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四衝程汽油發動機裝配到三輪馬車上,成就了人類最早的汽車。
一百多年過去了,汽車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而翻閱汽車的百年進化史你會發現,許多車型在今天依然魅力十足,它們經典的老爺車式造型,有著非同尋常的吸引力。
說到經典,福特T型車絕對位居前列。
1909年,福特T型車
因為正是這款車,開創了以流水裝配線大規模作業代替傳統個體手工製作的先河,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也提升了產量。也是它,使得汽車得到迅速普及。此後在長達20年的銷售週期中,福特T型車累計售出1500餘萬輛,創造了無比輝煌的銷售紀錄。
福特T型車流水裝配線
1915年前後,福特T型車
在T型車引領汽車進入普通民眾生活的同時,汽車的造型設計也在發生著變化。
早在20世紀20年代,克萊斯勒的工程師就發現了空氣阻力對車輛的影響。為了較小風阻,提高車速,降低油耗,箱型車逐漸進化成了流線型車。1934年,歷史上第一款擁有流線型車身的車型——克萊斯勒Airflows在紐約車展亮相,併成為引領流線型車身設計的“時尚弄潮兒”。
1934年,克萊斯勒Airflow
1935年,沃爾沃推出了另一款擁有流線型車身的車型PV36 Carioca,緊接著標緻402也正式上市。雖然這兩款車依舊採用傳統的框架結構車身,但在外形設計上與克萊斯勒Airflow卻大體相似。
沃爾沃 PV36 CARIOCA
標緻402
採用流線型設計的大眾New Beetle
20世紀50年代,為了駕乘空間的舒適和寬敞,船型車身孕育而出。1949年,首款採用船型車身的轎車福特V8推出。
1949年,福特V8轎車
福特V8外形很是與眾不同,而且它還首次將人體工程學理論引入到汽車的整體設計上,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因為有著更大的車內空間和乘坐舒適性,以及更低的汽車側面空氣阻力,船型車身逐漸成為當時轎車造型的主流。
與福特V8同時期的克萊斯勒New Yorker
紅旗轎車也是典型的船型車身
後來由於船型車身存在的諸多問題,設計師開始將車尾設計成傾斜狀。由於這種車的背部像魚的脊背,而被稱為魚型車。魚型車的車身被打造得更加低矮、修長,同時C柱的傾斜角度也更大,降低了空氣阻力對車輛的影響。(當然,魚型車和船型車是共存於世的。)
最早的魚型車出現在1952年,由別克生產的別克Sedanette。
別克Sedanette
而經典的魚型車,則有1964年生產的克萊斯勒順風、 1965年產的福特Mustang等等。
1965年,福特Mustang
魚型車雖部分克服了車輛高速行駛時的空氣升力,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該問題。後來,設計師終於找到了有效地克服升力的方法,即將車身整體向前下方傾斜,同時車身後部設計的像刀切一樣平直。這就是楔形汽車。
第一輛採用楔形設計的汽車出現在1963年,由司蒂倍克·阿本提設計。與其他車型普遍民用不同的是,楔型車在當時主要應用在賽車和跑車上。這種車型無論是造型的運動感,還是實際的空氣動力學表現,都很有現代氣息,符合人們的主觀要求,讓人們能更好的享受速度與激情。
楔型車的代表車型,有德托馬索Pantera、蘭博基尼Countach、法拉利512,基本上都是讓人心潮澎湃的超跑。
1971年,De Tomaso(德托馬索)Pantera
1988 年,蘭博基尼Countach LP5000 QV
1991年,法拉利512 TR
豐田MR2
透過上面提到的汽車設計演化過程,我們大概可以知道,為什麼那些經典的老爺車造型會被淘汰。總結來看,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汽車動力的變化。
1886年,賓士1號搭載的發動機功率只有0.89匹馬力,最高速度也只能到16km/h。在那個時代,馬車與汽車的差距並沒有那麼明顯。
後來隨著發動機功率的提升,車輛外觀也隨著發生變化。當發動機由單缸變成4缸、6缸、8缸,汽缸呈一列排開狀,缸數的增加使得汽車前部的發動機艙越來越長,出現了名副其實的”長鼻子”汽車。最為典型的莫過於1931年義大利生產的阿爾法·羅密歐的外形。
1931年,阿爾法羅密歐Alfa 8C 2300
20世紀70年代兩次大規模的石油危機加上排放法規的變革,令汽車廠商苦不堪言,再加上出臺限速55mph(約88km/h)的政策,汽車廠商開始為汽車發起“瘦身運動”。與此同時,發動機的外觀和排量也不得不隨之縮水,汽車的外觀也進化得更具有現代感。
寶馬2002車型
初代BMW3 Series(E21)可以說是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車型。在研發成本和石油危機的雙重壓力下,該車在2002車型的基礎之上並沒有盲目加大車身尺寸,動力系統也僅配備了四缸的M10系列發動機與手動變速箱。出人意料的是,該車進入美國市場後,卻成功吸引追求品牌與燃油經濟性相結合的美國消費者。四十多年之後的今天,BMW3 Series轎車外觀和動力雖經過幾代更迭,但其銷量依舊是這個級別的領頭羊,
初代BMW3 Series(E21)
其次,空氣動力學概念的引入。
1930年前後,汽車設計師越來越重視車身外形對減少空氣阻力的重要性。在克萊斯勒Airflows轎車開創汽車造型新時代後,New Beetle型汽車開始流行,雖然流線型的車身設計減少了空氣阻力,但是車身對橫風依舊具有不穩定性。直到船型和魚型汽車的出現,這個問題依舊未能完美解決。
New Beetle
為了解決船型和魚型汽車在高速狀態尾部氣流不穩定的問題,工程師設想了種種方案。最後他們發現如果將車身整體向前下方傾斜,車身後部設計成像刀切一樣平直,這種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應用證明,楔型設計的汽車在行駛穩定性上有了顯著的提高,成為了當時當之無愧的最理想車身造型。如今,大多數汽車的外觀設計都是脫胎於楔型汽車。
經典的楔型車身設計
在上世紀60-70年代,伴隨著航天工業的迅速發展,設計師將火箭與汽車速度聯絡到一起。設計師除了為車體包裹上一層絢麗的色彩外,還會在尾部配備造型浮誇的火箭式車尾。
在當時,設計師認為這種設計除了能提升車輛的顏值外,還能夠降低行駛中的風阻,提高車輛的穩定性。不過,隨著空氣動力學理論真正被引入汽車外觀設計後,透過測試資料人們得知,火箭式車尾不但不能降低行車的風阻,反而還加大車輛的油耗,這種設計也在不久之後便黯然退出了汽車界。
再次,市場的變化與車企的決策。
以福特T型車為例。在該車型大獲成功之後,亨利·福特不斷改進生產線,幾乎把單一型號大批次生產的潛力發揮到了極致。不過,此時的汽車市場卻已悄然發生了變化。
1920年代中期,由於汽車產量的激增,美國車市進入買方市場。此時,福特T型車雖然價廉,但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競爭對手通用汽車公司轉而在汽車的舒適性、個性化和多樣化等方面大做文章,以產品的特色化來對抗廉價的福特汽車,推出了新式樣和顏色的雪佛蘭汽車。此時的福特卻堅持認為,“不管顧客需要什麼,福特生產的汽車就是黑的”。由於缺乏持續的創新力,福特T型車逐漸老化而失去優勢。在1927年,雪佛蘭汽車的銷量超越福特,面對T型車巨大的庫存積壓,福特不得不下令停止生產。
福特T型車的直接對手:雪佛蘭490型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克萊斯勒的Airflows是第一款量產流線型車身的汽車,但是它並不是一款成功的車型。由於需要全新的工具和裝置生產該車型,導致其零售價格比傳統車型高20-25%,其中最昂貴的CW Airflow Imperial Custom Eight車型,售價甚至超過了5000美元。即便是當時的中產階層也是難以承受。
博物館裡的克萊斯勒Airflow車型
再加上當時的產能跟不上訂單需求,許多失望的客戶選擇了更便宜和傳統的克萊斯勒車型或其他品牌車型。隨著流線型車身設計的汽車逐漸流行,Airflow也不再那麼稀有,銷售也繼續下沉,1935年,Airflow的產量下降到7751輛。雖然在下一年,克萊斯勒對Airflows車型再次改良,但是產量也只有6285輛,被市場淘汰也是早晚的事情。
最後,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
在汽車剛剛出現的時候,並沒有太注重車輛的安全性,一是當時車速很低,發生事故造成的後果也不會嚴重;二是當時的人們的安全意識也並不高。不過隨著汽車的發展,車輛開始注重起了乘員保護,安全帶、安全氣囊等等的相繼推出。後來,雖然人們意識形態的變化和法律法規的推出,行人保護也提上日程。這時,如果還是按照老思路,車輛外觀上的一些配飾等等的物件很容易造成行人傷亡,立標的逐漸消失也源於此。
那麼,那些經典設計真的就不復存在了嗎?其實也不盡然,很多經典元素一直都在傳承。
比如,保時捷911的魚型車身設計就被完美的保留了下來。為了解決車速越高尾巴穩定性越低的固有缺陷,工程師為911車型增加了厚重的鴨尾設計,以提升車輛在高速行駛時的地面附著力。用當今的眼光來看,911的外觀設計不愧為一代經典之作。
還有我們熟悉的大眾New Beetle,這款由保時捷博士設計的經典車型累計售出2000萬輛,它更是憑藉超前的設計造詣將流線型車身變成了一股時尚潮流。雖然New Beetle已宣告停產,但目前各代New Beetle車型依舊活躍在世界各地。
第2000萬輛New Beetle在墨西哥下線
就像是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句話,“經典不可複製,但是經典必定永存”!
一部四衝程汽油發動機裝配到三輪馬車上,成就了人類最早的汽車。
一百多年過去了,汽車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而翻閱汽車的百年進化史你會發現,許多車型在今天依然魅力十足,它們經典的老爺車式造型,有著非同尋常的吸引力。
說到經典,福特T型車絕對位居前列。
1909年,福特T型車
因為正是這款車,開創了以流水裝配線大規模作業代替傳統個體手工製作的先河,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也提升了產量。也是它,使得汽車得到迅速普及。此後在長達20年的銷售週期中,福特T型車累計售出1500餘萬輛,創造了無比輝煌的銷售紀錄。
福特T型車流水裝配線
1915年前後,福特T型車
在T型車引領汽車進入普通民眾生活的同時,汽車的造型設計也在發生著變化。
早在20世紀20年代,克萊斯勒的工程師就發現了空氣阻力對車輛的影響。為了較小風阻,提高車速,降低油耗,箱型車逐漸進化成了流線型車。1934年,歷史上第一款擁有流線型車身的車型——克萊斯勒Airflows在紐約車展亮相,併成為引領流線型車身設計的“時尚弄潮兒”。
1934年,克萊斯勒Airflow
1935年,沃爾沃推出了另一款擁有流線型車身的車型PV36 Carioca,緊接著標緻402也正式上市。雖然這兩款車依舊採用傳統的框架結構車身,但在外形設計上與克萊斯勒Airflow卻大體相似。
沃爾沃 PV36 CARIOCA
標緻402
採用流線型設計的大眾New Beetle
20世紀50年代,為了駕乘空間的舒適和寬敞,船型車身孕育而出。1949年,首款採用船型車身的轎車福特V8推出。
1949年,福特V8轎車
福特V8外形很是與眾不同,而且它還首次將人體工程學理論引入到汽車的整體設計上,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因為有著更大的車內空間和乘坐舒適性,以及更低的汽車側面空氣阻力,船型車身逐漸成為當時轎車造型的主流。
與福特V8同時期的克萊斯勒New Yorker
紅旗轎車也是典型的船型車身
後來由於船型車身存在的諸多問題,設計師開始將車尾設計成傾斜狀。由於這種車的背部像魚的脊背,而被稱為魚型車。魚型車的車身被打造得更加低矮、修長,同時C柱的傾斜角度也更大,降低了空氣阻力對車輛的影響。(當然,魚型車和船型車是共存於世的。)
最早的魚型車出現在1952年,由別克生產的別克Sedanette。
別克Sedanette
而經典的魚型車,則有1964年生產的克萊斯勒順風、 1965年產的福特Mustang等等。
1965年,福特Mustang
魚型車雖部分克服了車輛高速行駛時的空氣升力,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該問題。後來,設計師終於找到了有效地克服升力的方法,即將車身整體向前下方傾斜,同時車身後部設計的像刀切一樣平直。這就是楔形汽車。
第一輛採用楔形設計的汽車出現在1963年,由司蒂倍克·阿本提設計。與其他車型普遍民用不同的是,楔型車在當時主要應用在賽車和跑車上。這種車型無論是造型的運動感,還是實際的空氣動力學表現,都很有現代氣息,符合人們的主觀要求,讓人們能更好的享受速度與激情。
楔型車的代表車型,有德托馬索Pantera、蘭博基尼Countach、法拉利512,基本上都是讓人心潮澎湃的超跑。
1971年,De Tomaso(德托馬索)Pantera
1988 年,蘭博基尼Countach LP5000 QV
1991年,法拉利512 TR
豐田MR2
透過上面提到的汽車設計演化過程,我們大概可以知道,為什麼那些經典的老爺車造型會被淘汰。總結來看,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汽車動力的變化。
1886年,賓士1號搭載的發動機功率只有0.89匹馬力,最高速度也只能到16km/h。在那個時代,馬車與汽車的差距並沒有那麼明顯。
後來隨著發動機功率的提升,車輛外觀也隨著發生變化。當發動機由單缸變成4缸、6缸、8缸,汽缸呈一列排開狀,缸數的增加使得汽車前部的發動機艙越來越長,出現了名副其實的”長鼻子”汽車。最為典型的莫過於1931年義大利生產的阿爾法·羅密歐的外形。
1931年,阿爾法羅密歐Alfa 8C 2300
20世紀70年代兩次大規模的石油危機加上排放法規的變革,令汽車廠商苦不堪言,再加上出臺限速55mph(約88km/h)的政策,汽車廠商開始為汽車發起“瘦身運動”。與此同時,發動機的外觀和排量也不得不隨之縮水,汽車的外觀也進化得更具有現代感。
寶馬2002車型
初代BMW3 Series(E21)可以說是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車型。在研發成本和石油危機的雙重壓力下,該車在2002車型的基礎之上並沒有盲目加大車身尺寸,動力系統也僅配備了四缸的M10系列發動機與手動變速箱。出人意料的是,該車進入美國市場後,卻成功吸引追求品牌與燃油經濟性相結合的美國消費者。四十多年之後的今天,BMW3 Series轎車外觀和動力雖經過幾代更迭,但其銷量依舊是這個級別的領頭羊,
初代BMW3 Series(E21)
其次,空氣動力學概念的引入。
1930年前後,汽車設計師越來越重視車身外形對減少空氣阻力的重要性。在克萊斯勒Airflows轎車開創汽車造型新時代後,New Beetle型汽車開始流行,雖然流線型的車身設計減少了空氣阻力,但是車身對橫風依舊具有不穩定性。直到船型和魚型汽車的出現,這個問題依舊未能完美解決。
New Beetle
為了解決船型和魚型汽車在高速狀態尾部氣流不穩定的問題,工程師設想了種種方案。最後他們發現如果將車身整體向前下方傾斜,車身後部設計成像刀切一樣平直,這種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應用證明,楔型設計的汽車在行駛穩定性上有了顯著的提高,成為了當時當之無愧的最理想車身造型。如今,大多數汽車的外觀設計都是脫胎於楔型汽車。
經典的楔型車身設計
在上世紀60-70年代,伴隨著航天工業的迅速發展,設計師將火箭與汽車速度聯絡到一起。設計師除了為車體包裹上一層絢麗的色彩外,還會在尾部配備造型浮誇的火箭式車尾。
在當時,設計師認為這種設計除了能提升車輛的顏值外,還能夠降低行駛中的風阻,提高車輛的穩定性。不過,隨著空氣動力學理論真正被引入汽車外觀設計後,透過測試資料人們得知,火箭式車尾不但不能降低行車的風阻,反而還加大車輛的油耗,這種設計也在不久之後便黯然退出了汽車界。
再次,市場的變化與車企的決策。
以福特T型車為例。在該車型大獲成功之後,亨利·福特不斷改進生產線,幾乎把單一型號大批次生產的潛力發揮到了極致。不過,此時的汽車市場卻已悄然發生了變化。
1920年代中期,由於汽車產量的激增,美國車市進入買方市場。此時,福特T型車雖然價廉,但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競爭對手通用汽車公司轉而在汽車的舒適性、個性化和多樣化等方面大做文章,以產品的特色化來對抗廉價的福特汽車,推出了新式樣和顏色的雪佛蘭汽車。此時的福特卻堅持認為,“不管顧客需要什麼,福特生產的汽車就是黑的”。由於缺乏持續的創新力,福特T型車逐漸老化而失去優勢。在1927年,雪佛蘭汽車的銷量超越福特,面對T型車巨大的庫存積壓,福特不得不下令停止生產。
福特T型車的直接對手:雪佛蘭490型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克萊斯勒的Airflows是第一款量產流線型車身的汽車,但是它並不是一款成功的車型。由於需要全新的工具和裝置生產該車型,導致其零售價格比傳統車型高20-25%,其中最昂貴的CW Airflow Imperial Custom Eight車型,售價甚至超過了5000美元。即便是當時的中產階層也是難以承受。
博物館裡的克萊斯勒Airflow車型
再加上當時的產能跟不上訂單需求,許多失望的客戶選擇了更便宜和傳統的克萊斯勒車型或其他品牌車型。隨著流線型車身設計的汽車逐漸流行,Airflow也不再那麼稀有,銷售也繼續下沉,1935年,Airflow的產量下降到7751輛。雖然在下一年,克萊斯勒對Airflows車型再次改良,但是產量也只有6285輛,被市場淘汰也是早晚的事情。
最後,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
在汽車剛剛出現的時候,並沒有太注重車輛的安全性,一是當時車速很低,發生事故造成的後果也不會嚴重;二是當時的人們的安全意識也並不高。不過隨著汽車的發展,車輛開始注重起了乘員保護,安全帶、安全氣囊等等的相繼推出。後來,雖然人們意識形態的變化和法律法規的推出,行人保護也提上日程。這時,如果還是按照老思路,車輛外觀上的一些配飾等等的物件很容易造成行人傷亡,立標的逐漸消失也源於此。
那麼,那些經典設計真的就不復存在了嗎?其實也不盡然,很多經典元素一直都在傳承。
比如,保時捷911的魚型車身設計就被完美的保留了下來。為了解決車速越高尾巴穩定性越低的固有缺陷,工程師為911車型增加了厚重的鴨尾設計,以提升車輛在高速行駛時的地面附著力。用當今的眼光來看,911的外觀設計不愧為一代經典之作。
還有我們熟悉的大眾New Beetle,這款由保時捷博士設計的經典車型累計售出2000萬輛,它更是憑藉超前的設計造詣將流線型車身變成了一股時尚潮流。雖然New Beetle已宣告停產,但目前各代New Beetle車型依舊活躍在世界各地。
第2000萬輛New Beetle在墨西哥下線
就像是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句話,“經典不可複製,但是經典必定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