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庭州行者

    在很多人的眼中,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似乎是野蠻,落後的,元朝的建立是歷史的倒退。然而,稍微深入瞭解一下,就會發現,元朝事實上是一個開放,繁榮的王朝,儘管其只存在了九十多年。

    事實上,在元朝和宋朝對峙的時候,元朝已經不比宋朝落後,反而先進不少。首先從經濟上來講,元朝作為蒙古帝國衣缽的主要繼承者,擁有蒙古帝國從亞歐大陸各國掠奪過來的財務,在經濟上遠勝南宋。而且,當時的元朝,基本上已經獲得了北方很多漢人的支援,比如滅掉南宋的大功臣張弘範就是北方的漢人。

    從軍事的武器來講,元朝比之南宋,也是勝過一籌。蒙古人在世界各地的作戰過程中,吸收了各個民族武器製造的寶貴經驗,這些經驗是遠比南宋更加豐富的。最著名的就是元朝在進攻襄陽城時所使用的回回炮,這就是西域人發明的。回回炮也在一定程度上為襄陽之戰的勝利起到決定作用,後來回回炮在消滅南宋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所以,蒙古並不是單純的馬上奪天下,而是在武器,經濟都碾壓宋朝的情況下取得勝利的。

    再說元朝統一之後,宋朝時期繁榮的海外貿易並沒有因為朝代的更迭而中斷,反而因此更加繁榮。元朝時期,對外開放大的港口就有十多個,包括泉州,慶元、上海、澉浦,廣東,杭州,溫州,雷州等,其中泉州為第一大港口,其每年的吞吐量巨大,各國的商船絡繹不絕,比宋朝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與發達的海外貿易相配合的,是元朝的經濟制度。元朝一朝第一次在國家層面流通紙幣,之前北宋的交子不過是民間自行流通,最多是在地方流通的,且最後因為信用原因衰落。元朝的紙幣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發行,其以銀為本位,以此來決定紙幣的發行量,嚴控民間的白銀交易,這使得貨幣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穩定。元朝以銀本位制發行的紙幣,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保持了穩定,雖然到了後期由於元朝政府的原因,貨幣制度逐漸崩潰,導致紙幣大幅貶值,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元朝滅亡,但不可否認元朝在貨幣制度方面的貢獻。

    到了明初,明太祖效仿元朝發行紙幣,然而由於明朝並沒有以白銀的儲備量為限度,而是隨意發行紙幣,導致了紙幣的大幅度貶值,最終造成了巨大的社會負面,明朝不得已取消了紙幣。

    而元朝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航海方面,民間的Nautilus汪大淵一共兩次出海,所到之處包括今天的紅海沿岸各國如埃及,以及阿拉伯,摩洛哥等地,除此之外,他還到達了莫三鼻克,澳洲等地,其航海範圍可謂比鄭和只大不小,他在航海結束後寫成了《島夷志略》,可謂是一部偉大的地理著作。

    在科學方面,郭守敬自至元十三年起,奉命修訂新曆法,歷時四年,制訂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時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曆法。同時他還製造了景符、仰儀等光學儀器;在數學方面,朱世傑創立了四元高次方程以及利用消元法求解等。

    同時,元朝還是一個比較大氣的王朝,和唐朝一樣,各個民族,無論是歐洲人,還是中亞人,蒙古人,在元朝都隨處可見,且元朝時期各個民族之間的交流很密切,中華文化在此時期被極大豐富,比如中醫藥在此時就借鑑了阿拉伯的醫藥文化。

    最後,關於元朝所謂的四等人 制度,沒有任何一本書記載過,只不過是元朝在某些政策方面對於蒙古人和色目人有所傾斜,但這並不是一種規定的制度,同時也並不是普遍現象,事實上,蒙古牧民和漢族地主的衝突,官府還是會傾向於漢族地主。而所謂的初夜權等,更是謠言,在此不做過多說明。

    即使如此,也並不否認元朝內部的確存在重重矛盾,比如漢族和蒙古族的矛盾,以及貪官汙吏對百姓的剝削,以及元朝皇族內部的不穩定。

    綜上,就是對元朝的評價。

  • 2 # 北洋海軍炮手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目前,在網上有很多關於元朝惡毒的謠言,其實如果深究的話,這些謠言從明朝中後期就已經出現了。當然,這個問題我們先按下不表,就按照題目的要求評價一下元朝。

    賦稅方面,元朝堪稱輕徭薄賦。明朝人範濂《雲間據目鈔·記賦役》 中寫道:“元入中國,定天下田稅......賦雖輕,不足法也。”明朝人沈德符《萬曆野獲編· 歲入》中也有類似的話:“前元取民最輕,固不可法。”明朝的史學大家談遷認為元朝的江南人生活得最快活,因為賦稅最輕,而明朝最重——談遷在《紀文·上大司農陳素庵書》中指出“自唐以來,江南號為殷富。宋時畝稅一斗;【元有天下,令田稅無過畝三升,吳民大樂業】,元統、至元之間,吳中富盛聞天下。【自明初沒入張氏故臣及土豪田,按其私租籍徵之,畝至八斗,而民始困。】……【蓋吳中之民,莫樂於元,莫困於明】,非治有升降,田賦輕重使然也。”

    法律方面,元朝也堪稱寬鬆。《忽必烈汗:他的生活和他的時代》《劍橋遼西夏金元史》

    元末明初計子奇的《草木子》一書,說元朝如果打犯人板子,就減三下;判了死刑的犯人往往不處刑,而是令其老死於獄中。這好比變相廢除了死刑。

    對文化的管制,元朝也甚為寬鬆。同樣是《劍橋遼西夏金元史》,元朝對雜劇的發展並不管控,否則我們今天就沒法欣賞到《竇娥冤》了。《至正直記》有一條記載宋遺民樑棟因作詩被仇家誣告,說他“訕謗朝廷,有思宋之心”,最後禮部判決說:“詩人吟詠情性,不可誣以謗訕,倘使是謗訕,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當然,以上明朝同元朝相比,明初出現了嚴重的倒退。

    而元朝寬鬆的文化政策也取得了效果,比如說三大雅集當中規模最大的《玉山雅集》。《四庫全書總目 玉山名勝集》提要評日:“其所居池館之盛,甲於東南,一時勝流,多從之遊宴。......元季知名之士,列其間者十之八九。考宴集唱和之盛,始於金谷、蘭亭;園林題詠之多,肇於輞川、云溪;其賓客之佳,文辭之富,則未有過於是集者。雖遭逢衰世有託?,而文采風流映照一世,數百年後,猶想見之,錄存其書,亦千載藝林之佳話也。”

    對社會管制方面,元朝也非常寬鬆,除了商賈行商販運需要官府開據的路引之外,老百姓出遠門不需要向官府開路條。結果到了明朝,老百姓出遠門還得找官府開路條,而且很明確的寫在《大誥》裡:“天下一切臣民,朝出暮入,務必従容驗丁,市村人民舍客之際,辨人生理,驗人引目生理是其本業引目相符而無異。”這簡直是奴隸社會的節奏。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嘛。

    但是元朝最作死的,就是上層內鬥頻繁,甚至都有皇帝死於內鬥;而且元朝給予丞相權力過大,嚴重威脅到了皇權;同時,由於元朝對社會管控寬鬆,使得元朝往往出現政府缺失這種局面。最後,元朝只能退回經濟嚴重衰退的漠北草原,這個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管控寬鬆的王朝也就在歷史上拉下帷幕了。

  • 3 # 嫻妹談兵

    關鍵在於近代民族國家的觀念。西歐三十年戰爭後,威斯敏斯特條約的簽訂,瓦解了神聖羅馬帝國,標誌著近代民族國家的誕生。這一觀念隨著西方殖民勢力蔓延至全球,成為構建當代國家的重要標準。然而討論元不是中國的朝代時,無疑是把現代觀點套用在古人頭上,這是十分荒唐的。事實上元代確實是中國的一部分。

    從道統上來說,元繼承了三代以來的政治道統,繼承了國家宗法宗教。元編修遼金宋三史,表明了對三朝的繼承。近代的民族觀念不應成為否認元的因素。按現代國家概念,蒙古族也是我中華民族之一員,以中原為核心建立的元也算中國王朝。站在歷史當事人角度,蒙古人屬於非我族類的蠻夷,那元史自然是異族入侵下的亡國史,清也差不太多,只是清很快的由非我族類轉變成近我族類罷了。

  • 4 # 火器工坊

    元朝是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今天來看)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但也是華夏的第一次亡國。

    先說說元朝的優點,蒙古人和後來的滿洲人不一樣,因為壓根就沒把自己當成華人,只是東亞土地的統治者,所以蒙元對於民間的管理非常鬆懈,說白了就是隻要你不造反,愛幹啥幹啥,所以雖然文人沒有啥權力,但是政府不干涉你搞搞文學創作,因此從宋朝興起的市民文化沒有在元朝中斷,但是因為人口的爆減,發展的速度慢下來了而已。元曲以及小說都是元代民間文化繁榮的表現。

    另外就是蒙古人的大蒙古國雖然解體了,但是各國之間聯絡還是比較密切的,再加上元朝是名義上的盟主國,在貿易上佔據了很大的優勢。蒙古人採用的貿易體系是中亞流行的白銀貿易體系,透過白銀,蒙元維繫了繁榮的世貿。還有就是蒙古人對於世界上各種科技發展都有一個包容態度,除了漢人不能搞軍事科技,其他的都不會受到政府的反對。

    至於蒙元的弊端,也很多,但是不想網上的很多言論那麼鬼扯,比如菜刀和初夜權這種言論,就是騙人了。

    蒙元的弊端是由於本事蒙古人社會水平落後造成的,比如這個四等人制,這是現在官方承認的,元粉們也別反駁了。因為統治的區域在中國,所以漢官自然是很多的,但是因為人種等級低,所以漢官基本上沒有實權。尤其是耶律楚才被殺後,北方的漢化民族待遇都下降了。雖然後來元仁宗恢復科舉,但是並沒有給國家帶來什麼實際上的幫助。

    再有就是文化上的落後,因為蒙古人是從原始薩滿信仰突然變成藏傳佛教,所以壓根不知道哲學為何物。宗教的概念是你要無條件尊重派別信仰人物的形象和言論,儒家自然就是孔子了。元代以前,儒生們罵孔子嫌棄孔子的很正常,因為學派個立,這是哲學思想繁榮的表現。元政府為了方便管理儒士,特意的將宋朝市場不大的理學奉為正宗,並且曲解了很多朱熹和程頤的語錄。比如“存天理滅人慾”,滅本是限制,因為南宋商人為了掙錢已經沒道德底線了,而從元朝開始,滅變成了消滅。任何儒生不能頂撞和質疑孔子,因為他被上升到了神的高度。其實就連朱熹都質疑過孔子。

    再有就是元朝的商業很繁榮,但是是色目人和回回的繁榮,這些外國商人在蒙古南下的時候,協助蒙古人毀滅了漢人的商業發展,消除了貿易對手,而且這些人對於華人也無感,所以很能得罪漢人,這也是為啥朱元璋當年會血洗泉州的穆斯林。

    科技方面,之前說了,蒙古人不限制科技的發展,但是對於漢人的軍工科技能毀滅就毀滅,所以你看到了元朝明明還是用重型投石機和弩炮的時代,三弓床弩和神臂弩等就失傳了。再有就是蒙古人不注重文化的傳播,故而在元朝,活字印刷技術也失傳了,直到明中後期,才重新出現,一直延續到清末,被機械印刷取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婦對順產常見的錯誤理解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