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琴舞吉他社

    兩岸的樂壇,本是如兩條平行線般共同前行,羅大佑在臺灣抱起吉他,崔健在北京一聲吶喊。臺灣民謠大師輩出,大陸搖滾樂隊縱橫,臺灣進入群星璀璨的情歌時期,內陸也出現了校園民謠的風潮。隨後,兩岸的樂壇交織前行,四小天后紅遍大江南北,王菲走上金曲獎舞臺,周筆暢等陶喆R&B門徒出現在大陸選秀節目中。

    然而,這一幅並肩前行的景緻,在2017年徹底幻滅。

    《金曲獎》與大陸樂壇嚴重脫軌,樂壇權威為何淪落至此?

    圖片來自百度圖片

    這一切起因於“唱歌綜藝時代”的興盛。其實,音樂綜藝節目的出現,對於一個音樂行業的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但內陸樂壇的情況有些特殊,千禧年來臨之際,所帶來的不只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崛起,還有因為諸多因素而導致的盜版浪潮。

    那是華語樂壇少見的“逆發展”趨勢,盜版所帶來的打擊是毀滅性的。昔日縱橫樂壇的大廠牌紛紛垮臺,大批次音樂製作人專業轉行,歌手隱退,過氣接踵而至。整個行業都面臨著“沒錢賺”的困擾,就在一籌莫展之際,出現了《超級女聲》。

    超男超女時代的來臨,一舉扭轉了樂壇的頹勢,也因此完成了內陸樂壇從“唱片經濟”到“娛樂經紀”的轉型。可是,這種新人選秀的節目一定會面臨“人才枯竭”的問題。從“超女”到“好聲音”一屆不如一屆,甚至到了這一季《中國好聲音》已經沒有選手可以在賽後成功步入樂壇。大眾連冠軍的名字都想不起來。

    《金曲獎》與大陸樂壇嚴重脫軌,樂壇權威為何淪落至此?

    圖片來自百度圖片

    除了“新人挖掘”以外還有“炒舊時代剩飯”的方式,比如《我是歌手》,但這也逃不過資源枯竭的問題。所以,在2017年,樂壇遭受到兩大新生事物的猛烈衝擊,一個是偶像經濟,一個是網紅音樂(短影片音樂),一個透過粉絲刷榜,另一個依靠龐大的群眾基數,霸佔著今天的各大音樂排行榜。

    這直接導致音樂排行榜前10名,幾乎見不到新鮮音樂元素。這也使得內陸樂壇已經找不到具有權威性的音樂獎項。

    而今天的臺灣還依舊處在唱片時代,金曲獎的評審機制使得優秀的新人,還可以透過作品獲得成功。尷尬的是,如今的得獎熱門人選,Leo王,椅子樂隊等在內陸樂壇已經是聞所未聞的存在。

    《金曲獎》與大陸樂壇嚴重脫軌,樂壇權威為何淪落至此?

    圖片來自360百科

    但人民群眾心中的“權威感”還在,一是因為華語樂壇也實在找不到,其他具有權威性的獎項。而在歌手心中,金曲獎依舊是主流群體認證的重要平臺。網紅們在努力地藝人化,他們渴望在更多的主流媒體中露臉以便進入主流文化娛樂圈,而偶像經濟高速的迭代換新,尤其這兩年的偶像經濟出現衰退跡象,偶像們都急於轉型,希望透過官方認證來洗去偶像標籤。否則帶著這樣的標籤,每走一步都會被人們質疑“憑什麼”?金曲獎,就是可以助這兩者一步登天的平臺。當然,金曲獎是否能夠接納他們還另說。

    我的觀察,其實金曲獎的核心與忠實受眾始終都在,首先這個獎項本就是面向臺灣華語樂壇,而這部分歌手的音樂審美在不斷提高,觀眾的審美與品位也在不斷提高,而如今兩岸的樂壇,已經從兩條平行線往不同的兩個方向發展,一個逐漸走向豆蔻時代的低齡娛樂,外放又誇張的生命力的噴發。而另一個則是內斂、精緻且往自我方向不斷探索的過程,這也是成熟的規律,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會越來越脫離最廣泛又通俗的大眾審美。

    即便如此,金曲獎的收視率與關注度已經大大不如往。所以如果還想繼續保持引領主流樂壇的風向標的角色,那麼不可能不去接納時代潮流,對如此龐大的新生事物與流量視而不見。

    《金曲獎》與大陸樂壇嚴重脫軌,樂壇權威為何淪落至此?

    圖片來自360圖片

    而陳奕迅在金曲獎開場中,以《金氏紀錄》為名,以自己奪得歌王次數最多的身份演唱殷正洋《無盡的港口》、五月天《頑固》、蔡健雅《雙棲動物》、周杰倫 《安靜》、江蕙《甲你攬牢牢》 與張惠妹《黑吃黑》。

    這幾位歌手都是金曲獎紀錄的保持者,曾經在樂壇呼風喚雨的角色,在如今的新時代裡,這些天王巨星黯然失色。由陳奕迅這樣一個經歷了樂壇輝煌與衰落,唱片時代到數字時代的轉變,主流音樂到如今流量時代風雲變幻的人演唱再合適不過。而這兩個人的串燒,一個是花團錦簇的數字時代,一個是昔日輝煌的唱片時代,讓人思考良多。

  • 2 # 饅頭

    目前市場上打著金曲獎旗號的雜七雜八的獎項很多,但都是模仿臺灣金曲獎。臺灣金曲獎確實是目前華語樂壇最權威的音樂獎項,這一點的具體體現有

    (1)臺灣金曲獎是政府主辦的獎項。這一點是中國大陸的音樂獎項無法比擬的,大陸最官方的不過是CCTV頒得獎而已,而金曲獎是中華民國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原歸新聞局)主管,評審團的召集,轉播權的出售也由政府負責,這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大公司的壓力

    (2)臺灣的政治環境決定了金曲獎不分地域,不分意識形態,只關注音樂本身的特點。大陸的諸多獎項都是區分內地和港臺的,但是金曲獎從來不區分內地港臺,甚至不區分國內外,只要是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首發的專輯都可以報名,入圍,得獎,而且不論統獨與藍綠,都可以得獎。這一點在大陸不可想象。

    (3)臺灣是華語音樂的前沿陣地,吸引了島內外的諸多人才,為評審專業性奠定基礎

  • 3 # 水滴聽音樂

    中國臺灣金曲獎大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是華語樂壇規模最大,也最具有影響力的獎項。所以,很多歌手都非常重視。

    近年來金曲獎的歌曲越來越枯燥無味,除了吼,就是叫。歌詞沒有什麼實際的內涵,曲調也沒能夠悠揚傳唱。歌曲創作的實際水平大大降低,遠遠達不到讓廣大歌迷歡喜的程度。

    無論什麼獎項,當然因為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短平快,沒有人真正的沉下心來做事,所以說金曲獎的含量越來越低。

    近年來金曲獎的歌曲越來越枯燥無味,除了吼,就是叫。歌詞沒有什麼實際的內涵,曲調也沒能夠悠揚傳唱。歌曲創作的實際水平大大降低,遠遠達不到讓廣大歌迷歡喜的程度。

    因為現在的音樂不像以前那樣是在單純的作純粹的音樂了,現在所流行的歌曲也不像以前的歌曲那樣是用心在做的,包含了太多的功利性等因素,所以現在的歌曲一般也不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獲得金曲獎的歌曲一樣能一直流行傳唱很多年經久不衰,所以大家自然也就覺得現在的獎項含金量是越來越低了。

  • 4 # 音痴阿勝

    個人認為目前的大陸音樂大多部分在走下坡路!太過於商業化而不注重音樂的質量!音樂是一種文化!如果你不做好!就註定淪落!

  • 5 # 記憶裡的那些老歌

    其實《金曲獎》與大陸樂壇不存在脫軌的的問題,因為他們從來就不在一個軌道。從1990年《金曲獎》開始舉辦以來,就鮮有大陸歌手參加《金曲獎》,只有2001年那英獲得過《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獎,這是因為90年代大陸樂壇剛剛起步,還不成體系,樂壇新人缺乏,也沒有好的培養體系,《金曲獎》也未被內地樂壇重視。

    而臺灣《金曲獎》真的沒落了嗎?

    被稱為華語樂壇“格萊美”的《金曲獎》,曾經風光無限,捧紅了一大批當紅歌手和樂壇新星,堪稱音樂人心中的“珠峰”,多少音樂人渴望被《金曲獎》鍍金加持。雖然網際網路發展至今,線上音樂日趨成熟,分流了一部分音樂作品及音樂人,但依然不可否認的是,《金曲獎》目前仍是臺灣音樂評判的標杆,甚至是華語樂壇的風向標。這是因為臺灣樂壇經過若干年的發展,從創作、發行、藝人包裝及音樂作品的版權保護等等方面,有一套完整且成熟的運作體系和規則,我們看到的《金曲獎》現場也許僅僅就是幾個小時,但更多的是幕後臺灣音樂人對這一“心中聖殿”的維繫及依託,她是臺灣音樂人精心打造的“造星機器”,引領著華語樂壇的動向和潮流,依然具有權威性和導向性。就如臺灣的國語教育要比內地好一些一樣,其實是一個道理。有時候傳承和守舊往往更能散發迷人的魅力。

    反觀內地樂壇,《中國音樂金鐘獎》、《華語金曲獎》等根本無法與《金曲獎》比較,人氣和權威性均敗下風。線上自由音樂及自媒體音樂也是鬼哭狼嚎,一盤散沙,不成體系。即便有幾個優秀的音樂選秀節目,打造出的歌手也往往曇花一現,稍縱即逝。

  • 6 # 黑水布衣

    根本談不上脫軌,因為多數時候大陸和臺灣其實就是兩條平行線吧。

    臺灣金曲獎從1990年開始,從第九屆開始放開了國籍限制,理論上的華語歌曲都可以參加金曲獎的評選。但是,參選作品必須是在要在臺灣發行的的,而大陸的作品很少在臺灣發行,這也是兩者之間多數處於平行的原因。

    發展期:金曲獎第九屆之前,基本處於摸索時期,針對的作品基本都是港臺作品,但仍不乏出色的作品。姜育恆、趙傳、周華健、陳淑樺、高勝美、葉倩文、張宇等等都開始嶄露頭角。

    輝煌期:第九屆開始,放開國籍限制,金曲獎成為了國際性的獎項,來自新馬泰等東南亞的華人甚至外籍華人都開始競爭這一獎項,強如歌神張學友也僅拿過一次最佳國語男歌手。這一時期,王力宏、孫燕姿、周杰倫、陶喆、蔡依林、SHE等新生代逐漸佔有市場。這一時期,也是作為亞洲四小龍的臺灣經濟最好的時期。也是實體唱片最後的夕陽盛景。

    落寞期:從大概15年前到現在吧,網路時代的全面興起,加上臺灣經濟逐漸疲軟,臺灣唱片業逐漸萎縮,雖然他們還能製作出很好的作品,但市場的低迷,讓無數歌手開始北上淘金。市場的轉移,造成了金曲獎的寒冬,客觀的說,臺灣音樂的品質依然在,但關注度太低了。

    現在臺灣音樂人大量的出現在大陸的綜藝上,是一件很好的事兒,他們很專業、實力夠硬,豐富了大陸的娛樂生活。

    不過,作為另一條平行線的大陸音樂怎麼樣呢?其實也不見得比臺灣強多少,看看當今流行榜單上的都是些啥歌吧,不是網路神曲就是流量歌手的低質量兒歌。有實力的歌手或者唱作人只能依靠上綜藝節目維持熱度和賺錢,補貼自己的音樂。

    笑話金曲獎,其實大陸自己的音樂也沒見得好哪裡去,就是市場的繁榮給襯托的而已。而且比起咱們的獎項動不動就分豬肉、抓流量的做法,拿到金曲獎的作品起碼還是好音樂。

    大陸音樂從業者也不是在金曲獎沒存在感,那英拿到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常石磊憑藉為林憶蓮製作的《蓋亞》專輯獲得最佳編曲人獎、最佳專輯製作人兩個獎項,宋冬野拿到過最佳作詞人,李榮浩和李健也是金曲獎提名的常客。說明我們大陸音樂人也有能拿得出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大西洋航線不安全有什麼自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