歡做飯,嘗試著各種做法,中餐西餐。在國外還給住爸住媽做餃子,燉魚等中國傳統美食。
課外活動興趣上,尊重孩子的選擇,喜歡什麼就支援什麼,但不能沒有原則的想學就學,沒有特殊原因,選擇了就要堅持,目前的鋼琴一直作為興趣特長堅持著。還入選了校藝術團,參加了兩次演出。
學校的選擇上,也是跟隨孩子的腳步。小升初,孩子想去市裡讀八中外國語學校,我們尊重她,支援她,報名陪考,幸運的錄取了。
後來的高中擇校選擇什麼樣的模式,我們也聽從孩子的意見,做好後盾保障助力。
-
5 # 愛傳播家庭教育
關於對孩子放手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請問一下到底什麼是放手?
我聽過很多的家長說:我等孩子十八歲就放手,我等孩結婚就放手……等等說法層出不窮,那你對放手的理解又是什麼呢?
現在我說一下,我對放手的理解吧!我個人覺得親子間的關係,永遠不存在放不放手,不管孩子多大,父母都孩子可能一輩子都很難做到真正的放手
所以現在我們來探討一下放手定義吧!我個人認為,從孩子呱呱落地開始,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都在吸收和學習各種能力,可是我們家長卻出現了一種認知偏差,都以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會,所以我們什麼都代勞了,而忽視了孩子的成長與能力,在某種意義來說:是我們剝奪了孩子成長探索的能力
如果你問我孩子什麼時候可以放手,我想告訴你,孩子每個成長的階段我們都應該放手
比如孩子在嘗試著自己吃飯的時候。雖然剛開始會吃得滿到處都是,就好像我家的孩子現在都15歲了。從他開始搶調羹玩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讓他嘗試自己吃,雖然剛開始沒掌握技巧,吃得滿到處都是,但是我們也放手讓孩子嘗試,只從旁協助。有些家長孩子到六七歲了還在餵飯
所以在孩子會吃飯的時候就讓孩子自己吃飯,該自己穿衣服時就讓他自己穿衣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讓孩子在每個年齡層做他應該做的事,這就是放手,所以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父母不能代替包辦,而是從旁協助就可以
為什麼的孩子動手能力都會比較差呢?因為父母太強了,什麼都幫孩子做好了,孩子根本不需要動手,等到發現孩子動手能力差的時候,又反過來責備孩子,所以家長們,多信任孩子一點,孩子會更優秀的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回答完畢,感恩
-
6 # 我是老碗哥
不同的年齡段對應不同的“火候”,條件是請家長耐心陪伴,細心觀察。從年齡上說,15-6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初步具備成人的判斷分析能力。這個時候雖然還非常嫩,但是最好的成長,是家長適當放手去“試錯”。關鍵點,一是適當放手,不是完全放手。二是具體事件結合孩子的成長“能力”而定。這個能力,並不是完全能力,而是“半個能力”即可放手。只有這樣,才能讓另一半能力,在放手中提高,成長。
例如,孩子一歲左右學步時候,半會半不會,家長應該放手。兩歲學自己吃飯時候,會握勺子也會撒飯,家長要放手。會走路學著跑,家長要放手。上幼兒園開始的哭鬧,家長要放手。和小朋友打架了,家長要學會放手。玩滑板車,腳踏車等,不熟練時候要放手。在校有不良表現被老師批評,家長要放手。十歲左右和夥伴玩的投入,家長要放手。
總之,把握住一個原則就可以舉一反三,學會放手才能使其進步,獨立,堅強,勇敢,和擔當。這個原則就是孩子的能力,已經具備可以面對和處理眼前事情的一半能力的時候,就是放手的時候。儘管有很多家長認為要等到“完全能力”時候再放手,一來還是擔心,不信任孩子,二來孩子也不能很好地認識自我,駕馭自我。將來遇到問題時候,也會表現出畏首畏尾,瞻前顧後的性格缺點。
-
7 # 梅花迎著嚴寒而開放1
對孩孑的教育不分大小,在教的過程中,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做,去成長,大人不要什麼都管完,什麼都做完,該放手就放手。
-
8 # 九月風滿樓
其實從孩子一下生,父母就要不斷學習怎樣放手了。
① 記得小風子剛出生,我們開個燈都要猶豫半天,怕刺著孩子眼。還總擔心孩子趴著睡覺會把自己憋死。大夫說:放心,孩子會保護好自己的。
那是第一次學習放手。
② 後來小風子學走路,還站不穩,我倆大著膽子放開她的小手,踉蹌幾步後摔得滿口鮮血。很快學會了走路、跑跳、攀爬……
那是第一次放手後的心疼,以及看到的成長。
那是第一意識到孩子的獨立意識,以及放手給予的快樂。
④ 擔心孩子安全,又擔心破壞孩子的獨立自主,於是總要“問”(而不是告訴)她:廚房能不能進呀?插座能不能摸呀?為什麼不能爬陽臺呀?陌生人給東西能要不……
每次給出答案,都讓我們既放了手又放了心。
⑤ 上學了。作業完不成,剛開始還幫她做一點。繼續選擇放手,告訴晚上九點後不許寫作業,自己作業自己搞定。
於是慢慢學會了自己安排時間,儘量提前完成作業。
本來有課外班,小風子說“影響玩的時間”,於是也放手,成為她班上唯一一個不上課外班的學生。
⑥ 學會了玩手機,看網路小說,沉迷手機遊戲,甚至英語成績都一落千丈。我們仍舊選擇只給建議,不給控制,放手讓小風子自己選擇。
目前為止,除了英語陪讀存在一點控制,其他基本放手。逐步學會了自我控制,用優秀的成績和成熟的行動告訴了我們——她心裡有數。
⑦ 我相信,終有一天,她會完全脫離我們,但會成長為那個最優秀的自己。
那時候,我們早已完全放手,唯一不放的只有那一樣——愛。
-
9 # 雲騰飛瀑
教育孩子家長要做的是引導他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上了正軌以後你就可以適當放手了。孩子從內心來說是需要獨立性和有自己的主見,獨立性是指孩子獨立面對困難並努力靠自己的力量來克服它,從而建立初步的自信心;有主見是指孩子對於事物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不受大人思維模式的限制,這對培養孩子的批判力和創造力有著積極的意義。當然這兩種能力恰恰是與美國學生相比較中國學生最缺乏的,需要家長悉心培養並特別重視。
我有一個讀初中的孩子,他想自己騎車去學校上學,家長通常會擔心安全問題,我就和他約法三章,遵守了就能單獨騎車:
1.安全是第一位的,速度是第二位,不要在馬路上和同學追逐。
2.警惕停在馬路上的汽車突然開門。
3.騎車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學圍棋對騎車很有益,幫助處理複雜的路況問題。
4.遇到突發事件要保持冷靜鎮定,不要驚慌。
5.計程車、公交車、土方車在附近要留心
6.前面綠燈時要注意小轉彎的車輛
7.前方有情況是踮腳剎車還是手動剎車。
一起騎了幾次,發現他執行得不錯,就可以放心讓他騎車上學了。舉這個例子,就想說明一個問題:如果你事先有詳細的準備,等他可以上正軌,就是你該放手獨立的時候了。
回覆列表
個人因為教育孩子應在上了高中以後放手比較好。為什麼這樣說,幼兒和小學不用說都知道有多重要了:教育孩子的思維 認識 理想 做人。上了初中以後,因為幼兒和小學教育比較好的話也不會出太大的錯誤,高中開始就因放手了,讓孩子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