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伏桀

    -

    實際上關於官渡之戰的分析有很多,我個人是比較認同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官渡之戰袁紹之所以敗,不是敗在其他方面,而是敗在他猶豫不決之上。就最後袁紹襲擊曹操大本營這件事,從表象來看,的確是和圍魏救趙有點類似,但邏輯並不相同,用一個下棋的術語來說,叫做對子更貼切。因為“圍魏救趙”的本意是圍而不攻,也就是目的不是以攻下對方為主,而是為了吸引敵方部隊回收,再殲滅有生力量。但袁紹當時的想法,卻是要直接端了曹操的老營。這種想法其實並不算錯,甚至於他的判斷也沒錯,錯在哪兒?錯在袁紹這個時候並沒有孤注一擲,反而選擇了一條求穩的方式,兵分兩路兩邊都出兵。

    -

    實際上,以當時的狀況,袁紹不管是選擇哪一邊,只要是重兵只攻一處,那曹操必敗。打大營,就是攻下營寨,曹操在外的五千兵就算燒了糧草,也變成了遊兵,是沒有補給的。如果救烏巢,儘管糧草燒燬了不少,但是極大可能性會把曹操活捉。但袁紹恰恰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最後選擇兵分兩路,使得任何一路都沒有決定性的優勢,導致的結果就是張郃高覽半天打不下主營,烏巢救兵又大敗,最後使得局面一發不可收拾。烏巢之戰,看起來是奇襲,實際上是冒了極大風險的,這其中唯一要賭的就是袁紹的本性。而顯然,曹操賭對了。

  • 2 # 煙雨江南1573

    當時曹操親帥五千人馬襲擊袁紹位於烏巢的糧倉,是採納了剛剛投降曹操的許攸的建議。本來官渡之戰處於相持階段,曹操一方處於劣勢,但是經過奇襲烏巢,完全扭轉了局勢!最終以曹操的勝利,袁紹的失敗而結束。

    曹操襲擊烏巢的時候,袁紹第一時間就得到了守將淳于瓊的奏報,如果馬上組織兵力火速救援烏巢或許能夠亡羊補牢,反敗為勝。結果袁紹此人優柔寡斷,手下人有的主張全力救援烏巢,有的主張攻擊曹操大本營,於是好謀無斷的袁紹沒有了主意,只好採取既派少量人馬救援烏巢,又派一部分人馬攻打曹操大營的策略。可是曹操早有預謀,令袁紹既沒有救成烏巢,又沒有攻破曹操大營。

    所以說袁紹的思路是圍魏救趙,計謀倒是好計謀,可惜用的時機,物件都不對,於是造成了官渡之戰的慘敗。

  • 3 # 老熊173806239

    官渡之戰的決戰階段,曹操聽從了投降曹操的袁紹謀士許攸的建議,輕兵奇襲烏巢,火燒了袁紹輜重糧草。袁紹是在聞報曹兵偷襲烏巢之後,一面派輕騎救援,一面率重兵猛攻曹營的,哪裡是什麼“圍魏救趙”啊,只不過是緊急應對而已。

  • 4 # 南門太守

    袁紹放棄烏巢,改為重點進攻曹操的大營,這個主意是他自己想出來的,袁紹確實是想來個“圍魏救趙”,但他卻搞錯了哪個是魏,哪個是趙。

    官渡對峙關鍵時刻,袁紹那邊的高階參謀許攸突然不見了,這本應是一個嚴重的事件,袁紹應該馬上警覺起來。

    袁紹跟許攸、曹操年輕時都是好朋友,袁紹應該想到,許攸負氣出走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就是曹營,許攸掌握這邊很多軍事機密,他如果反水,後果十分嚴重,但袁紹沒有過於在意,直到接到了烏巢的淳于瓊求救報告才意識到問題有些嚴重。

    袁紹立即召集兒子袁譚以及審配、張郃、高覽等人商議對策,大家還沒提出什麼意見來,袁紹先入為主地認為曹軍攻擊烏巢,曹操的大本營必然空虛,此時不如置烏巢於不顧,直接進攻官渡正面的曹軍,讓烏巢的曹軍被迫回師。

    袁紹下令張郃和高覽率所部立即對曹軍大營發起攻擊,但張郃卻認為這個安排十分不妥,理由是:“曹軍敢攻烏巢,派去的必然都是精兵,淳于瓊將軍肯定會被攻破,如果是那樣的話就大事已去了,不如先去救他。”

    張郃的意見遭到郭圖的反對,郭圖支援袁紹的想法,堅持要張郃先攻曹營,張郃跟郭圖當場辯論起來,張郃說:“曹營很堅固,之前已經打了很久也沒有攻破,現在倉促之間能不能拿下實在沒有把握。而淳于瓊將軍如果被曹操俘虜,我們也都得當俘虜啊!”

    郭圖是個參謀,腦子靈活,鬼點子比較多,又很會看領導的眼色,但他的實戰經驗不足,相比而言張郃說的更在理。

    而且事情來得很突然,袁紹大概並沒有弄清曹軍那邊的動向,他不太可能想到,奔襲烏巢這樣極為冒險的行動,曹操本人會親自率兵前往。

    曹操的舉動的確是非常規的,烏巢的具體位置在袁軍大營東北方約40裡處,是袁軍的後方,有成功的可能,但也有被袁軍合圍的危險,所以當時曹軍的各位將領、謀士們都勸曹操不要親自冒險。

    曹操堅持要去,他既然決定了偷襲的計劃,就必須保證此行的成功,他可以派其他將領去,但是又不放心。

    最重要的是,許攸來投讓曹操覺得勝算很大,許攸送來的絕密情報中最有價值的部分除了袁軍屯糧的位置之外,應該還有袁軍的暗語口令等行軍機密,這樣可以保證曹軍一路暢行無阻。

    甚至可以推測許攸也一路同行,有他這個袁軍的高階參謀在,行軍路線、敵軍守備情況、敵將姓名、暗語口令等都不成問題,所以曹操才敢脫離大本營去冒險。

    但這些事袁紹未必清楚,如果袁紹判斷曹操還在官渡大營,那發起猛攻也許是對的,但曹操不在那裡而在烏巢,袁紹就搞錯了重點。

    曹操既然出來了,就不可能再收手,對於烏巢他志在必得。這樣看來,曹操親自率隊奔襲烏巢的確是棋高一手,試想一下,如果率隊的是曹洪或曹仁,突然聽說大營有急,大哥有生命危險,進攻的節奏會不會變得猶豫呢?

    即使判斷錯了,袁紹也不是沒有機會,但他這時又錯上加錯。張郃表達完自己的意見後,袁紹應該慎重考慮一下,要麼重新部署讓張郃等人先救烏巢,要麼繼續堅持他的方案,但最好派別人執行這項任務,因為作為主將的張郃思想已經不統一。

    可是袁紹仍然堅持讓張郃發起正面進攻,而只以少部分輕騎馳援烏巢,這一下就壞了,張郃本來就對這樣的安排不理解,又遇到進攻受阻,再加上聽了一些風言風語,擔心袁紹事後會追究自己,乾脆來了個戰場起義。

    從處理烏巢危機一事上可以看出,袁紹開慣了“順風船”,形勢有利的情況下發揮得很好,一到危急關頭就容易出暈招,在這方面袁紹比曹操差遠了。

  • 5 # 以史為鑑

    袁紹此時的想法只是,並不是圍魏救趙,而是認為自己兵力強大,就算失去烏巢也無傷大雅,而自己攻佔了曹操的營寨,就是斷了曹操的後路,曹操必敗無疑。

    紹初聞公之擊瓊,謂長子譚曰:“就彼(攻)〔破〕瓊等,吾攻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乃使張郃、高覽攻曹洪。

    但是袁紹的自大,卻沒有想到自己不但攻不下的曹操的營寨,反而被曹操攻破烏巢,導致自家軍心全面潰敗。

    官渡之戰前,面對猶豫不決的曹操,荀彧提出來了著名的四勝四敗理論,堅定了曹操對抗勢力強大的袁紹的信心。

    我們看看荀彧原話咋說的,三國志記載,荀彧說:

    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紹遲重少決,失在後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此謀勝也。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士卒雖眾,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鹹願為用,此德勝也。夫以四勝輔天子,扶義征伐,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為!”太祖悅。

    到實際作戰時,袁紹和曹操相持不下,曹操一度有退兵的打算,也是在荀彧的勸說之下,奇襲烏巢。

    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抗,當時曹操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

    袁紹堆砌土山,讓士兵站在土山上向曹操大營射箭,曹兵出入都要頂著大盾牌,曹兵此時糧食也吃完了,軍心不穩。曹操都打算退兵了。

    就在這時,袁紹謀士許攸叛逃,給曹操帶來重要訊息:袁紹的軍糧都屯在烏巢,由淳于瓊率軍萬餘人來看守。

    曹操在得知這樣重要的情報之後,只留下曹洪和荀攸兩名核心成員固守營寨,親自率領5000兵馬,去偷襲烏巢。

    守烏巢的淳于瓊並不是三國演義中貪杯的將領,在看到自己押運士兵不敵曹操精銳之後,就退保營寨,即報袁紹求援。

    袁紹接到報告後,認為這是一個全殲曹軍的,絕佳機會。於是派遣麾下將領張郃同高覽,猛攻曹操殘兵困守的營寨。又派遣援軍支援烏巢的淳于瓊。

    曹操自己率領的金兵圍攻烏巢部下,後面援軍又至,將領紛紛表示要求曹操分兵抵擋。曹操大怒,罵道:等到袁兵到我身後,你們在說!

    於是,曹軍士氣大漲一鼓作氣,攻破了烏巢。

    攻打曹操營寨,的張郃同高覽,接到烏巢失守的戰報,感覺大勢已去,於是投降了曹洪和荀攸。

    最後袁紹只率領800人退回河北,從此大勢已去。

  • 6 # 初心如舊

    袁紹捨棄烏巢而直驅曹操大營,是不是具有圍魏救趙的意思?

    公元前354年,魏軍統帥龐涓包圍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派田忌,孫臏領兵救援趙國,孫臏建議:直接去趙國可能來不及,不如放出風聲,就說齊軍將往魏國攻打魏國都城大梁,龐涓一定撤軍,齊軍可在要道設伏,打龐涓一個冷不防,一舉兩得。齊軍統帥田忌採納孫臏計策,在必經之路馬陵道打敗魏軍,射殺龐涓,成就著名戰例“圍魏救趙“。

    而曹操烏巢火燒袁紹糧草時,大將張郃高覽主張趕快去救烏巢,謀士郭圖卻自作聰明,勸袁紹去襲擊曹操大營,並解釋說這是圍魏救趙之計,袁紹稀裡糊塗,覺得郭圖不愧高手,說出來的計謀都文縐縐,就聽郭圖建議,硬讓張郃高覽去襲擊曹營,結果中了埋伏,被打的落花流水,烏巢糧草也被燒燬,郭圖怕自己擔責,又捏造事實,汙衊張郃高覽,說這兩人沒有用心盡力,應付差事,才打了敗仗,張郃高覽一看裡外不是人,乾脆直接投降了曹操,袁紹是既沒了糧草,又走了大將兵馬,人財兩空,損失慘重。

    圍魏救趙有前提,一是得看啥情況;二是需要分清楚輕重緩急。就救烏巢這件事,烏巢是糧草囤積場所,沒有城垣可供依靠,一把火就解決了,那時候的糧草相當金貴,損失掉很難補充,而且戰場上沒糧就等於失敗。這和龐涓圍趙根本沒法比,那是趙國都城,趙國的軍隊

    也很強悍。孫臏並沒去圍魏國大梁,那是放出的煙幕彈,實際是在途中設伏,袁紹先生根本沒弄懂“圍魏救趙“啥意思,派張郃高覽直接“圍魏“--曹操大營,還不如讓張郃高覽等在曹操返回路上,那儘管損失了糧草,但曹操得意之餘,突然殺他一傢伙,曹操是想不到的。而且曹操只有五千人馬,忙碌了一夜,疲憊不堪,打個大勝仗絕對沒問題,張郃高覽也不會投曹操。(9:54)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古龍小說裡青龍老大是誰?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