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霍杏安

    馮唐的確說過,“無論這個詩歌圈子怎麼說,我不用臥軌、不用早夭,‘春風十里,不如你’這七個字在我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在講漢語的地方口耳相傳。想到這兒,我忍不住,笑出聲了。”

    讓我們來看看馮唐引以為豪的這句詩的出處:

    《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

    春天的水是何種色?答曰:綠色。

    春天的林是何種色?答曰:綠色。

    春天的風是何種色?王安石早有“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名句,所以自然也是綠色。

    從水到林再到風,綠意愈發濃郁,但詩人馮唐仍然認為“不如你”,“你”才是最綠的那位!這首“綠”意盎然的詩歌,極其符合馮唐一身騷氣的詩人氣質。

    當然了,以上都是玩笑話。“春風十里,不如你”所表達的情感接近於林徽因的名句:“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試看全詩:

    我說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兩首詩都讚美“你”帶來的愛和希望,至於詩歌藝術水平孰高孰低,讀者可自行判斷。

    說回來,馮唐的“春風十里,不如你”其實並不是什麼開天闢地的構思創新,它脫胎於唐代大詩人杜牧的詩歌。試看原詩:

    《贈別·其一》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公元835年,33歲的杜牧從揚州調往長安,任監察御史。在揚州,杜牧的私生活簡直不能更舒適。後來在追憶揚州的時候,他吟出了“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的千古名句。而本詩也正是杜牧作於與青樓歌妓分別之時。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意思是揚州十里長街上的青樓姑娘們(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夜店小姐),沒一個能比得上他身前的這位。“春風”並非實指春天的風,而是暗喻那些芳華璀璨青春洋溢的娼館歌姬。

    古人寫詩講究一個意境,話不能說透,情感的表達要蘊藉,溫婉含蓄,方顯君子之風。

    到了馮唐這裡,“春風”就tm是一股綠旋風,純粹的風。“春風十里,不如你”讀來簡單明瞭,一讀就懂,一看就懂,秒懂,完全不用再費神想什麼狗屁深層次韻味。

    但是,韻味的消散意味著詩意的消解,當詩意變得寡淡時,詩歌賴以存在的基礎也就動搖了。

    如果說,“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是一位中年名士在宦海沉浮與人生別離之際,留給心愛之人的贈言,許多想說沒說的話都盡付其中。那麼,“春風十里,不如你”更像是青春期男生在課堂上傳給暗戀女生的悄悄話,小情話,明快單純,話裡裹著青澀。

    然而,當這句話從馮唐口中說出時,很多人難免要理解為“春風十里,不如上你”了吧。

    總的來說,“春風十里,不如你”的確是一個美麗的金句,它或許真的會傳誦百年,但要以比肩杜牧詩歌原句的高度留傳,恐怕難度不小。它的傳播範圍應該是在稍微讀了些書的年輕男女、文藝青年之間。過了一定歲數,有了一定閱歷的人,對這個金句想必是無甚興趣的吧。

  • 2 # 王老先僧

    誰說的?

    拿出證據!

    不得不承認,這話說得太有水平了。約等於廢話,還讓馮唐的大批粉絲路轉粉,豐富了個人的關注度。

    一百年後的事情鬼知道?說不定郭敬明還可以載入史冊呢。(不要嘲笑,不一定的事兒。萬一夏至未至的故事在未來可以比肩紅樓夢,地下的曹雪芹和郭敬明大有機率把酒言歡,惺惺相惜。)

    關於馮唐的才華,有人給予高度讚揚,有的人則覺得是時代捧出的快銷品。要麼說他高收入、高學歷、高才華。要麼說他流氓、輕浮、下三路。當然,在我個人看來,馮唐還是有才的。那本《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撲面而來的年少精子味,相當青春。

    一個人、一本書、一首詩或一個事跡,想要跨過時代,超越時間,載入史冊,除了自身是經典以外,運氣也很重要。

    你比如李白,唐詩寫了無數首,真的流入俗世化為不朽的又有多少首呢?語文課本上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實話說,遠沒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經典。俠客行比贈汪倫寫得好,讀一遍就能聞到冷冽的寒氣。但《贈汪倫》卻比《俠客行》知名度高。什麼原因?語文書才是最大的營銷公司。因此,語文書就是贈汪倫的運氣。李白遇到詩,是李白的運氣。如果李白寫了小說,完嘍。

    當然,運氣不過是運氣,看不到、摸不著,不好強求。不朽最重要的還是自身經典。

    王勃寫《滕王閣序》時二十五歲左右,那天,一個姓閻的都督在滕王閣宴請賓客。閻都督本意是希望自己的女婿做序,好顯擺顯擺自己家,也給女婿一個名揚四海的機會。無奈女婿裝腔作勢一再推辭。好死不死筆就傳到王勃手裡了,小年輕王勃大筆一揮。氣得閻公憤然離席。但沒走幾步聽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鄙視一笑覺得老生常談而已。又聽到,“臺隍枕夷夏之郊,賓主盡東南之美”時,閻公突然腦瓜子迷糊,沉默不語,陷入久久沉思。等到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時,老頭大驚失色,脫口說:“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最後,親自伴王勃於左右,佩服的五體投地。

    王勃作為中國知名時運不濟的大文化人,之所以邁入不朽,靠得就是才華橫溢的經典著作。

    一部能步入經典的著作,它必然是特殊的、獨領風騷的,有可能還是知名度高的。

    馮唐的春草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里不如你。也許知名度在中國非常高,但要說獨領風騷,個人感覺差遠了。張嘉佳那個《從你全世界路過》裡面的金句也廣為人知,一人飲酒醉也廣為人知,木心的《從前慢》,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都廣為人知。三教九流,雅言穢語,金句和精句,名人著作和民間套詞。有時候,廣為人知並不能真的代表什麼?要說獨領風騷,千古名句,羽化成仙,雅俗共賞,我想馮唐並不獨特。

    秦觀的《八六子》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溫庭筠的《楊柳枝》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古代的詩詞界,後來的詩詞界,春風十里不如你也不那兒獨特。網際網路時代,金句很多,經典太少。那些廣為人知的金句,有可能打動人得只是一秒鐘,下一秒便味同嚼蠟。真正的不朽是看了一遍又一遍,聽了一遍又一遍,都視若初見。

  • 3 # 語見

    馮唐這個人挺有意思的,這裡附上一篇之前寫馮唐的文章,以供參考。

    馮唐很有意思,每過一段時間他總能製造一個熱點或引起一個社會話題,引起大家的關注,這似乎像是很久沒露面怕大家忘了他,出來露個臉。

    馮唐的履歷堪稱輝煌,讓多少人羨慕。

    學醫八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供職於中國最好的醫院協和醫院,還是婦科大夫,婦科腫瘤學博士,這似乎和馮唐一直以來作品都和女人有關,產生了某種神秘的關聯。

    作品思考人的內在精神,醫生更多的接觸人的外在身體,學醫八年之後,毅然放棄了醫生職業,這讓人很容易想到魯迅先生棄醫從文。

    但馮唐還是不一樣,雖然不再是遊走於一線救死扶傷,而投身於醫療器械和私立醫院行業,據馮唐言道自己管理的醫院可能每年接待上百萬病人,這樣一比和單純做醫生的感覺還是不同。

    馮唐從協和醫科大學畢業後,又去美國讀了MBA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回國後供職於全球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並擔任高管職位。那幾年,馮唐的工作和生活應該都在香港度過。

    後來,馮唐任華潤集團戰略管理部副總經理,2011年又當選華潤醫療CEO,再後來又從事醫療投資行業。單從這一份履歷來看,馮唐的事業一路走來如此的穩健,年紀輕輕就已經走上人生巔峰。

    除了馮唐醫生、商人的身份,他更是詩人、作家、古玉器愛好者。

    比起如此亮眼的職業履歷,馮唐更備受矚目的是他的詩人、作家身份,據高曉松爆料馮唐在北京後海有一座四合院,閒來喝喝茶、寫寫字何等的閒適悠閒,馮唐的書法作品也已經是價值不菲。

    今年馮唐和日本攝影師荒木經惟在北京聯合辦展,兩人的作品無外乎都關注性和慾望,但後來聽說被關停了,原因不得而知。

    馮唐的作品一直以來備受關注,一方面又備受爭議,馮唐不是一個愛挑事的人,但還是會忍不住說幾句別人不愛聽的話。馮唐關於文學的“金線”理論,一時間惹怒了韓寒,兩邊的粉絲展開了罵戰。

    關於馮唐的作品,很多人評價說漏骨、直白、性慾大膽的描寫,儼然是一個黃色小說家。馮唐也調侃自己希望死後自己的作品能夠像《金瓶梅》一樣留下來,時間會證明一切。

    馮唐總能製造話題,之前翻譯泰戈爾的《飛鳥集》被眾多網友謾罵,出版社最後不得已將馮唐的譯作下架。馮唐將泰戈爾詩中很多意象翻譯為褲襠、生殖器、慾望等,可謂是前所未有讓人跌破眼鏡,但是關於作品翻譯的確有很多值得商榷的東西,沒有一家之談是完美無缺的。

    說了馮唐的作品,再說說馮唐其人。馮唐的讀者據說大多都是女性,作為一個帶引號的黃色小說家,馮唐竟然不是收穫大量的男性讀者,而是女性居多這一點讓人驚訝。

    據說馮唐有一次在成都做活動,臺下擠滿了女性粉絲,不知道是喜歡馮唐的作品,還是來看看馮唐其人。馮唐九頭身長得的確很帥,戴一個圓框的金絲眼鏡,馮唐這些年擄獲了不少迷妹。

    之前不是流行一句話嘛,有點成功和資本的人可以被叫做大叔,沒有資本的人只能被叫做師父。馮唐看起來是一個有點羞澀的文藝中年,說氣話來又像一個有點猥瑣的中年大叔,這很難讓人想到他是一個指揮千軍萬馬作戰的集團公司高管。

    在馮唐的身上,的確有很多的面向,不過馮唐的寫作風格可能真的更像他自己。當中國很多作家、藝術工作者還在為生計奔波勞碌的時候,馮唐已經不再依靠寫作養活自己,雖然他早已入選中國作家富豪榜,不再依靠文學謀生,可能會更加的隨心所欲,寫自己喜歡的東西,哪怕滿口髒話、黃段子,寫作把自己寫的過癮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靜等花開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