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味哎兒

    基輔的慘敗,是由戰爭不同階段造成的必然現象。慢慢看此文,看看說的對與不對。

    有時候理念和理論是於實際情況是相反的。特別是戰爭中更顯突出。

    所以真會指揮打仗的人,自己並不指揮軍隊。而是由軍隊自己提出作戰方案進行戰爭的。

    這在中國唐山大地震的時候表現的最為顯著。

    唐山大地震是有一個首先去到中央報告地震情況的人。當被接待了以後,中央一些老帥們什麼話都不說也不問,只問了一句,你是不是當過兵?回答說當過。老帥們就說這就好辦了,你說咋辦?你說要什麼?什麼都你說了算。

    因為唐山大地震中央的人沒有一個知道具體情況的。只有這個報信人知道具體的情況。所以一切怎麼辦,需要什麼都是由他說了算。老帥們只是給予後勤保障,要什麼給什麼。

    這就是會打仗的老帥的狀態。

    在理論上說,這就是以實際情況為準,不瞎指揮。

    實際上蘇聯成立以後不會打仗,沒有人打過仗。

    因此將軍元帥等等一些高階軍官,都是一些書本上教出來的,考試考出來的。因此他們的排兵佈陣調動軍隊都是書本上的東西。與實際情況不見得是相符合的。再加上在大後方遙控前線的指揮,就是更是不符合實際了。

    通常情況下的戰爭,守方是必敗的。

    這就如同法國的馬奇諾防線一樣,堅固無比。可德軍部不從馬奇諾防線進攻,而由想不到的,山區林地裡突然殺出,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沒起一點作用,反而佔用了大量的軍隊。是德國進攻法國的時候,如入無人之境,打到首都的時候,首都的元首們就投降了。而馬其諾防線上的軍隊也就投降了,一槍沒發。

    這就是守方不知道攻方從哪裡進攻。從而失去了戰機的主動權。而一個國家的國境線是那麼長,守哪裡呢?守哪裡最有效呢?敵人不會按照你守的地方進攻的。必須按照你不守和防守薄弱的地方進攻的。

    這就如同英法美聯軍選擇諾曼底登陸一樣。是德華人想不到的登陸地點。而德國重兵防守的地點,英法美聯軍是不去進攻的。僅作為一種進攻的樣式,欺騙德軍重兵防守那裡而已,是真正進攻的地方,沒有多少德軍防守,確保進攻方向得到勝利,取得成功。

    再加上士兵計程車氣是由勝利鼓舞形成的。所以打勝仗計程車兵計程車氣就高昂一些。打敗仗計程車兵士氣就低落一些。

    特別是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計程車兵,就更加勇猛善戰了。有時候可以達到無往而不勝的程度。

    實際上就如同兩個半大孩子打架一樣。經常打贏的那個孩子必定是頑強可以連續打架的。老打輸的那個孩子招兩下手,就敗了就跑了不打了。

    在戰爭中,這就叫做兵敗如山倒。也就是老打敗仗的軍隊,一旦與敵方接火,就只剩下一個跑了。並且逃跑中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這就是嚇破了膽,沒士氣了。

    更何況第2次世界大戰是,真正的第1次使用機械化部隊。誰都沒見過機械化戰爭怎麼打?早先的戰壕式固定防守的拉鋸式戰爭,不適應這種機械化戰爭了。用戰壕防守的戰爭方式,打機械化機動的戰爭方式,必定要失敗的。

    因為沒有機械化的時代,軍隊執行100裡需要很長時間的。並且後勤保障不見得能跟上。機械化只需要幾個小時就可以迂迴完成,後勤就在後邊緊跟著呢。

    所以蘇聯的第一防線在國境線上,失敗以後就形成了失敗的風氣。這時候大踏步的向後方撤退,是正確的選擇。固守某處必定要失敗的。

    因此蘇聯開始勝利,是由把東線的朱可夫調入西線作戰。

    朱可夫在東線與日本人是打過仗的。從而他進入西線作戰以後就打勝了第一仗。從此德國不可戰勝的神話就被打破了。也就是蘇聯的軍隊計程車氣就振作起來了。

    這就如同中國的平型關戰役一樣。這一仗就打破了日本人不可戰勝的生活,從此華人開始可以打勝仗了。

    但是這只是從士氣方面而講的。

    實際上是指揮官出現了能打勝仗的指揮官了。

    當能打勝仗的指揮官出現以後,別的軍官就可以學習這種打勝仗的方法了。從而使軍隊可以打勝仗了。也就是指揮官們都不再是理論上的指揮者,可以根據情況進行指揮的真正戰鬥員了。

    因此朱可夫沒有調入西線作戰以前,蘇聯就是敗敗敗,一敗再敗的。

    朱可夫進入東線以後,就開始由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了。

    朱可夫可能由東線調去西線作戰,是因為日本人被華人纏住了,騰不出手來去進攻蘇聯。斯大林才下決心把朱可夫由東線調到西線去的。

    另一方面就是蘇聯人這時候已經適應戰爭了。才使朱可夫進入西線以後,可以帶出很多會打仗的指揮官來。從而扭轉了戰爭的局勢形態。蘇聯開始發起進攻了。

    由戰爭的程序上而言:

    防守方的第1階段,是退後防守撤退的時段。也就是不適應戰爭向適應戰爭階段的轉化。

    防守方的第二階段,是與進攻方相持階段。也就是多少可以阻止一些進攻方的進攻了。實際上是會一些真正的打仗了。

    防守方的第三階段,就是反攻階段了。也就是軍隊軍人幾乎全部都會打仗了。

    實際上德國進攻蘇聯,是在有合約條件下進行的。屬於突然襲擊。這與日本襲擊珍珠港的時候,與美國訂立的有和平合約一樣,也是搞突然襲擊才把珍珠港打爛的。

    朱可夫由東線掉入西線,正是處於蘇聯戰爭的第二階段。如果過早也未必能扭轉戰爭局勢的。

    所以基輔戰鬥的慘烈和失敗是一個必然的結果。因為它處於戰爭階段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之間。也就是全華人民剛開始適應戰爭之前的戰鬥。也就是看到戰爭時候打死人,心裡懼怕的太厲害了。當適應戰爭被打死人的現象以後,人們就可以進行反攻了。

    國民適應與不適應戰爭,屬於心理學方面的問題。戰爭必須要扭轉這種心理狀態。也就是把殺人是違法犯罪要被判死刑的概念扭轉過來,轉化成戰爭中的殺敵人是立功表現的行為。這一轉換是需要有一個時間階段的,絕不是戰爭一發生就可立刻扭轉過來的。

    也就是從心理心態上講。一見殺人就立刻都跑了;轉變為一見殺人者都圍上去,去打這個殺人的人。戰爭時的防守方必須有這麼一個過程,這一規律是不可違抗的。

    所以新兵就怯打杖,老兵油子就不太怯打杖了。因此老兵在戰爭中很重要,他可帶領新兵,學會怎麼打仗的。

    這就是蘇聯戰爭勝利以後總結出的,我們大踏步的後退是為了儲存實力,積蓄力量進行反擊。

    戰爭史上的論述是,堅壁清野造成了德軍的困難,而扭轉了戰爭局勢。

    實際上是德軍傾全國之力,以點為突破蘇聯的全面防守陣勢。造成區域性的優勢,而蘇聯的兵力部署戰線太長,形成了兵力稀少的局面。是德軍得以勝利的。

    當德軍侵入蘇聯以後,戰線就慢慢的變拉長了。蘇軍因為大後撒,收縮了兵力,減少了戰線的廣度與寬度。形成了點與線的優勢,德軍因為佔領的地盤太大就成為線與面的劣勢了。

    這樣蘇聯反擊的時候就是傾全國之力,攻其一點突破全面,而從一個勝利走向了另一個勝利。直至打到了柏林。

  • 2 # 國平軍史

    1941年7月7日,在獲得了從中央集團軍群轉隸而來的第2裝甲叢集及第2集團軍以後,兵強馬壯的由馮·倫德斯泰特陸軍元帥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發起了基輔戰役,至19月26日結束,德軍第6集團軍攻佔基輔城,基輔戰役結束。

    此役,德軍以傷亡13萬餘人的代價,取得了成建制地全殲第5、第21、第26、第37集團軍共43個師,以及第38、第40集團軍的7個師,蘇軍傷亡將近20萬人,俘虜將近70萬人的巨大勝利,被認為是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包圍戰。

    馮·克萊斯特上將率領的第1裝甲叢集從第聶伯河河灣上的克里門巧格向北進攻,特別是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將的第2裝甲叢集,在攻佔了斯摩稜斯克,打開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門,但德軍統帥部卻決定暫時放棄莫斯科方向的作戰,要求以烏克蘭和列寧格勒為主要目標。

    於是,古德里第2裝甲叢集從圖比齊夫斯克以西渡過傑斯納河向南挺進,直插基輔後方的羅姆內,布良斯克方面軍(下轄第3、第13、第21、第50集團軍)葉廖緬科大將未能實現向蘇軍最高統帥部作出的“粉碎古德里安”的保證,古德里安和克萊斯特兩大德軍裝甲叢集的會合,徹底打亂了蘇軍的作戰部署,造成了基輔會戰蘇軍的慘敗。

    馮·賴歇瑙元帥指揮的德軍6集團軍則趁機向東運動,強行渡過蘇軍重兵把守的第聶伯河,全力進攻基輔城,圍殲西南方面軍第5、第21、第26、第37集團軍,這4大重兵集團。

    德軍三大作戰單位的聯袂進攻,導致西南方面軍防線全線徹底無逆轉的崩潰,蘇軍臨時組成的督戰隊士兵手中衝鋒槍、輕重機槍噴出的火舌,都難擋兵敗如山倒的蘇軍成建制的集體逃逸。

    當然,蘇軍最高統帥拒絕了總參謀長朱可夫大將建議放棄基輔,將西南方面軍撤到第聶伯河對岸,以避免被德軍合圍,然後全力保衛莫斯科的建議,至少犯了戰略上的軍事錯誤,是導致西方方面軍戰敗的最根本原因。

    此外,蘇軍最高統帥部一再拒絕西南方面軍總司令布瓊尼元帥、鐵木辛哥元帥請求突圍,嚴令西南方面軍前後兩任最高指揮官死守基輔,埋下了西南方面軍被德軍鐵壁合圍,突圍無望最終全軍覆沒的伏筆,至少在戰略部署上蘇軍統帥部要負主要責任。

    其實,在德軍第1、2兩大裝甲叢集,在羅姆內會合以前,西南方面軍仍然是有機會成建制地實現突圍,至少不會形成日後全軍覆沒的悲劇。

    如果不是統帥部在最後時刻派專機,說不定布瓊尼元帥、鐵木辛格元帥、赫魯曉夫中將這三位西南方面軍的軍政首腦都將成為德軍的戰俘,那基輔戰役的損失就更大了。

    此役,蘇軍最高統帥斯大林曾經向英美兩國保證基輔、莫斯科、列寧格勒這三座城市,蘇軍會死守到底,絕對不會丟失,斯大林認為守著這三個主要城市,英美才會向蘇聯提供持續不斷的軍事援助,因此,此時的基輔,在斯大林眼中不僅僅具有軍事作用,更具備政治意義了。

    持續了兩個半月以上的基輔戰役,在正面300餘公里、縱深約600公里的烏克蘭大片領土上進行;此役德軍擊毀或繳獲蘇軍900輛坦克、4000餘門火炮、3500餘輛汽車,可謂戰果輝煌,是二戰最為著名的包圍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楚辭中帶草頭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