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方連話
-
2 # Wwbing
意義很大。當一個城市人口達到千萬以上,CDP達到萬億以上時,這個城市已經成為了區域的中心,人流、商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肯定是大而集中。為了提高效率,必須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相匹配,否則,將會拖累這個城市的進一步發展。例如重慶,基礎設施明顯落後於城市化程序,造成的後果就是交通擁堵,秩序差亂。當然,並非每個城市都有必要和條件建地鐵,所以國家對建地鐵的城市在人口和財力方面作了相應的規定。
-
3 # 曼殊鹹談
作為地下工程方向畢業的學生,本科階段也學習過與地鐵有關的課程。所以斗膽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分析之後,我估計題主想知道的是一座城市對於地鐵的鉅額投資是否能獲得相應的回報。僅以我所在的合肥為例,正在修建的地鐵四號線全長41.37公里,總投資約為276.75億元。如此鉅額的投資當然不僅僅是土建一項,也包括了車站裝修、裝置採購、地鐵車輛購置等諸多方面。即便如此,摺合下來每公里的投入也是驚人的。而且後期運營階段的成本尚且未考慮進去。因此,自然而然會讓人覺得:花費如此高昂的代價去修幾條地鐵線路,真的值得嗎?
所謂地鐵,其實是地下鐵道的簡稱,它屬於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的一部分,具備有運量大、快速、正點、低能耗、少汙染、乘坐舒適方便等優點,常被稱為“綠色交通”。下圖展示的是1862年,世界第一條地鐵線“大都會”線試運營時經過波特蘭路站的情景。該線路隨後於1863年1月建成通車。列車採用蒸汽機車牽引。可以說軌道交通的歷史比汽車更為悠久。
凡事的發展都會經歷一系列曲折過程,城市軌道交通在經歷初步發展階段(1863-1924)、停滯萎縮階段(1924-1949)、再發展階段(1949-1969)之後,從1970年至今,世界上許多國家確定了優先發展軌道交通的方針,立法解決軌道交通的資金來源問題。新興國家的快速崛起,城市化程序的加劇,導致人口高度集中,迫切要求軌道交通的發展以適應日益增長的客流運輸。至於為什麼不是增加汽車或者拓寬道路,看看國內的幾個大城市就知道了。數以百萬計的汽車擁擠在一座城市裡,帶來的是道路的不堪重負。此外,空氣汙染,噪聲汙染,通勤時間過長以及不可再生資源的大量消耗等諸多現實問題迫使人們認識到開車也沒那麼爽,擠一擠有時候更健康。以新加坡為例,整個地鐵系統日均客運量佔總客運量的60%。
好了,下面開始具體來說地鐵對一座城市的意義。軌道交通網的建立改善了城區交通,提高了整個城市的執行效率,修建於地下也同時節省了緊張的城市用地。此外,很多城市在建設地鐵線路的同時也在培養自己的軌道交通產業。土地機制和人為規劃的雙重作用下,軌道交通沿線的土地將率先得到開發。形成郊區衛星城和多個副中心,緩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住房緊張等城市病。此外,對很多城市來說,地鐵意味著自身的現代化。不修幾條地鐵怎麼好意思說自己是大城市呢。因此,在多重因素的激勵下,許多城市爭先恐後的修起了地鐵。
-
4 # 騎牛看熊
曾經的“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在和平時代不知從何時起,變成了“地鐵一響,黃金萬兩”,而運用這句話最多的要數房地產行業。然而地鐵確實給現在的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城市中地鐵軌道交通的發達程度,決定了城市的繁華程度,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經濟發展中,地鐵都有著自己舉足輕重的地位。
地鐵是城市公共交通運輸的一種形式,主要是在地下執行為主的城市軌道交通,中國最早建於1965年7月1日的北京,地鐵節省土地、節約能源、減少汙染等是主要的建造優點,不過對於地震、水災、火災等抵禦能力較差。地鐵的建設給城市帶來了很多全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也是全世界發達國家建設的主要原因之一,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不僅為生活帶來了方便,更是給政府帶來了全新的利潤增長點。
地鐵本身的自動收費系統,節約了大量的人工和運營成本,用最少的職員來管理人流量巨大的交通系統,這對於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形成了巨大的利潤差額,特別是歐洲一些國家,已經取消了地鐵站檢票系統,而是“突擊驗票”的模式,一旦發現乘客逃票,將會處於正常票10倍以上的高額罰款。最關鍵是城市中只要和地鐵沾邊的地區,勢必夾雜著商機的“味道”,地鐵附近的房價短時間內會上漲10%到30%,周邊的門面、店鋪等物業漲幅高達30%到50%,而商業、飯店等消費場所的每月經濟收入同比會增長20%到40%,這種利好往往都是立竿見影的,這也是為什麼房地產開發商常常打著廣告:“地鐵一響,黃金萬兩。”用以吸引買房者購買地鐵房,以及大力發展招商引資。
-
5 # 龍的傳人146714654
我認為要建地鐵的中等城市,要結合當地實際,做好評估和論證。確保投入的巨資建地鐵切實可行,有效。至於小城市根本沒必要,做好地面公交運營即可。
-
6 # 萬家燈火只為一盞
因為地鐵系統是對付城市擁擠交通的最佳手段之一。華人口數量龐大,全國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就有300多個(美國僅有9個),而且不乏一批人口上千萬的城市,這些城市大多分佈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較快,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特別是上海,北京的最前沿的城市,交通擁堵,交通效率低下大大制約了城市的進一步健康發展。所以發展大容量公共交通是這些城市未來規劃的首選解決方案。
地鐵有哪些缺點:
1 造價高。目前來說每公里地下隧道造價一般在1億-2億人民幣左右;高架線路便宜,每公里在3000萬人民幣左右。
2 建造週期較長。一般來說一條地鐵線路的總長度不超過40公里(因為指揮系統無法控制更長的單條線路),國內單條地鐵線長度大多在20-40公里左右,建造時間最短也要2年左右,通常是2-4年。
3 運營費用高。目前來看,除香港地鐵公司以外,世界各個城市的地鐵系統都是虧損狀態(香港地鐵公司還經營房地產等其他業務,否則也會虧損),需每年提供運營補助。
所以從實際角度來看,修地鐵符合以後城市的發展趨勢。至於修地鐵的錢應該是貸款。據我所知,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之所以能在短短15年之內追上美國就是因為貸款修高速路,然後設收費站還貸。這樣提高了效率。
建設地鐵的優點
1.節省土地:由於一般大都市的市區地皮價值高昂,將鐵路建於地底,可以節省地面空間,令地面地皮可以作其他用途。
2.減少噪音:鐵路建於地底,可以減少地面的噪音。
3.減少干擾:由於地鐵的行駛路線不與其他運輸系統(如地面道路)重疊、交叉,因此行車受到的 交通干擾較少,可節省大量通勤時間。
4.節約能源:在全球暖化問題下,地鐵是最佳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由於地鐵行車速度穩定,大量節省通勤時間,使民眾樂於搭乘,也取代了許多開車所消耗的能源。
5.減少汙染:一般的汽車使用汽油或石油作為能源,而地鐵使用電能,沒有尾氣的排放,不會汙染環境。
-
7 # 話匣子聊天
城市耗費巨資建造地鐵的意義,大概就和你吃包子一樣。吃五個包子就飽了,但有人假設你吃八個包子才會飽,於是硬塞你吃了八個包子。你覺得你吃的每一個包子的意義都一樣嗎?
地鐵算是城市公共設施的一種。全球各國現在對公共設施建設有兩個看法:(1)有需求了,再去建設;(2)先建設好了,需求就培養出來了。我把以上這兩種觀點比喻成,一種是“指哪打哪”,一種是“打哪指哪”!
需求在先,那麼這個“需求”就是真的,此時提供公共服務去滿足這個“需求”就不會瞎花錢了,因為“需求”這個靶子就戳在那裡,只要瞄準了打,大多人都能把子彈打到靶子上。很顯然,這種需求在先的做法,肯定是成功率最高,瞎花錢的機會小。但缺點就是不適合於“著急的”國家!因為地鐵建設是需要時間的。對於,從來都是以“火箭”速度為榮的國家,大概是不屑於等到“需求”出現再去建設,因為這樣就會讓“需求”焦急地等一段時間才能滿足,但“著急的”國家不願意等!
所以,“著急的”國家就想出來了第二種辦法,那就是“走在需求的前面”!我們假設會有“需求”出現,然後在需求出現之前,先把公共設施建立起來,就像“種下梧桐木,就能吸引來金鳳凰”一樣!但這種辦法的最大問題是,我們以為這裡有不計其數的金鳳凰,但萬一這裡金鳳凰沒那麼多呢?梧桐木可已經種下去了一大片呀!
在沒有梧桐木的時候,不用動腦子,因為你知道這裡確實有金鳳凰,隨便種下梧桐木,就總是能吸引來金鳳凰。於是,時間一長,我們就以為“金鳳凰是梧桐木結的果子了”,於是就漫山遍野地種梧桐木了,卻忘記掉,一片土地上的金鳳凰數量是有限的。現在,終於到了“種下梧桐木,等樹都枯死了,也沒飛來金鳳凰”的時代。
-
8 # 牧馬人與牧羊人
是的,地鐵的造建要有需求,要跟的上城市的財力!有些城市地面交通容量綽綽有餘,還要去盲目構建地鐵或輕軌,是不應該。應該把與錢花在刀刃上!
-
9 # 老馬永識途
每個城市修建地鐵都是經過科學論證、經過層層審批的,基本是與這個城市的人口、經濟發展程度相適應的。因此,地鐵的建成都會一定程度上起到緩解交通擁堵、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
-
10 # 隨你們更換
城市人口不足400萬左右的,真的沒必要修建地鐵,因為那樣的城市人口體量永遠也達不到地鐵該有的基本運輸量。投入的資金將永遠都收不回!那將是得不償失的!
回覆列表
地鐵是一座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的一種公共交通的高配,其方便快捷和無地表噪聲等優點是有目共睹的。對於紓解城市交通,有著巨大的作用。對於越來越擁堵、人口越來越密集的城市中的準時快速的交通需要,堪稱雪中送炭。
當然,建不建地鐵,要考慮城市的財力和現實需要。國家最近規定了具體的城市人口數量,作為修建地鐵的入門條件。也就是說即便是有這個財力,如果人口聚集的數量沒有達到要求,也是不允許修地鐵的。畢竟耗資巨大,而其主要作為一種公益事業,收回成本都很難,遑論盈利。
不過如果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得很好,完全具有這樣的財力,是不是越“提前”修建地鐵造價就會越低,對地面上的建築和交通的影響就越小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城市還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拆遷和補償都會更容易。而建成之後,人口少又有地鐵,乘坐地鐵的每個人的舒適感肯定也會更高。
不過從國家整體公共資源的角度上說,這的確也是一種資源上的閒置和浪費。 在修建地鐵的問題上,是有一個度需要掌握。不過也應該廣開思路,因地制宜,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來做不同的軌道交通規劃。像國外的城市那樣,用地面軌道、高架軌道作為地鐵的延伸或者補充抑或替代,降低造價,雖然噪音和對地面的交通影響有所增加,但是運輸效果卻與地鐵不上上下。國內城市長春也是在地鐵之前先修了環城的高架輕軌線路,讓整個城市及時擁有了大運輸量的軌道交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