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逝九天
-
2 # 董旭洸
北宋(960—1127年)是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享國167年。公元960年,陳橋兵變後,後周末帝柴宗訓被逼禪位於趙匡胤。靖康元年(1126年)發生靖康之難,金軍兵臨汴梁,次年北宋滅亡。北宋從結束紛亂的五代十國時期之後,就是一百多年的抗擊外族的戰爭史,在長期與西夏、遼、吐蕃、金軍的作戰過程中,造就了不少名將。以下為北宋十大名將:
一、李繼隆
李繼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字霸圖,上黨(今山西長治)人,北宋著名將領。是北宋開國名將李處耘的長子,宋太宗明德皇后的長兄。曾經參與平定後蜀、南唐、北漢的戰役,立下戰功無數。參與第一次幽州戰役時率軍大破遼軍,打敗耶律休哥。雍熙二年,率軍大破李繼遷。後來又參與第二次幽州戰役。端拱元年,率軍再次打敗遼國大將耶律休哥的大舉入侵。淳化四年,率軍再次大破李繼遷,生擒党項族首領李繼捧。景德二年去世,宋真宗為他輟朝五日,親自前往李繼隆家中痛哭弔祭,身穿喪服發哀。追贈中書令,諡號為忠武。
主要成就:參與滅後蜀、南唐、北漢,打敗耶律休哥,大破李繼遷,生擒李繼捧。
二、曹瑋
曹瑋(973年7月22日—1030年2月21日),字寶臣。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北宋著名將領,出身將門,為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第四子。少年時便在曹彬軍中任牙內都虞候,知鎮戎軍時,招降外族、伏破李繼遷。景德元年,曹瑋上奏趁機攻滅李氏政權,但未獲准許。他親自率軍帶回歸降的河西大族,使得李德明不敢輕舉妄動。接著和秦翰在武延川打敗章埋族,大中祥符九年,率軍在三都谷大破吐蕃李立遵。天禧四年,遭宰相丁謂誣陷,接連降職。天聖元年,復職華州觀察使、知青州,此後歷知天雄軍、永興軍、河陽軍,官終彰武軍節度使,封為武威郡開國公。天聖八年去世,宋仁宗聞訊後,為他輟朝二日,追贈侍中,諡號為武穆。
主要成就:三都谷之戰大破吐蕃李立遵。
三、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出身貧寒,早期是御馬直的一名騎兵,後來被任命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揮使。在對西夏的戰爭中,他每次作戰都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後來范仲淹教他讀《左氏春秋》,狄青因此精通兵法。因為戰功無數,被升為樞密副使。皇祐年間,率軍夜襲崑崙關,平定儂智高之亂,被任命為樞密使。後來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後抑鬱而終。死後追贈中書令,諡號為武襄。
主要成就:大破西夏,平定儂智高之亂。
四、曹彬
曹彬(931年—999年),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北宋開國名將,在北宋的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他是郭威妃子郭氏的外甥,後周顯德五年出使吳越。乾德二年,參與滅後蜀,以不濫殺著稱,升為宣徽南院使。乾德六年,參與征討北漢。開寶七年,參與討伐南唐。雍熙三年,宋軍分兵三路攻契丹,他為東路軍主將,因為孤軍冒進、兵疲糧乏撤軍,至岐溝關被契丹軍擊敗,導致宋軍全線潰退,被降為右驍衛上將軍。後來復職為侍中、武寧軍節度使。宋真宗即位後復任樞密使。鹹平二年去世,死後諡號為武惠。
主要成就:參與滅後蜀、平南唐,徵北漢。
五、潘美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詢,漢族,大名(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人,一說封丘(今河南封丘)人,北宋開國名將。後周時,柴榮任開封府尹,潘美是柴榮的侍從。柴榮即帝位後,參與高平之戰,後來統率永興的屯兵,管理西部戰事。陳橋兵變後,參加平定李重進叛亂,累計升遷為潭州防禦使。開寶三年,為行營兵馬都部署,率軍攻滅南漢。後來又參與平南唐、滅北漢、雁門之戰,立下戰功無數,被封為南韓公。雍熙三年,因為攻打遼國失敗,導致楊業全軍覆沒,被削三級,降為檢校太保。淳化二年,加官為同平章事,數月後病逝。追贈中書令,諡號為武惠。
主要成就:滅南漢,參與滅南唐、北漢。
六、种師道
种師道(1051年—1126年),字彝叔,漢族,洛陽(今屬河南)人,北宋著名將領。被尊稱為“老種經略相公”。他是北宋名將、種家軍第一代種世衡第七子種記的長子。幼年拜思想家張載為師,原來是文官,因為被蔡京一夥誣告,屏廢十年後,改任武官,抗擊西夏有功,升為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應道軍承宣使。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被任命為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擊金兵,深得百姓擁戴,京師解圍後被解除兵權,不久种師道病逝。追贈少保,諡號為忠憲。
主要成就:抵禦西夏,抗擊金兵。
七、宗澤
宗澤(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漢族,浙東烏傷(今浙江義烏)人,宋朝抗金名將。進士出身,原先歷任各縣、州文官,政績卓著。靖康元年,任磁州知府,擊敗金軍,同年十一月,金軍包圍宋都汴梁,被任命為兵馬副元帥,赴京勤王。多次率軍擊敗金兵。因為壯志難酬,憂憤成疾,臨終前三呼“過河”而卒。死後追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諡號為忠簡。
主要成就:抗擊金兵。
八、郭守文
郭守文(935年—989年),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著名將領。十四歲時隨父從軍,父親陣亡後,被郭威收留其帳下。郭威取代後漢建立後周,任護衛軍、左雄殿直、東第二雄副都知等。陳橋兵變後,為西頭供奉官,討伐後蜀之戰時,跟隨大將王全斌參與平蜀之役,後來跟隨潘美征討南漢,開寶七年再跟隨大將曹彬征討南唐,太平興國元年,跟隨大將党進北伐北漢。後來率軍大破遼軍,雍熙二年率軍大破党項人。雍熙三年參與收復燕雲十六州,兵敗被降職。端拱元年,官復原職,又率軍重創遼軍。端拱二年去世,追贈侍中,追封譙王,諡號為忠武。
主要成就:參與滅後蜀、南漢、南唐、北漢,大破遼軍、党項人。
九、王韶
王韶(1030年—1081年8月1日),字子純,江州德安人,北宋著名將領。進士出身,初任新安主簿,後為建昌軍司理參軍。熙寧元年,上《平戎策》,提出收復河湟等地,招撫沿邊羌族,孤立西夏的方略,被宋神宗採納,任命為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後率軍擊潰羌人和西夏的軍隊,置熙州,收復河、洮、岷、宕、亹五州,對西夏形成包圍的之勢。熙寧六年,率軍又打敗了瞎徵,收復了河州。接著又攻下了宕、岷二州,疊、洮二州的羌人首領開城投降。熙寧七年,為解河州之圍,率軍直撲定羌城,大敗羌人,不久升為樞密副使,後來被貶職,元豐二年復職,晉封太原郡開國侯。元豐四年去世,諡號為襄敏。
主要成就:熙河開邊。
十、楊業
楊業(?—986年),原名重貴,綽號“楊無敵”,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著名將領。父親楊信,曾任麟州刺史。楊業原來是北漢將領,多次立了戰功,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後來北漢投降宋朝,得到宋太宗賞識,任命為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駐泊兵馬部署,太平興國五年三月,在雁門關大破遼軍,威震契丹。雍熙三年,跟隨軍隊北伐契丹,知道此行必敗,但是因為監軍王侁威逼,毅然帶兵出征。臨行前約潘美在陳家谷口接應。結果在狼牙村中伏大敗,最後被包圍於陳家谷,始終無人支援,楊業再率士兵回身力戰,全身受到數十處創傷,士兵死傷殆盡。楊業面無懼色,手刃數十百人。馬匹重傷不能前進,力竭為契丹軍所擒。絕食三天而死。後來被追贈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
主要成就:在雁門關大破遼軍。
-
3 # 流雲不為雨
很多。有李繼隆,宗澤,有上陣遇見紅白令,生死由他不由命的楊令公楊業,佘太君,其子楊延昭。雙鞭呼延贊,鬼臉狄青。岳家軍岳飛,岳雲等。兒時,聽評書,讀演義,印象深刻
-
4 # 望風瑟瑟
題主是根據“北宋無將,南宋無相”這句民間傳言出的這道問題吧。其實坊間傳言說到底就是傳言,真正的歷史上北宋還是有不少名將的。
狄青 ,北宋唯一的以武人身份任樞密使的武將。狄青,字漢臣,被尹洙挖掘並推薦給范仲淹後,在對西夏的作戰中屢戰屢勝,被仁宗拜為樞密副使,在平滅儂智高叛亂中屢立大功,遂升為樞密使。只可惜宋朝武人地位低,即使狄青已經是樞密使這樣的大員,歌妓都敢稱其為“斑兒”,更不用說滿朝那些虎視眈眈的文官,以歐陽修,文彥博,韓琦之類的文官對他惡意攻擊使其罷官,罷了官這些文官們也沒放過他,每月派人監視他言行,就這樣一位文武雙全,一生二十五次大仗無一敗績的英雄被他們驚的憂懼而死,可謂是大宋的悲哀。
楊業與楊延昭父子。楊業,北宋名將,號稱“楊無敵”,曾大破遼軍於雁門關聞名天下。986年隨軍北伐,被監軍王侁威逼出戰,力竭被圍,絕食而死。其子楊延昭繼承楊業遺志,致力於抗遼大業,多次擊退遼兵入侵,死後陪葬於宋英宗永厚陵。
李繼隆。字霸圖,明德皇后長兄。這個人就更生猛了,唐河之戰,徐河之戰大破遼軍,敗耶律休哥,敗李繼遷,生擒趙寶忠,死後入真宗廟,是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曹彬和曹瑋父子。曹彬,字國華,宋朝開國名將。他嚴於治軍,參與並主持了攻殺後蜀,南唐,北漢的戰役,戰功累累。曹瑋,字寶臣,曹彬第四子,破李繼遷,震李德明,破吐蕃,戰功卓著。父子二人同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潘美,字仲詢,北宋開國名將。主持滅南漢的戰役,並參與滅南唐,北漢戰役,功勳卓著。位列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在這裡強調下,楊家將可不是他坑的,小說戲劇多有不正之處。
北宋並非無名將,有宋一朝以文抑武乃是國策,史書也是文人編撰也多有不詳實之處。你能說楊老令公不是名將?你能說一生無敗績的狄青不是名將?除卻這些,北宋名將還有很多,种師道,王韶,郭守文等等,哪個不是為宋朝的開疆闢土,保家衛國作出貢獻的名將?
回覆列表
有呀,多得很。就說幾個耳熟能詳的名將罷:岳飛(生於北宋成名於南宋)、狄青、楊業楊延昭(楊六郎)父子、潘美(別被演義小說誤導)、呼延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