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好的學齡前數學啟蒙應該是什麼樣的?
4
回覆列表
  • 1 # 認真的小花麻麻

    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像掌握數感、認識圖形、方位等等,需要循序漸進。一是要符合年齡段的發展特徵,二是最有效的方式是採用玩中學,將知識和場景結合在一起,讓孩子能夠更有效地提高能力。

    其實很多簡單有趣的數學活動,從1歲開始就可以跟孩子在任何地方做起來,無論你是在開車,還是在購物,無論你是在洗衣服還是收拾碗筷,數學啟蒙其實無處不在。

    比如,教孩子學數學,不是簡單的教他數數、教他加減乘除、教他一些公式、教一些計算技巧,而是要幫孩子建立數學思維,讓數學成為訓練孩子思維能力,培養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幫手,具體來說,就是教孩子學會觀察秩序、建立模式、解決問題、精準溝通。數學是一門弄清事物“本質規律”的學科,要弄清本質規律,恰恰是需要我們透過演繹、推理和歸納來證明或證偽某些答案,這個推理過程,也是培養和鍛鍊解決問題的過程。

    當我們掌握了數學的這個核心概念,去觀看孩子的數學世界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的數學概念極其豐富。不管是在 IB-PYP 的國際通用的教學大綱,還是在我們教育部研發的《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中,都清晰列出了各年齡段孩子學習數學的目標參照。

    教孩子學數學,尤其是小孩子,要從生活開始。

    我們可以巧妙運用日常生活中各種與數學相關的學習情境,與孩子一起發現數學,談論數學、進行數學思考及問題解決,與孩子一起在生活中玩數學。數學,不是背一下記一下就能學會的。

    數理邏輯概念的建立,需要透過大量具體的操作積累經驗,再將其發現的現象經由簡單的歸納、整理,慢慢形成心智運作。這需要孩子大量的練習和使用數學。

    比如在生活出行中體驗數學——在生活出行過程裡,有很多和孩子體驗數學的機會。以學習數數為例,搭乘電梯便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又或者在日常家務中開發數學——例如疊毛巾,清洗餐具,物品歸位等,讓孩子一起動手做,摺疊衣物以簡單的毛巾、手帕開始,再逐步進階到步驟較複雜的衣物。3歲以上的孩子,能協助的工作型別就更豐富了,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時間,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整理物件。舉個例子,我家弟弟現階段很喜歡按照顏色,給衣物分類;但前段時間,他只按照這些衣服的所有人分類,奶奶的,媽媽的,我自己的;他更會嘗試以衣服、褲子的衣服屬性來分類……孩子是在情境式的體驗學習中成長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孩子逐步展現出的多種分類屬性,雖然這個過程,孩子可能到了最後還是弄得一團亂,但是這種不厭其煩的探索過程,恰恰是對孩子數學能力的最好開發。

    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感觸很深的是,學齡前孩子的數學學習是直覺式、情景體驗式的,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多來自遊戲與日常的生活經驗。所以我們只有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透過各種數學相關的生活情境和材料,幫助孩子探究、思考、發現和學習的時候,孩子對這領域知識的掌握才是最深的。在陪伴孩子學習數學的這幾年裡,我才更真實地感受到孩子與生俱來的學習數學的能力,而能否更好地讓孩子充分展現,其實是在於父母給孩子提供有趣而豐富的學習環境。我們也許信奉笨鳥先飛,但是在數學這件事情上,飛得不好的小鳥,長大後更容易患恐飛症。我們也許信奉笨鳥先飛,但是在數學這件事情上,飛得不好的小鳥,長大後更容易患恐飛症。

  • 2 # 愛吃草莓的老仙女

    這裡面的很多內容到了6歲、7歲都依舊可以繼續和延伸。

    括號中的年齡,是蘭可琪繪本美學生活館建議的這個內容最早的開啟年齡(幼兒個體有差異,請靈活看待年齡建議)。

    二維形狀認知(1歲半起)

    二維形狀的概念,最早從一歲多就會在孩子頭腦中開始建立。著名的形狀配對玩具,就是早期的二維形狀啟蒙教具。

    二維形狀認知基本步驟為:

    1歲到2歲啟動形狀配對玩具。2歲到3歲半跟著動畫、兒歌等材料認識具體形狀與抽象名稱的對應關係。比如什麼樣的是方形、什麼樣的是圓形。4歲後,逐步透過專門的形狀認知與表達遊戲(見學又樂數學遊戲形狀部分),理解並嘗試表達圖形的特點。比如三角形三條邊、三個頂點等。

    形狀本身因為具體可觸控,對幼兒來說非常好接受,但是要跟抽象名稱對應、要概括形狀特點、理解形狀變換則需要比較專業的啟蒙方案。

    空間知覺(2歲半起)

    最早期的空間感知就是各種走迷宮遊戲。

    這種空間知覺訓練,在四五歲以後,會進一步派生出圖形的旋轉、平移等等變換,學齡後繼續發展到三維空間內部想象等內容。

    廣闊的比較意識(2歲半起)

    主要方向:高矮、長短、輕重、大小、多少孩子在生活中能有實際感受的內容,進行有意識的語言引導。

    “比較”這個事本身就是孩子的天性之一,只是我們需要更有意識的去幫助他們搭建平臺,啟發思考,帶領總結。

    生活中讓小朋友比較和判斷:哪個物體更高、哪個更矮?引入概念:“高、更高、最高”,“矮、更矮、最矮”。

    生活中讓小朋友比較和判斷:哪個物體更長、哪個更短?引入概念:“長、更長、最長”,“短、更短、最短”。

    生活中讓小朋友用手去感受和判斷:哪個物體更輕、哪個更重?引入概念:“重、更重、最重”,“輕、更輕、最輕”。

    生活中多提問:哪個大哪個小?引入概念:“大、更大、最大”和“小、更小、最小”。

    生活中比較數量的“多和少”:比如哪一堆水果更多?哪一堆更少?

    透過這樣的練習,孩子開始理解數字本身的大小,逐漸理解數字4比數字3更大。

    如果我們持續的進行這方面的輸入和引導,一般半年左右,我們會看到,孩子將會閃亮起一雙發現的眼睛。隨處都能找到可以被比較的物件,也就是最初步的數學敏感度之一。

    數字前後關係認知(3歲起)

    6的後面是7;6的前面是5。

    這個看似非常簡單的問題,在很多小朋友看來非常困難。

    數字本身就是抽象的符號,數字關係和生活中的“前”、“後”又不搭邊,實在是為難孩子。

    透過數軸、數板、數字遊戲等方式的訓練,三四歲的孩子可以很快理解這類概念。透過生活中的排隊叫號機、火車車廂排序等來加以有趣的強化。

    不僅是為了未來應試,這樣的訓練能夠讓小朋友對於數字靈活性有感知,為後續運算的推進,打牢基礎。

    逐一加法、逐一減法(3歲起)

    有了數字前後關係認知,將“加1”,“減1”的概念引入,就形成了歐美數學啟蒙裡非常重視的“逐一加法”、“逐一減法”。

    這也是數軸的運用之一,也是後續推動加減運算的基礎。

    基本的步驟就是跟孩子反覆唸叨,5再加一個是幾個?7再減掉一個是幾個?可以配合紙質數軸,或者在地上畫數軸,實際帶孩子邁步子等方式進行。

    跳著數數(3歲半起)

    除了傳統的、著眼於機械式記憶的唱數之外,我們還應該帶領娃對數字進行各種拆分、研究、跳數。

    比較常見的方式是:隔一個數數、五個一數、十個一數。常用的素材包括百數板、多米諾數字骨牌等。

    跳數培養的是小朋友對於數字靈活性、多變性的感知,為後續奇偶數的認知、數位的認知、進退位的理解、運算的推進,奠定重要的基礎。

    配對 (3歲起)

    配對的本質,是在一堆各有特點的事物中,尋找到有相同點或者關聯點的兩個事物。

    從這個思想本質上來看,這絕對是一個影響非常深遠的思維內容。

    在歐美的數學啟蒙體系中,尤為重視這個環節。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給家裡洗一堆襪子,晾曬收回時,請娃給襪子配對。

    找不同點(2歲半起)

    中式啟蒙和歐美啟蒙都非常鍾情的啟蒙內容。

    主要分為兩張圖裡找不同點、四張圖裡找特例兩種型別。

    市面上材料很多,不多說了。

    奇數偶數(3歲半起)

    能夠配對成雙的,就是偶數;配對之後多出一個,就是奇數。

    對於幼兒來說,“單數”、“雙數”這兩個名字會更好理解。

    生活中展示筷子、襪子等成雙物品,幫助娃建立感性認識。也可以集中一段時間,每當在生活中看到數字時就聊聊是單數還是雙數。

    理解時間順序(3歲半起)

    這是個數學和語文聯合起來的邏輯思想。

    東西方啟蒙體系都很重視,當然畫風不太一樣。

    生活中可以玩卡片排隊、猜猜哪個是最先發生的小遊戲,來加以訓練。

    對於數學的理解與領悟,兒童個體差異巨大,不同家庭也有不同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文中標註的最早開啟年齡只是參考,切勿僵化理解。

    篇幅所限,為了儘量列全清單,所有內容都沒有詳細展開。

    本文所列清單參考材料:漢生數學、孩子天生會數學、mathstart、加州數學、媽媽教的數學、邏輯狗、遊戲力、好玩的數學繪本系列、數學幫幫忙系列、你好數學系列、Brian quest系列、何秋光系列數學練習冊、階梯數學系列等,以及個人帶孩子啟蒙實際經驗。

    蘭可琪繪本蒙氏教學,以繪本為引導,結合蒙氏教具,將難以理解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幼兒易於理解,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並結合蒙氏教具讓孩子能夠利用教具自主的操作練習,掌握相應的技能與技巧,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愛上學習,為今後長期學習打下良好結實的基礎。

    1.結合幼兒的年齡段和興趣點出發,選取合適的繪本設計課程,抓住孩子學習的敏感期和爆發期進行課程教授;

    2.以繪本為引導,結合蒙氏教具,培養幼兒初步的知識概念,將學科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孩子對學科學習的興趣;

    3.學習空間、時間、守恆的概念,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

  • 3 # 明心益智

    最簡單的就是數數,“數”在生活中無所不在,所有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都源於數數。

    數數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教孩子簡化的讀法,比如11,不要讀“十一”,而要讀“一十一”,以便於孩子後面更好的理解二十一,三十一,四十一……

    如果孩子能把數數練好了,將來的口算根本不用煩,小學數學基本沒問題了。

    切記啟蒙階段把內容複雜化,最簡單的最基礎的才是最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總決賽勇士隊伊戈達拉將因傷缺陣,那麼誰能夠限制詹姆斯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