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黔人東子
-
2 # 94310417小云
奧匈帝國在歷史上無大的交集,由於南轅北站,路途遙遠基本無利益關係,,,但它們參加了八國聯軍,人員陏少的可憐,也為一禍害妖精,,在辛丑條約中也得到了巨大利益,,,
-
3 # 沂藍書院趙月光
奧匈帝國與清朝末年還是有幾分交集的,當時奧匈帝國皇帝是約瑟夫一世,皇后正是大名鼎鼎的茜茜公主。
1,奧匈帝國和清朝互派大使1871年(同治十年),奧匈帝國派出了第一個駐華公使喜理治,當時他常住日本東京,有事才來清朝,並且還兼任駐日公使和駐暹羅(泰國)公使。
駐華公使當然是茜茜公主的丈夫奧匈帝國皇帝約瑟夫一世任命的。
1881年,李鴻章推薦的駐德公使李鳳苞,兼任駐奧匈帝國公使。李鳳苞在當大使期間,還兼給北洋水師買軍艦的任務,李鳳苞最後選定了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訂了兩艘鐵甲艦定遠、鎮遠,成為北洋海軍的主力艦。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奧匈帝國公使館在北京東交民巷附近購買1萬多平米的地皮,修建奧匈帝國公使館。
剛修建沒多久的奧匈帝國駐清公使館,就被義和拳焚燬了。
2,奧匈帝國象徵性地參加了八國聯軍奧匈帝國駐清公使館在東交民巷使館防護區的外圍,很快就被義和團攻陷並焚燬。
奧匈帝國派出了6艘軍艦,294名海軍陸戰隊,100名陸軍,參加八國聯軍。
4艘巡洋艦分別是特蕾莎女皇號、伊麗莎白皇后號、Aspern號和Zenta號,還有2艘訓練艦。
《辛丑條約》之後,奧匈帝國撤軍,只留下伊麗莎白皇后號(其實就是茜茜公主的皇后稱號)常駐天津奧匈帝國租界。奧匈帝國在北京東交民巷重修了使館和海軍陸戰隊兵營。
好萊塢電影《音樂之聲》的海軍上校馮·特拉普(Von Trapp),就參加了八國聯軍,正好在瑪麗婭·特蕾莎女皇號上服役,軍銜是上尉,並且獲得了八國聯軍的勳章。(歷史充滿了冷颼颼!)
3,天津奧匈帝國租界1902年,奧匈帝國與清朝簽訂《天津奧國租界章程合同》,天津奧租界西到海河,北到金鐘河,面積1千多畝。
袁世凱在天津奧租界還購置了一套別墅。
4,補充民國初年的一點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軍進攻德國的膠州灣租借地,奧匈帝國的伊麗莎白皇后號(茜茜公主號)與駐青島德軍為同盟。
1914年11月1日,奧匈帝國伊麗莎白皇后號打完最後一發炮彈後,自沉於團島和黃島之間的青島主航道,以阻攔日本海軍,沉船座標為北緯36度00分,東經120度15分。
1918年11月11日,奧匈帝國末代皇帝卡爾一世,在夏宮美泉宮中國廳宣佈退位,結束700年的哈布斯堡王朝。
-
4 # 忠武軍
奧匈帝國國祚五十年,存在於公元1848-1918,及中國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至民國七年,滿清和奧匈帝國共存時間為四十四年。中(滿清)奧匈帝國之間外交關係方面,1869年,奧匈帝國和清朝締結條約建交。1900年6月21日,滿清政府以光緒的名義,向奧匈帝國在內的十一國宣戰。
滿清帝國之所以和奧匈帝中國產生交集是有原因的,滿清面對國內危機需要改變統治方式,清奧兩國國情相近,奧匈帝國是個很好的參考物件。
第一都屬多民族國家,都存在種族差異,其中匈牙利是來自東方的匈奴人後裔,滿清是來自中國遼東以北的女真後裔,雖然都經過同化但是仍然與周邊主體民族對立明顯,國家內部滿漢關係也和奧地利匈牙利民族關係有可比必要。
第二都是賬面上的大國在歐洲奧匈帝國領土大於英、德、法,人口僅次於德國與俄國,其工業產值高速增長,單是鋼鐵產量,就在四十年間暴增200倍。高居歐洲前四,軍工產品更是享譽歐洲,實力空前雄厚。和經歷洋務運動和新政後的滿清類似。但都是外強中乾,國家面臨衰落和分裂的邊緣。
第三,都未進行有力政治改革,奧地利皇帝實行“二元君主國”制度,這種怪胎體制與中央集權同文同種的德國和君主立憲的英國都不一樣,橫向比較落後明顯。反映在帝國內部,也是民族關係對立社會矛盾重重,滿清面臨社會的立憲呼聲,在推行新政中何嘗不是面臨著歷史包袱。
-
5 # 仁勇校尉
奧匈帝國與滿清的交集一是參加了八國聯軍,二是奧匈帝國狐假虎威獲得了天津租界,這是殖民時代奧匈帝國唯一獲得的海外領地。奧匈帝國對中國的入侵雖然規模相對較小,但堪稱近代中國歷史非常恥辱的一幕。
奧匈帝國是在奧地利基礎上組建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二元帝國。奧匈帝國在歐洲雖然也算得上強國,國力僅次於英國法國德國沙俄義大利,可以排到第六位。
但奧匈帝國是一個內部矛盾重重的國家,海岸線很少,海軍力量也基本不值一提。在歐洲國家瓜分殖民世界的狂潮中,奧匈帝國沒有取得任何殖民地。
要知道,即使比利時這樣的歐洲小國,也在非洲獲得比屬剛果這塊面積多達200多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連瓜分非洲的大餐,奧匈帝國也一口沒有吃到。
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奧匈帝國狐假虎威,也參與了八國聯軍。奧匈帝國派遣了四艘軍艦,海軍陸戰隊294人,陸軍100人,總共才394人的兵力參加八國聯軍,出兵人數在八國聯軍中僅多於義大利,排名倒數第二。
可以看出,奧匈帝國參加八國聯軍完全是狐假虎威,兵力不值一提。以奧匈帝國在殖民熱潮中一點地盤都沒搶到的拙劣表現和不值一提的海軍,奧匈帝國並沒有能力單獨遠征中國。
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滿清政權完全被西方列強嚇破了膽,連各個列強國家的基本情況都不能稍作客觀分析。1902年,奧匈帝國要求在天津開闢租界時,清政府毫不猶豫的答應了。1902年12月27日(清光緒廿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奧匈帝國駐天津署理領事貝瑙爾與天津海關道唐紹儀訂立了《天津奧國租界章程合同》,奧匈帝國正式在天津建立了租界。
天津租界是奧匈帝國唯一的海外領地,奧匈帝國連在非洲搶個一小塊地盤的能力都沒有,唯一取得海外利益的地方竟然是萬里之外的中國。事實上奧匈帝國根本沒有單獨軍事威脅當時中國的能力,除去八國聯軍這個特殊時期,其它列強又不是奧匈帝國親爹,也不會去幫奧匈帝國獲取在中國的領地。
(位於天津奧租界的建築-馮國璋舊居)
奧匈帝國取得天津租界,一定程度可以算近代中國最恥辱一幕。連不具備實際軍事威脅能力的歐洲國家,隨便嚇唬下清政府,就能輕易割地了。
除了奧匈帝國外,另一個根本沒有單獨軍事威脅能力的比利時也在天津取得了租界。
-
6 # 坐古談今
因為奧匈的主要勢力範圍在巴爾幹地區,在國際舞臺上名目不顯。所以,清朝與奧匈帝國間的交集不多,更多的是文化方面的交流。
(1)奧匈帝國與清朝末期(晚清)的關係較潛,主要源於奧匈屬於區域強國
1866年,普魯士在統一之路上與同為日耳曼民族的奧地利大戰,結果,奧地利戰敗。為了阻止因為戰敗奧地利分裂,奧地利同意給予匈牙利更大的自治權,實行政治、軍事、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二元制”。奧地利的具體情況,請查“奧匈帝國是怎樣消亡的”這一問題(2017年5月)。
1843年,英國在中國獲得了“治外法權”到清朝結束一共與18個國家簽訂了以“通商”“通好”為名的條約,取得了“治外法權”。其中奧匈帝國是第14個。1867到1919年。1869年年中國和奧匈帝國簽訂《中奧同上條約》。
(2)表面強大的奧匈帝國,因為主要區域強國,與晚清的中國主要是文化交流
奧匈帝國的工業、軍事能力在歐洲能進入前五名,實力並不弱。但其因為“二元制”體制,國內11個民族、7種宗教,由此造成內部矛盾特別多。純粹靠“武力強硬壓制”。只要被打敗或其他強國挑唆國內必然動亂,因此,奧匈帝國與沙俄帝國、奧斯曼帝國因為處於同一地理區域,一山都難容二虎三虎更不行了。所以,其主要精力都放在巴爾幹勢力爭奪和自保上。對外擴張、殖民相對緩和。
茜茜公主和他的老公:奧匈帝國皇帝約瑟夫一世
對晚清主要是文化交流,例如:
1877年,奧匈帝國組織了一次由地質學家、語言學家、軍人組成的科考隊,沿長江逆流而上後對陝甘青川滇等西部地區進行動植物、化石、礦物考察。該計劃由賽切尼·伊斯特萬之子賽切尼貝拉伯爵組織經費。
語言學家科洛什·喬瑪·山多爾從印度出發進入西藏,編纂了世界上最早的《藏英詞典》《(英文)藏語語法》。
奧匈帝國皇后的知名度恐怕還不如茜茜公主
(3)奧匈帝國與晚清的微弱軍事聯絡
“八國聯軍侵華”中,奧地利派了一艘軍艦,艦上只有75名陸戰隊員。但畢竟奧匈帝國參加了“入侵計劃”也得到了一些好處,在天津、山東芝罘順利得到了租借。
中國和奧匈帝國之間也有軍事交流。1902年,清政府在維也納設立了代表處。1905年時,中國有11名(至少)留學生在奧匈帝國學習陸軍技能。
奧匈帝國的對頭兒俾斯麥
縱觀奧匈帝國與晚清間的軍事聯絡海軍、陸軍相對薄弱,晚清“建設北洋海軍”“再造海軍”兩個階段都對海軍強國發出邀約,但奧匈帝國因為關注點、自身實力等諸多原因多有拖延。
晚清時期購自奧匈帝國的戰艦知名的極少,但民國時期被一些人吹捧的“華甲”號水上飛機航母,就是購自奧匈帝國的“中國”號商船。
回覆列表
奧匈帝國與清王朝的交集就是他們參加了入侵中國的八國聯軍。
但是我不覺得很痛恨他們。
因為,第一,奧匈帝國在八國聯軍中並不是主力,只是一個從犯而已,英法日俄他們才是主犯。
第二,造成這樣的局面首先是清朝自己的責任,慈禧太后支援愚蠢而邪惡的義和團,並且進而很愚蠢的向各國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