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婉兮歷史
-
2 # 福子說歷史
康熙選擇了四阿哥胤禛傳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結果。
不管怎麼說,胤禛絕對不是康熙最堅定的選擇。理由很簡單,康熙一生活了那麼長時間,在繼承人的選擇上折騰了那麼久,如果他真是決定把皇位給胤禛的話,早就給了,為什麼還要等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呢?
要知道,之所以會發生“九子奪嫡”這樣的事情,就是因為太子不確定。一旦太子確定了,此後他的兒子們肯定都安定下來了。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那麼,康熙究竟想把皇位給誰呢?
在第一次廢太子胤礽之後,康熙一直有兩個選擇:一是在其他皇子中找一個更合適的人,二是繼續把皇位留給胤礽。但是,讓康熙沒有想到的是,廢太子事件發生後,皇子們為了爭奪皇位,發生了慘烈的傾軋,互相中傷,互相算計,而且連朝中大臣及後宮也參與其中。這讓康熙非常震驚,又非常生氣。所以最後他斷然廢除第一個選擇,重新恢復胤礽太子之位。
可以說,在這一個時間段裡,康熙是並沒有特別注意到胤禛的,對胤禛也只能說有一點好感。因為在這個時間段裡,胤禛並沒有太出風頭,沒有去爭位,而是選擇支援胤礽復立為太子。但是,他又不是完全置身事外。這時候,十三阿哥胤祥便極力向康熙推薦胤禛。胤祥支援胤禛,覺得是和胤禛商量過的。同時,胤祥推薦胤禛,而胤禛推薦胤礽,這一狀況表明,胤禛既是很有人氣的,同時也是很無私的。
等到康熙第二次廢太子胤礽以後,康熙的選擇才變成了一個,也就是在胤礽以外的皇子中選一個。不過,這時候,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包括廢太子胤礽這些皇子已經出局,實際上僅剩下十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胤禛是候選人。
這時候,康熙心中的繼承人,究竟是胤禵,還是胤禛呢?
我覺得,康熙其實一開始還是偏向胤禵的。因為他安排了胤禵為撫遠大將軍,讓他出徵邊關,討伐噶爾丹。
有人可能會說,康熙之所以派遣胤禵,而不是胤禛,是因為胤禵武略更好。但是,當經過奪嫡事件後,康熙應該明白,他派出胤禵出征邊關,在大臣皇族,在全國上下中的影響有多大。如果說,他早期派某個皇子去徵邊,是看重這個皇子的武略的話,這時候派出胤禵,就絕不僅僅是武略,而是隱含了皇儲這樣的意思在中間。
那麼為什麼,康熙最終還是沒有選擇胤禵,而是胤禛呢?我覺得應該是胤禵在出徵期間,一直和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密切地聯絡著,這事很可能被康熙察覺了。這讓康熙心裡很不舒服。
而另一方面,胤禛這邊不斷在加分。一是胤禛在政務能力上所表現的果敢堅決,以及他身邊很少有支持者,讓康熙覺得胤禛是一個可以改革時下弊端,破局圖強的最好人選。二是胤禛與康熙的聯絡變得極為緊密,不只是胤禛隨時在他身邊,陪他處理政務,同時胤禛的兒子弘曆也被康熙親自撫養,這顯然增進了康熙對胤禛的瞭解。
不過,我們也只能說胤禛在不斷加分,而胤禵在不斷減分。康熙依然沒有做出明確的選擇。大約是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才艱難地決定讓胤禛繼位。之所以說“艱難”,就在於他的選擇是在他去世後傳出來的。這就成了一個迷局,也許是他的選擇,也許是胤禛的篡改。總之咱們現在找不到康熙傳胤禛的最有說服力的證據了。
事實上是,康熙選擇胤禛,是選對了。雍正(胤禛)雖然對皇子們很殘酷,但正因為他的存在,清朝的“康乾盛世”才會出現。
-
3 # 小陳老師侃歷史
康熙把皇位傳給四阿哥,這是毋庸置疑的。
關於流傳的康熙一開始打算傳位給十四子,卻被第四子篡改遺詔的故事,是不可信的。這種說法之所以這麼盛行,是因為後世的小說以及電視劇都有這方面的故事改編:原本康熙在遺詔上寫的是“傳位十四子”,後被四阿哥聯合大臣將“十”字,為“於”字,就變成了“傳位於四子”了。
咋一聽,故事有來龍去脈,這個操作還可行,畢竟只是改個字,可行性非常高,再加上電視劇也有這個情節,所以大家也容易誤把電視劇裡的故事當成史實。
但這只是咱們現代人的想法,因為在清朝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簡體字的說法,當時的“於”字跟“十”字還是繁體,分別寫作“於”跟“拾”,這兩個字千差萬別,筆畫結構都不相同。
除此之外,皇帝釋出的遺詔除了用漢字書寫之外,還會用滿文再寫一遍,而滿文中的“於”跟“十”兩字的差別更大,所以“改字篡詔”的說法根本就不存在可行性,只不過是後世小說杜撰出來的罷了。
不僅如此,在遺詔中,皇帝也會給出他選繼任者的理由,會在遺詔中將繼任者給好好誇獎一番,而並不只是單單的傳位於誰的幾個字而已。關於遺詔內容,無論在網上還是在博物館,大家都能看到,並且故宮博物院在近期還剛剛展覽了一次呢。
所以,康熙皇帝在最後繼承人上的選擇就是四阿哥,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根本就不存在改遺詔的說法。
-
4 # 聞古鑑今
康熙:沒毛病,是我給的老四。
歷史上康熙真真切切的把皇位傳給老四,沒有其他人,現在諸多清廷大劇杜撰了各種劇本敘述這件事情,實屬無稽之談。
篡位還是繼位,歷史早已蓋棺定論。雍正繼位的案子被後世翻來覆去討論了,有人說雍正更改詔書,有人說克隆科多改詔書,這些說法都被推翻了,因為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儲存的康熙遺詔裡寫著:“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十”改“於”?那是瞎扯淡!!!不少人在清宮大局中目睹了雍正篡改詔書的那一幕,可是導演啊、編劇啊,你們能不能認真一點,清朝的那個年代還沒有簡體字啊,“於”在清朝年間的寫法只有一種,那就是“於”,要想把“十”改成“於”,這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隆科多在光明正大牌匾後拿出詔書”?錯!錯!錯!把詔書藏在牌匾後面這件事在歷史上還真有,好巧不巧,歷史上第一個這樣做的人就是康熙傳位的四阿哥做的,也許是年代和人物相近,大家混淆了?還是“秘密立儲”的做法更能吸引大家的眼球?康熙:反正這事不是我乾的。雍正:是我做的!
所以,康熙沒有做那麼事情,雍正也沒有,大家相安無事,該走的走,該做皇位的做皇位,清廷大劇?當做談資看看吧。
-
5 # 希望星晨58298869
愛新覺羅·胤禛是清朝第五位皇帝,於1722年-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他是康熙帝第四子。執政期間,以武力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鼓動和推行了有關國計民生的各種改革,不失時機地設立了軍機處、設立會考府。在政治上很有一番作為。他對大清帝國是有功的。
康熙是政治家,執政經驗豐富,斟酌、醞釀了好長時間,才讓四阿哥繼位。讓雍正繼位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並非臨終前的心血來潮。歷史上康熙真的把皇位傳給四阿哥了嗎?還是另有其人?
歷史上,之所以會有雍正篡改遺詔上位的說法,是因為,“九子奪嫡”後留有後遺症。謠言出來後,以訛傳訛,弄得歷史上雍正的真人面目全非了。康熙曾經兩次把皇位傳給了胤礽,又兩次廢黜了他的太子之位。
康熙四十七年即1708年五月,康熙在外巡幸期間,胤礽做出 的事讓康熙心灰意冷了。不僅諸王、貝勒、大臣,以至兵丁“鮮不遭其荼毒”,被他任意打罵。還有扣押蒙古的貢品、驕縱自己奶媽的丈夫作惡、放任內務府總管大臣凌普敲詐勒索屬下等劣跡。這是大阿哥向康熙的彙報的,部分是不實之辭。但康熙帝當真了,他以“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廢黜了他。
卻想不到一石激起千層浪!太子位一空,眾皇子們為了爭奪儲位,紛紛拉幫結派、暗中算計、互相傾軋。甚至捏造事實,互相中傷。後來,漫延到朝中大臣及後宮也參與其中。這讓康熙始料不及,既震驚又氣惱。迫不得已之下,又重新恢復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由於胤禛在此期間,沒有太出風頭,沒有表現出強烈的爭位之意———他只是在暗中進行沽名釣譽,並沒有明顯化與公開化,又在康熙徵詢復辟胤礽太子位的時候,四阿哥表示全力支援!故處於波瀾不驚狀態,不過這個時候,十三阿哥胤祥鄭重其事地向康熙推薦胤禛。這樣一來,康熙認為胤禛有一定的人氣,也有一定的胸懷。皇太子雖復立,但原有的君儲矛盾一直以延續,可以說嚴懲太子黨一事並沒有風平浪靜。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身 為議處戶部尚書的沈天生等人為了個人利益,秘密串通戶部員外郎伊爾賽等人,包庇湖灘河朔事例中額外多索銀兩一案。這個時候,胤礽又暗中活動起來,趁機策劃逼父皇儘早退位。事洩後,康熙決定再廢他皇太子的位子。
這個時候,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曾經的太子胤礽已經出局,康熙選擇太子的範圍侷限在十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胤禛二人身上了。當時,胤禵身為撫遠大將軍,率兵出征邊關,討伐噶爾丹。這是康熙有意為之,不僅要彰顯他的武功,也絕對有讓其成為皇儲的意思。而胤禵統軍是把好手,但政治頭腦不是好發達。在出徵期間,他一直和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保持著密切的聯絡,他不懂得:他身邊到處被康熙安插了耳目。康熙不久就知道了與胤禔、胤禩的勾勾搭搭,心已涼了半截。
而老謀深算的胤禛此時卻風生水起!不僅顯現了極強的政務能力,並且由於做事沉穩,有為大清的利益、敢於得罪人、不顧個人安危的氣勢。康熙便覺得胤禛是可以清理自己留下的亂攤子的人。所以,康熙與四阿哥的關係得到了加強,康熙有意讓胤禛隨時在呆在自己身邊,陪自己處理政務,其實是為鍛鍊他,而胤禛的兒子弘曆(後來的乾隆帝)也被康熙親自撫養,這個好皇孫為雍正上位加了不少分!胤禛在政壇上是縱橫捭闔的老手,他老子心中想什麼,他完全清楚,故意不動聲色,一心勵精圖治,治國安邦之能暴露無遺!康熙經自己的耳濡目染,終於下定了決心,所以,在臨終前向雍正託付了後事。
回覆列表
這是歷史謎案,也有說康熙是打算傳位給十四阿哥的,但是到底雍正繼位合不合法不知道,但是雍正乾的很合格就是了。
雍正在位十三年,勤政愛民推行新政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他的“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以及取消旗人的待遇”都是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可以說康熙晚年吏治腐敗已經成了最尖銳的問題,但是經過雍正一朝的整飭情況已經大為改善,並且康熙走了國庫僅有幾百萬兩銀子,雍正十三年勤政給乾隆留下了幾千萬兩的銀子,可以說沒有雍正也許清朝延續不了那麼久,雍正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