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語境思維

    首先明確一點,理論有時是假設或發明,而不屬於發現;現象是客觀的,正確理論可以反映現象,屬於科學發現,例如萬有引力定律。錯誤理論不能反映真實現象,屬於主觀臆斷。

    不過,這並不影響題主的本來意思——現象與公式,誰先誰後?——依然是一個好問題。

    這個問題涉及物理思維的大觀念,也影響基礎物理學的健康發展。

    來龍去脈是這樣的:物理公式,屬於語言符號的集約形式,當然來自科學規範化的語言表述,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外現,思維來自複雜的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歸根結底來自外界電磁波資訊的刺激,電磁波訊號來自實體運動對場介質的激發,實體運動是自然現象。

    寫成邏輯鏈就是:物理公式←集約符號←規範語言←人類思維←條件反射←場效應資訊←實體運動←自然現象。

    簡言之:物理公式←自然現象。即:先有現象,後有公式。反之則不可能,除非想當然。

    有人認為,可以先設想一個公式,然後可以找到對應的現象。這是一種偏見。因為,這個公式也是基於先驗的現象。不過,先驗的現象只是那個特定條件下的現象,不可過度引用。

    例如,洛倫茲基於邁克爾遜莫雷實驗之現象,在“尚不清楚光的實質”的語境下,冒然認為,光是光源發射出來的,就虛構了一個建構函式:γ²(v)=1/(1-v²/c²)。

    可惜,這個公式是不可靠的。事實上,光是被光源推壓場介質而激發出來的。就好比,聲是聲源推壓某介質而激發出來的。

    換言之,光源不是釋放光子的發射源,而是諧振子震盪源。聲源不是發射聲子的發射源,而是諧振子震盪源。

    洛倫茲變換公式很典型,它告訴我們:公式必須基於現象,現象的解釋必須符合實際。

    例如,德布魯伊物質波公式:λd=h/p。雖然倍受愛因斯坦推崇又榮獲諾獎,卻是不可靠的。

    物質波,基於絕對粒子的機率波,基於大機率事件之現象,這在邏輯上似乎沒毛病。

    但是,這也是在“尚不清楚波的實質”的語境下得出的奇葩公式。機率是機率,波是波。二者豈能混為一談。

    於是有諸如電子物質波、光子物質波、子彈物質波、導彈物質波、地球物質波的奇談怪論。

    你看看:以1000米/秒的10克子彈的波長是:λd=h/mv=6.63×10⁻³⁵米,頻率f=4.5×10⁴²赫茲,神了,而伽瑪線之最高頻率f<10²⁰赫茲。

    當然,有許多基於物理實驗的理想模型公式,是符合科學實證主義原則的,如理想氣體的氣態方程,準靜態過程模型的熵增加公式,黑體輻射模型的普朗克公式。

    還有一種公式,完全基於所謂的思想實驗,基於計算機模擬實驗,所創造的公式,是很難有說服力的。

    此類公式,可稱為思想公式、科幻公式,是多受詬病的莫須有,玩玩而已,切莫信以為真。

    例如:把宇宙虛構為黎曼球模型的引力場方程,把量子虛構為全同粒子模型的量子糾纏公式,把物理空間虛構為26維的弦理論公式。

    大家回顧一下,經典動力學公式、廣義量子力學方程,都是基於觀測與實驗的真實現象,都很靠譜,切合應用物理與工程實踐的。

    廣義量子力學,特指電動力學、波動光學、粒子物理學、微電子技術物理學、等離子態物理學、結構化學物理學。

    相應的,狹義量子力學,也叫哥本哈根學派的以不確定原理為基石的量子力學。

    顯然,哥派量子論,並不涉及諸如電磁感應、光電效應、霍爾效應、鐳射製冷效應、磁控低溫效應。

    結語

    實證主義公式,是基於真實現象的可靠的可信的可操作的公式,無一例外。

    思想實驗公式,是基於無法實證的不可靠不可信不可操作的公式,無一例外。

    Stop here。物理新視野與您共商物理前沿與中英雙語有關的疑難問題。

  • 2 # 輝歌49

    一般科學發展是這樣:

    ②然後自己或是其他人會根據這些不一致給出一些新的理論,此時還停留理論;

    大部分是這樣,亞里士多德描述物理現象,給出一些結論或是一些經驗公式,牛頓結合亞里士多德的認知再近一步得出:牛頓第一運定理(物體運動學)、牛頓第二定律(力與運動的公式)、牛頓第三定律(萬物處於力學中,推廣到天體萬有引力),至此物理學大廈輪廓基本有了,愛因斯坦就更近一步添磚補瓦,提出相對論、光電轉換量子物理,如果說亞里士多德物理停留現象,牛頓物理側重宏觀物理,那麼愛因斯坦、麥克斯韋電磁學等近一步把物理推到必須具有高等數學知識、高能分子物理學的人才理解,難怪物理學家霍金直接撥出“哲學已死”,因為用已有哲學理論已無法辨別現代物理學,已有哲理也不能指導物理學發展。

    必須提出專業級別的哲理:光速不變、物質運動不能到達光速等一系列物理學範疇的哲理。

    回到論題,先有物理公式,再試驗驗證是否存在?回答:是存在的。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就是先有公式,這個公式向人們提示能量與光速結合,讓當時德國納碎政府很滿意,於是下令尋找該高能物質,到後面當然才找到鈾同位素具有容易激發高能這種物質,這下人們才認識到“E =mc^2”不是愛因斯坦寫錯的公式。而按牛頓力學,物體動能公式是“E=1/2 mv^2”,愛因斯坦把“1/2”去掉,把子彈速度換成光速,一下子世界發生變革了。

    再來一次這樣的帽子戲法行嗎?

    飛碟就是ufo,飛行速度等於或超過光速,人類是無法造不出來的,因為地球缺少製造該型別飛碟的原材料。該原材料能進行質能方程的逆變化即飛碟飛行時,該材料進行速度轉換的化學反應:V=E/▽m,式中:V為飛碟飛行速度,E 為飛碟的動能,▽m為飛碟減少的質量;飛碟停止時進行質量轉換的化學反應:▽m=E/C,式中:C為人類可見光或不可見光的光速率即30萬公里每秒。由此可見外星人飛碟與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有關聯,愛因斯坦說"他來自平行宇宙",估計見過外星人飛碟內部構造。

    聽說有人提出用“反物質”與飛碟外形的正物質發生湮滅,讓飛碟內部無形有用的波意識傳送到宇宙黑洞另一邊的外星人。

    一次做夢偶然遇到外星人,準我問三個問題:

    外星人:“因為來一次地球採集的礦物(地球稱反物質),遠遠高於飛碟消耗的反物質”

    外星人:“你可以看見光,但你看不見光速及以上的速度”

    外星人:“光子達到光速還是光子,飛碟用光子做的”

  • 3 # 張亮kkk

    觀測到某種現有理論無法解釋的現象,然後依據觀測資料假設一個理論提出一個方法,然後依據這個理論預測一些現象,然後觀測到這類預測就可以部分證實理論的正確性,不是是個人提出某瞎幾把說的沒法證實的理論就是真理了

  • 4 # 元維

    物理學理論,包括公式,公理,定理,定義等。但是這種理論必須透過實驗來驗證它,或叫做透過技術手段來證明它。而這個實驗過程,就是原始的技術發明過程。所以說,根據近代科學技術發展經驗,科學發現再先,技術發明在後。雖然也有例外,但不佔主流。比如說,先有蒸汽機,後有熱力學。但是沒有成熟的力學原理,蒸汽機也是生產不出來的。只是近代科學體系發展到今天,已經處於尾聲。技術發明已經處於飽和階段。那麼,近代科學體系發展到今天,超時代的科學發現,應該從哪裡開啟突破口呢?嚴格的講,這決不是單一學科中的學術問題,而是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或者說,必須開闢一個科學發展新紀元。我是民間科學哲學土匪。

  • 5 # 長眉

    謝謝提出問題!物理公式就是一種用數學方式來表達物理理論的方法,它是對物理理論的高度概括。任何物理公式,都可用物理理論語言加以詮釋。用公式,只是為了物理量計算上的方便而需要。題主提出理論和公式誰先後出現的問題,我認為,一般都應該是物理理論總結在先,數學公式表達在後。典型的例子,有物理學家法拉第和麥克斯韋的科學故事。工人出身的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理論,因為他從小家境貧寒,沒有機會進高等學府深造,沒有能力以數學公式表示自己的電學理論。數學功底深厚的麥克斯韋,看到了法拉第的電磁感應理論後,發揮兩家之長,寫出了聞名於世的漂亮電場方程——麥克斯韋電場方程組!使法拉第十分的佩服。不過,拉馬努金好象是個例外,他短暫的一生,寫出了那麼多方程式,卻很少事先以文字理論語言的方式,來表述這些公式。這導致後來人對他的公式一時都理解不了。本來公式都是可以用文字理論語言加以詮釋的,反之,大部分物理理論,也都可用數學公式進行高度簡潔的概括,一般都是理論分析在先,用數學公式概括該理論在後。僅一點個人淺見,歡迎行家雅正!

  • 6 # 常青久

    物理原理只能符合邏輯,不一定要與公式相匹配,認為只有公式才能表達物理理論的人都是些被牛頓、愛因斯坦愚弄的人!

  • 7 # 外星文明新時代

    平心而論,早期的物理學家們還是很嚴謹的執行三部曲: 1. 做物理實驗,2. 將實驗結果上升到理論的高度,3. 用數學公式加以表達。如: 安培,伏特,楞次,焦耳,牛頓,居里夫人等等,等等,個個是物理實驗的高手。但後來,物理就慢慢地變味了,變成了‘理論物理’,不再先做實驗,不再仰望星空,而是躲在象牙塔裡,一張紙,一支筆就可以幹活了,先提出一個假設前提,冥思苦想,再推匯出一個結果,比如,愛因斯坦就假設一個前提: 慣性參照系,然後在慣性系裡用所謂的‘洛倫茲變換’推導他的狹相,...這還沒完,為了凸顯數學的重要性,‘物理數學’改為‘數學物理’,從此之後,物理就成了數學書呆子們玩數學遊戲的天下,什麼軸子啊,超對稱粒子啊,弦論啊,黑洞熵啊,多維空間啊,平行宇宙啊,大統一啊,...各種奇談怪論紛紛出籠,與宇宙的實在漸行漸遠,恕本民科大不敬,從蓋爾曼的夸克開始至今,理論物理就沒有哪怕是一項成果是正確的!百年停滯,這就是現狀!

    而本民科對此是非常的不屑,首先,持超越物質的思維,持先由宇宙的宏觀,再到粒子物理的微觀的方法論,然後從仰望星空,天文觀測的結果開始,得到可靠的結果,再反推到粒子物理的微觀,得到超越‘標準粒子模型’的‘終極的粒子模型’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所以,本民科直言,關在象牙塔裡冥思苦想,距宇宙的實在億萬光年的理論物理,應該壽終正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設計感強的家居軟裝品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