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農業是指透過生物營養強化技術生產出來的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農產品,如:富硒、富鋅、富鈣功能、維生素富集的農產品。
功能農業作為中國科學家率先提出的趨勢性新方向,中國目前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緊緊抓住功能農業這一新興方向,就能把它做成中國機遇。
最容易被忽視,中國“患病”人口3個億
中國糧食總產量已經連續多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高居世界第一,能吃飽飯現在基本上不再是問題。但吃飽並不等於吃好。很多人也許患有“隱性飢餓”。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把膳食中缺乏維生素、礦物質稱為“隱性飢餓”。“隱性飢餓”可怕在平時自己感覺不到,只有到達一定的程度才被感知。某些營養物質長期攝入不均衡,會導致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例如肥胖、長不高、貧血等。
目前,全球約有20億人在遭受“隱性飢餓”,我們國家“隱性飢餓”的人口數量就達到3個億。
消除隱性飢餓靠“功能農業”
“隱性飢餓”的危害如此之大,人們不得不重視。一方面要大力倡導人們合理的膳食,另一方面,適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一般而言,分為食補和藥補。但對華人來說,食補更易於接受。
那食補如何實現?一是直接攝取富含上述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二則給現在的農業附加一些“功能”,搞“功能農業”。
功能農業有三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人民增壽
功能農業這一新概念,由趙其國院士為組長的中國科學院農業領域戰略研究組在全球首次提出,是研究組在《中國至2050年農業科技發展路線圖》與《科技發展新態勢與面向2020年的戰略選擇》中確定的重要新興農業科技方向。
中國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院尹雪斌團隊是最早系統開展功能農業研究和產業化的實踐團隊。目前他們在中國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蘇州研究院建立有功能農業工程中心和功能農業重點實驗室。
2008年同步於蘇州工業園區建立的蘇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硒谷科技”),最早開展了功能農業的產業化實踐,已成為功能農業技術第一品牌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國內乃至全球創造了多項第一。
作為一項新興的農產品增值技術,功能農業透過差異化實現了農產品營養品質的提升、滿足了消費者健康消費需求,帶動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因此說功能農業既順應國家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趨勢,同時又具備三增效應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人民增壽”。
農業增效。“功能農業”消除“陰性飢餓”的方法,是向土壤中新增微量元素礦物質營養劑,改善土壤的礦物質水平與作物根際環境,進而作物吸收微量元素,透過食用再到人體。
功能農業,可以有力地提升農產品的“效”,做實“特”字文章。
硒作為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具有極強的抗氧化性,被譽為“長壽元素”。但是硒在土壤中的分佈不均勻,大多數地方都處於“少硒”“缺硒”狀態。從2006年開始,湖南省以給農作物補充富硒肥等方式,啟動補硒工程。2018年年底,湖南對外整體建立“硒潤三湘”品牌,力促2019年全省富硒農產品銷售收入突破130億元。
富硒農產品也獲得一定的市場認可。江津22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組團參加第十八屆中國西部(重慶)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推出富硒大米、富硒茶、富硒花椒等50餘種富硒農產品,開幕首日的零售額達到26萬元。
“目前農業企業在功能農業產業化中投入產出比一般在1:10~1:20,因此當功能農業科技企業產值達到2.5億元時,將直接帶動產值達到50億元,間接帶動大農業產值在100億元以上。”趙其國院士說。
據預測:2020年,全球將推出80-100種功能農產品,僅中中國產值就將達1000億元;功能農業在農業中的佔比2020年將達到1%,2030年達到10%,2050年達到50%以上,產值將達數萬億。
人民增壽。高產農業解決了人們吃飽的問題,綠色農業解決了人們吃得安全的問題,功能農業主要是希望解決人們“吃得健康”的問題,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從“吃飽”、到“吃得安全”、再到“吃得健康”的需求,屬於農業3.0。
“功能農業”得到國家重視
2017年中央一號檔案明確提出“加強現代生物和營養強化技術研究,挖掘開發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在趙其國院士看來,這是功能農業有關表述首次進入中央一號檔案。
功能農業有關表述首入農業農村部“主食提升行動”。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主食加工業提升行動的通知》提出,“開發多元產品,以功能化、營養化、便捷化消費需求為主導”。功能農業有關表述首入農業農村部主食提升行動,並作為產品多元化的首要方向。
國家糧食與物資儲備局“中國好糧油”、“科技興糧”兩大行動鼓勵開發功能糧油產品。國家糧食與物資儲備局聯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印發的《關於“科技興糧”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企業申請新建一批糧食行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進一步增強糧食產業創新能力”,並將“開發小麥、稻穀、大豆、雜糧、特色植物油脂等功能性、專用性新產品”等功能糧油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國家優質糧食工程”均提出“營養、健康”是“好”字的標準。
國家糧食與物資儲備局張務鋒局長在聽取了中國科技大學蘇州研究院功能農業重點實驗室主任尹雪斌博士彙報後,表示支援開展功能糧油技術創新,以服務支撐中國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
尹雪斌博士
功能農業是供給側改革新路徑
促進農產品的供給品種和質量,更加契合消費的需要,使農業的供需關係在更高的水平上實現新的平衡,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著重發力的一個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一個方面。以生物營養強化技術為支撐的功能農業,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一條新路徑。
山西“小雜糧王國”,功能農業的第一個省級樣板
山西省是利用功能農業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第一個省級樣板。山西“小雜糧王國”的名聲在全國比較響亮,有發展功能農業的基礎。在山西,功能農業2016年底已上升為山西省級戰略。
開展功能農業專業人才培養。2016年中共山西省委十一屆二次全體會議暨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提出要“在推進功能農業發展上實現重大突破,把產品調特、品質調高、產業調強、結構調優”。山西省政府擬投資3億支援山西農業大學建設山西功能農業研究院,聘請尹雪斌博士出任院長,並列支科研重大專項,還在山西農業大學率先建立功能農業專業。國家糧食與物資儲備局已支援山西農大聯合國家糧科院、江蘇省硒工程中心等共建“國家功能雜糧技術創新中心”,尹雪斌博士任中心主任。
培育功能農產品品牌。山西省農業廳出臺《山西功能農產品品牌建設活動方案》,明確了總體思路和任務目標。《方案》稱,從2017年開始,每年推出20個功能農產品品牌。到2021年,力爭實現培育100個功能農產品品牌,初步形成具有國內外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功能農產品品牌叢集。目前山西已經培育了一批功能農業方面的龍頭企業。
多省佈局功能農業
在河北、廣西、寧夏、江蘇和黑龍江等省區,紛紛佈局功能農業。2016年,1月份河北圍場簽約建立“十萬畝功能農業示範區”,5月份承德市簽約建立中國首個“百萬畝功能農業(扶貧)綜合示範區”,為此,承德市委、市政府還專門出臺了《關於加快功能農業扶貧綜合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和《承德市功能農業扶貧綜合示範區建設推進方案》。
廣西自治區領導十分重視功能農業的發展,在自治區主席專項資金支援下,廣西農科院與中國科技大學團隊、硒谷科技聯合建立了“廣西功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並在廣西農科院建立廣西富硒農業研究中心,還聯合發起建立“中國(南方)富硒功能農業研究中心”。
寧夏自治區農牧廳與硒谷科技共建“寧夏功能農牧業研究與推廣中心”,並聯合在中衛市開展了“十萬畝功能農業示範”,推出了富硒硒砂瓜、富硒枸杞。中衛市與硒谷科技合資成立寧夏硒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服務支撐寧夏硒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江蘇,《江蘇省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也已將功能糧油作為江蘇糧食科技創新亮點,和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其中,尹雪斌博士因在功能糧油科技創新方面的突出貢獻,入選首批“江蘇省糧食行業十大領軍人才”,江蘇省糧食局支援泗洪縣人民政府與硒谷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利用硒谷科技領先的功能糧油技術,共建“功能稻米特色小鎮”,打造“中國功能稻米之都”。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作為中國功能稻米發展上的一個縣級樣板,將建設中國首個功能稻米特色小鎮,在特色小鎮建設中,著力集聚科技、產業、旅遊和文化等一系列相關要素。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陽明區已聯合硒谷科技啟動建設“一區兩園五中心”,安徽省滁州市聯合硒谷科技建設“滁州硒谷功能農業科技園”,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把功能農業“做成中國機遇”
功能農業作為中國科學家提出的趨勢性新方向,中國目前處於國際領先水平,藉助農業供給側改革,有望透過中央及各地政府支援,加強產業鏈對接創新鏈,進一步夯實中國在功能農業上的領先優勢。功能農業最早的提出者趙其國院士希望,緊緊抓住功能農業這一新興方向,把它做成中國機遇。
功能農業是指透過生物營養強化技術生產出來的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農產品,如:富硒、富鋅、富鈣功能、維生素富集的農產品。
功能農業作為中國科學家率先提出的趨勢性新方向,中國目前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緊緊抓住功能農業這一新興方向,就能把它做成中國機遇。
最容易被忽視,中國“患病”人口3個億
中國糧食總產量已經連續多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高居世界第一,能吃飽飯現在基本上不再是問題。但吃飽並不等於吃好。很多人也許患有“隱性飢餓”。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把膳食中缺乏維生素、礦物質稱為“隱性飢餓”。“隱性飢餓”可怕在平時自己感覺不到,只有到達一定的程度才被感知。某些營養物質長期攝入不均衡,會導致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例如肥胖、長不高、貧血等。
目前,全球約有20億人在遭受“隱性飢餓”,我們國家“隱性飢餓”的人口數量就達到3個億。
消除隱性飢餓靠“功能農業”
“隱性飢餓”的危害如此之大,人們不得不重視。一方面要大力倡導人們合理的膳食,另一方面,適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一般而言,分為食補和藥補。但對華人來說,食補更易於接受。
那食補如何實現?一是直接攝取富含上述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食物,二則給現在的農業附加一些“功能”,搞“功能農業”。
功能農業有三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人民增壽
功能農業這一新概念,由趙其國院士為組長的中國科學院農業領域戰略研究組在全球首次提出,是研究組在《中國至2050年農業科技發展路線圖》與《科技發展新態勢與面向2020年的戰略選擇》中確定的重要新興農業科技方向。
中國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院尹雪斌團隊是最早系統開展功能農業研究和產業化的實踐團隊。目前他們在中國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蘇州研究院建立有功能農業工程中心和功能農業重點實驗室。
2008年同步於蘇州工業園區建立的蘇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硒谷科技”),最早開展了功能農業的產業化實踐,已成為功能農業技術第一品牌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國內乃至全球創造了多項第一。
作為一項新興的農產品增值技術,功能農業透過差異化實現了農產品營養品質的提升、滿足了消費者健康消費需求,帶動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因此說功能農業既順應國家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趨勢,同時又具備三增效應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人民增壽”。
農業增效。“功能農業”消除“陰性飢餓”的方法,是向土壤中新增微量元素礦物質營養劑,改善土壤的礦物質水平與作物根際環境,進而作物吸收微量元素,透過食用再到人體。
功能農業,可以有力地提升農產品的“效”,做實“特”字文章。
硒作為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具有極強的抗氧化性,被譽為“長壽元素”。但是硒在土壤中的分佈不均勻,大多數地方都處於“少硒”“缺硒”狀態。從2006年開始,湖南省以給農作物補充富硒肥等方式,啟動補硒工程。2018年年底,湖南對外整體建立“硒潤三湘”品牌,力促2019年全省富硒農產品銷售收入突破130億元。
富硒農產品也獲得一定的市場認可。江津22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組團參加第十八屆中國西部(重慶)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推出富硒大米、富硒茶、富硒花椒等50餘種富硒農產品,開幕首日的零售額達到26萬元。
“目前農業企業在功能農業產業化中投入產出比一般在1:10~1:20,因此當功能農業科技企業產值達到2.5億元時,將直接帶動產值達到50億元,間接帶動大農業產值在100億元以上。”趙其國院士說。
據預測:2020年,全球將推出80-100種功能農產品,僅中中國產值就將達1000億元;功能農業在農業中的佔比2020年將達到1%,2030年達到10%,2050年達到50%以上,產值將達數萬億。
人民增壽。高產農業解決了人們吃飽的問題,綠色農業解決了人們吃得安全的問題,功能農業主要是希望解決人們“吃得健康”的問題,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從“吃飽”、到“吃得安全”、再到“吃得健康”的需求,屬於農業3.0。
“功能農業”得到國家重視
2017年中央一號檔案明確提出“加強現代生物和營養強化技術研究,挖掘開發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在趙其國院士看來,這是功能農業有關表述首次進入中央一號檔案。
功能農業有關表述首入農業農村部“主食提升行動”。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主食加工業提升行動的通知》提出,“開發多元產品,以功能化、營養化、便捷化消費需求為主導”。功能農業有關表述首入農業農村部主食提升行動,並作為產品多元化的首要方向。
國家糧食與物資儲備局“中國好糧油”、“科技興糧”兩大行動鼓勵開發功能糧油產品。國家糧食與物資儲備局聯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印發的《關於“科技興糧”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企業申請新建一批糧食行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進一步增強糧食產業創新能力”,並將“開發小麥、稻穀、大豆、雜糧、特色植物油脂等功能性、專用性新產品”等功能糧油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國家優質糧食工程”均提出“營養、健康”是“好”字的標準。
國家糧食與物資儲備局張務鋒局長在聽取了中國科技大學蘇州研究院功能農業重點實驗室主任尹雪斌博士彙報後,表示支援開展功能糧油技術創新,以服務支撐中國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
尹雪斌博士
功能農業是供給側改革新路徑
促進農產品的供給品種和質量,更加契合消費的需要,使農業的供需關係在更高的水平上實現新的平衡,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著重發力的一個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一個方面。以生物營養強化技術為支撐的功能農業,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一條新路徑。
山西“小雜糧王國”,功能農業的第一個省級樣板
山西省是利用功能農業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第一個省級樣板。山西“小雜糧王國”的名聲在全國比較響亮,有發展功能農業的基礎。在山西,功能農業2016年底已上升為山西省級戰略。
開展功能農業專業人才培養。2016年中共山西省委十一屆二次全體會議暨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提出要“在推進功能農業發展上實現重大突破,把產品調特、品質調高、產業調強、結構調優”。山西省政府擬投資3億支援山西農業大學建設山西功能農業研究院,聘請尹雪斌博士出任院長,並列支科研重大專項,還在山西農業大學率先建立功能農業專業。國家糧食與物資儲備局已支援山西農大聯合國家糧科院、江蘇省硒工程中心等共建“國家功能雜糧技術創新中心”,尹雪斌博士任中心主任。
培育功能農產品品牌。山西省農業廳出臺《山西功能農產品品牌建設活動方案》,明確了總體思路和任務目標。《方案》稱,從2017年開始,每年推出20個功能農產品品牌。到2021年,力爭實現培育100個功能農產品品牌,初步形成具有國內外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功能農產品品牌叢集。目前山西已經培育了一批功能農業方面的龍頭企業。
多省佈局功能農業
在河北、廣西、寧夏、江蘇和黑龍江等省區,紛紛佈局功能農業。2016年,1月份河北圍場簽約建立“十萬畝功能農業示範區”,5月份承德市簽約建立中國首個“百萬畝功能農業(扶貧)綜合示範區”,為此,承德市委、市政府還專門出臺了《關於加快功能農業扶貧綜合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和《承德市功能農業扶貧綜合示範區建設推進方案》。
廣西自治區領導十分重視功能農業的發展,在自治區主席專項資金支援下,廣西農科院與中國科技大學團隊、硒谷科技聯合建立了“廣西功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並在廣西農科院建立廣西富硒農業研究中心,還聯合發起建立“中國(南方)富硒功能農業研究中心”。
寧夏自治區農牧廳與硒谷科技共建“寧夏功能農牧業研究與推廣中心”,並聯合在中衛市開展了“十萬畝功能農業示範”,推出了富硒硒砂瓜、富硒枸杞。中衛市與硒谷科技合資成立寧夏硒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服務支撐寧夏硒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江蘇,《江蘇省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也已將功能糧油作為江蘇糧食科技創新亮點,和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其中,尹雪斌博士因在功能糧油科技創新方面的突出貢獻,入選首批“江蘇省糧食行業十大領軍人才”,江蘇省糧食局支援泗洪縣人民政府與硒谷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利用硒谷科技領先的功能糧油技術,共建“功能稻米特色小鎮”,打造“中國功能稻米之都”。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作為中國功能稻米發展上的一個縣級樣板,將建設中國首個功能稻米特色小鎮,在特色小鎮建設中,著力集聚科技、產業、旅遊和文化等一系列相關要素。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陽明區已聯合硒谷科技啟動建設“一區兩園五中心”,安徽省滁州市聯合硒谷科技建設“滁州硒谷功能農業科技園”,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把功能農業“做成中國機遇”
功能農業作為中國科學家提出的趨勢性新方向,中國目前處於國際領先水平,藉助農業供給側改革,有望透過中央及各地政府支援,加強產業鏈對接創新鏈,進一步夯實中國在功能農業上的領先優勢。功能農業最早的提出者趙其國院士希望,緊緊抓住功能農業這一新興方向,把它做成中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