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靈設計師
-
2 # 李與蔡
vlog是記錄生活片段的一種方式,隨時隨地的記錄拿起電子裝置可以記錄,這個在生活中就添加了許多樂趣,vlog的拍攝記錄形式從國外傳來,這一兩年短影片的推廣很多年輕人馬上加入了這種拍攝方式,甚至有些大叔也在創作自己的vlog。接下來,vlog更精彩。
-
3 #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如果沒有政治因素
vlog應該還能活很久 或者說其已然成為手機或個人生活的一部分也不為過。
根據工信部的公佈資料 中國 目前手機使用者約為13億人 什麼概念? 相當於有思考能力的 人手一部。
資訊時代 手機作為隨身裝置 隨時隨地傳遞資訊同時記錄個人豐富多彩的生活 在這些手機使用者當中 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文字寫作或者說事實闡述的能力 所以 vlog作為一個可以實時記錄且方便與眾分享的載體 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古人云: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
故 及時將個人所見所聞 新鮮有趣之事 透過vlog 分享給大家 跟有共鳴之人達成共識 以此獲得成就感 也避免了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孤獨與寂寞 也正符合現代人都市人群的交際方式。
得人心者 得持久 所以 vlog在我們的生活中 應該是 你若不離我必不棄的一種狀態。
-
4 # 叫我猴哥7
短影片很迎合使用者消磨碎片化時間,但目前看,除了社交軟體外的所有軟體都有一個適應期,當適應期過去了後將有很多使用者不再使用那麼長的時間,我們說,流量會減少。
未來短影片的路怎麼走,目前誰也說不清,以下僅代表我的個人看法吧。
2.科技感,短影片既然是影片我覺得就應該有更多的超前科技感,比如以前看的普通電影現在發展到3D,全景,我認為以後全息影像是短影片發展的方向,試想,一個美女在你眼前翩翩起舞,360度無死角就像在你身邊,會是什麼感覺?
3.窺視,這個說的有點猥瑣,我只是想表達一個意思,就是透過短影片的展示可以打開發布者授權連線的智慧硬體,簡單的可以是影片監控,也可以繁瑣到拉開他家的窗簾,給予不同的展示場景。
當然,到底會發展成什麼樣,真的說不清,但應該是越來越好。
-
5 # 一隻雜家
vlog的火爆絕不是偶然,任何事物的發展成型其實都是有它的規律的,在我看來,vlog的火爆肯定不會是曇花一現,它一定會持續的受到大眾喜愛,並且長期的伴隨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從vlog的中文翻譯上來看,“影片部落格”,其實就已經很好的詮釋了vlog並不是一個新生事物,它其實是傳統媒介形式的一種新的體現,最多算是對傳統影片技術的一種創新。
現在對於新媒體技術手段的分析已經足夠多的了,但是其實往往我們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技術只是實現想法與需求的載體,核心其實還是人性化的內在。所以要分析vlog是否可以持續的火下去,其實核心在於分析現代傳媒社會大眾的資訊需求與心理。在我看來,vlog可以爆紅並且將持續伴隨我們的日常生活走下去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普通人對於資訊的需求
自打有人類文明以來,人們對於資訊的記載、傳播和擴充套件就有很高的需求,在古代社會,其實語言文字的精緻化表達就好比是我們今天的vlog,最精緻的語言文字藝術無外乎詩歌。古人沒有影像技術手段,文字化的表達就是記載表現他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部分。比如李白的《蜀道難》,放到今天來看其實就是大詩人去四川旅遊,看到路很難走所抒發的感嘆,和我們今天大家出去旅遊拍的美食美景等精美影片其實是一樣的,都是在表達自己的旅途見聞。《蜀道難》告訴大家蜀道的逶迤雄壯,放在今天說不定李白就來段vlog了。所以說vlog可以讓大家普遍喜愛,其實是人們有著傳遞資訊的需求,也有著獲取資訊的需求。大家既想分享給他人自己的生活狀態,也想從他人那裡獲取自己不曾瞭解的資訊,這是影片部落格可以紅火的一個基礎,這個基礎其實就是建立在人性化的需求之上的。
所以從這一點原因來看,只要有人存在,就會有資訊需求,有需求那麼就需要各種各樣的手段去獲取和釋出,vlog作為一種新興的資訊表達形式,在當下和以後長期的時間裡受到大家的喜愛和使用,那就是人性要求下必然的結果了。
2.影片影像資料在印象形象的表達上,要比文字等載體更加形象生動,也更充分
vlog的核心表達其實並不是什麼新的東西,其核心還是影片影像資料的記載與釋出,只不過建立在了新媒體科技的條件下。
現在大家都知道,要想了解些美食美景,上抖音去看看,各種博主的解說加上影片裡琳琅滿目的展示,給人帶來的影像衝擊絕對是大於單純文字的。就連以文字點評起家的大眾點評,都早早的就開始在評論里加入小影片功能了,這就足以說明問題。而vlog作為一種更方便更快捷的影片拍攝製作與釋出的形式,必定會在快節奏的資訊社會獲得更廣泛地認同。
3. vlog的存在滿足了普通人的媒體需求
大家現在都知道自媒體火爆,並且儼然有代替傳統媒體的趨勢,其實從這個趨勢的人性方面上來看,就是每個普通人心中都有著一個媒體夢,或者說的普通點,就是都有媒體需求。這個媒體需求主要指的是資訊的釋出與分享需求。
人是群居動物,每個人都想成為群體中擁有話語權的那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聲音被更廣泛的聽聞。就像原來村口敲鐘集會,其實就是敲鐘的人想讓大家瞭解自己獲取到的資訊,但是那時候沒有vlog,有時候語言表達還無法完全還原場景,甚至有添油加醋描述不準確的情況。但是現在不同了,我在我們村東頭的田地裡看見了啥,我用vlog記錄下來,然後分享給大家,所有人都可以準確的瞭解到發生了什麼。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vlog的出現就極大的從文化門檻與技術手段上滿足了人們的自我傳播需求。
傳統的文字傳播方式門檻很高,對文筆、思維等等要求都限制了很多人想傳播自己的需求,因為有的人確實在語言文字上的表達受限。而在傳統媒體的影片技術實現年代,依然是基於傳統語言文體為前提的,並且複雜沉重又昂貴的攝像裝置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觸到學習到的。就好比像原來村口敲鐘集會,其實就是敲鐘的人想讓大家瞭解自己獲取到的資訊,但是那時候沒有vlog,有時候語言表達還無法完全還原場景,還有人口齒不太伶俐,說不清楚,也有添油加醋描述不準確的情況。但是現在不同了,我在村東頭的田地裡看見了啥,我用vlog記錄下來,然後分享給大家,所有人都可以準確的瞭解到發生了什麼。在手機極大普及的今天,我可能不會寫文章,我也不會分析重大社情,但是我知道什麼樣的東西好吃好玩,我直接拿手機拍下來就可以製作傳播,這種簡單明瞭的方式既解決了傳播採集的後端製作需求,同時各種自媒體平臺的發展也解決了釋出推廣的前端需求。因此,vlog很好的把握與滿足了人們的需求,把握了每個人人性化的內在,這才是vlog影片部落格可以最廣泛的得到認可與使用的關鍵。
4.是否可以長期火下去,要看以後的vlog是否符合人性的需求
要說vlog能不能長久的活下去或火下去,其實關鍵還在於這種影片形式或技術,未來能不能隨著人們的需求繼續發展更新。假如單單把vlog當做某一個APP來看的話,技術的更新換代很有可能會讓它被其他更先進的技術替換掉。但是如果把vlog放在文化傳媒的背景中,其作為一種傳媒形式或文化現象存在,那隻要是符合人們內在對資訊的獲取釋出等人性需求的,vlog就永遠不會過時,甚至再經過以後長期的發展,就可能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手段。
這裡可以用PS為例,PhotoShop剛出生的時候,不過是一個修圖軟體,而且應用範圍僅限於影視圈或文化圈,但是經過長期的發展後,PS或美圖擁有的功能越來越符合人們追求美的人性需求,也伴隨著技術的成熟走入了大家的日常生活當中。現在人們口中所說的PS,已經不單單是指Adobe公司出的那款軟體了,指的是一種對於照片精美度和個人形象最佳化的一種文化追求。現在哪位美女如果拍了照不P一下,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未來的vlog,也有可能會發展成為每個人的基礎需求,每天用影片的方式紀錄自己的日常生活,可能是透過媒體平臺分享給大眾,也可能僅僅是讓遠方的家人瞭解自己的一切,這也都是情感社會中我們每個人的人性需求。
作為人類文明的核心記錄形式,文字與書本的輝煌存續了數千年,並且還會一直流傳下去。那麼影片作為近現代科技的產物,其在印象化、直觀化的表達上要更優於文字,所以歷史不過百年的影片技術,當然會繼續長期的陪伴人類文明。甚至可以下一個結論,人類文明的終結,都不一定是影片資料的終結。只要有合適的介質長期存放,我們的影片資料甚至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文明研究我們的重要物證。放在這個大背景之下,vlog的存在與火爆就必然是長期存續的,而且如果這種技術形式可以不斷的根據大眾需求去更新換代、發展演變,那麼vlog的未來一定是受到大眾喜愛且頻繁日常使用的。換言之,假如有一天vlog不再火爆,那一定只是某一個APP的衰落,並不是我們拋棄了用影片記錄生活的方式。
-
6 # 雷可網情
華人開始對Vlog抱有興趣,他們拍攝影片日誌,將其視作珍貴的私密片段。不過由於國內缺乏家庭錄影文化,更多的人們將其作為自我展示的載體,釋出在陌生人社群,以期獲得志同道合的摯友或收穫鮮花掌聲的肯定。
讓Vlog與常規的短影片節目區別開來的,是它的2個關鍵要素:故事線(誰,在哪,幹什麼;約70%)和空鏡頭(環境、過程、動作;約30%),記錄一個連貫完整的事件。
以這樣的標準來看待各大平臺現有的Vlog,就會發現,無論是資訊量還是觀賞性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回覆列表
Vlog為年輕人提供了一種自我表達新渠道。與文字記錄等形式相比,Vlog更個性化、更生活化。博主們將手機、鏡頭對準自己,記錄和剪輯自己的日常生活,再輔以精挑細選的背景音樂,相當於製作了一支“私人紀錄片”。而且在演算法推薦機制下,每一則影片都可能成為爆款,每個素人都可能像網紅一樣自成IP。如今,風行於B站、抖音的影片日誌(Vlog)已開始“倒灌”全國兩會報道,足見這種源於海外的表達方式有多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