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學慢衰老
-
2 # L梓琳
各大洲有各大洲的特色動物!如中國熊貓一樣中國獨有的!澳洲也是獨有考拉,鴨嘴獸等適合澳洲生存的獨有動物!
-
3 # 法蘭西is培根
首句給出答案:澳洲有袋動物沒有出現在其他大洲,因為被海洋隔離了。澳洲大陸的動物獨立演化,與其他大洲動物都不同。
我們先來看澳洲大陸和其它大陸之間的生物分界線,華萊士線。再說分界線怎麼形成的,澳洲動物為什麼會跟其他地方的動物不一樣。
華萊士線華萊士線以英國博物學家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的名稱命名。
1854年到1862年,華萊士在馬來群島(印度尼西亞)觀察島嶼上的動物時,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加里曼丹島、爪哇島、巴厘島上的動物與蘇拉威西島、龍目島上的動物差別很大,似乎有一條隱形的線把東、西兩邊的生物分割開。
巴厘島與龍目島僅僅只有25公里的距離,中間隔了一條海峽,就把兩邊的生物間隔成兩塊不同的區域。巴厘島跟西邊的爪哇島上的鳥類種類基本相同,但跟龍目島上的鳥類只有50%的相同。
上圖是華萊士線,從巴厘島與龍目島的分界開始,北上經過加里曼丹島與蘇拉威西島的分界。這條東西分界線等於亞洲與澳洲的生物分界,西邊是現在我們大陸上常見的動物,東邊是大洋洲的特有的有袋動物。
在已知的蘇拉威西島動物群中,62%的哺乳動物、27%的鳥類、62%的爬行動物和76%的兩棲動物是特有的。這些動物在西邊的加里曼丹島上都沒有。
在華萊士線之後,生物地理學家嘗試著畫出一條更明確的亞洲與大洋洲分界線。有了後來的韋伯線、萊德克線。
上圖是幾條線的地圖,玫紅色是華萊士線,黃色是韋伯線,綠色是萊德克線。萊德克線(Lydekker’s line)在華萊士線的東邊,貼近新幾內亞島邊緣。在萊德克線和華萊士線之間,是澳洲動物和亞洲動物的過渡區域。
大洋洲動物雖然現在鴨嘴獸、考拉,還有其他有袋動物都只在澳洲才有,但是它們並不起源於澳洲,有袋動物的足跡遍佈在板塊分裂之前的大陸上。
2.5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個超級大陸。2億年前,超級大陸分裂成南北兩塊大陸。北部大陸主要是胎盤類哺乳動物,南部大陸主要是單孔類和有袋類哺乳動物。一片遼闊的森林橫跨南部大陸,從現在澳洲東南部,穿過南極洲,一直到南美洲,三種哺乳動物(單孔類、有袋類、胎盤類)都生活在這片森林裡。
1.4億年前,印度與南極洲和澳洲分離,形成印度洋。澳洲和南極洲向南漂移,遠離其他大陸,被海洋隔絕。印度板塊漂移時連線到了舊大陸的北部板塊,大陸上的單孔類和有袋類動物沒法跟更高等的胎盤類哺乳動物競爭,尤其是捕獵動物的壯大,有袋動物被獵殺直至滅絕。
被海洋隔絕的澳洲大陸,不受其他大陸上的動物影響,有袋動物繼續獨立演化。澳洲的氣候越來越乾燥,森林覆蓋越來越少。首先,在缺少食物的嚴苛環境中,食草類動物比肉食動物的優勢更大。澳洲大陸大部分動物是食草類和吃昆蟲的小個頭雜食類動物。吃肉的大型捕獵動物幾乎沒有,捕獵的袋狼也在1936年滅絕了。
其次,相比於胎盤類動物,單孔和有袋動物的妊娠期更短,更適應新環境。單孔動物現存的僅有鴨嘴獸和針鼴。有袋動物中的考拉、袋鼠成為澳洲大陸的動物代表。有袋動物的生殖孕育比胎盤動物要靈活,比如袋鼠同時能有三個階段的孩子,一隻蹦躂在育兒袋外(但仍在哺乳期),一隻呆在育兒袋內保溫哺乳,另一隻還懷孕在肚子裡。在環境極端惡劣時,袋鼠還能中止妊娠,拋棄幼崽。
最後,獨立演化的澳洲動物,也意味著更容易受到新來的捕食者的攻擊,而新來的捕食者在澳洲卻沒有天敵。人類帶來外來物種:甘蔗蟾蜍,兔子和野狗,因為沒有天敵,就在澳洲氾濫,影響本地生態。
澳洲與世隔絕,大陸上的動物與其他地方的動物分開演化,填補了類似環境中的生態位。因為有澳洲這片與其他地區隔離的環境,我們能觀察到全面有趣的生物演化過程,比如趨同進化。
趨同進化指血緣關係很遠的生物,因為生活環境相似,結果演化成外貌、習性都差不多的生物,比如澳洲魔蜥和德克薩斯角蜥。
上圖左邊是澳洲魔蜥,右邊是美洲角蜥。兩種蜥蜴生活在沙漠上,吃螞蟻。全身長滿刺狀的鱗片,鱗片上的皺褶形成蜂窩狀結構可以蓄水。兩種蜥蜴最奇特的地方是能用腳喝水。蜥蜴站在泥水中,能透過面板皺褶形成的毛細管網吸收水分,從腳部運輸水分送進嘴裡。
看上去長得很像,擁有共同本領的蜥蜴,血緣卻間隔很遠。澳洲魔蜥是棘皮蜥屬(Moloch),而德克薩斯角蜥是角蜥屬(Phrynosoma)。
在澳洲,90%的哺乳動物、70%的鳥類、88%的爬行動物和94%的青蛙在地球上其他地方都找不到,這正是澳洲大陸的獨特魅力所在。
-
4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澳洲有奇特動物的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的孤立。億萬年來,澳洲大陸遠離任何其他陸地,新型動物不可能到達那裡。所以已經在大陸上的動物孤立地進化成最適合澳洲環境的動物。 澳洲是如何變得如此孤立的?大陸漂移。
大約2.5億年前,世界上只有一個叫做泛大陸的大陸。動物和植物在這片巨大的陸地上相互混雜。 大約兩億年前,這個超級大陸分裂成兩個大陸——勞亞和岡瓦納。當這種分離發生時一單孔類和有袋類是岡瓦納大陸的主要哺乳動物,胎盤哺乳動物在勞亞大陸。
化石證據表明,一片廣闊的森林橫跨岡瓦納大陸,從澳洲東南部一直延伸到南極洲,一直延伸到南美洲南部,所有三種哺乳動物都存在於這片森林中。 岡瓦納大陸的分裂是分階段發生的。大約一億八千萬年前,在侏羅紀岡瓦納大陸的西半部,包括非洲和南美洲,與東半部分開,東半部包括馬拉加西、印度、澳洲和南極洲。
大約1.4億年前,非洲從南美洲分離出來,南大西洋開始形成。大約在同一時間,印度從南極洲和澳洲分離出來,形成了印度洋。 最初,澳洲和南極洲慢慢向南漂移,遠離所有其他大陸,並被浩瀚的海洋與世界其他地方完全隔絕。然而,其他大陸彼此相對靠近,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碰撞或連線了舊勞亞大陸的一部分。當這些陸塊聚集在一起時,單孔類動物和有袋類動物無法與更高階的胎盤哺乳動物競爭,並且大部分已經滅絕。
在非洲和印度,有袋動物完全滅絕了。當南美洲連線北美洲時,那裡幾乎所有的有袋動物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胎盤哺乳動物。 與此同時,澳洲慢慢與南極洲分離,獨自漂流在一片廣闊的海洋中,與世界其他地方隔絕。最初在澳洲陸地上的動植物不再與世界其他地方的生物接觸,而是繼續獨立進化。
氣候也發生了變化,變得越來越乾燥。單孔目動物和有袋類動物的生殖系統要求較低,更適合這種新環境,成為澳洲的主要動物。澳洲剩餘的胎盤動物慢慢滅絕了。 這種獨立的進化產生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澳洲動物。這就是澳洲本土動物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動物如此不同的原因。
澳洲與世界其他地方的長期隔離使得它的動物能夠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動物分開進化,但也填補了環境中類似的生態位。例如,針鼴鼠是澳洲食蟻獸。塔斯馬尼亞虎(現已滅絕)是一種袋狼。類似動物在世界不同地區的存在被稱為”平行進化“。 澳洲大約90%的哺乳動物,70%的鳥,88%爬行動物,94%的蛙類在地球上其他地方都找不到。
-
5 # 老饅頭簸箕
有袋類和單孔目在其他大陸,被後來發展起來的貓科動物吃滅絕了。而澳洲大陸分離的時機恰到好處,大型肉食哺乳動物還沒進入其中。
回覆列表
為什麼澳洲的動物沒有在其他大洲出現?這個問題在很多課本中都有涉及,現在綜合考慮之下,應該有以下因素:
首先,大陸板塊漂移。在三疊紀時期,澳洲大陸仍舊和我們的大陸是一個板塊。那個時候,原則上各個地區差異應該不是很明顯,應該有相似的動物。然後到了中生代後期,大陸板塊分離,澳洲板塊與其他板塊開始分開,懸浮於南太平洋。從此之後,在動物,其實也包括植物的進化上,他們和我們其他大陸就有了兩個獨立的方向。
分離是一個起始點,兩邊的動物開始沒有再度交流。分離之後,澳洲被大海環繞,內部生態環境多樣,有自己的森林和草原,然後又沒有其他大型動物來捕食消滅這裡的動物。所以在總體上,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物種本身的因素,我們認為這裡的進化壓力比較小。根據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進化的壓力是產生新的物種的動力,在壓力小的情況下,很多物種就能很好的生存下來,而在其他大陸,這些物種都因為環境和生存的壓力而滅絕了。
除了自然環境的競爭,人類對這塊大陸的佔有,也是從歐洲人大量進入之後才開始的,這個時間點在18世紀後期,在進化上來講,幾乎是及其靠近現在了。沒有人類對這個環境的大規模影響,對物種的進化也會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所以綜合以上因素,很多原始的哺乳動物,比如鴨嘴獸,考拉,袋鼠,都獨立的存在於澳洲大陸,而沒有出現在其他大陸。從這一點上來說,最近澳洲的大火,對生態環境的毀滅性打擊,將在不久的將來,對整個澳洲的物種多樣性和特異性,產生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