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淮上秋陽

    德國本來四分五裂,其綜合國力遠遠落後於英法,但到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德國卻後來居上,經濟總量不但超過鄰國法國,同時又快速反超世界霸主英國,僅次於美國,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那麼,德國為什麼能在如此較短的時間內創造出這樣的奇蹟?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普法戰爭的勝利帶來了一連串的利好。首先,普法戰爭使德國最終完成了政治上的統一,結束了之前四分五裂的鬆散局面,形成了統一的國內市場和獨立的經濟體系;其次,德國從法國攫取了五十億法郎的軍事賠款和擁有豐富鐵礦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為發展德國的工業提供了鉅額資金和豐富的鐵礦資源。最後,普法戰爭的勝利使容克地主、資產階級更加醉心於對外侵略擴張,大批軍事訂貨和修建鐵路,刺激了德國重工業的發展。

    第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積極影響。德國完成統一時,正趕上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來臨。由於德國資本主義發展比較晚,不受舊企業和舊裝置的拖累,因而能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各種發明和最新技術,更易於提高生產率。1870—1900年間,鋼產量由17萬噸增加到667萬噸;煤產量由3400萬噸增加到近15000萬噸;鐵路線由約19000公里增加到50000公里。機器製造業、造船業、電器工業和化學工業都取得了迅速的發展。

    第三,德國政府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1880年教育教育經費就已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6%,1913年的教育經費已成為財政預算中第二大專案,僅次於軍費開支,這就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大批科技人員。19世紀末德國的科技水平是世界上一流的。

  • 2 # 天高兮雲淡

    其實兩個國家的人智商都差不多,先覺悟的先發展,後覺悟者追趕,如果條件允許,就是國家的統一,安定,政策開明,教育投入的情況下後覺悟者完全可以追上先覺悟者,就像日本率先進行了工業革命,然後南韓,中國追趕,完全是可以追趕上來的。對於那些因為國家問題,宗教問題,人的智商問題和嚴謹,紀律,守時,努力都有差距的國家和民族就很難追趕了,比如非洲,東南亞,南亞的一些國家,很難追趕。

  • 3 # 佐羅周

    英國作為日不落國的霸主地位,早在二戰初期已經被德國打斷,此時世界正處於戰難時期,從經濟實力的增長來看,只有兩個國家突出發展,一是德國,二是美國,德國在廢除《凡爾塞條約》強加在德國身上的不平等條約之後,實行國家社會主義,大力發展全民國家戰略經濟,創造了資本主義模式以外的新型經濟發展方式,極大的激發了全德意志民眾的生產力,加上德國二次工業革命底蘊,使德國一戰後,以年增長33%GDP而成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工業製造大國,為爾後橫掃歐洲,東征蘇聯,南下北非聚集了巨大能量。美國則是在二戰開戰初期,隔岸觀火,國內剛剛消除經濟大蕭條,正好歐洲正需要應對戰爭的各種物資,美國正好為全世界生產,除德國以外,到二戰中後期,美國戰時經濟已經起過德國,最後美國參戰,作為主要的盟國成為二戰最大的贏家,名利雙豐收,美國一舉成為新的世界霸主,雖然在五六十年代受到前蘇聯強有力挑戰,一度成為美蘇兩霸,但是美國還是至今實際的霸權主義者!

  • 4 # 夢迴唐朝162458004

    其實很簡單,建一座新城要比舊城改造成本低,見效快,英國作為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其國內老舊工業裝置充斥,如果全部廢棄更換新裝置,不說鉅額成本,也會造成極大浪費,英華人只會讓那些舊的生產設施繼續物盡其用,而德國作為新統一的國家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就沒有此種負擔,英德兩種新舊生產模式就決定了社會生產效率高低,所以德國超越英國就成了必然,當然還有日耳曼工匠的卓越能力!

  • 5 # 我就是心淨

    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龐大了,如果要詳細解答的話,恐怕要寫一大篇論文才行。

    咱們可以試著用以下幾個方面來一點點分析這個問題。

    第一點:19世紀末20世紀初,正是人類文明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向第二次工業革命過渡的期間。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無數新的科技紛紛湧現。

    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生產力的提升又加速了軍事科技的發展,引發了一系列的民族獨立戰爭。

    可以說正是那個時期,基本上奠定了咱們現代的地緣政治版圖的大體構架。

    這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最好時機。

    很顯然,普魯士也就是後來的德意志帝國,趕上了這趟列車,實現了一次漂亮的彎道超車。

    那麼普魯士人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第二點:全民義務教育對普魯士綜合國力的提振,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我們要知道,普魯士是人類世界裡最早一個強行推進全民義務教育的國家。

    在1524年,馬丁路德就曾經強調過,市政當局應該強迫年幼的孩子進入學校接受教育。

    受到了馬丁路德思想的影響,16世紀末17世紀初德國的一系列城邦開始頒佈強行教育法令。

    但是把這個法令推廣到極致的還是普魯士人。

    1804年的耶拿戰役之中,普魯士國王菲特烈威廉三世帶領的軍隊被戰神拿破崙率領的法軍打了一個慘敗。

    這就是德國曆史上非常有名的耶拿之恥。

    這場慘敗之後,雙方簽訂了非常非常苛刻的提爾西特條約。

    普魯士丟掉了足足一半的領土,失去了500萬人民。

    就在這個時刻,德國的哲學家費希特,強調了全民強制性義務教育對民族崛起的重要性。

    正是在他的強力遊說和鼓吹之下,普魯士率先進行了全民強制性的義務教育。

    所以在德國國內,有一些人稱他為德國國家主義之夫。

    經過幾年的籌備,普魯士正是在1809年開始實施全新的教育制度,也就是咱們現在非常熟悉的全民強迫性義務教育。

    正是這樣一個制度,讓普魯士趕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快車。

    在那個時代,普魯士人擁有全人類最多的科學家,工程師,藝術家,數學家等等知識分子。

    第三點:當普魯士實行全民義務教育的時候,其他的國家在做什麼呢?我們可以對比一下。

    英國雖然在1838年,提出了義務教育這個概念,但是當時並不是帶有強迫性的。

    真正的強迫性義務教育要等到1869年英國首相格萊斯頓上臺之後才開始全力推進。

    這樣大家就可以清楚的看見了,英國和普魯士之間的義務教育差了整整60年。

    法國的義務教育什麼時候開始全面推廣的呢?那是一直等到普法戰爭結束之後。

    也就是1871年以後才逐漸開始推廣的。

    美國的全民義務教育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更遙遠,他要到20世紀才開始推廣全民義務教育。

    也就是說普魯士教育水平整整領先了當時那個時代整整60年。

    第四點:最早推廣全民義務教育究竟給德國帶來了多大的好處呢?

    我們可以從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查到一些蛛絲馬跡。

    普法戰爭期間,德國的火炮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

    他率先使用了套鋼法的純鋼後裝火炮。

    而同時期的法國,還在用青銅鑄造的前裝拿破崙火炮。

    戰場上的結果可想而知,整場戰役基本上就是普魯士王國的克虜伯火炮唱獨角戲。

    法國的大炮,無論從射程還有爆炸的威力,射擊的速度都遠遠落後於普魯士火炮。

    表面上看僅僅是一個火炮效能差距的問題,但是其內因卻是整個普魯士的工業體系,科技水平已經領先了法國好幾代人。

    我們都知道歐洲的鐵礦和煤礦大多含硫,而硫對於鑄鋼來說是一種有害金屬。

    普魯士率先研究出了先進的脫硫工藝。

    所以普魯士可以放棄笨重的青銅,完全用純鋼來製造火炮。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當時的普魯士在材料學上已經領先全球了。

    法國研製的後裝火炮,一直都無法解決尾焰噴射的問題。

    所以直到普法戰爭,他們還是在用發射緩慢的前裝火炮。

    而德國的火炮早就已經改善了,採用了楔形炮栓加閉氣環這兩種技術。

    從這一點我們就已經可以判斷出當時德國的機械設計和機械製造技術已經是全球第一的了。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能夠變成真實的國力的。

    普法戰爭向全世界證明了德國的強制義務教育制度的優秀性,也正是這場戰爭,才逼迫的其他國家迅速跟進。

    但是這個時候德國已經領先了整個世界,整整60年!

    他擁有當時全世界基數最龐大的科研群體,以及最高素質的技術工人。

    所以說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德國的發明創造是世界上最多的,他們國家的生產力和生產效率也是最高的。

    而這一切又推動了德國商品的國際口 碑。

    在那個時代,德國的重工業品是全球質 量最好的,利潤當然也是最高的。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的工業總產 值佔全世界的15.7%

    是當時僅次於美國的國家。

    工業產值比法國,俄國,義大利以及日 本全部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

    各種資料顯示,他和當時的英國綜合國 力是不相上下的,但是德國吃虧吃虧在資源魔咒上了,他沒有英國那麼多的殖民地,沒有那麼多的原始資源。

    可以說從普法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這 個漫長的時間之內。

    德國的生產力水平是遠超英國的,但是 英國的可動用資源數量是遠超德國的。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底氣,威廉二世才會敢於挑戰英國。

    您所問的問題實在是太過龐大了,我只能先從教育這一個角度來單純的分析一下,其他的因素還有很多,以後有機會再繼續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我要用一個CRM軟體,用哪一款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