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明月話歷史

    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多少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元末,元朝軍隊最有實力的就兩支部隊,一支是察罕帖木兒和李思齊率領的,還一支是孛羅帖木兒率領的。在朱元璋在平定江南之時,兩支部隊時有摩擦,相互攻擊,斗的是不以樂乎,而且元朝的朝廷也在內訌,你追我打,簡直就是一筆爛賬。

    當時,察罕帖木兒與孛羅帖木兒為了爭奪察罕之地,打得是熱火朝天,元朝廷實在看不過去,於是下詔令兩邊罷兵和解。可是兩人擁兵自重,哪裡肯聽,繼續相互攻伐。後來察罕帖木兒去世,由養子擴廓帖木兒(王保保)繼承,繼續與孛羅帖木兒開戰,仇怨一直如故。

    當時朝中重臣老的沙、禿堅觸犯了太子,擔心獲罪被殺,於是逃到孛羅帖木兒的領地,被孛羅帖木兒藏匿了起來。元朝廷大怒,於是下詔罷免孛羅帖木兒的官職,解除他的兵權。

    孛羅帖木兒沒有辦法,只得舉兵造反,直接率軍攻打京師,殺死丞相搠思監,自稱左丞相,老的沙為平章,禿堅主持樞密院,把持朝綱。

    太子沒有辦法,只得逃到擴廓帖木兒那裡求援。

    擴廓帖木兒立即率領上萬騎兵入京護衛,可是戰敗,只得和太子逃往太原。

    一年後,擴廓帖木兒不甘心失敗,於是又以太子之令舉兵聲討孛羅帖木兒,兵臨元大都。元順帝沒有辦法,只得襲殺了孛羅帖木兒。

    當時,擴廓帖木兒功勞太大,升為丞相,但是朝中舊臣看不起他行伍出身,妒忌他,暗中對他十分不滿。擴廓帖木兒也不喜歡在朝中任職,於是請求統率軍隊,平定江南暴亂。

    順帝同意他的請求,封他為河南王,命他統領天下兵馬,代替皇太子出征。史書上記載,出征軍隊橫貫數十里,軍容十分威嚴。

    當時朱元璋已經除掉了陳友諒,盡得江、楚之地,生是十分浩大,張士誠佔據淮東、浙西,也不可小覷。擴廓帖木兒不敢輕易進攻,於是在河南駐兵,特地派人傳遞檄文,徵召關中的李思齊、張思道、孔興、脫列伯四人領兵前來會師,再一起進攻。

    李思齊當年與察罕察罕帖木兒(王保保他爹)一同發動義兵,資格很老,哪裡看得起擴廓帖木兒,收到檄文後大怒,罵道:“我與你父相交之時,你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子,現在卻敢來徵召我?”

    李思齊下了一道命令,命部下一兵一卒都不得出武關。張思道等人得知情況後,也都不聽調遣。

    擴廓帖木兒大怒,嘆道“:我奉詔總領天下之兵,然而鎮將卻不受節制,我怎麼去討伐賊寇呢?”於是他率領大軍往西入關,進攻李思齊。

    李思齊等人會師長安,相互結盟,合力抵抗擴廓帖木兒。史書上記載兩軍相持一年,交戰數百次,但是卻不分勝負。

    元順帝得知後,下令擴廓罷兵,要求他領兵攻打江、淮賊寇。擴廓帖木兒卻不聽調令,繼續引軍向東,並派驍將貊高直趨河中,想要直搗鳳翔,傾覆李思齊的巢穴。哪知貊高的部眾突然叛變,脅持貊高叛離擴廓帖木兒,並向朝廷揭發他的罪狀。

    當初,擴廓帖木兒率兵護衛太子回大都,太子本想脅迫元順帝禪位,但是擴廓帖木兒不同意,於是太子暗中一直懷恨在心。然後現在擴廓帖木兒不聽朝廷調令,群臣紛紛指責他,順帝也開始疑心他,再加上貊高在奏章上揭發擴廓帖木兒的罪行,元順帝終於忍不住了,下令剝奪他的官職,讓太子總領天下兵馬。

    擴廓帖木兒受詔後,退軍澤州,部將關保也投靠了朝廷。朝廷認為他勢孤力單,令李思齊與貊高合攻擴廓帖木兒。擴廓帖木兒大怒,引軍佔據太原,並將全部官員殺死。

    元順帝大怒,命令全國軍馬四面征討擴廓帖木兒。

    由於元朝內訌,明軍北伐一路上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到了這時候,已經順利攻下了山東,並收復了大梁。其他將領見脫因帖木兒戰敗逃走,個個惶恐不已,或降或逃,沒有一人敢於抵抗。當明軍逼近潼關之時,李思齊這才反應過來,慌忙率軍逃走。順帝大為惶恐,下詔歸罪太子,並恢復擴廓帖木兒的官職,命他與李思齊分別率軍南征。不過為時晚矣,明軍已逼近大都,擴廓帖木兒來不及救援,大都失陷,元順帝連夜逃走了。

    嗚呼哀哉,敵人強大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內部不團結還內鬥,大元朝的敗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不內鬥,又或是擴廓帖木兒與李思齊等四將不內鬥,一起會師攻打朱元璋和張士誠,或許歷史也會被改寫,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

  • 2 # 區銘4

    一一竊以為,元朝之覆滅,除了其統治集團內部分裂與腐敗無能外。各既得利益者們在權力慾望的膨脹下互不買帳、彼此覬覦,進而發展到各自忌憚及相互傾軋。從而陷入了自相殘殺的惡性迴圈中不能自拔…直至大元帝國土崩瓦解的前一刻,這種兄弟鬩牆式的惡鬥仍不肯善罷甘休,這一根本性的歷史狀況確是不容忽略的事實…除此外,我們也不能忽視了其他的一些重要跡象。即大批的貪官汙吏們肆意妄為,他們不擇手段地橫徵暴斂,使得百姓們民不聊生而怨聲載道。但迫於生計,無奈的百姓們為了生存只能逃避他鄉,遠離災難…還有連年天災人禍的不斷侵擾,使各地赤野千里,餓殍連天。可偏偏禍不單行的是,隨著各地瘟疫的蔓延,百里無人煙,繼而十室九空。哀鴻遍野下,饑饉叢生,人們只得易子相食,這些慘絕人寰的淒涼窘狀使得老百姓皆苦不堪言,實慘不忍睹矣…而更為可惡及令人髮指的是,元朝統治階級為了逼迫人民永遠屈服於其淫威下,殘酷無情地殺戳稍有不滿及敢於作抗爭的人們,這使得多少無辜的漢族人民慘死在了屠刀下…這一樁樁、一幕幕毫無人性的瘋狂屠殺,令人世間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生不如死…自古皆為官逼民反,而民不得不反!被壓迫剝削及折磨得生無可戀之下的漢族人民,終於在走投無路下…反正橫豎都是死,惟忍無可忍間無須再忍般怒火中燒地揭竿而起………………一一元朝作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勢力所正式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這是一個全新的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其國號“大元”。乃取自《易經-乾篇》中“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之精華而成。後定都“大都”(北京)共傳五世十一帝,自公元1271年起一1368年止,國祚98年。元朝對中國文化、經濟、農業、貿易…等都有巨大的發展與影響力。對社會的文明繁榮推進也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對中國歷史的大融合更是擁有難以替代的促進作用…大元帝國橫掃歐亞大陸,曾經風光無二。其威風八面,不可一世的蒙古鐵騎至今談起,仍令歐洲人耿耿於懷,難以盡釋然。被世界歷史學界奉為無與倫比的天之驕子!就是大元帝國。可就是這麼一個龐然的偉大帝國,為何卻在頃刻間瞬即化為烏有,成為南柯一夢。這的確發人深省…當然了,開始說的那些理由都是得到史學界的一致承認並很是重要的。可除此外,某還想補充兩點。其一,不會體恤人間疾苦,不懂與民生養休息,不知監察民意,善納良言…翻開元史,所謂的大元帝國。充其量不過就是一部嗜血成性,殺伐不斷的戰爭史。說白了,十足一部不折不扣之戰爭機器。可惜的是,統治者卻不知戰爭一開始,就天下無寧日了…戰爭打的是後勤,戰爭打的是人。只要戰火一燃,那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財力糧食等,必須樣樣齊備,缺一不可…戰爭從不以人的意志為目的,戰爭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總體現。這一切打哪來?還不是老百姓紮緊褲腰帶在苦苦支撐著。當人民忍辱負重,入不敷出時。元朝統治階級們卻從無體諒過他們什麼,反而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從而更加變本加厲地進行壓榨與盤剝他們…他們忘了,人民也是人,人民也有血有肉。當人民忍無可忍時,那時,他們就不會再忍。鋌而走險地惡從膽邊生…這才是最危險的!常言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旦這股力量覺醒並匯合成流,那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其二,元帝國自忽必烈一統華夏後,所制訂的元律中,將帝國內的人民分為四等。第一等為蒙古人,此為全帝國中內在基因最高貴的民族(那時的社會,一個蒙古人的命至少抵廿條漢族人的命。由此可見一般…)第二等為色目人(這些都是少數民族人口,比如哈薩克族,塔吉克族,党項族等。他們的權力只比蒙古族人稍低一點…)第三等為南人(即現在中國的壯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人…)第四等才是漢族人(漢族人口是當時整個帝國里人口最多的族裔,但卻是身份最低賤的民族…)愚下以為,正是這一元律的拙劣敗筆,才導致了大元帝國的迅速滅亡。這才是壓垮帝國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儘管在當時的中原社會,元朝封建統治集團的殘暴殺戳淫威與嚴苛刑法制度使得中原社會間,從表面上的唯唯諾諾,低聲下氣變成唯命是從直至蒙漢一家親的和氣一團…但表象的效忠順從並不代表著中原地主階層與士族子弟們的絕對忠心,他們內心深處,時刻準備著為誓死抵抗而東山再起…而所有這一切,在元朝統治集團心中卻很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漢族人受傳統儒家道德思想的薰陶與束縛太久,身上早已沒有了血性和敢於與之抗爭的勇氣。因此,他們從心底裡就開始瞧不起漢族人民。自公元1271年元帝國建立伊始,直到公元1368年元朝覆滅,蒙古統治階級始終無法完全有效地融合入到以漢族人為主的中原社會里…蒙古人除了滿腦子的冷血殺伐與武力征服外,在他們的心中,他們就是無上榮耀的天下至尊。他們天生就是優等民族,他們與生俱來就是能主宰生殺大權的唯我獨尊的天之驕子。他們先天性的自我感覺良好正是迅速走向衰亡的真正幫兇…某以為,這才是大元帝國真正走向覆滅的最為關鍵的原因所在!其實,蒙古人根本不清楚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什麼?那就是中庸之道!而這,才是慈悲為本里說的仁者無敵。而這,才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之所在…蒙古人骨子裡只識一昧地專橫殺戳觀,其最終所換來的結果只能是以暴易暴,永不休止的血腥廝殺…問世間,冤冤相報何時了?直至地老天荒時…所以,這才是大元朝快速走向覆滅的最根本之所在!當隨後朱元璋振臂一呼,揭杆而起時。其造反大旗上:驅除韃虜,復我華夏…瞬即引起全天下漢人的共鳴。所有的漢族人皆爭先恐後,誓死拚命效勞…因此,起義軍所過之處,元帝國之鐵騎皆 聞風喪膽,望風披靡。而這,也正是元帝國這座四分五裂,分崩離析之大廈,在頃刻間立刻化為烏有,灰飛煙滅的根源所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最大的戰鬥機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