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亨特保羅拉桿箱主悅讀

    端午節的資料很多,威麒拉桿箱君奉獻上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

    端午考

    龍的節日

    現存及記載中端午的特點(包括風俗與傳說),有一點最當注意,那便是和龍有關的節目極多。最明顯的(一)龍舟競渡,不用講。和競渡同等重要的一個節目(二)吃粽子,據說也和龍有一段交涉。

    《類聚》四引《續齊諧記》:“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輒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君常見祭,甚善。但常所遺,苦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慧,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世人五日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汨羅之遺風也。”

    《荊楚歲時記》:“端午……以菰葉裹黏米,謂之角黍。……或雲亦為屈原,恐蛟龍奪之,以五采線纏飯投水中,遂襲雲。”(《記纂淵海》二引《歲時記·爾雅翼》一八引作“屈原以夏至日赴湘流,百姓競以食祭之,常苦為蛟龍所竊,以五色絲合楝葉縛之。”)

    《太平寰宇記》一四五引《襄陽風俗記》:“屈原五月五日投淚羅江,其妻每投食於水以祭之。原通夢告妻,所祭食皆為蛟龍所奪。龍畏五色絲及竹,故妻以竹為粽,以五色絲纏之。今俗其目皆帶五色絲食粽,言免蛟龍之患也。”

    奪粽子的不是魚鱉,而單說蛟龍,必有某種傳說的背景,不能僅僅說因粽子是投到水裡的,便自然聯想起蛟龍。此外還有些已經死去,而僅見於記載的風俗,也牽涉到龍,例如(三)揚州以端午日鑄盤龍鏡:

    《錦繡萬花谷前集》四引《異聞集》:“天寶中,揚州進水心鏡,背有盤龍。先有老人自稱姓龍名護,至鑄鏡所,三日開戶,已失所在。鏡匠呂輝移爐置船,以五月五日於揚子江心鑄之,背龍頗異。後大旱,祠龍,乃大雨”。

    (四)幷州因“龍忌”日,作寒食,紀念介子推,

    《後漢書·周處傳》“太原舊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成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日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

    但也有在五月五日舉行的,

    《類聚》四引《琴操》:“介子綏……抱木而燒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發火”。

    《書鈔》一五五引《鄴中記》:“幷州俗以介子推五月五日燒死,世人為其忌,故不舉餉食。”

    而且介子推的故事中又有《龍蛇歌》,其詞見於《呂氏春秋·介立篇》。北方關於端午的傳說盡管和南方不同,它所暗示與龍的關係,卻是一樣,說詳下。(五)相傳用守宮製成的一種保證貞操的秘藥是在端午日製的,

    《古今合璧事類前集》一六引□□□:“漢武帝時,以端午日取蜥場置之器,飼以丹砂,至明年端午搗之。以塗官人臂,有犯則消沒,不爾則如赤痣,故得守宮之名。”

    而守宮一名龍子,這也昭示著端午和龍的因緣。最後(六)端午日還有魚變為龍的傳說。

    《水經·□水注》:“如深水有異魚。按正光元年五月五日,天氣清爽,聞池中若槍槍鉦鼓聲,池水驚而沸。須臾雷電晦冥,有五色蛇自池上屬於天,久之乃滅。波上水定,唯見一魚在,其一變為龍。”

    蛟龍

    根據以上六個事例的啟示,我們本不妨就假定端午這節日的起源和龍有著密切的關係,並根據這前提,來對它的發展與意義,開始加以推測。但在確立前提以前,對於那些龐雜的端午傳說,我們最好再檢點一番,看它們能否再為我們在建立那前提的工作中,新增點依據,抑或顯出十分矛盾的現象,使我們的前提根本不能成立。杜臺卿在《玉燭寶典》卷五敘述端午的風俗時,屢次暗示這節日起源於南方。他說“葅龜蒸?,南方妨(疑好)食水族耳,非內地所行”,又說“南方民又競渡,……在北舳艫既少,罕有此事”,又引《吳歌》“五月節,菰生四五尺,縛作九子粽”,並說道“計止南方之事,遂復遠流北土。”杜氏的觀察,我們完全同意,並且還可以幫他一個證據。關於端午的起源,上面我們已經提到兩種不同的說法,一是屈原,一是介子推。實則傳說的分岐,尚不止此。又一說暗示這節日是起源於伍子胥的。

    《世說新語·捷悟》篇《注》引《會稽典錄》:“孝女曹娥者,上虞人,父盱,能撫節安歌,婆娑樂神,漢安二年五月五日,於縣江迎伍君神,溯濤而上,為水所淹,不得其屍。……”

    《曹娥碑》:“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盱能撫節按歌,婆娑樂神,以漢安二年五月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古文苑》八)

    還有說是起于越王勾踐的。

    《記纂淵海》二引《歲時記》:“越地傳雲競渡起于越王勾踐。”

    以上四說究竟那一說可靠,或都不可靠,暫時不必管,我們應注意的是傳說的地域分佈,四分之三(屈原、伍子胥、勾踐)屬於南方,這和競渡與吃粽子兩個主要節目的地方性正相符合,因為競渡與粽子的先決條件,顯然是多河港與產稻米,而這二者恰好都是南方的特色。再就三說看,其中三分之二又是屬於吳、越的(伍子胥、勾踐),而鑄水心鏡的揚州,也屬於這個區域,這點訊息也是值得玩味的。書傳中關於端午的記載,最早沒有超過東漢,而事實上吳、越一帶的開闢也是從這時開始的。因此我們可以推測,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長江下游吳、越民族的風俗,自從東漢以來,吳、越地域漸被開闢,在吳、越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對流中,端午這節日才漸漸傳播到長江上游以及北方各地。這是一個合理的推測,詳細的論據,等下文再陳說,暫時我們只想借它為出發點,來再測驗一下端午與龍的關係。如果我們能證明吳、越與龍有某種不可分解的關係,那麼我們前面所擬定的前提,即端午的起源與龍有著密切關係的前提,便果真可以成立了。

    古代吳、越都是斷髮文身之國,這是大家熟習的事實。

    《吳越春秋》(二)《闔閭內傳》:“越在東南,故立蛇門以制敵國。吳在辰,其位龍也,故小城南門上反羽(宇)為兩鯢鯇,以象龍角。越在巳地,其位蛇也,故南大門上有木蛇北向首內,示越屬於吳也。”

    文身之文字是龍文,

    《淮南子·泰族篇》許慎《注》:“越人以箴刺皮為龍文,所以為尊榮之也。”

    其目的在“象龍子”,以避蛟龍之害。

    《說苑-奉使篇》:“諸發曰:彼越……處海垂之際,屏外蕃以為居,而蛟龍又與我爭焉,是以剪髮文身,爛然成章,以像龍子者,將避水神也。”

    《漢書·地理志下》應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發,而文其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也。”

    所謂“象龍子”者,我認為是這些民族以龍為圖騰的遺蹟,前著《從人首蛇身像談到龍與圖騰》一文中有詳細討論。據《鄭語》載史伯之說,祝融之後八姓中有羋姓,而越是羋姓四國之一。祝融前文已證明即燭龍。祝融又即陸終,(金文《邾公銫鐘》作陸口,口即古融字。)以祝融八姓,《世本》《大戴禮記·帝系姓篇》及《史記·楚世家》均作六姓推之,恐怕陸終也就是所謂“六龍”。越是祝融六姓中的一個羋姓國,實際就等於六龍中的羋姓龍之後。這樣說來,越人本是“龍子”,無怪他們要斷髮文身以“象龍子”。至於他們又稱“禹之苗裔”,那還是離不開龍子的身份。禹也是一個龍圖騰團族的代表,前文也已經證明了。《周語》上載內史過日“昔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融即祝融,崇山及燭龍(祝融)所主的鐘山。

    《海外北經》:“鐘山之神,名曰燭陰。”郭注:“燭龍也。”

    《洞冥記》:“東方朔北遊鍾火山,日月不照,有青龍銜燭,照山四極。”

    可見禹和祝融還是一家。並且就在“融”“禹”二字上,也可看出二人的關係來。融從蟲,禹從重,蟲重古為一字,即蛇的初文,而龍蛇古來本可以混稱的。總之,越與龍的關係,無論從那一方面講來,都是不容否認的。仔細說來,證據是舉不完的,單是上面所談的,已經夠明白的了。

    至於吳地的先住民族,也是斷髮文身的。我想就是越人,或他們的同族。越人的老家本在北方,後來逐漸南移,一部分停在如今江蘇境內的,受著太伯仲雍的統治,便隨著太伯仲雍的國號而被稱為吳人,所以吳只是個政治區域的名詞,論種族,他們與越人還是一家。《越絕書》(六)《越絕外傳·紀策考》“吳越為鄰,同俗並(監)土”。(七)《越絕外傳·記範伯》“吳越二邦,同氣共俗。”我們既已斷定越人原本是一個龍圖騰的團族,那麼除太伯仲雍的後裔之外,所謂吳人者,也該是屬於這龍圖騰的團族。其實太伯仲雍逃到南方以後,既已改從當地斷髮文身的習俗,便接受了當地先住民族的圖騰信仰,所以連太伯仲雍,和仲雍的後人,也當算作越人,因為所謂“種族”者,嚴格的講,本只是文化和信仰的分野,而不是血緣的分野。總之,吳與越是一個民族,他們都是“龍子”,所以都斷髮文身,以“象龍子”。

    賽龍舟

    一方面端午節日的活動專案中,有那樣多與龍有關,一方面這風俗流行的歷史最久,儲存的色彩最濃厚的區域,因之也可以判定為這節日的發祥地的吳越,正是古代一個龍圖騰團族的分佈區,然則,我們不但可以確定前面提出的假設,說端午的起源與龍有著密切的關係,並且還可以進一步推測,說它就是古代吳越民族—一個龍圖騰團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簡言之,一個龍的節日。漢人記載胡、越有“請龍”的風俗。

    《淮南子·要略篇》:“操舍開塞,各有龍忌。”許慎《注》曰:“中國以鬼神之事日忌,北胡南越皆謂請龍。”

    請字當訓朝請,請龍實在就是祭龍。請龍的舉動,一年之中似乎不只一次,端午可能就是越人一年中最盛大的一次請龍。請龍的風俗,胡越相同,而匈奴(即許慎所謂北胡)一年三次“龍祠”,以五月一次最為盛大,是我們最好的旁證。

    《後漢書·南匈奴傳》:“匈奴俗歲有三龍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

    《史記·匈奴傳》:“五月大會蘢(《漢書》作龍)城。”《索隱》引崔浩曰:“西方胡皆事龍神,故名大會處為龍城。”

    龍祠以五月的一次為最重要,還可以從它在戊日舉行得到證明。《史記·匈奴傳》又說他們“日上戊巳”,《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巳,其帝黃帝……其數五”,戊巳和五在五行系統中是一套,而且黃帝即黃龍,所以祭龍重在五月,也是五行系統的安排。越和匈奴都奉龍為圖騰,又都說是夏后氏的苗裔,他們本系同族,我們將另文討論。在本題內,我們因越民族的史料缺乏,暫借匈奴的史料來解釋越人的風俗信仰,是沒有冒犯過大的危險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歲女性春天穿什麼裙子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