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眼觀月明風清
-
2 # 使用者和言悅色
養兒知父母恩嗎?誰能把父母和孩子的愛劃等號才算真明白。有多少父母只往下疼,不往上疼。又應了那句話:兒出千里母擔憂,母出千里兒不愁。多數華人還是挺孝順父母的,就有個別人,啃老,自私,不孝敬。那麼他的養兒方知父母恩呢?有的男人聽老婆的,孝敬老婆父母,不孝敬自己父母,有這樣報恩的嗎?渾球。哪邊恩大報大恩,哪邊恩小報小恩,心裡有桿秤就好。還有恩將仇報的,林子大了真是什麼鳥都有。
-
3 # 無風無雨也有雷
養兒才知父母恩,是有道理的。
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
只有知道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鹹,才能知道生產、工作、生存的不容易。
實踐出真知。實踐上升理論,理論指導實踐。
只有苦口婆心,沒有實際行動,最多的理論,都是大道理,都是紙上談兵。
要使兒孫懂得感恩,首要的是自己要用感恩的行動去潛移默化感知兒孫,去成為兒孫的自覺行動。
家教與國教一樣,須要表裡如一,言行一致。須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
家教與國教,是一個系統工程。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將前功盡棄。
窮,不能養富兒。富,更不能養富兒。最窮不能窮孩子,應當指的是最窮不能不給孩孑教育。所謂教育,就是為孩子傳道、授業、解惑。使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使之能適應社會,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現在的孩子為何不知道感恩?
一、是有些人為了快速致富,鼓勵超前消費享受。
二、是一些父母自己苦了一生,有了些許好轉,就想讓孩子儘量不吃苦,甚至為了孩子成龍成鳳在所不惜而包辦一切。
三、是孩子受社會尤其是網路的不良影響。
四、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
-
4 # 大美西域胡楊57312731
謝邀!沒結婚前,父母好。結了婚後老婆好。到日落西山時,方知父母好!可她(他)們沒了。到明理,知書,悟透時,人生就是一部苦情劇,前仆後繼,此一時,彼一短。人生,母親之愛無能,也無法報答。 聽一位信仰伊斯蘭教的朋友說,伊斯蘭教的傳播人穆罕默德說過:人一生最孝盡的人是誰?他說了兩次,一是母親,二,還是母親。其次是父親。@草原話三農
-
5 # 李梅6613
我是學法律的,上大學時不管是教材書本上,還是老師的課堂上,強調的都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強調二者的統一,強調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特別是執法者,更應該模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嚴格要求自己。
多年的傳統教育,大學的法律專業的系統學習,使我進一步深化理解了婚姻家庭的真諦,父母子女關係的道理,明白了父母生養我們,撫養我們成人的艱辛、寄託的希望和改變家族的夢想。
作為子女,當然應該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技能,在報效國家、為人民服務的同時,孝敬父母,常回家看看,幫父母做做家務,經濟上予以資助,贍養老人。原因很筒單,父母在,家就在,父母是我們的根。千里萬里,都斬不斷我們和父母之間的血脈聯絡,都割捨不了我們對父母的思念之情。
我畢業後分配到外地工作,雖然不能在身邊孝敬父母,但生活上,我絕不會讓老人受罪。我雖然成家,但還沒有孩子。因此,47元的月工資,我每月給父母寄20元,自己只留27元,幾乎佔我工資的一半。有了孩子後,由於化費增大,但我依然堅持每月給父母匯15元,保證他們的生活不低於當地村民平均水平。他們百年後,我又操辦了他們的喪事,讓他們體面的入土為安。
人生兩頭靠人養,中間養活人。父母撫養我們小,陪我們長大成人;我們贍養父母老,陪老人變老,走完人生的最後里程。
-
6 # 文學者277
我是十三歲時才理解"養子才知父母恩"的。那是上世紀的一九七五年,那年家中的頂樑柱父親生病了,而且是很難治好的心臟病,須要休息營養。那個年代天天要出工才有工分,不然就要補社,分不到多一點的口糧。我們那裡屬偏遠山區,條件十分艱苦,生產隊幾乎沒有什麼收入,當時父親又是幹部,工作壓力大,母親又剛生了最小的妹妹做了絕育手術,無法做重體力勞動。萬不得已父親就到鄉中學與校長和我的班主任老師商量讓我停學回家照顧眼瞎的奶奶和幼小的弟弟妹妹。我當時成績好,還是班幹部,校長和班主任老師都十分不捨,非常惋惜,但看到父親無奈而又求助的眼神,加上病弱的身體,只得忍痛同意了父親的請求。從當時父親的表情看,他心裡是多麼地難過和受煎熬,但沒有辦法,我是長子,下面還有四個弟妹需要人照顧。於是我和父親都流著眼淚回了家,我擔起了家務活:擔水、撿柴、放牛、餵豬、煮飯等,有時還要代替母親到隊裡幹農活。
父親也僅在家裡休息了幾天,就拖著病體搞工作並帶頭幹活。醫生讓他買仔雞加白糖蒸了吃補病體,父親狠心弄了幾隻雞蒸了幾回,但他幾乎沒有吃,全給小弟妹吃了,病也治好,落下了病根,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到一九七六年便辭去了幹部,成了一名普通社員,家裡的日子更艱難了。但父親咬緊牙關堅持著。一九七六年下半年,我雖然停了半年學,但鄉中學仍然推薦我到縣中學上高中,父親堅決支援我去,不再拖我後腿,並帶著內疚的心情為我準備生活用品和零用錢。從那時起我便懂得了父母的愛子之心,生活無論怎麼艱苦都發奮努力,成績一直在縣中名列前茅。此後我人生一直走得較順:參軍提幹轉業又回到本鄉當幹部,結婚生子,幫扶家庭,支援弟妹上學承擔了半個父親的責任,直至一九九三年底父親去世,第二年我也離開行政崗位到北京闖蕩,學點本事,做自己想做的事至今。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人子女要感恩。
-
7 # 我想變成他路飛
父母真的很不容易上學的時候還要給我們做飯買衣服我們很想有錢花還好給我們洗衣服還有掙錢都是為了誰為了我們以後能過上好日子
-
8 # pm
作為既是孩子的父親,又是父母的孩子的我分享下我的感觸。
首先站在兒子的角度,母親生我時並不知道那時母親在經歷什麼,知道的也是母親偶爾輕描淡寫的敘述,可養我長大成人確是我親身驗證的不易。結婚那天攝像師讓父母說幾句對孩子的祝福,女人嗎……在眼淚奪眶而出前被我肆無忌憚的玩笑活活給憋了回去。
其次我老婆懷孕時沒有孕吐的症狀,在懷我兒子第6個月時起了一身叫壬辰性癢疹,渾身上下全都是,癢起來都誇破很多次,她哭、說控制不住太癢了。我工作時間彈性,白天有時上10點、12點,夜裡因為她不知道什麼時候癢,我就坐電腦跟前玩著單機遊戲,手邊備著藥膏。白天起不來索性就請假,甚至那會看她都有種想把孩子放棄了,是那個膽小的她堅持著、忍受著,再預產期10月1日前兩週生了一個8斤2兩的男孩(別說我們孩子營養好什麼的,因為起疹子牛羊魚一點都沒佔,甚至喝魚湯都催奶都不可以)。她後來問我在手術檯外等著時嘛心裡在想什麼?現在看以前,我想當時在外面的我應該是懵的,不知道幹什麼,也不像電視劇那樣驚心動魄,馬不停蹄的。她跟我說“進去後大夫、護士都很好,知道她膽小、緊張,就跟她聊天,聊著聊著就迷迷瞪瞪了,然後沒5分鐘就生了。她看見我時先是問我看沒看見孩子,孩子推出來去的哪,頭髮多不多?沒有一句她自己,這是我親眼所見的一位母親。
最後,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是兩面性的,也許你不知道你的母親在懷你、生你時經歷了什麼;也許你在成長的過程中不知道父母背後艱辛付出;也許你還沒有經歷結婚生子。生兒養女對於一個母親來說真的不易,陰陽只在一瞬間。
-
9 # 醉學組楊禾沐講史
這句話不用養子就無法理解麼?真是荒唐。本人至今未婚,恩難道就無法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了?話說不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也能結婚養子可見是否理解這句話意思也沒有什麼意義了你說是嗎?這並不是一個準確的提問,這只是一個引戰的提問!原文為“不養兒不知父母恩”連原文都寫錯寫了個大概有啥意思呢?ps:這句話有人生有人養的正常人都能理解,有必要提問嗎?你是孤兒?
回覆列表
大家時常互相抱怨,說現在的孩子總是得隴望蜀,父母做得再多他們也不滿足,不懂得體諒父母,更不懂得感恩。
網上太多太多這方面的負面新聞。很多父母傾其所有,不僅沒有回報,得到的竟然是拳打腳踢。
表面上是孩子不懂感恩,但根源還是在於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心理專家建議,父母可以無私,但不可以讓孩子自私。古語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是做人的最基本的修養,讓孩子學會關愛,讓孩子學會感恩,這有利於孩子好品格的形成,使孩子一生受益無窮。
那麼,怎麼讓孩子學會感恩他人,關愛他人?總結了以下幾點,願對大家有幫助。
1、不要“有求必應”,更不要“無求先應”。適當減少物質方面的滿足,不要孩子想星星就一定給他星星,想月亮就一定給他月亮,讓孩子懂得,並非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都可以得到,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爭取自己需要的東西,不妨讓孩子透過勞動獲得,比如想買新書包,可以實行家務勞動積分,積分換取報酬,然後給孩子自由支配權。
2、父母不要給孩子“開小灶”,讓孩子學會分享。應該是父母吃什麼,孩子也跟著吃什麼。除了一些孩子專用的營養品,所有的東西都應該大家分享。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給老人吃,逢年過節給老人送禮物,如果老人離得較遠,應該經常給老人打打電話,要讓孩子看到父母不僅對自己有愛,對長輩也有愛。
3、上街購物,不要只考慮孩子的需要。比如說,孩子穿的鞋小了,要買一雙新的,而爸爸也需要買一件新襯衫,不妨在上街之前先把情況向孩子說明,比如說:“我們先去買爸爸要的襯衣,然後給你去挑鞋子,好嗎?”你甚至可以讓孩子幫著爸爸挑選衣服。
4、不要替孩子做他分內的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為他做。比如兩三歲的孩子穿衣服,讓他自己來;學齡孩子收拾書包,不要代勞;學校組織春遊,需要帶什麼讓孩子自己計劃。
5、父母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講自己的工作艱辛。每一位父母都是在工作中摸爬滾打走過來的,都很不容易。父母可以偶爾向孩子講一些自己所歷經的艱辛和勞苦,孩子會在體諒和感恩中漸漸長大。
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會感激別人替他所做的,會珍惜自己得到的一切,自然也會懂得付出愛付出溫暖,他的人生也必然會充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