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44751219567

    請檢視“世界的本質”一文 佛教的宇宙觀是緣起法,人生觀是因果論。

    緣起,就是世間所有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沒有自己產生自己的現象(諸法無我),沒有永恆不變的現象(諸行無常)。譬如眾木聚生而為林,林只是個假名,除眾木外,別無自體。無自體也叫做“無自性”。所以龍樹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空”乃是一切法的真實相狀。所以佛教講宇宙是無始無終。如果有開始,那麼這個開始以前是什麼樣子?但這與不可知論有本質的區別。唯物主義說物質決定意識的產生,卻解釋不了物質是如何產生的。如果物質不是被產生或決定的,那就是本來就有的,那豈不成了無因之果?如果一種(比如物質)現象無緣無故的出現,在違反唯物主義的因果關係(有果必有因)、偶然性與必然性關係的同時,與基督教的上帝——所謂的第一因,有什麼兩樣?有人解釋說大爆炸,那大爆炸前的狀態又是如何產生的?這又與另外一個問題:上帝是怎麼產生的,有什麼兩樣? 羅素在“為什麼我不是基督徒”文中說:我們看到的世界萬物都有起因,你一步一步地追本溯源,最後就會發現一個最初起因,我們就給這個最初起因以上帝的名稱。直到十人歲那年,有一天讀到約翰·斯圖亞特·穆勒自傳時,忽然發現這麼一句話:“父親教導我說,‘誰創造了我?’,是無法解答的難題,因為接著人們必然要問,‘誰又創造了上帝?’”今天我仍然認為,這句極端簡單的話指出了最初起因這一論點的荒謬。如果說萬物都要有起因,那麼,上帝也必有起因,如果存在著沒有起因的事物,那也很可能就是世界,正和可能是上帝一樣,因此這一論點就毫無活力可言。沒有任何理由說世界沒有起因就不能產生。另一方面,我們也沒有理由說世界不應該本來就是一直存在著的。我們更沒有理由認為世界一定要有個開始。認為萬物必定都有個開始的觀念實際上是因為我們缺乏想象而造成的。因此,我大概不必在最初起因的論點上浪費時間了。這一點,量子力學已經解釋清楚了。在量子力學中,量子的運動狀態是不確定的,所謂的“客觀存在”在量子力學裡是沒有的。在這裡,所謂主觀、客觀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接近了佛教的說法。所以愛因斯坦說,他不相信上帝是在擲骰子,就是指量子運動的隨機性。美國德克薩斯州州立大學的量子力學專家威勒博士,在實驗觀察中證實:“只有受到觀察,才有存在,若無觀察,就無物存在!”這就是量子力學裡的“觀察者促變律”。著名物理學家菲列茲倫敦說:“馮紐曼的精微量子學說顯示出物質上的實體只不過是人類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實體是思想意念。” 量子力學表明:實驗中觀察者的意圖起著重大的作用。一個量子力學系統在某個特定狀態被觀察得越頻繁,該系統就越可能保持原來狀態。表明人的心念與無生命物體存在著微妙的互動溝通。在醫學上,一個患者如果樂觀豁達,他的病就容易好,這已是人們的共識。而有的人做了腫瘤切除手術,但始終懷疑還在,結果腫瘤真的會回到身體來。在量子力學中,觀測者的主觀行為或稱精神因素,已成了不可避免的作用之一,觀測者所能測到的資料,已非干擾前的本來狀態。這就是“測不準定律”。當你要“確定”一電子的位置時,這一確定,就給了這個電子極嚴重的影響,它的動量立刻變到無窮大,它再也不是原來電子的行為了。而當你要“確定”它的動量,則它的位置又無法確定,至多隻能確定它在某點出現的機率而已。但如果你要問,宇宙是怎麼生成的?就像問:眾生本來是佛,怎麼會有無明,無明是怎麼生出來的?圓覺經裡金剛藏菩薩問佛: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佛說:譬如幻翳,妄見空花,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無花,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離於花翳。害了眼病,看到空中有花,眼病好了,問:這花是什麼時候生出來的?本來就沒有花嘛,還說什麼時候出現的!無明就是“空花”,空中本來沒有花;就是六祖慧能講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普通人很難理解。因為凡人都是以幻為真,而佛教說四大皆空。《華嚴經》說:“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古今中外,都在講宇宙本體,組成世界的最小成分。《莊子-天下篇》也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說明物質無限可分,永遠沒有什麼最小的組成成分! 世親菩薩在《唯識二十頌》裡“極微與六合,一應成六分,若與六同處,聚應如極微”,就闡述了當時外道學說,即組成物質世界的最小成分——“極微”,根本不存在的原因。剛曉法師《述說唯識二十頌》裡解釋:假如說【極微】能夠成立,是【實在】的,而且如外道所言,可以相合,那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我們來看一下。  實在的東西,就一定有大小,一定要佔有空間,一佔有空間,那麼一定有三維六個方位:前、後、左、右、上、下,這是絕少不了的。比如這個粉筆盒子 ,從左邊兒來看,就只能看見這隻小白兔,至於右邊兒是什麼,我不知道。從上邊兒來看,我就看不見下邊兒到底是什麼。假如說我有一輛汽車,要裝一車粉筆 。我們把這一盒叫做A,A左邊兒的這一盒粉筆,它只能與A的左側邊相接觸, 而不能夠與A右側邊相接觸,也不能與A的前邊面相接觸,後邊面、上邊面、下 邊面也是不能夠接觸的。在A右邊兒的這一盒粉筆,它只能與A的右側邊相接觸 ,而不能與A的左側邊相接觸,也不能與A的前邊面相接觸,後邊面、上邊面、下邊面也是不能夠接觸的。在A前邊兒的這一盒粉筆,它只能與A的前邊面相接 觸,而不能與A的左側邊相接觸,也不能與A的右側邊相接觸,後邊面、上邊面 、下邊面也是不能夠相接觸的。在A後邊兒的這一盒粉筆,它只能與A的後邊面 相接觸。而不能與A的左側邊面相接觸,也不能與A的右側邊相接觸,前邊面、 上邊面、下邊面也是不能夠接觸的。在A上邊兒的這一盒粉筆,它只能與A的上 邊面相接觸,而不能與A的左側邊相接觸,也不能與A的右側邊相接觸,前邊面 、後邊面、下邊面也都不能夠接觸。在A下邊兒的這一盒粉筆,只能與A的下邊 面相接觸,而不能夠與A的左側邊相接觸,也不能與A的右側邊相接觸,前邊面 、後邊面、上邊面也不能夠接觸。這是說這一盒粉筆,那麼我們說一個極微呢? 同樣的道理,中間有一個極微,它的周圍也充滿極微。我們稱中間這個極微為甲 。在甲極微東側的這個極微,只能與甲極微的東側邊面相接觸,而不能與其他邊 面相接觸。甲極微西側的這個極微,只能與甲極微西側邊面相接觸,而不能與其 他邊面相接觸。甲極微南邊的這個極微,只能與甲極微的南邊面相接觸,而不能 與其他邊面相接觸。甲極微北邊的這個極微,只能與甲極微的北邊面相接觸,而 不能與其他邊面相接觸。甲極微上邊的這個極微,只能與甲極微的上邊面相接觸 ,而不能與其他邊面相接觸。甲極微下邊的這個極微,只能與甲極微的下邊面相 接觸,而不能與其他邊面相接觸。這是一一對應的,絕無可混亂的餘地。窺基的 《述記》中說:“東極微處無理容有餘五方處極微。”這樣一來呢,一個極微就 可以劃為六個組成部分。既然一個極微可以分做六個組成部分,則極微還能叫極 微嗎?極微就是小得不能再小、無法再分的單位呀~~既然它可以分為六個組成 部分,那麼它一定不是最小的單位,既不是最小的實體單位,那也就不是極微了 ,這就犯自教相違的毛病。你們還有什麼話說呢? 結論是:物質世界的最小組成成分不存在!或者說:最小的組成成分根本不是“實在的(客觀實在)”! 這樣一來,佛教說的“空”,就不僅僅是無能獨存、永恆的自性空,也是“當體即空”了。這就是為什麼佛教高僧很多能突破時空障礙,有神通的原因。愛因斯坦也說過:時間、空間是我們的錯誤認識,是假象。華嚴經裡講:我於一時見三世。唯物主義:自然界裡【從來沒有物質】的這種東西,物質這個概念是人類發明的,拿它應用到一種事物的狀態裡去。這種應用,就是賦予名稱或概念謂之。這點,恩格斯都在《自然辯證法》裡說過了。他說:注意。【物質本身是純粹的思維創造物和抽象。】當我們把各種有形地存在的事物聯合在物質這一概念下的時候,我們就把各種事物的質的差異都撇開了。因此物質本身和特定的存在著的物質不同,並不是感覺上存在著的東西。同時,他也說過︰然而確實對我們說: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是物質和運動!當然不知道,因為還沒有任何人以其他的某種感性方式看到或體驗到物質本身和運動本身;人們所碰到的只是各種不同的現實地存在的實物和運動形式。實物、物質無非是物質的東西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總和中抽象出來的;運動本身無非是一切從感覺上感知的運動形態的總和;像『物質』和『運動』這樣的名詞無非是簡稱,我們就用這種簡稱把許多不同的可以從感覺上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屬性把握住。因此,只有研究個別的實物和個別的運動形式,我們也才認識物質和運動本身。」恩格斯這些話說的都是什麼意思呢?很簡單,我們所說的【【所謂物質,不過是一些運動的形態。根本就不存在著這種東西。】】你窮究它存在不存在,或者本來有沒有,有什麼意義呢?再講得明確一點,這就是說︰只有這些形態所產生出來的一些作用和影響,才是我們所需要注意的。而不是所謂的物質本身。因為只有這些形態所產生出來的一些作用和影響,即所謂的形勢,才影響及我們的生活,而不是什麼物質。這才是我們主觀上不能任意去左右的。我們只有認識到這些形勢,我們才有可能去發揮我們人的作用。恩格斯在另一段話裡,同樣把這個道理說明白。他說︰「如果我們認識了物質運動形態,我們也就認識物質本身,因而我們的認識就完備了。只有從這個普遍的相互作用出發,我們才能達到現實的因果關係。」現在把問題講回原來的重點。【【唯物主義之所以主張物質決定意識,不過就是強調我們不能任意,我們只有知道事物的聯絡和影響,只有認識這些事物的運動形態,那麼我們也才可以知道事物的來龍去脈,因而施加判斷或事前去預防。】】而只有事前先知道了事物的關係,我們才有可能在腦袋裡有著那些事物的關係。這就不能憑空想像了。否則即會誤事。唯物主義講的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道理。此即所謂按照事物的原相來瞭解問題是也。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整本的《德意志意識形態》裡談的都是這個問題呢! 緣起法也如此。緣起性空,緣起的是所謂“物質”所表現出來的性質,而不是說有真實的物質存在(小乘、外道認為“極微”是實在的。)。這種所表現出來的性質,不是永恆不變、獨立自主、自我產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業廠房建設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