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呱呱農村記

     結婚禮儀,走過了一條由繁到簡的路。解放前,男娶女嫁不得自主,需由媒妁介紹,父母認可。結婚過程一般有五個環節,即納彩、問聘、送期、嫁娶于歸。下分述:  納彩:聯姻第一步,男家要向女家送禮物,如果收下了禮物,即可商談兒子婚事了。  問聘:經媒妁在男女兩家多次往來,雙方認定了婚事,就交換命單。一旦交換命單,就算訂了婚,稱為問聘。  送期:訂婚之後,嫁娶可早可遲。一旦擇吉,男家則攜帶財禮送往女家,商定嫁娶之期。  嫁娶:這是聯姻的中心環節,歷代相傳,禮儀繁多,充滿封建迷信色彩。一般時經三天。第一天安鼓,遠親近戚都來,晚上有八音會吹奏。第二天娶親,新郎乘轎子到女家,需帶自用的紅綠攀帶,及新娘所用的首飾裝具和鳳冠披霞(後改為花冠旗袍),同行者除娶戚伴戚外,還有放炮的人。女家設宴接待,並擇一親近的孩子給新郎插金花。插花之後便可起程。進入洞房,新郎張弓四射,揭去新娘的遮面紅綾,從此,鬧洞房便開始了。首宴有鼓樂伴奏,歷時較長。菜上二道,新婚夫婦臨席敬酒,合座皆歡。第三天過後請人拜謝,新娘在婆家所住時日叫住九日。此後,新娘邀新郎歸省孃家,叫做于歸,孃家亦設宴接待。婚儀排場與否,需視貧富而定,富家以豪華為榮,窮人則力求儉簡。童養媳成婚,便瞎推圓房,擇吉同居,即算了事。  寡婦再嫁是一件難事。在封建禮教束縛下,名門婦女要為夫守節。一般人家,為維持生計,多行改嫁。屆時,男家派人去娶,形式極其簡單,然而攔擋頗多,家人族長常以錢要挾。新婚姻法頒佈以後,寡婦始從封建禮教的羈絆中解放出來。現在,再婚婦女同新婚婦女一樣,可以完全自主,唯所遺子女需妥善安排。  解放以後,封建迷信色彩逐漸減少,婚事程式漸行簡化,物件選擇都日趨慎重,父母對於兒女婚事,處於不主或半主狀態。自由戀愛者日漸趨多,但在形式上要找一個介紹人。男女雙方經人介紹後,即在男家或女家見面,稱為相親。此後,經雙方自由接觸,成熟時男家送聘禮於女家,算做訂婚。聘禮輕重不等,一班都以時髦衣料為主,也帶相當現金。如女家認可,就可以到鄉里領取結婚證。然後,擇日舉行結婚儀式,始成夫婦。婚禮減為一天,仍需新郎去娶,不再乘坐轎子,而以汽車、馬車或腳踏車代之。親朋亦要赴宴,並送賀禮,但結婚儀式極為簡單,只需奏樂、鞠躬、講話等幾項就結束了。目前,又有旅行結婚者,領過結婚證的男女,一同外出數天,便算結婚完畢。有女孩而無男孩的人家,可以入贅女婿,並有財產繼承權。所生子女之姓,可隨父、亦可隨母,蓋由家庭自議,外人不予干涉。  男娶女嫁之後,雙方家族朋友均行宴請。男方家族只請新娘,女方家族男女並請,且都在次年農曆正月上旬。第三年正月,男方要以白麵饃頭向女方家族宴請者回禮,並被再宴一次,俗稱代摸摸。  喪葬俗儀,解放前後變化不大,雖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一時難以盡改。現在仍有這樣幾個過程:入殮、報喪、送夜、出殯和復三等等。  解放以後,喪葬儀式有所改革,偶有臂戴黑紗開會追悼者,但尚未普及,現仍土葬。  婚嫁習俗:定親:通常由男方請媒人提媒,備禮傳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女方接帖後,將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若相和即回簡應允,名為允帖,視為正式定親。定親後,男方或男女雙方設宴謝媒,備禮相送,謂之喝定親酒。婚約既定,不能更改,遇節日和紅白大事還要相互往來。?  擇吉:俗稱下日子,即男方向女方請求婚期。先請陰陽先生算出吉日,忌單日、晦日,尚雙月雙日,以花朝節和臘八節的日子最多。選好後,用紅紙寫上喜日,備禮由媒人送至女方。女方若無異議,雙方著手各項婚事的準備。?  備婚:男方修建新房,裝飾室內,女方購置嫁妝。嫁妝有全嫁、半嫁之分。全嫁者箱櫃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興旺之意;半嫁則各樣兩套,象徵成雙成對。中等人家多置全嫁,農戶以半嫁者居多。豪富置超全嫁妝,極盡奢華。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備大禮送至女方家中,內有大肉、雞、鵝、衣物等。潢川縣南部在迎親前兩日,過禮必有1只公雞,女方須回1只母雞,而在縣北部則分別為公鵝、母鵝。商城縣在迎親前日,男方要在自家院中進行暖轎儀式,晚上賓客滿坐,喝暖房酒。新縣等地,新婚前夜由牽娘睡在新床上暖床。?  迎娶:迎親的時間,淮濱、固始、息縣等地均在凌晨或清晨,潢川、商城縣城關在午夜。是日,男家洞房、中堂、門、窗及樹幹張貼大紅“囍”字,有正貼和倒貼,倒貼者取“喜到”之意。迎親時,男方備彩轎至女家接親。新娘則請兒女雙全的婦女“開臉”,用兩根線絞除臉上汗毛;穿戴整齊,頭頂褡頭後入轎。入轎方式各地略有不同,商城縣新娘入轎前,先在準備好的清水桶上略坐片刻,再由叔或兄抱上轎;羅山縣由新娘兄長背上轎;潢川有些地方由親屬抱上轎,轎中另坐一男童壓轎。啟轎後,鼓樂先導,一路吹吹打打,不時鳴放鞭炮。新郎由鼓樂相伴迎至中途。轎至男家,紅氈鋪地,新娘由牽娘相扶出轎,沿紅氈至中堂行禮。新縣、息縣、潢川等地有新娘哭嫁習慣,即從入轎到男家,新娘一直哭啼哽咽。在潢川,花轎行程中若遇其他花轎,新娘須互換褲帶;入婆家門時,新娘要跨過馬鞍,並授以寶瓶抱子,意味著日後生活穩定、平安。  光山縣迎親時,新郎坐轎至女家搬親。女家擺席,新郎坐首席,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新郎喝“龍湯”(1條整魚或雞肉燒製),用筷子一撥,喝口水後放下,掏出“封子”賞錢。稍坐後,新郎辭去。片刻,新娘啟轎,轎門上用紅線系1塊精肉疙瘩(為的是打發邪惡)。到男家後,由男家迎親、牽親的婦女各2名和1名遞錫壺的少女(俗稱伴姑)等人開啟轎門,新娘接錫壺後下轎,意即承當媳婦。新娘進喜堂的步子越慢越好。拜堂後入洞房,先由新娘略吮一口棗子湯(子孫湯),接著端來一碗用雞製作的鳳湯,新娘只用筷子撥動一下,夾塊肉擲於床下,為的是喂虎狼怪物,使生子好養。?  成親:成親禮在正廳設香案進行,由司禮主持。新郎、新娘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父母,然後對拜。拜畢,新郎揭去新娘褡頭布。隨之擺席,大宴賓客。席上,新郎、新娘要按親近、輩份等一定次序,逐個向每位在座賓客雙雙敬酒。入夜,新郎、新娘飲合巹酒,然後入洞房。次日,有的地方以凳子為墩支撐梯子,從洞房一直搭到廚房門,梯上鋪紅氈毯,新娘從上面走到廚房祭灶,謂之過狀元橋。第三日(淮濱為第六日),新婚夫婦在日上三竿後由孃家兄接“回門”,孃家設酒宴款待,日落之前回婆家。在光山,第三天回門時,僅接新郎至岳父家,第六日新娘才走孃家。  鬧房:通常在婚禮的晚上進行,有的延續數日。鬧房時,“三天無老少”,允許長輩、平輩、小輩親朋和賓客嬉鬧,皆無禁忌。年青人鬧房最為活躍,多出些稀奇古怪的難題和遊戲讓新人回答或完成,引人發笑,以此捉弄新人,而新人無特殊原因不得拒絕回答。有的地方鬧房時,新娘要挨個點菸、敬酒,敬到誰都不能裝孬,敬到什麼時候就喝到什麼時候,這種鬧房酒常常喝醉方休。由於鬧房氣氛熱烈,整日整夜不歇,新人經此一陣常常精疲力盡,有的甚至累倒、病倒。??  淮濱婚俗:沿淮船民,漁民的男婚女嫁和陸地上稍有不同,成婚時。男方擺個小划子,婚禮置於船頭,送到女方船上,迎娶時,女方將男方聘禮和女方陪送的嫁妝都放到小劃頭上,連人一齊送到男方船上。男方迎親,派男親戚一人,划子櫓上拴兩條紅綢布,新娘到新郎船上後,客人爭要兩條紅綢(用以給小孩避邪)。??  光山婚俗:不論是送親還是迎親,都得準時”拜堂”。香案上置香燭,擺放鬥、秤、大蔥(意即稱心如意,四季長青)。新娘轎至,鼓樂鞭炮齊鳴,牽娘攙扶新娘入堂與新郎舉行婚禮。參拜、交拜禮畢,雙雙入洞房坐帳、拜床、喝“子孫湯”(也叫“連心湯”)??  喪葬習俗:漢族人亡後,首先立喪主(死者的長子或長孫,無孫則以次子)、喪婦(死者之妻,無者為喪主之妻)和司禮,置棺槨壽衣,棺槨用料以松柏為上,桐木、杉木次之。棺木的板數須成雙成對,厚2~3寸,4寸為好,5寸更佳。外形一頭大、一頭小。薄棺俗稱匣子,多用於幼喪。外刷土漆,呈深黑色,有的黑中雜以紅色,內外刷桐油。富有之家棺內底部鋪煉熟的糯米灰數寸厚,還有的熔入麻油、松香等。壽衣習慣用單數,5件,7件不等,藍、藏青、灰色均可,忌用黑色。不綴鈕釦,綴布帶繫著。衣外系一條白色棉線腰帶,線的根數與死者的年齡相同。腳穿棉鞋。、死者彌留之際,親屬靜候身旁“送終”。氣絕後,燒落氣紙,將屍體移至正屋,置於床板或草鋪上,頭向下方,臉蓋黃裱紙。板下點長明燈,設牢盆(即泥糊盆),燒紙及紙人,又扎紙臺插於門外樹上,稱“望鄉臺”。死者子女披麻戴孝,孝子手持哭喪棒,長約3尺。父喪用竹,母喪用桐,取父節在外,母節在內之意,棒上用白紙條纏繞。身系草繩或纏黑紗,穿草鞋或白麵布鞋,有的地方赤腳不穿鞋。光山、新縣等地,男性死了,孝鞋口左邊披臉子,女性死了則為右邊,父母雙亡則為雙邊。接著給死者沐浴,前身7次,後身8次,有的前後各擦3次,穿上壽衣後入殮。棺底鋪香末,末上墊紙或褥,有的還置5枚銅錢。抬屍時,喪主抱死者頭部人棺,頭朝棺木大頭,平直仰臥。頭枕3塊瓦,腳墊2塊磚。口中含錢,或食物、珠玉。  蓋棺後,用3枚大釘封口。光山縣忌用釘,用木楔,棺口用糯米粥糊紙密封。人殮後,棺立中堂為靈堂,親人按尊卑長幼,男女有序,肅立守靈。親朋至吊,送以銀錢、孝幛、祭牲(雞、魚、肉)、紙錢等物,家人不論長幼均跪門迎接。弔喪期間禁忌頗多,非葬事不談,面汙禁洗,女忌脂粉等。?  出殯前,請道士做齋,和尚唸經,超度亡魂,模擬陰間閻府種種酷刑,請其一一破除,以拯救亡魂,免遭陰間之苦;將紙紮金銀山、樓宅亭閣、傭人僕役、車馬服飾、望鄉臺等焚化,供亡人陰間使用;做堂祭,由喪主或司禮哭訴祭文,追述亡人生平事蹟和德行。官紳之家為取吉祥,對此儀極為重視,往往設大型道場,搭祭壇、祭棚,唸經數日,小禮1日,大禮3、5、7日不等,奢費無數。1、3、5日的不樹幡,只掛各種神像;7日齋的要樹大幡,道士採八卦和二十八宿,意為上天進表。做齋最後一日,在一空地上鋪一層柴草,將死者所用衣物付之一炬。出殯通常在亡後3日,富者有“五七”、百日、三年出殯的;拘忌風水者,有停數十年不葬的。出殯之際,親友全體舉哀,助喪者將牢盆舉起,讓喪主頭頂片刻後摔碎於地,即碎便起棺,鞭炮,鼓樂齊鳴,孝匾、輓聯、挽幛與執法器的道士、和尚、風水先生及吹打樂班先導,喪主手持招魂幡或手捧亡人遺像“拽纖’(長約4丈的白布一頭束於喪主頭上,另一頭搭在棺頭)隨後而行。抬棺者8人,俗稱“八仙”。途中親友設路祭,須停棺受祭,孝子陪拜叩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捲的12種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