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昏65137512

    提到“問題學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學習不好惹事生非的孩子,就是不讓家長老師省心的主。如果按照大家的想法,“問題學生”和學習好的孩子不沾邊,但我要說,有些學習好的孩子又何嘗不是“問題學生”呢?

    學習好的孩子成績優異,是不爭的事實,但這樣的孩子依然存在抗挫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弱等短板,這些短板正是“問題學生”的表現。

    達爾文讓我們懂得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狼性法則”卻證明了合作、交流、忠誠和堅韌是生存的根本。

    對照狼性法則,我們發現不管是學習好還是學習差的孩子,缺乏堅韌品質的共性問題比較突出,這個問題如果不加以重視,將制約和影響這些孩子未來的成長和發展。作為家長,應該重視孩子堅韌品質的培養。

    01、為什麼說孩子缺乏堅韌的品質

    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對“堅韌”品質給予這樣的定義:“身處逆境、傷痛、悲劇、威脅或巨大壓力的環境也能很好適應。”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在一次會議上指出:在決定一個人的成就方面,堅韌(毅力)也許和智力同樣重要。

    積極心理學認為,堅韌是取得成功的一個必要條件,沒有堅韌的品質作為積澱,就很難在專業領域內達到一定的高度。

    這也充分說明,擁有堅韌的品質對一個人的成長是何等的重要。可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往往把重心都放在了孩子的學習上,家長的關注點是孩子成績的變化,將來能不能考取一所名牌大學,往往忽略了對孩子堅韌品質的培養。

    近些年,大中小學生自殺事件屢見報端,事件發生後,廣大網民抱以心痛和惋惜,事件背後恰恰反應了孩子堅韌品質的缺失。

    前不久,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研究生陳澤民跳樓自殺事件,再一次給廣大家長敲響了警鐘。他憑藉實力考取了985名校研究生,說明他很優秀,透過他生前撰寫的文章,卻暴露出他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是那麼軟弱。

    哈佛大學精神病研究者阿瑟.克萊因曼認為,社會目前充滿壓力和競爭,因此,年輕人缺乏應對困難的經驗,容易患抑鬱症並由此引發更嚴重的心理危機。

    可見,面對未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和危機,孩子無論是在學業上取得成功,還是想攀登人生的高峰,都應該擁有堅韌的品質,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勇往直前的精神,這樣才能儘量避免產生心理危機。正所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是也。

    02、孩子缺乏堅韌品質的原因是什麼

    心理學專家王極盛教授表示,中國有70%的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過分保護,什麼事情都包辦代替。不合格的教育方式帶來的結果就是年輕人的承受挫折能力差、適應能力差、自信心差、勇敢面對的能力差。

    也就是說,現在的家長把孩子都包裹起來,恐怕孩子受到一點點傷害。俄羅斯有一種玩具叫套娃,中國的孩子就相當於套娃玩具最裡層那個,這樣的保護,使孩子失去自我發揮和鍛鍊的空間,孩子的堅韌品質自然得不到培養。

    父母對孩子生活的過度安排,自理能力差

    事實上,每個家庭都對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值,這樣的期望值也成為阻礙孩子堅韌品質培養的絆腳石。家長認為,孩子學習應該是爭分奪秒的,這就導致孩子的個人生活會被家長過度安排,目的是為孩子爭取更多的學習時間。

    朋友家的孩子王宇就屬於這種情況,孩子的生活學習一直由父母包辦,王宇從小就只管學習,學習成績確實不錯,今年高考打了600多分,學校及專業也是父母選擇的。可是,想到孩子要離開父母進入大學校門時,夫妻二人犯了難,原因是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太差,擔心孩子適應不了大學生活。於是,二人一合計,利用暑假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培訓。

    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 (IACMSP) 理事長鄧明昱博士表示,近幾代的華裔留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經受磨練少、家庭寵愛多、經受不起壓力,到了美國要獨自面對生活上的大小事宜,適應新環境較慢,一比較後還容易產生心理失衡,又沒有家人依靠和鼓勵。

    由此可以看到,孩子學習上的優秀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優秀,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往往更缺乏這種堅韌的品質,這與心理學專家王極盛教授的觀點正相關。家長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父母不擺脫現在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堅韌品質是很難培養出來的。

    學校忌憚學生出現安全問題,失去培養學生堅韌品質的機會

    學校教育中,安全工作已經擺在首要位置,制約了學校工作放不開手腳,導致很多活動取消。使學生失去了培養堅韌品質的機會。

    比如:學校取消的運動會、越野賽、籃球比賽等,這些體育活動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緩解學習壓力,還能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堅韌品質得到培養。但是,考慮到這些體育活動中容易給學生帶來傷害,學校承擔不了責任,只能停止開展這些活動。

    記得小時候,這些活動成了學校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每年都積極踴躍報名參加,參加田徑專案比賽中,摔倒了爬起接著跑,3000米長跑咬緊牙關硬是堅持了下來,這些活動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留下了深深烙印。那時候,學校不僅組織開展這樣的活動,還組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修水渠、收玉米這些活我都幹過。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學生參與勞動的機會少了,為了孩子的安全,激烈的體育活動取消了,這無形中使學生們堅韌品質的培養受到了影響,孩子會因缺少這種韌勁,遇到困難就容易退縮。

    安逸的生活,讓孩子失去追求夢想的勇氣

    如今,家庭生活條件都不錯,缺衣少吃的那個年代已經成為過往,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顯著增加,孩子的生活更加安逸,漸漸失去了追求夢想的勇氣。

    彭端淑在《為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四川邊遠地區有貧富懸殊的兩個和尚,都想到南海朝聖,富和尚幾年間一直打算僱船順江而下直到南海而最終沒有去成;窮和尚卻憑著一隻盛水的瓶子和一隻討飯的缽,步行到達了南海並且勝利返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身處逆境的和尚最終能夠到達南海,正是因為具有堅韌的意志,不達目地不罷休的勇氣,這也是狼性法則的動力源泉。

    看看我們的孩子每天都是怎麼生活的,懂事的孩子幾乎都在學習,不懂事的孩子吃喝玩樂氣父母。比如孩子明天休息,有多少孩子能早早起床,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這樣的孩子現在恐怕是少之又少,多數孩子起床後往往是臉不洗牙不刷瘋狂玩手機,生活習慣混亂,堅韌品質怎麼能得到培養呢?

    03、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堅韌品質

    擁有堅韌品質對孩子如此重要,家長如何引導和幫助孩子培養呢?

    愛之有度,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完成

    父母對孩子的愛要把握好分寸感,要愛之有度,孩子能獨立完成的事,一定要由孩子自己完成,家長不宜包辦,家長要學會放手,孩子要經常動手。這樣,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技能得到提高,孩子會更加獨立。

    景岡山和妻子馬葭在教育兒子方面,特別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馬葭說:”兒子上小學後就不用保姆照顧,孩子寄宿在學校讀書,開學前一晚,孩子會自己打包行李,把所需物品收拾好。

    可見,景岡山夫婦在兒子的教育方面有自己的見解和方法,這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都大大增強。那麼,我們在培養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妨先反思一下,有哪些事該孩子完成的,父母代辦了,今後,就應該把這些事還給孩子,並監督完成。孩子不完成的,父母對孩子應進行適當的懲罰,當然,這個懲罰不是打罵,比如不做的話,孩子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或者孩子有想要東西,家長不答應給他買。

    增強孩子的運動強度,挑戰孩子的毅力

    牛津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曾合作,研究體育運動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透過對上百萬青少年的跟蹤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參加體育運動的青少年,比不參加體育運動的青少年,對抑鬱、壓力等精神問題的抵禦能力更好,且有助於緩解抑鬱。

    由此可見,孩子的體育運動能夠增加孩子的抗壓能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是十分有益的,家長完全可以利用孩子的休息時間,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運動。

    登山運動就有利於孩子堅韌品質的培養,家長可以帶孩子不斷挑戰登山的高度,但也要量力而行,在登山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給孩子一些鼓勵,也可以組織家庭成員登山比賽,這樣更容易激發孩子登山的熱情。除此之個,也可以帶孩子攀巖,游泳等,運動讓孩子充滿活力,既利於孩子更好的學習,又增強了孩子的毅力。

    給孩子正面引導和暗示

    對於父母而言,在孩子的學習成長過程中,不失時機的給孩子一些正面引導和心理暗示,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有很大幫助的。比如孩子進步,要及時給予鼓勵;孩子考試沒有考好,父母要給予孩子安慰和信任,可以說:“我相信你是最棒的。”或者孩子上學前,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加油的手勢。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羅森塔爾和雷諾爾.賈可布森曾來到一所小學,隨意選了幾個班級對孩子進行智力測試。他們在這幾個班級隨機挑選了一些孩子,並說這些孩子經過智商測試,天賦很高。從那以後,老師和其他孩子都把他們當天才看待。大半年後,兩位心理學家回訪,發現他們當初隨機挑選的那些孩子,果然進步很大。

    兩位心理學家的測試成果,揭示了對孩子積極心理暗示的作用是不可小視的。這也充分證明,家長如何能夠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積極心理暗示,孩子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對於孩子應對困難,提高成績都有很大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粥的100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