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現在很常見
大部分人對其印象:不就是血糖高嗎?
其實糖尿病比你想象的要複雜。
一方面血糖超高會引起危及生命的急性併發症(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長期高血糖可以出現累及心、腦、腎、眼、下肢、神經的慢性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具有高發生率和高病死率, 會引發致殘、致命的嚴重後果。
不僅如此,雖然糖尿病是一種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代謝紊亂,它還經常合併其他代謝紊亂,很多糖友同時還有心臟病,腎臟病,白內障等疾病。
遠離併發症,關注這些指標
1.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
糖友在眾多指標中最需關注的就是血糖和能夠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糖化血紅蛋白”。
(1)血糖
測血糖的時間不一樣,目標值也不同。根據血糖與進食時間的關係,血糖可以分為:
空腹血糖: 超過8小時不進食。一般患者晚8時以後不再進食,晨起空腹檢測。
隨機血糖:一天中任意時間的血糖。
餐後2小時血糖:從進餐時間開始計時,2小時時間點血糖。
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普通血糖控制目標: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mmol/L。不同人群的理想目標根據年齡、合併症、併發症等不同而有差異,如下表:
妊娠期糖尿病有其特殊性,控制目標如下表: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標
(2)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反映在抽血前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假如某一次血糖升高,而糖化血紅蛋白正常,說明近2~3個月平均血糖控制還可以;反之,若單次血糖正常,而糖化血紅蛋白明顯升高,則說明近2~3 個月血糖控制得不夠好。
糖化血紅蛋白是評估長期血糖控制狀況的金標準,也是臨床決定是否需要調整治療的重要依據。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大型臨床研究都證實以HbA1c為目標的強化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注意:不同的人群糖化血紅蛋白的目標值也有不同:
妊娠婦女<6.0%;
病程較短、預期壽命較長、無併發症、未合併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6.5%;
大多數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7.0%;
有嚴重低血糖史、有顯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併發症,糖尿病病程很長、有其他嚴重疾病<8%;
主張在治療之初至少每3個月檢測1次,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可每6個月檢查1次糖化血紅蛋白。
(3)兒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血糖及HbA1c控制目標:兒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有其特殊性,控制目標與普通2型糖尿病不同,如下表:
2.理想的血脂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除糖代謝異常外,脂肪、蛋白質等代謝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異常。
血脂是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脂肪和磷脂的總稱。比較常用的指標是:總膽固醇(TC) ;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目前被認為HDL-C是“好”膽固醇,可將多餘的膽固醇從動脈轉運回肝臟,可以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被認為是“壞”的膽固醇,顆粒小,容易鑽入血管壁沉積成斑塊,也易被氧化,更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腦卒中、下肢動脈病等疾病的基礎,容易引起血栓和栓塞)。
2 型糖尿病患者常見的血脂紊亂是甘油三酯升高、HDL-C 降低、LDL-C升高,而血脂紊亂與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病變的高風險密切相關。
糖尿病患者每年應至少檢查一次血脂。接受調脂藥物治療者,根據評估療效的需要增加檢測次數。目前指南建議應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作為首要目標。
糖尿病患者具體血脂控制目標
注意:監測血脂空腹12小時(可少量飲水)後取前臂靜脈血;取血前24小時內不飲酒、不做劇烈運動
改善血脂異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調整+增加運動)是維持健康的血脂水平和控制血脂紊亂的基礎;調脂藥物的應用是治療的重要措施。
3.理想的血壓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情況非常常見。對於糖友來講,血壓是需要經常關注的一項重要指標。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的壓力叫血壓。心臟收縮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叫收縮壓,即通常所說的高壓;心臟舒張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叫舒張壓,即通常所說的低壓。當血壓持續≥140/90毫米汞柱時,診斷為高血壓。
如果高血壓沒有得到治療,會出現心、腦、腎、血管等重要臟器的損害,冠心病、腦卒中、慢性腎病、下肢動脈等疾病都和高血壓密切相關。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會加速心血管病、腦卒中、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的發生和發展,所以當糖尿病遇到高血壓,更要引起警惕。
那麼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到什麼程度合適呢?
(1)年輕、病程較短:血壓< 130 / 80毫米汞柱 ;
(2)老年:血壓可適當放寬至 150/90毫米汞柱 ;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須積極採取以下措施和方法:
(1)基礎治療是調整生活方法(低鹽、低脂、低糖飲食,戒菸、戒酒,規律運動),控制體重,保持心理平衡等。
(2)選擇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降壓藥,按時按需服用,控制血壓在理想範圍。
4.保持理想體重
維持合理的體重是糖尿病患者關注目標中的重要內容,體重過重和過輕都會給糖友的健康帶來不利因素。
肥胖是 2 型糖尿病的常見伴發症,肥胖人群容易發生下列問題: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癥、脂肪肝、睡眠呼吸暫停、腦血管疾病等。
肥胖與 2 型糖尿病發病以及心血管病變發生的風險增加顯著相關。特別是過重的肥胖患者,容易發生胰島素抵抗,不利於血糖的控制,因此為了高質量的生活,控制體重,達到合理的標準非常重要。
評估體重有以下三種方法:
(1)體重指數BMI:這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 身高(米)的平方;對於亞洲人來講,BMI在18.5-23.9 千克/平方米是正常範圍。
(2)標準體重方法:可以利用這個公式簡單看下自己的體重是否標準 :標準體重(千克)=身高(釐米)-105。
(3)明確是否為內臟型肥胖即中心性肥胖或腹型肥胖,此類肥胖對代謝紊亂的影響更大。超過以下範圍為“內臟型肥胖”:男性腰圍≥90釐米;女性腰圍≥85 釐米;‚腰圍/臀圍男性>1.0,女性>0.9。
超重、肥胖是糖尿病發病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研究顯示:對於肥胖人群體重控制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減慢和逆轉糖耐量異常向糖尿病發展的趨勢、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整體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糖尿病患者體重控制目標如下:
正常範圍:BMI在18.5-23.9 千克/平方米。
注意:超重/肥胖患者減重的目標要循序漸進,爭取3-6 個月減輕體重的 5% -10%。消瘦者應透過合理的營養計劃恢復並長期維持理想體重。
1、山藥
山藥雖然是澱粉類食物,但含量比較低,而且營養價值很高,糖尿病人多吃山藥,不僅可以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而且也不會使血糖升高。
2、燕麥
燕麥的降血糖效果以及降血壓效果是非常好的,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即便是糖尿病合併高血壓協同出現,也可多選用燕麥做主食,比如燕麥飯、燕麥粥等。
3、綠茶
綠茶內含多種黃酮類抗氧化物資,能抵抗過度氧化的炎症反應,是一種理想的自然降血糖飲品。此外,綠茶含有茶多酚,可增強毛細血管韌牲,防止毛細血管破裂出血;茶葉中的單寧酸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和腦中風。
蒿坪毛尖產自陝西的富硒生態區,硒含量是其他食物的3倍之多,而我們都知道硒對控制血糖的效果也十分有益。高血糖人群,每天喝上幾杯富硒的蒿坪毛尖,對穩定血糖也有一定幫助,並且簡單易行操作行強。
有人稱硒是微量元素中的 “胰島素”,日本國立健康營養研究所發現補硒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醫生 透過讓糖尿病病人定量服硒,可以起到保護和恢復胰島功能的作用,有利於改善糖尿病的症狀,降低尿中的葡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硒能對胰島及其周圍的小血管有保護作用,源於含硒酶所具有的清除自由基功能,從而表現出降糖作用。
4、木耳
木耳被譽為“素中之王”,它的營養價值可想而知,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鈣、鎂等微量元素,以及木耳多糖;其中木耳多糖具有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
糖尿病現在很常見
大部分人對其印象:不就是血糖高嗎?
其實糖尿病比你想象的要複雜。
一方面血糖超高會引起危及生命的急性併發症(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
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長期高血糖可以出現累及心、腦、腎、眼、下肢、神經的慢性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具有高發生率和高病死率, 會引發致殘、致命的嚴重後果。
不僅如此,雖然糖尿病是一種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代謝紊亂,它還經常合併其他代謝紊亂,很多糖友同時還有心臟病,腎臟病,白內障等疾病。
糖尿病人一定關注的4個健康指標:遠離併發症,關注這些指標
1.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
糖友在眾多指標中最需關注的就是血糖和能夠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的“糖化血紅蛋白”。
(1)血糖
測血糖的時間不一樣,目標值也不同。根據血糖與進食時間的關係,血糖可以分為:
空腹血糖: 超過8小時不進食。一般患者晚8時以後不再進食,晨起空腹檢測。
隨機血糖:一天中任意時間的血糖。
餐後2小時血糖:從進餐時間開始計時,2小時時間點血糖。
中國成人2型糖尿病普通血糖控制目標: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mmol/L。不同人群的理想目標根據年齡、合併症、併發症等不同而有差異,如下表:
妊娠期糖尿病有其特殊性,控制目標如下表: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標
(2)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HbA1c)反映在抽血前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假如某一次血糖升高,而糖化血紅蛋白正常,說明近2~3個月平均血糖控制還可以;反之,若單次血糖正常,而糖化血紅蛋白明顯升高,則說明近2~3 個月血糖控制得不夠好。
糖化血紅蛋白是評估長期血糖控制狀況的金標準,也是臨床決定是否需要調整治療的重要依據。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大型臨床研究都證實以HbA1c為目標的強化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注意:不同的人群糖化血紅蛋白的目標值也有不同:
妊娠婦女<6.0%;
病程較短、預期壽命較長、無併發症、未合併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6.5%;
大多數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7.0%;
有嚴重低血糖史、有顯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併發症,糖尿病病程很長、有其他嚴重疾病<8%;
主張在治療之初至少每3個月檢測1次,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可每6個月檢查1次糖化血紅蛋白。
(3)兒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血糖及HbA1c控制目標:兒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有其特殊性,控制目標與普通2型糖尿病不同,如下表:
2.理想的血脂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除糖代謝異常外,脂肪、蛋白質等代謝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異常。
血脂是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脂肪和磷脂的總稱。比較常用的指標是:總膽固醇(TC) ;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目前被認為HDL-C是“好”膽固醇,可將多餘的膽固醇從動脈轉運回肝臟,可以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被認為是“壞”的膽固醇,顆粒小,容易鑽入血管壁沉積成斑塊,也易被氧化,更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腦卒中、下肢動脈病等疾病的基礎,容易引起血栓和栓塞)。
2 型糖尿病患者常見的血脂紊亂是甘油三酯升高、HDL-C 降低、LDL-C升高,而血脂紊亂與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病變的高風險密切相關。
糖尿病患者每年應至少檢查一次血脂。接受調脂藥物治療者,根據評估療效的需要增加檢測次數。目前指南建議應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作為首要目標。
糖尿病患者具體血脂控制目標
注意:監測血脂空腹12小時(可少量飲水)後取前臂靜脈血;取血前24小時內不飲酒、不做劇烈運動
改善血脂異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調整+增加運動)是維持健康的血脂水平和控制血脂紊亂的基礎;調脂藥物的應用是治療的重要措施。
3.理想的血壓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情況非常常見。對於糖友來講,血壓是需要經常關注的一項重要指標。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的壓力叫血壓。心臟收縮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叫收縮壓,即通常所說的高壓;心臟舒張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叫舒張壓,即通常所說的低壓。當血壓持續≥140/90毫米汞柱時,診斷為高血壓。
如果高血壓沒有得到治療,會出現心、腦、腎、血管等重要臟器的損害,冠心病、腦卒中、慢性腎病、下肢動脈等疾病都和高血壓密切相關。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會加速心血管病、腦卒中、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的發生和發展,所以當糖尿病遇到高血壓,更要引起警惕。
那麼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控制到什麼程度合適呢?
(1)年輕、病程較短:血壓< 130 / 80毫米汞柱 ;
(2)老年:血壓可適當放寬至 150/90毫米汞柱 ;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須積極採取以下措施和方法:
(1)基礎治療是調整生活方法(低鹽、低脂、低糖飲食,戒菸、戒酒,規律運動),控制體重,保持心理平衡等。
(2)選擇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降壓藥,按時按需服用,控制血壓在理想範圍。
4.保持理想體重
維持合理的體重是糖尿病患者關注目標中的重要內容,體重過重和過輕都會給糖友的健康帶來不利因素。
肥胖是 2 型糖尿病的常見伴發症,肥胖人群容易發生下列問題: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癥、脂肪肝、睡眠呼吸暫停、腦血管疾病等。
肥胖與 2 型糖尿病發病以及心血管病變發生的風險增加顯著相關。特別是過重的肥胖患者,容易發生胰島素抵抗,不利於血糖的控制,因此為了高質量的生活,控制體重,達到合理的標準非常重要。
評估體重有以下三種方法:
(1)體重指數BMI:這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 身高(米)的平方;對於亞洲人來講,BMI在18.5-23.9 千克/平方米是正常範圍。
(2)標準體重方法:可以利用這個公式簡單看下自己的體重是否標準 :標準體重(千克)=身高(釐米)-105。
(3)明確是否為內臟型肥胖即中心性肥胖或腹型肥胖,此類肥胖對代謝紊亂的影響更大。超過以下範圍為“內臟型肥胖”:男性腰圍≥90釐米;女性腰圍≥85 釐米;‚腰圍/臀圍男性>1.0,女性>0.9。
超重、肥胖是糖尿病發病可以改變的危險因素,研究顯示:對於肥胖人群體重控制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減慢和逆轉糖耐量異常向糖尿病發展的趨勢、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整體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糖尿病患者體重控制目標如下:
正常範圍:BMI在18.5-23.9 千克/平方米。
注意:超重/肥胖患者減重的目標要循序漸進,爭取3-6 個月減輕體重的 5% -10%。消瘦者應透過合理的營養計劃恢復並長期維持理想體重。
生活中糖尿病人適合吃這4種食物,不僅不會升血糖,還會控制血糖1、山藥
山藥雖然是澱粉類食物,但含量比較低,而且營養價值很高,糖尿病人多吃山藥,不僅可以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而且也不會使血糖升高。
2、燕麥
燕麥的降血糖效果以及降血壓效果是非常好的,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即便是糖尿病合併高血壓協同出現,也可多選用燕麥做主食,比如燕麥飯、燕麥粥等。
3、綠茶
綠茶內含多種黃酮類抗氧化物資,能抵抗過度氧化的炎症反應,是一種理想的自然降血糖飲品。此外,綠茶含有茶多酚,可增強毛細血管韌牲,防止毛細血管破裂出血;茶葉中的單寧酸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和腦中風。
蒿坪毛尖產自陝西的富硒生態區,硒含量是其他食物的3倍之多,而我們都知道硒對控制血糖的效果也十分有益。高血糖人群,每天喝上幾杯富硒的蒿坪毛尖,對穩定血糖也有一定幫助,並且簡單易行操作行強。
有人稱硒是微量元素中的 “胰島素”,日本國立健康營養研究所發現補硒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醫生 透過讓糖尿病病人定量服硒,可以起到保護和恢復胰島功能的作用,有利於改善糖尿病的症狀,降低尿中的葡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硒能對胰島及其周圍的小血管有保護作用,源於含硒酶所具有的清除自由基功能,從而表現出降糖作用。
4、木耳
木耳被譽為“素中之王”,它的營養價值可想而知,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鈣、鎂等微量元素,以及木耳多糖;其中木耳多糖具有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