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丸子爸爸z
-
2 # 狼天白昀
一、明朝的腐敗是第一因素:
1、衛所制度的腐敗墮落。軍戶要世代出兵,每一戶固定要出人來衛所參軍,供養都需要自給自足,國家不提供資助,所以平時一半時間操練,一半時間農作。沒有經歷實戰,軍隊戰鬥力越來越低。
2、明朝吃空餉、裝備差。萬曆後期,全國官員缺額接近一半,全國政府呈現癱瘓狀態。這段時間,裝備的養護、配給、後勤已經完全脫節。
3、明軍的火器尚不是時代的主軸。當時火器尚處於較原始的階段,無論是射程、精度還是安全程度都很差,騎射、刀劍長矛依然是戰爭的主體。同時,明軍糟糕的仿製和偷工減料,製造的火器大都有粗製濫造之嫌。
二、清朝的發展和積累是第二因素:
1、八旗制度的確立,生猛的女真人從野獸變成了戰爭機器。八旗制度的確立,女真人被武裝並且嚴格編制了起來,全民皆兵,最重要的還是八旗制度能夠吸納其他部族的力量。
2、後金吸收西洋火器,也開始了自己的火器製造,而且後來者居上。後金鑄炮技術已經全面超越明朝。到了1639年,清軍僅紅衣大炮已經自鑄60門,在松錦之戰時發揮了壓倒性的火力。
3、皇太極之後,清朝開始採用政治籠絡+軍事進攻的方式,成功起到拉一片打一片的優勢。努爾哈赤在關外的屠殺終究不可持久,皇太極上任後轉而採取優撫和寬慰措施,對前來投奔的蒙古、漢人將領皆委以重任,而且傾心吸收漢族乃至西方先進經驗。
擴充套件資料:
明朝滅亡的原因總結:
1、明朝滅亡於李自成的起義軍,並不是滅亡於清朝。清軍入關後,明軍與李自成軍隊已經血拼得差不多,清軍只是撿了個漏。
2、抵擋清軍的主力部隊吳三桂勢力,投降清軍。
3、明朝太窮,到處爆發大旱災和瘟疫,皇帝向大臣借錢,沒人願意給,導致明朝沒錢養軍隊。
4、明朝降將洪承疇、祖大壽等人幫著清軍打仗。
-
3 # 蔚藍之夢
眾所周知,火藥是古代華人民的智慧結晶,是影響世界歷史程序的偉大發明。唐朝末年已經初步用於戰場上,宋朝由於戰爭頻繁,火藥也是廣泛用於現場上,由此還出現了突火槍、火銃、霹靂炮等殺傷性更大的火器。
(火銃)
到了明朝(1368~1644年),雖然距離宋朝(960~1279年)已經有百多年的歷史,但是火器的威力並沒有獲得太大的提高,反而是種類更加的豐富多樣。陸上火器有改進的火銃,鳥銃、三眼銃、集束火箭、神火飛鴉等。火炮有引進歐洲的紅夷大炮以及自己改進的神威大將軍炮、虎蹲炮、無敵大將軍炮……明朝時還有地雷和水雷,中國是最先使用這兩種雷的國家。
(紅夷大炮)
雖然明朝軍隊先後裝備了那麼多種類的火器,但是我們可以從史書中看到,明朝主流的武器裝備,依然是刀槍劍弩等冷兵器,火器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輔助裝備。
(明朝火器部隊——神機營)
這種現象的出現原因有多種,客觀因素是明朝雖然有火器,而且種類豐富多樣,但是殺傷力有限,射程太近,主流裝備火銃射程可以達到100米以上,有效射程50米左右,達到穿甲能力只能在30米左右,也就是想要穿透敵方鎧甲,需要在三十米內,清軍的八旗軍隊,一個衝鋒就不止三十米,而且這些火器裝填麻煩、速度慢。當時的製造、維護(這個時期的火器容易炸膛、彈藥還容易堵塞管道)成本太高,軍費開支太大,而且清軍也是有火器的。
主觀因素就是朝廷腐敗,貪官汙吏橫行,國庫空虛,災害頻發,朝廷稅收銳減,連賑濟災民的錢都不夠,哪有多餘的錢去製造、維護、發展火器啊。除此之外,還有倭寇不斷擾亂民心,破壞社會秩序,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國內起義軍也蜂擁而起,連綿不斷。
因此,不管是明朝還是清朝主要裝備還是冷兵器,火器更多時候還是作為輔助裝備開始用的。
-
4 # 純純大男孩兒
清朝沒有完全摒棄火器的使用 前期在關外與明朝對峙時還有入關後打南明和李自成殘部還有康熙時期對內對外的一系列戰爭火器還都有在使用 當然主要還是火炮類比如威名赫赫的紅衣大炮 像鳥銃火槍一類就用的少了因為這些確實不如弓箭好用 到了雍正乾隆時國家基本穩定刀劍入庫馬放南山像火器這種殺傷性極強武器對於馬背上的民族能不全部銷燬就不錯了 還有當時主要還是冷兵器為主而且騎兵當時還是超強殺器對於遊牧民族他們肯定還是相信彎刀弓箭
-
5 # 江水趣談
明朝時期的火器已經很強了,清朝不是不用,他也用。
但是主要的還是用冷兵器,大清朝是滿族,滿族是馬背上的民族,所以他們主要還是崇尚騎射。
中國的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火藥、印刷術。那麼火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發明。
火藥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是用在軍事上的,宋朝時期,就有人用火藥做炮竹,放煙花,在節日的時候放起來非常大好看,所以有重大節慶放煙花的習俗也沿用至今。
到了明朝時期,人們開始用火藥來製作武器,火藥才真正的跟軍事聯絡在一起。
明朝剛開始用的火器是用手持點放的火銃,這個東西非常小手持的,口徑也很小,發射距離大概在200步左右。
後來演變成了三眼銃,但是這個武器由於上火藥的時間較長,射程也不行漸漸的又淘汰了。
戚繼光在作戰的過程中,把三眼銃進行了改進名叫五雷神機。改進以後射程遠了,威力也增強了,很像現代的輕機槍。
明朝的火炮也是很厲害的,主要用於攻城,射程可以達到1公里左右,爆炸威力極大。
那麼明朝的這麼多好東西,為什麼到了清朝卻漸漸的被棄用了呢?
第一、火器的使用對軍隊組織紀律要求比較高。
滿清的八旗軍,善於騎著,遠射近砍。清兵善於突襲,打野戰。
大量的火器裝備軍隊,也需要對士兵綜合素質要求比較高。
遇敵以後的排兵佈陣,對陣型要求也很高,陣型一旦混亂,敵人便會突入進來,火器就沒什麼用了。
第二、對於後勤保障要求比較高
軍隊裝備火器,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對國家的經濟是個挑戰。
當時正值改朝換代,清朝的統治尚不穩定,內憂外患嚴重,國家比較窮。
要說清朝只用令兵器也是不對的,在清末就有一些軍隊是裝備了新式武器的。
如清軍就組編了宋慶軍隊、董福祥軍隊,聶士成軍隊都裝備了槍、炮等新式武器裝備。
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這些軍隊都參加的抵抗戰爭,不過都不堪一擊,很快就被打垮了。
八國聯軍在攻佔天津後,就在武器庫中發現了數量驚人軍火裝備。
槍支彈藥,數之不盡,火炮就有200多門,炮彈5000多枚。這些裝備都可以再裝備一支五萬人的軍隊了。
而清軍卻抵抗八國聯軍不到1個小時便兵敗逃跑了。
然而有再多的裝備、槍支、火炮又有何用。
人不爭氣,再好的武器也是白搭。
-
6 # 張鴻大
前面有十個回答,看了看,基本完成了資料員的記錄、抄寫和摘錄的工作,而不是回答問題。
首先故步自封,沒有及時、充分、有效吸收西方工業革命的先進技術是一個選擇性的錯誤。
的確,從明朝開始火器已經開始顯示在軍事領域的強大存在。但是直到清朝前期,大約也就是道光咸豐年間,沒有長足的進步落後的態勢就越來越清楚了。
銃和炮是基本形式,無論長短輕重,幾個基本問題沒有解決或循序漸進就沒有辦法在裝備中佔據主動。投入和意識也就沒有辦法配合。
說起來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前裝和後裝,膛線的有無,彈藥的組成形式及底火的開始使用是標誌性的界定線。沒有在這幾點上突破,永遠是舊火器時代,速度、實用性、打擊力度、準確性根本得不到改善。也就無法引起足夠的重視。新的技術革命反映的是新火器的絕對壓制性的現場功能。而前面所說的自己基本技術指標就決定了新火器成為戰場霸主的絕對地位。
不懂就不會用,不理解就不會明白投入的價值,新型武器的發展是跳躍性思維的提現,超前思維的直接表現。封建主義的故步自封完全不配合此類思想的存在和發展,能在被殺光以前發現進而使用和全面裝備就不得了了。當然,國力的分配也是重要的原因,北洋艦隊的預算都可以拿去修園子,主戰強國又從何說起呢?
-
7 # 歷史章回體
清朝打仗也用火器的,只是華人對火器不太重視,更喜歡用火藥製造煙花,所以火器的質量不咋滴,經常出現誤傷自己或者失靈的情況,所以很多將領還是更加喜歡用冷兵器。
-
8 # 東昇街首富
明清兩朝閉關鎖國,對火器的認知還不是很全面。朱元璋建立明朝時,雖然已經認識到火器的殺傷性,但是又害怕有人利用這一技術造反,所以對火器的管制極其嚴格,也沒有大規模批次生產。對火器的研究也就停滯了,後來逐漸被西方國家迎頭趕上。
另一方面,清朝建國時,冷兵器戰力極強,滿萬不可敵,入關之後,由於是在馬上得天下,導致他們對自身的實力過度迷信,也就沒有意識到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也就沒有過多的注意到火器加上閉關鎖國後,新的技術進不來,所沿用的火器一直是以前的經驗總結,沒有大的突破,一直到鴉片戰爭,大家才重新將火器翻出來,但這時,已經落後西方國家兩百多年。
-
9 # 白顯軍baijun
火器沒有代替冷兵器不是受技術的限制,根本原因是思想問題,封建統治階級固步自封,不接受新的事物,反而遏制科學技術的發展,所以說改革首先是思想的革命!
回覆列表
答:大家都知道中國是火藥的故鄉,也是最早使用火器的國家,明朝著名的冒險家萬戶,就設計了最原始的火箭,把自己射向天空,成為了人類航天探索的先驅。與西方火器相比,明朝贏在了起跑線上,這就是當時(相對)先進的原因。 由於中國文化重德不已重擊的原因,導致讀書做官的人有文化沒有科技知識,擺弄火器的人有技術又沒有文化,對火器的設計、構造、強度等,缺少材料學的知識,更沒有標準化的概念;對火藥的成份配比,燃爆的強度速率,缺少化學的分析研究;對火器的瞄準射擊,彈丸的飛行,缺少運動學和動力學的知識。導致了火器粗製濫造,火藥配方不一,不僅使用危險(炸膛),而且使用威力大打折扣。火器使用逐漸被冷落,火器營淪為聲勢很大、作用一般的唬人“炮仗隊”。 於此同時,在西方,伴隨以科技為先導的工業革命蓬勃興起,火器得以系統研究和分類製造並廣泛使用,以其先進性逐漸取代了冷兵器,成為炮兵、步兵、騎兵、水兵的標配。中國老師不但落伍了,而且還要聘請這些學生(最早是葡萄牙人,然後是德華人)當顧問。清朝入主中原後,明朝遺留的弊端沒有解決,而且統治者更缺少開眼看世界的能力,除了向西方買入“紅衣大炮”之類笨重火器用於城防、海防,基本上沒有大規模使用火器的機動部隊。因為,他們不會輕易放棄傳統(華人通病),這就是騎在馬背上,用弓箭大刀得心應手奪天下;況且,這些冷兵器對付使用鋤頭扁擔菜刀的農民起義,已足也! 清朝回到冷兵器時代,是盲目的自信和守舊、對科學的無知、對外部世界的無知綜合造成。它的夢醒,是八旗騎兵與英法炮、步兵聯軍在北京郊八里橋的對決(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1860年8月21日),洋火器全勝冷兵器。教訓是深刻的,3萬人不敵8千人,大批不屈的蒙滿勇士瞪著眼死去。代價是慘痛的,不僅生靈塗炭,清政府還被迫簽署了一個個喪權辱國條約。
所以說落後就要被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