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拂沙讀書

    如果你想寫作,閱讀是必須要做的,並且要做大量的閱讀才行,不讀書,肯定是寫不出東西的。

    因為:

    1.閱讀是知識的積累

    開啟word,有的人文思泉湧,有的人無從下筆,最大的原因就是知識儲備不一樣。

    閱讀多,知識面廣,寫作的時候無非就是在已掌握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加上自己的觀點就OK了。

    當然,寫作也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就要在自己選擇寫作的領域繼續加深、拓廣閱讀,相輔相成的發展。

    2.閱讀可以學習優秀作者的經驗

    上段寫到,知識的積累是基礎,自己的觀點是靈魂,但要把這個靈魂放到文章裡,更好的展現出來,這就需要寫作的方法。

    文章的結構,敘事的方法,表達的方式,文字的吸引力,懸念的鋪設等等,都算寫作技巧,這些可以透過閱讀別人的文章學習。

    想學到這些,閱讀的時候要留心的。

    3.閱讀的方法

    既然知道自己要從閱讀中學習什麼,那麼就要注意閱讀方法。

    要幾點必須做到:

    1)閱讀筆記

    閱讀時候,你的思想與文字碰撞後,會產生一些瞬間的觸動,要趕緊記下來,免得事後忘記,因為這個觸動,是最有價值的。

    2)勤寫書評或讀後感

    一本好書,不同的人讀,不同年齡讀,不同的心情讀,產生的讀後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讀完寫出來,發到公眾平臺上與他人交流,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在交流中獲取更多的收穫。

    3)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

    嘗試著,按照書的結構去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分析透徹了,就等於自己可以模仿這種寫作方法。分析方法可以隨意,思維導圖,紙上畫畫寫寫,或者付諸文字,都可以。

    總結,如果之前沒多少閱讀量,就要早點開始閱讀,開始知識的積累,邊讀邊寫,水平會不斷提高的。

  • 2 # 閆老師教作文

    這樣閱讀,你會比別人多一份收穫

    閱讀的目的各種各樣,有的閱讀追求情節,有的閱讀追求知識,有的閱讀追求詞句 ,我們閱讀還要留心寫作方法。

    一、閱讀時,留心別人如何開篇

    寫文章,都有開頭,要留心別人是怎麼開頭的。有的人,喜歡用寫景色開篇;有的人,喜歡引個名言開篇,;有的人,喜歡打個比方開篇;有的人,喜歡用排比句開篇……

    看了別人寫的開篇,寫作時也要琢磨琢磨自己用什麼方法開頭。

    二、閱讀時,留意別人如何分層次

    有的人寫文章,按照時間分層;有的人寫文章,按照方位分層;有的人寫文章,按照事情發展分層;有的人寫文章,按照類別分層……

    在閱讀中,我們如果能看清別人的分層方法,自己寫文章時,不就會分層次了嗎?

    三、閱讀時,留意別人的寫作技巧

    有的人,喜歡運用懸念法;有的人,喜歡運用誤會法;有的人,喜歡運用衝突法;有的人,喜歡運用抑揚法;有的人,喜歡運用一波三折法……

    閱讀別人的文章,發現了這些寫作技巧,如果能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自己的文章一定會上一個檔次。

    四、閱讀時,留意別人的主題

    當你看完一篇文章的時候,你思考過這樣的問題嗎?“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麼呢?”

    比如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題目是《魚的記憶只有七秒》,乍看題目,我還以為是一篇說明文,要向人們介紹動物知識。讀完我才知道它是一篇記敘文,主題是告訴人們要像金魚一樣,儘快忘掉和和同學之間的摩擦,要學會寬容。

    讀別人的文章要思考主題,寫自己的文章時,是不是也要把主題想清楚?

    五、閱讀時,留意別人的表達

    在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要留心別人的描寫方法,比如別人是怎麼寫人物外貌的,是怎樣寫人物語言的,是怎麼寫人物心理的,是怎麼寫人物表情的,以及是怎麼寫人物環境的……

    在閱讀政論性的文章時,要留心別人是怎麼論證觀點的,是怎麼舉例子的,是怎麼引用名言的,是怎麼對比的,以及是怎麼分析問題的……

    這些表達方式,在自己的寫作中,都是非常需要的。

    總結:

    在閱讀時,我們抱著學習別人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態度,你不僅學到了知識,學到了好詞佳句,還學到了寫作方法,這不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嗎?

    閆老師簡介:

  • 3 # 中公教師網

    我推薦同學們採用“以讀促寫五步法″。

    第一步,漫讀。

    不帶任何目的,不抱任何成見,把自己放空,完全浸泡到書裡去,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一行一行,一段一段,慢慢品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勾畫。

    拿起筆運用自己設計的圈劃符號,將文中值得學習借鑑之處,小到一個生動形象的詞語、含有修辭、內容豐富的句子,大到一個語段,整篇結構,不分大小地勾畫出來。

    第三步,摘錄。

    如果說第二步勾畫是粗選,那麼第三步摘錄就是去粗取精,為了更有針對性,同學們,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量體裁衣,設計切合自己的摘錄表格,然後將表格的每一欄進行分成若干類,如詞語為一類,句子為一類,段落為一類,典故為一類,立意為一類等等。摘錄的一個主要原則是缺什麼補什麼,如果你的語言不夠靚麗,那你的重點就應該放在靚麗語句的摘錄上;如果你的文章缺少深入的感悟,那你的重點就應該放在立意上;如果你描述的功夫不足,那你的重點就放在細描的摘錄上。

    第四步,記誦。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如果閱讀只做到前三步,記憶較淺,那麼運用效果就不佳。為了促進讀向寫的轉化,我們需要抽出一點時間,反覆誦讀摘錄的內容,達到朱熹所說的“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

    第五步,運用。

    在某種意義上,前四步都是第五步的鋪墊,缺少了運用,讀的內容不過是一潭死水,有了第五步,才變成了一泓活水。運用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描紅,也可以臨寫。可以借句,也可以借意。可以間接引用,也可以直接引用。

    同學們如果認真實踐上述“以讀促寫五步法",我相信讀上十幾本書,你的寫作面貌就會發生很大變化,你的寫作水平就會有所提高。

  • 4 # 慈雲祥

    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方法,首先要做有心人。閱讀的同時就要邊看邊在心裡給文章做點評。遇到認為好的文句就要學習,看看作者是怎樣運用描述和形容詞的。看得多記得多了,自己的寫作水平也就會提高了

  • 5 # 陌上雲君

    強力推薦小說《微水浮塵》,它是從當下浮躁失德文風的亂象中奮力噴發出的一股清醒理性的力量,展示出無與倫比的批判現實主義偉大風采!http://m.zhangyue.com/detail/11851980

  • 6 # 雄雄春暉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各種各樣的讀書社群,線下也在逐漸湧現讀書會和讀書活動,閱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其實,現在也有很多人能在一年的時間裡讀完上百本書籍,這樣的閱讀量著實讓人羨慕。但是,只是閱讀而不去輸出,也只是一種量上的積累,還不能做到質的改變。

    而透過寫作正是將閱讀進行輸出的最好的方式之一。那麼,如何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方法呢?

    一、要創作,先從模仿開始

    《三體》這部代表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我想很多人都應該看過。我們在看這本小說的時候,一是被大劉描寫的那種宏大的場面所震撼,二是被書中表現的赤裸裸的人性震驚。

    大劉這麼說,一是表達自己的虛心受教,二是對大師的感恩。也就是說,劉慈欣的寫作水平,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的。

    因此,如果你想要學習優秀的寫作方法,不妨試著選擇一個你喜歡的作者的風格,先試著從模仿開始。但要記住,模仿並不是要你去抄襲,而是試著按照他的文風、思路去進行創作。

    二、透過閱讀進行寫作的3種有效方式

    在我看來,進行閱讀輸出有三種比較可行的方式:書評、拆書稿、聽書稿。

    當然,一些大平臺會有專門的聽書產品,比如得到、樊登讀書會等,優秀的小夥伴可以將讀過的書籍寫成聽書稿進行投稿。

    這幾種方式都是非常好的閱讀輸出方式,既可以讀書,又能將讀過的書籍賺取稿費。

    三、在寫作的前期,需要進行一個大量的閱讀

    要想優秀的寫作方法,要麼花錢去請別人教你,要麼花時間讀書自學。在確定自己的寫作風格之前,也是需要大量的篩選時間的。

    在一開始,我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寫作喜好在哪裡,也只有透過大量的閱讀,廣泛涉獵,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做出選擇。

    這正是我們經常說的寫作領域。每一個人都會對一個寫作領域感興趣,也只有真正感興趣的領域,才有喜歡的可能性,也才能長期的堅持下來。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前期的準備時間是必須付出的,也只有確定了方向,才做正確的事情。

    結語

    可以說,書的歷史就是人類的歷史。在這樣一個歷史之中,你要去找到一個你真正喜歡的作家,去向他討教、學習,將它交給你的知識進行運用。

    總之,在閱讀中提高寫作方法的最好方式就是,找一個老師,嘗試著先從模仿他開始!

  • 7 # 薛定諤遺失的貓

    寫作,如果一定要說有方法,那一定是隻屬於自己的方法。

    閱讀是一個輸入的過程,寫作是一個輸出的過程。

    1,閱讀的時候可以摘錄

    2,閱讀的時候把自己思考到的用筆記記下來

    3,閱讀中,由作者的這個觀點,讓你聯想到什麼時及時記錄下來

    4,如果喜歡一本書或者一個故事,反覆去閱讀,每次可能收穫的都不一樣,每次也都深入思考

    5,當你想輸出一些東西的時候,看自己記的讀書筆記,列提綱,整理邏輯,動筆寫。

    無論是輸入還是輸出,都需要持續,堅持,在練習中才能提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樓夢》裡,有哪些角色長得像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