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朗照千江月

    說楊修是學霸很合適,因為此人確實非常有采,根據《三國志》《曹植傳》的記載,楊修的才華是這樣的:“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又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

    從上面這句話的描述來看,楊修確實是非常有才華的,曹操也是非常器重他的,而且軍國大事,楊修也非常瞭解,而且他說的軍國大事,大家也都滿意,很多人都想和楊修成為好朋友,所以,無論是學識還是才能上看,昔日的楊修確實努力學習過,可以說他是一個“學霸”。

    但是說到楊修的死,就不能簡單的歸咎他的“得瑟”了,在新三國中,楊修的死和一個雞肋有關係,就是過分顯示自己的才能,其實,楊修的死還有深層的原因,曹操也沒有大家說的那樣氣量狹小。

    要知道曹操手下有才能的人並不少,賈詡、荀彧、荀攸叔侄還有程昱,這些人的才能還有軍事本領並不比楊修差,他們都威脅不到曹操,一個小小的楊修怎麼能夠威脅到曹操呢,還有,根據《三國志》的描述,除了楊修之外,曹操沒有因為嫉妒謀士有才而殺一個人,可見曹操殺楊修確實是有深層考慮的。

    我們知道,曹操最後將繼承人定為了曹丕,此時曹操並沒有完全了事,他還知道曹植的威力,所以曹操果斷考量了當時的政治格局,他深知曹植在之後會對曹丕形成巨大的威脅,所以他要剪除曹植的勢力。

    曹操對謀士的能量是非常瞭解的,以後曹植興風作浪,也就是像楊修這樣的謀士來出鬼主意,所以曹操在建安二十四年秋天的時候,隨便給楊修設定了個罪名,將他殺死了。

    《三國志》中對此的記載是:“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很顯然,楊修是“袁氏之甥也”這樣的罪名,是曹操隨意設定的。至於“雞肋”一說,是名著三國演義文學加工的說法。

  • 2 # 娛樂科技觀

    楊修雖然是一學霸,但是在政治上他又相當幼稚。在他被賜死之前其實已經有徵兆了,只是沒有警惕而已。曹操曾經給楊修之父楊彪寫信: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這其實就是楊修之死的起因,而耍小聰明只是世人的誤解而已。

    楊修在立太子一事上,他與丁儀站在一邊,經常在曹操面前大讚曹植的人品學問才幹,慫恿他立曹植為太子。

    曹操在選擇繼承人時候的確是有過猶豫,曹植有才,曹丕政治上更成熟而且是長子。而楊修明目張膽的參與之中,給曹植出了不少主意,使曹操的許多測試工作付之東流,比如他把曹操想要問的問題押寶告訴曹植,曹植事先準備好對答如流,曹操後來知道是楊修教的豈能不恨!

    更要命的是,曹植在儲位之爭中落敗了,他的黨羽豈能有好下場,即使曹操不殺楊修,也很難想象曹丕會饒過楊修,畢竟他對自己親弟弟都那麼狠,而且對其黨羽也一網打盡了!

    君主最忌諱的事情,便是身邊的人不可靠。洩露人君之秘密,乃是不忠之表現,既然不忠,留之何用!曹操殺意頓起。

    曹操始終承認楊修聰明,但是最終還是他的確也是他的小聰明,真是應了那句聰明反被聰明 同時也教給我們一個道理,階級觀念是華人永遠避免不了的一種生存狀態,如果你的實力不足以支撐你的安危時,就一定要學會藏拙。

  • 3 # 尹禾

    “翟博士”處心積慮製造高學歷的標籤,不過是為提高正面形象,這種手段在各個行業屢見不鮮,其實沒有什麼值得深究的。老話說得好,悶聲發大財,如果不出意外,翟天臨完全可以安穩的頂著這個標籤受大家膜拜。但是老話還說,天作孽猶可恕 自作孽不可活,翟天臨似乎是想增加話題和熱度,竟然開直播,在網友面前炫耀,不幸露出破綻,搞得名聲狼藉,一發不可收拾。

    這很明顯就是“學霸”過於“嘚瑟”導致失敗的例子,此中學霸之所以用引號,實在是假學霸之意;嘚瑟加引號,實指高調炫耀。那麼歷史上的楊修也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歷史上的楊修,“學霸”不需要加引號;其次,楊修也不算“嘚瑟”,實在是才華太高;最後楊修也不是因為太高調而死掉,而是身陷黨爭,成了替罪羔羊。

    真學霸

    楊修出身“弘農楊氏”,自小聰穎好學,才華出眾,二十左右就被舉孝廉,足見其才華。

    出仕便任郎中,後改任丞相府倉曹屬主簿。《三國志》記載:

    “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

    言語雖短,但是資訊量很大:首先,楊修年僅25時就受到曹操的器重,要知道曹操收下人才儲備十分豐富,而楊修竟然如此年輕就能在其中脫穎而出,收到曹操認可,足見其才具非凡;其次,楊修對內外事務處的理都十分得當,也都能受到認可,足見其能力出眾;最後,魏國太子太子及以下都爭相與他交好,這裡自然是指曹丕和眾王子,想要交好楊修,自然是因為他十分有價值,不僅身居要職,還很有能力才華。

    因此,楊修出身名門,學識淵博,在當時絕對稱得上是毫無爭議的真學霸。

    未必張揚

    按照三國演義的描寫,楊修自然是狂的沒邊,還經常在曹操面前炫耀。但是這些故事多源自《世說新語》,並且在其中也是為了顯示楊修的才智,而絕非炫耀。只是《三國演義》傾向十分明顯,為了凸顯曹操妒賢嫉能的形象,才進一步突出楊修狂傲不羈,這樣就有了殺他的理由。

    但是這樣的形象與上文記載相悖,如果楊修這麼招人厭,怎麼會收到曹操器重,怎麼會有人爭相交好?況且楊修在深入瞭解曹植後,就十分不喜歡他的狂傲,如果楊修也是這樣的人,就不會有所反感。

    況且楊修身出名門,怎麼會連最基本的處世道理和為人處事之道都不懂呢?

    因此,楊修並不一定真的那麼驕狂,他的死另有原因。

    奪嫡之爭

    曹操是千古難遇的雄才之主,知人善用,謀士如雲。此時曹操已經平定北方,志得意滿,以魏王之尊,妒忌一個小屁孩兒,實在是無稽之談。

    楊修真正的死因,在於他身居要職,但是卻犯了皇家大忌,參與奪嫡之爭。史載曹操因“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而處死楊修。就是因為他時常將政務機密洩露給曹植,久而久之,就煩了曹操的忌諱,曹丕一黨也因此事對楊修和曹植展開攻擊。

    原本在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就已經立曹丕為世子,但是也並未放棄曹植,在建安二十四年還曾想派曹植出兵支援曹洪,期間也不乏兩派之間的爭鬥。後開因為醉酒耽誤了出兵時間,曹操自此對曹植心灰意冷,徹底放棄了他。為了結束兩方勢力的爭鬥,曹操必須給雙方一個說法,自己的兒子自然不能殘害,於是就殺了他的首席謀士,以此來向朝堂宣告自己的決定 一一 嗣位已定,你們不必再爭了。

    因此,楊修不是因為遭到妒忌,而是因為身陷政治漩渦。

    歷史上的楊修其實與“翟博士”完全不同:楊修的滅亡是因為“伴君如伴虎”,而翟天臨哏兒屁確是因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 4 # 掌心記

    這個問題提得好精妙,怎麼看都不由得不聯想到當下最熱鬧的話題,內地“學霸演員”翟天臨“論文造假”事件掀起的輿論風波,剛剛好在電視劇《軍師聯盟》裡,翟天臨飾演的就是“學霸”楊修。

    在這裡,我們先不跑題八卦翟天臨的“論文造假”事件,因為人紅是非多,此事在當下“貴圈”已經見怪不怪了。還是迴歸本題說說二千年前的那位大才子楊修的 “學霸”生涯。

    楊修是東漢末年,太尉楊彪之子,史稱有俊才,以學識淵博稱於世。楊修的“學霸”名號絕非浪得虛名,他厲害到什麼程度?

    這麼說吧,曹操是那個時期一等一的政治家,軍事家,在這兩個領域他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而在文學上,曹操也相當了得,建安三傑之一,建安風骨的開創者,他的《短歌行》是那個時期的扛鼎之作。但是曹操曾感嘆,他的才華與楊修相比,差距有三十里遠。

    《世說新語·捷悟篇》記載,有一次曹操行軍路過曹娥碑,見碑上‘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於是讓問楊修知道是什麼意思麼?“學霸”楊修不加思索地說:“知道”,曹操讓楊修先別說出答案,他要自己想。走了三十里,曹操對楊修說:“我知道是什麼意思了,你說說你的答案,看是不是和我的一樣”。

    楊修說:“‘黃絹’,色絲也,為‘絕’字;‘幼婦’,少女也,為‘妙’字;‘外孫’,女子也,為‘好’字;‘齏臼’,受辛也,為‘辤’(注:辭的古寫)字,聯起就是 ‘絕妙好辭’也。”曹操大為感嘆說:‘我才不及,乃覺三十里’”。

    就是這一個才華超曹操三十里的“學霸”,最後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何也?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分析說楊修恃才高傲,喜歡賣弄,不明世故,讓領導難堪,等等,掌心覺得這都不是事,也不是致命的。

    “活”字謎事件、 “一盒酥”事件,對於曹操來講,都不算什麼,曹操再奸詐,也畢竟是愛才的,對身為丞相府倉曹屬主簿的楊修,“總知外內”的才能還是非常滿意的,以上兩個事件,也是他與楊秘書間的雅事。但楊修心直口快地揭穿“夢中殺人”事件,著實是情商太低,直接打了領導的臉面,讓曹老闆覺得很沒面子,因此對楊修有了一些憎恨之意。

    至於“雞肋”事件,因為曹操本來就打了敗仗,前進不得,後退又不甘心,怕丟面子,因而隨口說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口令。楊修的確是絕頂聰明之人,馬上猜出曹操的矛盾心理,猜出來也不打緊,這廝卻偏要說出來,說出來也不打緊,還拉著別個作撤退準備,這讓曹老闆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以楊修“編造謊言,蠱惑軍心”的罪名,來了個斬立決。時年,楊修方45歲。

    分析楊修的所作所為,看似因“雞肋”事件而丟了命,其實這也罪不致死,其最深層次有原因是,楊修深度界入了“世子之爭",站錯了隊,才惹來殺身之禍的。

    曹操在立世子問題上舉棋不定,長子曹丕和三子曹植為爭接班人位子,各自聚集了一班人為之出謀劃策,楊修就是“擁植派”的鐵桿軍師,而對方一派有司馬懿、賈詡 這樣的大咖,曹丕最後勝出。

    在“密告曹丕”、 “教植殺門吏、“替植作答教”等事件中,楊修做得太明顯,深深捲入了領導的家庭紛爭中。曹操一旦下定決心立曹丕,曹植一派必然會受到清算,因為曹操不想讓曹植與曹丕相互殘殺、兩敗俱傷!

    所以楊修的人生結局也就註定了,“雞肋”事件是不過是個藉口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秋戰國吳國伯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