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巖上古柏
-
2 # 綠野萍蹤01
劉玄德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但是,諸葛亮出山後第一次用計,並不是直接幫助劉備,而是為救另外一人而獻出奇謀。那麼,諸葛亮初出茅廬第一計幫的是誰?孔明為何要救這個人呢?
荊襄九郡的繼承權問題《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講了諸葛亮出山後第一次用計,大致情節是這樣的:
劉備乘曹操在河北與袁紹大戰之際,收得劉闢龔都數萬人馬,率領關羽、張飛、趙雲襲取曹操老巢許都。曹操聞知,非常震驚,立即率領人馬到汝南迎敵。進過一番激戰,劉備中了曹操埋伏,大敗而逃,曹操趁勢追擊。劉備走投無路之際,採納孫乾建議,投奔了荊州劉表。
劉表雖然佔據荊襄九郡,但此人坐地自保,根本不想參與中原逐鹿。劉備到來後,因為是漢室宗親,劉表便安排他屯住新野。劉表與劉備兄弟相稱,關係很是密切。
卻說劉表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琦,次子劉琮。這兄弟二人非一母同胞,老二劉琮是劉表後娶夫人蔡氏所生,深得劉表寵愛。此時,劉表多病,荊襄九郡的繼承人問題不可避免的擺在了劉氏家族面前。劉景升甚至想把荊州讓給劉備,以防止兄弟鬩牆,反倒喪失了基業。
確如劉表所料,為爭奪繼承權,蔡氏夫人利用弟弟蔡冒的勢力,加緊了步伐。一次,劉表與劉備密談,劉表講到了自己的煩惱,兩個兒子各有所長,到底立誰為繼承人,很難決斷。但是,劉表明確表示,自己有廢長立幼的想法。劉備卻勸道:“自古廢長立幼,取亂之道。若憂蔡氏權重,可徐徐削之,不可溺愛而立少子也。”
蔡夫人正躲在屏風後面,劉備所言悉數被竊聽。於是,深恨劉備,指使蔡冒謀殺於他。在一次荊襄九郡四十二州官員酒宴上,蔡冒佈置了刀斧手,準備擲杯為號,殺掉劉備。幸虧尹籍及時告知,劉皇叔馬躍檀溪才躲過一劫。
諸葛亮出山後的第一次用計,便與荊襄九郡的繼承人有關。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蔡氏深恨劉備,當然也不會放過劉琦。生性怯弱的大公子,基本上沒有自己的勢力,面對蔡夫人的步步緊逼,劉琦感到了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於是,他打算立即退出繼承權的爭奪,但又怕蔡氏生疑,苦苦想不出主意來。
這一天,劉備帶諸葛亮到荊州議事,劉琦到館驛中拜訪叔父。一進門,劉琦就向劉備哭訴:“繼母不能相容,性命只在旦夕,望叔父憐而救之。”
劉備因為有前一次的失言,差點送命的教訓,便推託道:“此賢侄家事耳,奈何問我?”
聽了劉備的話,諸葛亮卻在一旁微笑。孔明的笑很有點壞,為什麼呢?下文再講。
劉備見諸葛亮微笑,便知道這個臥龍先生一定有鬼點子。劉備就問諸葛亮,有什麼好主意,救救這位劉公子吧。劉琦轉過身來,向諸葛亮求計。孔明也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了劉琦的請求,還說:“亮不敢聞”。意思是說,這件事情別說給你出主意,我臥龍先生聽都不敢聽。
劉琦無奈,只得告辭。劉備送劉琦出門,附耳告訴劉琦,明天一定讓諸葛亮給你好辦法。
第二天,劉備假裝肚痛,便讓諸葛亮去回拜劉琦。諸葛亮到了劉琦的住處,在後堂喝完茶,劉琦又說:“不見容於繼母,幸先生一言相救。”
諸葛亮其實心中早就有數,卻還在裝大尾巴鷹,回絕道:“亮客寄於此,豈敢與人骨肉之事?倘有漏洩,為害不淺。”說完,轉身要走。劉琦趕忙留住,說,我最近得到一本古書,藏著樓上,請先生一觀。
諸葛亮便跟隨劉琦上了小樓。到了樓上,劉琦便叫人抽去樓梯,跪在諸葛亮面前,第三次求計:
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洩漏,不肯出言;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賜教矣。
到了這個份上,諸葛亮依然擺譜。劉琦說道:“先生終不幸教琦乎!琦命固不保矣,請即死於先生之前。”說完這話,劉琦拔出寶劍,便要自刎。諸葛亮趕緊勸道:
已有良策。……公子豈不聞申生、重耳之事乎?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今黃祖新亡,江夏乏人守禦,公子何不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則可以避禍矣。
劉琦一聽,恍然大悟。第二天,劉琦向父親請求,帶兵去江夏鎮守。劉表為此徵求劉備意見。劉玄德早就心領神會,對劉表說:“江夏重地,固非他人可守,正須公子自往。東南之事,兄父子當之;西北之事,備願當之。”
於是,劉琦帶著萬餘兵馬,去江夏鎮守。劉表亡故之後,劉琮做了荊襄九郡之主。曹操率兵南下攻打荊州,蔡氏鼓動劉琮獻城投降。劉琮投降後,曹操派他去鎮守青州。劉琮與母親蔡氏無奈啟程,曹操立即派于禁將劉琮母子斬首於途中。劉琦因為遠在江夏,躲過此劫。
這就是諸葛亮出山之後用的第一計,被他救下的人就是劉表的大兒子劉琦。
劉琦求計的歷史真實性劉琦第一次求計,諸葛亮已瞭然於胸,一旁微笑,是暗示劉備,這件事情交由本軍師來處理吧。
諸葛亮之所以兩次拒絕劉琦,是要把戲做足了,以避免劉氏的猜忌。假如輕易給劉琦出主意,劉琦不會十分感激劉備、諸葛亮。而且,輕易得到的計策不會太在意,反倒有洩露的危險。當劉琦拔劍自刎時,諸葛亮才敢肯定此事關係到劉琦的生死,幫他出計非常有價值,劉公子也不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雖然素材來源於《三國志》,但也是七分真三分假。那麼,諸葛亮出山第一計是不是也是羅貫中虛構的呢?《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後漢書·劉表傳》、《三國志·魏書·劉表傳》都非常一致的記載了這件事情。司馬光依據歷史真實,在《資治通鑑》中寫道:
初,劉表二子,琦、琮。表為琮娶其後妻蔡氏之侄,蔡氏遂愛琮而惡琦,表妻弟蔡瑁、外甥張允並得幸於表,日相與毀琦而譽琮。琦不自寧,與諸葛亮謀自安之術,亮不對。後乃共升高樓,因令去梯。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居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陰規出計。會黃祖死,琦求代其任,表乃以琦為江夏太守。羅貫中作《三國演義》不僅依據了《三國志》,還參照了《後漢書》、《資治通鑑》等史料。這段“荊州城公子三求計”,幾乎就是《資治通鑑》的翻版。不過,劉琮是否蔡氏親生,正史並無記載。只是因為劉琮娶了蔡夫人侄女,所以,從“愛琮而惡琦”。
這個故事中“申生與重耳”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說的是晉獻公有幾個兒子,其中比較賢能的有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但是,晉獻公自驪姬生下了奚齊之後,便更加寵幸於她,也漸漸萌生了廢長立幼的心思。於是,晉獻公開始漸漸疏遠了其他幾個兒子,先後把重耳等幾個公子派到外邊鎮守,太子申生則留在身邊。
驪姬一面假裝不贊同廢太子,一方面暗中加緊賄賂晉獻公,想讓自己的兒子奚齊做王位繼承人。大臣們都看到了這個局面,勸太子申生趕緊出逃。申生不聽,結果被逼自盡。重耳在外,不僅免於災禍,還在經歷逃亡後回到晉國登上王位,成為春秋五霸的頭一個霸主,是為晉文公。
諸葛亮雖然給劉琦獻計,讓這個公子躲過了一劫。但是,由於劉琮的投降,祖業喪失,劉琦生性懦弱,能力欠缺,又體弱多病,江夏也沒能保住,最終歸了劉備。劉氏父子哪能與春秋霸主相比?
所以,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父子若豚犬耳。”此言得之!
諸葛亮深謀遠慮劉琮辜負了諸葛亮的妙計,但劉備卻因此受益。諸葛亮之所以暗示劉備,接過這個任務,是有其深刻謀劃的。
諸葛亮剛剛出山,“隆中對”言尤未冷,佔據荊襄九郡,是鼎足三分的第一步。但是,此時的劉備兵不滿三千,將只關張趙雲,而且,還寄人籬下,根本不可能奪取這個根據地。面對曹操虎視南方的局面,諸葛亮不得不謀劃退路。新野小縣,在荊襄九郡範圍之內,荊襄不保,新野也守不住。
江夏則與荊襄相隔較遠,又在長江之南,是一道防備曹操的天然屏障。諸葛亮打算聯吳抗曹,這裡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因而,諸葛亮給劉琦獻計,就是讓他接替黃祖,前往江夏鎮守。一旦荊襄有變,劉備便往江夏撤退,以為安身之地,並據此覬覦荊襄。
諸葛亮的深謀遠慮果然很快見到了成效。《三國演義》中說,曹操奪取荊襄之後,立即向劉備發起進攻。諸葛亮獻計火燒新野,劉玄德攜民渡江,往江夏奔逃。途中,諸葛亮派關雲長往江夏搬取救兵。
卻說劉備帶領百姓逃到延津之時,曹操追兵已近。此時,當先一員大將攔住曹操追兵,一陣衝殺,將曹兵殺退十餘里地。劉玄德就此得救,安全抵達江夏。這員大將,正是從江夏借兵而來的關雲長。估計關羽到江夏之後,劉琦二話沒說,點了一萬兵馬,搭救劉備與諸葛亮。劉備上船後,劉琦早就前來接應了。
假若當時諸葛亮沒有這樣的安排,劉備可就危險了。
此後,劉琦漸漸病重,江夏實際指揮權已經歸於劉備。公元208年,劉備依據江夏,與孫權聯手,在赤壁大破曹操,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甚至,劉備一度奪取荊州,並以此為根基,奪取益州,基本上實現了諸葛亮的茅廬決策: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由此可見,諸葛亮出山第一計不僅是幫了劉琦,也幫了自己,幫了劉備,幫了三分天下。幫別人就是幫自己,這就是“荊州城公子三求計”的深刻意義。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初出茅蘆第一次用計幫的是劉表的公子劉琦。當時,劉表有兩個兒子,老大劉琦,老二劉琮,這兩位公孑都是劉表前妻所生,劉表後妻蔡夫人是蔡瑁的姐姐,蔡夫人將自己孃家的侄女嫁給了二公子劉琮,在當時諸候割據,軍閥混戰的年代,割據一方的諸候或軍閥都是老子退位了就自已的兒子接班,並且是傳位給長子,蔡夫人出於私心,肯定是想讓自已的侄女婿劉琮當接班人,於是就想方設法謀害大公子劉琦,劉琦也看出自己處境危險,性命堪憂,於是就求教於諸葛亮,諸葛亮本與劉表沾親帶故,又不想去管別人的家務事,便藉故推諉,但終究被劉琦公子的誠心打動,便指點他說“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意思是說你在他們身邊,肯定看你不順眼,必要加害你,但如果你在外面去反而是安全的。劉琦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便請示劉表領兵去鎮守江夏了,也就保住了性命。所以說諸葛亮出山後第一次用計是幫劉琦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