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言者青青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論語》對“學”的最佳描述。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茫,只思考卻不學習就會懈怠,不得要領,而一無所得,走向失敗。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如果一味空想卻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經不起風吹浪打,必終一無所獲。

    學習與思考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真知,得到真才實學的聲譽。

    筆者認為:這句話很現實,給在人生路上讀書奮鬥的人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學習需要書本知識。但是死記硬背卻失去了讀書的現實意義。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筆者鄰居有位大學生,他就是死記硬背考上的大學。在學習期間仍然是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結果,畢業後得了抑鬱症。這真是很慘痛的教訓。

    學習書本知識,要帶著問題去學習。只要帶著問題去學習,就會頭腦清晰,心裡亮堂,知道自己在學什麼?根本不存在迷茫問題。

    同樣的道理,只思不學,就會走向膚淺,一無所得而失敗的結局。筆者的一位同事這樣:他好高騖遠,急功近利,不去認真學習,打基礎,而是帶著自己的想象,雲裡霧裡去打探。但是,自己沒有打好知識基礎,因此,他的那些想法都是空中閣樓,根本不現實,結果眼看著他人被提拔重任,而自己卻在原地踏步走,很失敗,心裡憋屈,還不明事理。

    總之,我們要腳踏實地地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思索,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能學而不思,更不能思而不學,而是要兩者兼顧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越走越寬廣,實現自己的夢想。

  • 2 # 澡雪堂主談修心

    “悅”來自“習”,而不是“學”。

    《論語》開篇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裡的“說”就是悅,喜悅的意思,這種喜悅來自一種滿足感,什麼滿足感呢?佛家有句話叫“功不唐捐”,意思也就是沒有白費力,自己所做的努力,終於有收穫了,就是這樣一種滿足感。

    這種滿足感的來源就是對所“學”的“時習”,“時”的意思是不斷堅持,從老師那裡,或者從經典裡面學到了東西,然後不斷的堅持實踐,最後果然達到了經典中所說的效果,這種感覺是非常爽的,這個就是“悅”,非常的滿足,對經典的信心更加堅定了,學起來也更加有把握了。

    老子在《道德經》中也提到了同樣的道理,他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第一等聰明的人,學到東西以後,一定會馬上去實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紙面上,這是最厲害的一類人。

    其他的就不行了,“中士聞道,若存若亡。”普通人學到一點東西,疑心重重,所以去實踐的時候意志也不堅定,“若存若亡”,也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一以貫之”的堅持去做。

    最後一等人最可憐,“下士聞道,大笑之。”這類人喜歡自做聰明,覺得自己最牛掰,所以看到經典中的東西,總感覺還沒有自己高明,所以才“大笑之”,哈哈一笑,心裡說這什麼亂七八糟的,我才不會照他們說的做呢?應該這樣這樣做才對嘛!自我膨脹直接到達了巔峰。

    宋代詩人陸游在詩中告誡他兒子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就是按照《論語》中的精神在實施家教。所以《論語》對“學”的態度,就是要看你透過實踐形成了多少自己的經驗,而不是你腦子裡記了多少文字,因為只學不習的話,理論終究是理論,變不成自己的東西。

    孔子的學生子夏就說過:“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這裡講的全部都是實踐的內容,只學不習是決定不行的。

    “知”和“行”本就是一,而不是二。

    上面還談到了陽明心學中的“知行合一”,那麼關於這一點,王陽明具體又是怎麼說的呢?他在《傳習錄》中明確的講過:“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

    具體來講,王陽明的意思,“知”相當於我們的眼睛,“行”相當於我們的腿,“知是行的主意”是說用眼睛看路,“行是知的功夫”是說用腿走路,眼睛看好方向以後,抬腿馬上就走,絕不猶豫拖延,這個就是“知行合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這個用下棋來講,“知”就相當於前期的佈局,“行”則是後期的收官,非常合理緊湊的一個整體,我們學習經典就應該這樣,或者說這才叫真正的學習經典。

    其實說來說去,“學”其實只是起一個輔助作用,或者說起一個保障作用,目的是讓我們在實踐中走的更快,更遠,更正確,“學”是把書中的理論裝到自己的腦子裡,而“習”則是把經典中的理論轉化為自己的實際經驗,這才是“學”的真正目的。

    總結

    總之,經典是前人透過實踐給我們儲存下來的寶貴經驗,是可驗證的,是值得我們繼承的,有了這些經驗,我們就等於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走的更踏實,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傳承,這對於每一個炎黃子孫而言,都是莫大的幸事,我們在慶幸之餘,更應該認真的繼承先人的經驗,這才無愧於身為華夏子孫這重榮光!

  • 3 # 寂語堂齋

    孔子在《論語》裡對學習可謂倍加推崇,包括了學習的各個方面

    1,學習目的

    孔子在《論語》裡說了學習的三個目的,一是長知識,二是致其道,即學有所成,三是從政、當官。

    《論語.公冶長篇》5. 28 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孔子的意思是說,之所以自己有這麼多知識都是好學的原故,就象孔子自己說的,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這就說明知識是透過學習才能得到的,也就是長知識。

    《論語.子張篇》19. 7 子夏日: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各行各業都是透過自己特定的地點完成他們的工作和事業,只有君子是透過學習才能得道。這就說明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得道。

    《論語.子張篇》19. 13 子夏日: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學習的另外一個目的是學的優秀可以從政、當官,參與治國。

    2,學習態度

    學習是要講究態度的,所謂態度是指持什麼心態去學習。孔子共說了四種心態,樂觀、莊重、不能厭煩、積極。

    《論語.學而篇》1. 1 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習了就要經常去實踐,並且要有樂觀的心態,即不亦說乎。

    《論語.學而篇》1. 8 子日: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學習要莊重,不莊重學的就不牢固。

    《論語.述而篇》7. 2 子日: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學習要默默的學,不能有厭煩情緒。其實這裡也包含著一種學習方法。

    《論語.泰伯篇》8. 17 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學習要積極向上,總擔心趕不上,還怕學過的丟失了。

    3,學習方法

    在學習方法上,孔子說了四種方法,就有道即跟著有道人學習、學要思考、不恥下問、默而識之。

    《論語.學而篇》1. 14 子日: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就有道即跟著有道人學習才是正途啊!

    《論語.為政篇》2. 15 子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要思考。

    《論語.公冶長篇》5. 15 子貢問日:張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張文子是衛國的大夫。學習要不恥下問。

    《論語.述而篇》7. 2 子日: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學習要默默的學。

    4,學習要從小開始

    孔子認為學習要從小開始。

    《論語.學而篇》1. 6 子日: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慎而言,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可以學文。

    孔子對小孩子學習是有原則的,先讓小孩子學習做人的道理,即先學習孝、弟、語言、仁愛之心,這些都做到了,剩餘的時間才開始學文。

    《論語.為政篇》2. 4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孔子是十五歲才開始學習,若以現在的眼光看,有點太晚了。

    5,學習要博學

    在學習上,孔子要求要博學。

    《論語.雍也篇》6. 27 子日: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畔同叛,君子博學於文,再用禮來約束,就不會反叛了。這就是說君子首先要博學。

    《論語.子張篇》19. 6 子夏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學還有仁的成份。

    6,學習的層次。

    孔子把學習分為三種層次,生而知之者,學而知之者,困而學之者。

    《論語.季氏篇》16. 9 子日: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生而知之者上也,看來孔子比較看重人的先天優勢。

    《論語.學而篇》1. 7 子夏日: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日未學,吾必為之學也。

    這裡說的是生而知之者上也。

    7,不學習的危害

    孔子也說到了不學習的危害,可以說孔子對學習的看法可謂入木三分。

    《論語.陽貨篇》17. 8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論語.季氏篇》16. 13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以上是孔子在《論語》裡對學的描述,還有部分未列其中,比如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軍旅之事,未知學也等。

    供學者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月22日湖人和勇士的比賽中,一直坐在詹姆斯身後的美女是誰?有什麼來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