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蜀鄉小果
-
2 # 張小生讀史
古典君認為由於每個人站的角度,立場不同,所以對於別人的評價也會有所差異,有好的地方,亦有壞的地方,對於普通人的評價尚且如此,何況是像曹操這樣的偉人呢。有所爭議很是正常不過的了。
有很多人不喜歡曹操,因為他奸詐,多疑,愛殺人,這些都是曹操身上所存在的現象,但也有很多人喜歡他。喜歡他什麼呢?
比如曹操這個人有理想,有抱負,敢想敢幹。就這一點來說就有很多人自愧不如,有的人有理想,但總是拖拖拉拉,猶猶豫豫,畏首畏尾,不知從何處動手,最終只是幻想而已。而曹操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闖出來的天下,難道這個不值得人們贊同嗎。
曹操這個人胸襟寬廣,善於聽從他人的意見,總是反省自身的問題。比如說當初袁紹討伐曹操的時候,讓陳琳寫了一份討伐書,列數曹操的罪行,甚至連曹操的祖宗十八代都罵上了。曹操當時犯了頭疼病,看了這份討伐書之後,立馬從床上跳下來,說這是誰的文筆,寫的如此犀利,大加讚賞了一番,頭疼病也好了。打敗袁紹後,召見陳琳,不僅沒有處罰他,反而重用了他。
曹操經常聽取身邊人的建議,打了勝仗就獎勵賞賜他們,如果打了敗仗,就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且還向曾經給他提過好的建議的人道歉。所以有很多人都願意輔助曹操。
曹操同時也是一個大文學家,詩人。曹操這個人也非常喜歡讀書,在行軍打仗中也隨身攜帶著書籍,也教育子女要多讀書。尤其是經常說他的兒子曹彰,因為曹彰喜歡行軍打仗,不喜愛讀書,所以曹操曾經批評他說:“你不向往讀書學習聖賢之道,卻好騎馬擊劍,這都是隻能對付一個人的,哪值得珍貴!”
曹操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詩歌,比如說《龜雖壽》《短歌行》都是我們所熟知的,他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
-
3 # 葭明通半瓶歷史
這問題裡含著題主不喜歡曹操的意思在裡面,才有此一問:“為何有不少人竟然喜歡曹操這種奸臣忤逆子呢?”對不對?
曹操確實是忤逆子,他爹因他而死。
其實喜歡他的談不上多吧!《三國演義》之所以如此流行,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貶低曹操迎合了民眾心理。民眾買賬,才有《三國演義》遍行天下,甚至變成了中華文化的文化符號。
把曹操弄成黑臉奸臣,符合市場定位,群眾需要有個奸臣對很多王八蛋之事負責任,於是選了曹操。
選曹操也不冤枉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怎麼說也不算是個“忠臣”,而,在中國,自來是“孝子忠臣”得民心。
以上是曹操被“討厭”的主要原因。
那麼,是什麼人“反其道而行之”,和民眾相向而行去“喜歡”曹操呢?當然是“非普通民眾人士”了,這些人考察人物不以個人好惡做標準,觀察世界恥以流俗趨同。
曹操怎麼也算是治國安邦的人物,那些“非普通民眾人士”自然要從“如何治國安邦”去觀察考察曹操功過是非了。
而,曹操於治國安邦方面做得確實不錯。
漢室式微,天下失主,民多流離。
是曹操站了出來穩定了局勢,在中原地區:收流民,重開阡陌,護男耕女織,百姓求得一活。尊漢室,擊打賊眾,保朝廷架構,守得文明不墜。往誇大了說,如果沒有曹操死守著“尊漢室”不放棄,漢室式微之後,大家亂打一氣,曹操領著大家都做皇帝,分離國家民族。會是什麼局面?
正因為曹操“虛尊漢室”,他的後代為了政權合法性也是逼迫漢帝禪讓,司馬家也是逼著曹魏禪讓。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底線,全天下應該只有一個主子,且應該是上個主子傳下來的權力。
如果缺少了這個底線,從董卓進京到三家歸晉,近一百年下來,也許中華人的“大一統”觀念就沒有了呢!中國大地上不知道有多少國家呢!
有可能以後的隋唐,明清這種大朝代就沒有了呢!
曹操就是這麼重要,這麼厲害。還有一句話,“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與眾”。
曹操守的道德是“天下和平,與民生息”的至德;曹操做得是“守護文明傳承不墜”的大功業。所以說曹操之後的那些“至德者”,“成大功者”。與俗又合不來,與眾意也不同,知音難尋呀!
只有去喜歡曹操了。
比如毛主席這種人,典型的“守護最廣大人民利益的至德者”,“成千秋萬代功業者”。說真的,人民不一定全部理解他。
他怎麼辦?只有去歷史上尋找知音了,喜歡曹操,不奇怪。
-
4 # 凱哥說史
“在這個多情的世界裡,深情地活著”,曹操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贏得了世人的欣賞和喜歡。
三國爭霸也好,三國鼎立也罷。在曹操的一生中,除了征戰沙場,建功立業,他有著與眾不同的人生追求和生活軌跡。人們喜歡他,就是喜歡他的經歷、他的喜怒哀樂,他的勵志故事……
一、人生的逆襲,勵志的範曹操的軍事政治功績是最值得大書特書一筆的,這是曹操傲然於世的資本。但是,這樣的資本來之不易,這位出身於宦官家庭的無名小卒,最終成長為打下中國半壁江山,統領千軍萬馬的領袖就是當今屌絲的榜樣。亂世出英雄,曹操就是這樣一個在亂世中脫穎而出的領導者,這一點大家能不欣賞和喜歡嗎?
二、獨有的魅力,滿滿的愛曹操愛人妻,但更愛自己的老婆。曹操的原配丁夫人在他的長子曹昂戰死後悲傷離去,而曹操覺得愧對於夫人,就專程去找丁夫人想勸她回去,夫人執意不肯曹操才悵然離去,一夫多妻的曹操屈尊如此,也屬不易。曹操臨終前,留下《遺令》說:
“我的婢妾和歌舞藝人都很辛苦,讓他們住在銅雀臺(遺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二十公里鄴城遺址內),好好安置他們,在臺正堂上放六尺床,掛上靈帳,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從早至午,要向帳中歌舞奏樂。你們要時時登上銅雀臺,看望我西陵的墓地。餘下的香可分給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無事做,可以學著製作帶子、鞋子賣。”曹操一世英雄,九死一生,但是到了臨死,記掛的竟然是兒女情長,沒有了自己陪伴的妻妾該如何生活。這樣的曹操,滿滿的關愛,一個普通男人的內心情懷,如何不讓人唏噓和感動。後人以“分香賣履”喻臨死不忘妻妾。
唐朝詩人羅隱在《鄴城》中寫到:“英雄亦到分香處,能共常人較幾多。”宋朝才女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曾言:“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三、勤儉為人,今生後世曹操生活十分節儉,在他的宮殿裡是可以看到打過補丁的東西,為節約糧食他規定一餐飯只能有一樣葷菜,侍女的鞋都不能用兩種顏色的布縫製……曹操死後其實並沒有傳說的七十二疑冢,而是留下遺書要在自己死後穿普通衣服下葬,不要奢華的陪葬品,不許戍邊將士返回,雖然他死後曹丕沒有全部按照他的遺囑做,但已經很令人欽佩。這樣的細節讓我感受到曹操的魅力,感受到了他與那些晚年荒淫無度的帝王的不同之處。
四、樂觀為人,靜對人生曹操一生縱橫南北,曾有大勝,亦有大敗。一生起伏跌宕,未嘗有過悲觀消沉,一蹶不振之時。哪怕是在赤壁大戰,逃命之時,曹操依舊敢於談笑風生,指點江山。這樣的胸襟和氣魄,早已不是尋常人物能夠望其項背。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龜雖壽》·曹操或許你會說曹操這首詩裡雖然寫的很好,但是現實生活中是不是也做到了如此呢?如何證明老年的曹操,沒有變得利令智昏呢?其實,從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得出來。曹操有25位兒子,這其中良莠不齊,性格各異。曹操偏愛曹植、曹衝,這點史書中均有記載。但是在傳位這件對於國家最重要的事情上,曹操卻選擇了曹丕。為什麼?寵愛歸寵愛,國家歸國家,曹丕雖然不受自己寵愛,但卻無疑是最合適繼位的人選。
能夠在暮年保持大事上清醒不糊塗,不為外戚干政甚至動搖國本,英雄如曹操,堪稱名至實歸。
世人都喜歡強者,曹操就是強者,三國爭霸的霸主。這樣的曹操,加持了高超的領導藝術,親和的為人魅力,遠大的政治抱負,冷靜的笑對人生,這樣的人,你會不喜歡嗎? -
5 # 網路評論專用號
如果這世上還有天道、還有善良、還有好人,那就不會推崇這樣一個厚顏無恥之人,如果沒有天道、道德、好人,這個國家、民族、甚至這個世界都應該毀滅。
回覆列表
曹操,一代“奸臣”,而我更認為他是一代“奸雄”,這兩者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奸臣表現出來的更多是不忠於老闆的人,而奸雄所代表的是有自己的雄心大志。
曹操的人設可能跟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有一定的關係,畢竟任何的形象都是作者一手編撰出來的,可能對於他而言不是很喜歡曹操而在書中描述了很多詆譭曹操的話語。其實從現代角度來看,深處亂世之中,具有曹操一樣的“智慧奸”,才能穩固於當世;而同時代的董卓、袁紹、袁術之類的愚者,屬於富二代的那種,絕對不是生存的長久之計。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更多的成功人士喜歡多一點的還是曹操,不拼爹,不靠背景,用自己的實力與智慧來打出一片天下。
可能從前我們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喜歡的更多的還是像劉備劉皇叔那種大奸似忠,大偽似真的人,因為這種人表面上是一種給人仁慈,憨厚的感覺,更加符合現代社會大眾化的道德點,但是玩的卻全部是陰招。就拿劉備取荊州來說,根本不是靠他自己的實力獲取的,最開始都是以“借”的名義而擁有的,最後卻沒有歸還,從這一點來講,用現代化來說就是不仁義。
從現代角度來看兩人的對比,曹操擁有自己的雄心大志,信心滿滿,對獲取天下覺得就是理所應當一樣,非常有自信;而再來看劉備,給人的感覺總是很自卑,就連“劉皇叔”這個稱號都是自己偽造的,與曹操詔書頒佈的“丞相”分量相差太多,而且顧慮的束縛也太多,生怕別人說閒話,做起事來就畏手畏腳的,如果不是有軍師諸葛亮與兩兄弟,蜀國的建立根本無望,可能劉備就是為一個自尊心強的弱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