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禾頁老師

    不會。

    因為:

    1.補知識,不如補習慣。

    其實孩子學習成績好還是學習成績不好,最主要的差別還是學習習慣。

    如果學習習慣不好,即使上了輔導班兒,把知識補上了,不改變舊有的錯的學習習慣,成績還是不會好。

    孩子是否有預習的習慣?

    孩子上課是否注意聽講?

    課後不懂的問題是否及時問老師。

    是否先複習再寫作業。

    作業是否限定時間?

    是否有錯題本?

    上面的學習習慣是良性迴圈,這些都能做,學習肯定不會差。

    2.趁著假期來讀書。

    平時學習比較緊張,像有些大塊頭小說,經典的整本書,沒有時間閱讀。

    趁著假期,好好來讀一讀。

    讀書能提升孩子的文學修養,開闊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心靈,滋養孩子的情操。

    等孩子與好書交上了朋友,那麼他就等於找到了成功的金鑰匙。

    閱讀量少的孩子語感差,將來語文成績不會好,即使做再多的語文題,語感也上不去,而讀書就是培養語感的好方式。

    3.發展一兩項興趣愛好。

    如果說寒假非要上個什麼班兒的話,那麼最好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讓他上一個興趣班。

    上興趣班的目的不是為了光鮮亮麗,而是真正的孩子喜歡。

    利用寒假的時間,好好的發展一下孩子的興趣愛好,可以讓她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而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找到了自己真正興趣的方向,也是她最有潛力的方向。

    是跑步還是跳舞?是音樂還是美術?孩子的興趣將是他情緒的出口,也會讓他的生活有滋有味。

    4.即使預習新學期的課程,也不建議報輔導班兒,最好是自學。

    預習的價值不在於學多少,關鍵是在預習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和自學能力。

    孩子的這種自主自學能力的過程非常重要。

    而報輔導班兒卻扼殺了這種能力。

  • 2 # 益民文學

    看孩子的進度,自己的孩子學習掌握了哪些以及孩子的學習階段總體要掌握哪些以及心裡要有數,這樣就可以明白並且自己安排!

  • 3 # 第361度視角

    我從來就反對假期給孩子報輔導班。

    現今社會,人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空前高漲,投入越來越大。出於考試選拔制度,競爭壓力,望子成龍等因素。家長們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普遍存在焦慮情緒,報輔導班給孩子補課似乎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成績不好的在補,成績好的也在補,真是咄咄怪事。而報輔導班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卻被忽視甚至是無視。

    經過一個學期的緊張學習,孩子們其實也身心疲憊。對假期的企望心情可謂如盼星月。假期裡讓孩子放鬆一下心情,做自己平時想做卻沒能做的事,釋放壓力,迴歸本真。當然假期作業還是要做的。這樣,不僅得到了充分的休息,也不至於拉下課程。既得到了有效複習,也有時間對上一階段的學習做個總結和定位判斷?

    在輔導班裡,講的都是預習課。且不說輔導班的質量和老師的水平。在那裡到底能學到多少東西?以及授課後的效果都很值得商榷。

    有老師反映,很不喜歡上輔導班的學生。輔導班假期授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輔導班裡的學習也是不繫統的,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也很片面,用一知半解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養成了惰性,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有的還接老師的話茬打亂老師的思維和進度。他們總認為自己已經學了一遍,新知識對其吸引力下降,從而失去對攫取新知識的動力和興趣。普遍存在夾生飯現象,久而久之,成績不升反降,家長往往是事與願違,弄巧成拙。

    據我本人調查發現。一些孩子,也可以說是大部分孩子之所以願意聽從家長安排去上輔導班,並不是為了學習,恰恰是為了玩。這些孩子許多也並不是衝著某個輔導班的聲譽,而是衝著自己的玩伴在那裡。通常一個班就是一個小圈子。而一些優秀的孩子靠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的態度。是他們孜孜不倦的努力,及面對誘惑的自制力。事實也一直在不遺餘力地證明,學霸不是一個假期煉成的,好成績也決不是靠補習得來的!

    學習的現實目的是為了考試,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應用。所以現在的學習內容也越來越貼近實際,注重實踐。我認為假期裡讓孩子多深入社會,參加社會活動和實踐,多遊歷,多觀察,多思考。大腦得到休息的同時,開闊視野,思維得到鍛鍊,學會理論聯絡實際。這比上輔導班的意義有天壤之別。有些東西孩子在根本沒有見過的情況下,只靠主觀想象是很難解決問題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算一畝地的產量,算超2000斤有的孩子也不以為然,農村的孩子就會質疑我哪裡是不是算錯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道理也在於此。

    所以,假期到了,讓孩子遠離輔導班!

  • 4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剛去看了看孩子幾個課的付費記錄,基本上都是在11、12月份就已經繳費了。

    這個寒假上的課比之前的暑假減少了很多。

    只有三個數學一個程式設計課。

    不過我給孩子搞了點影片和資料,這個假期會學一些英語和語文的課程。

    好在所有的這些課只有兩個課需要出去上,其他的在家裡學就可以了。

    在我看來,給孩子報班是因為孩子有這方面的興趣和需求,而家長或者說在家裡沒有這個條件給孩子提供支援,所以需要出去接受專業的教授。

    就比如我家的幾個數學課,一個是五年級的同步奧數課,一個是比較難的初中數學課,另一個相對容易一些的初中數學課,這都是孩子自己選擇的,因為他喜歡學,而且也能學的還不錯,所以我也就老老實實給他掏錢了。

    而程式設計課更是如此,這東西入門是我帶著他入的不假,問題是我教不了他後面的更為專業的知識,所以我只能給他繼續報班學了。

    所以,“報班”對我而言更多時候是一種被迫的行為——被孩子的需求綁架的我不得不花這個錢!我不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的,跟沒合適衣服穿了,然後就去買一件一樣,多數人是由需求決定的而不是炫耀驅使的。

    至於“你”報不報,跟我沒啥關係,因為我學不學跟你沒關係,你學不學也跟我沒關係。我們每個人都是基於自己孩子的具體問題做出來的具體選擇,而這選擇往往是很難具有共同性的,畢竟孩子跟孩子不同,家長跟家長不同,而你所擁有的教育資源可能也會不同!

    因此,別人上不上真的跟自己沒關係,你覺得你孩子需要你就去上,你覺得不需要,那就不用去,不用看別人怎麼選!

  • 5 # 蒙子葉

    我做為有30年教齡的老教師,我就喜歡看網上各種黑老師,黑學校的噴子,跳樑小醜些憤怒。老師在學校幹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就好了,至於課後老師怎麼樣關你什麼事?什麼老師不準補課,老師不準什麼什麼的,,,。這些都是屁話,想補了照樣補。我是不想去外補課了(我從來不給自己的學生補課),所以,這學期我拒絕了四五家培訓機構的邀請。勞動掙錢,天經地義。補課的學生越來越多,氣死你們,氣死你們,氣死你們,氣死你們,氣死你們,氣死你們。

  • 6 # 種金易

    反正我是不會,即使報也看孩子自己的意願。

    不過,我曾給孩子報過書法繪畫輔導班;我一外甥,寒假時也上過跆道訓練課。

    多名家長諮詢我意見,包括我侄子也問過我,我統一回復:沒必要,作用不大,照顧人家生意而已。

    有家長說,孩子在家一個人學習不進——那去補習班,多有幾個人陪他玩罷了。

    還是補一下好習慣、學習方法吧!特別是複習、預習,主動作業,如何少犯錯等。

    如果能把做過的作業,再重做一遍以作複習,溫故而知新,已相當不錯了。

    每天也花一點時間,哪怕隨意看一二遍下學期的課程,能做幾道最基礎的練習最好。

    學習、休息、玩樂三不誤最好!

  • 7 # 陽光部落童裝

    暑假已經到了,你是不是又幫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夏令營。像是從放暑假的一個月前起,你就開始瞭解各種補習班,有為孩子補習功課的,有培養孩子興趣的,有提高孩子成績的,又讓孩子學習新技能的等花式百出。你的理由是:不想讓孩子把大好的時間浪費在玩上,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甚至很多父母沒有問過孩子的意見,或者即使孩子提出不同的意見,也會被你眨眼之間反駁回去。說是為了孩子好。最近不是特別流行這樣一句話嗎?不要打著愛孩子的名義來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起碼你應該聽一聽孩子的意見,看看他是否真的想要學習這個東西,也聽一聽孩子的想法。不是說你生養了他,他就是你的附屬品,所有物。他有為自己選擇的權利。說到這裡,你是不是又該:哎呀!小孩子嘛!他懂什麼?還記不記得我們上週的話題。說是 愛頂嘴的孩子 到底應該怎麼教育,想過他為什麼愛頂嘴嗎?主要問題出在哪裡呢?很多事情之間都是有關聯的。好了,繼續我們今天的話題,就是說哪怕是要給他報補習班,提前問一問孩子的意見,這不為過吧!為什麼學校會放暑假寒假,除了天氣的溫度太高或者太低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說,讓已經辛苦學習了半年的孩子好好放鬆一下。不能總在學習,不讓我們來算一下,孩子們到底有多少時間是屬於自己的。每天在學上上課的時間,回家做作業的時間,平常有很多家長也會給孩子報補習班,說是讓孩子能更好的掌握學習內容,或者提前學習下學期的內容,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已經會背下學期的英文單詞了,或者是人家的鋼琴都已經到幾級幾級了。不是說有一種好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前幾天我在微博上看了看了這樣一則新聞確實把我驚到了。某一線城市某小學的學生暑假期間父母為他報了13個補習班興趣班什麼的。我當時就想:天吶!就一個暑假六十天的時間13個輔導班也太誇張了吧!但是這樣的事情就是存在,也不在少數。在孩子願意的情況下可以給孩子報一些班來提高成績啊,學習一些孩子喜歡的東西啊,培養一些新技能啊等但前提都是在孩子願意的情況下,不然只是事倍功半,孩子也不覺得快樂。除了健康,難道我們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樂的成長嗎?所以說,暑假的一些補習班之類的家長可以給孩子報,但有兩個前提:一是你要先過問孩子的意見,聽一聽他的想法;二是要有一個度 不要讓孩子覺得放假還不如不放假,回家還不如不回家。可以做到這兩項的話,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會和和睦睦,孩子也不會覺得有特別大的壓力從而抱怨父母或者進行其他反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一點兒也不理解,可能也不想理解孩子心情的父母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