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媽媽科學育兒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再加上學習任務很重,大部分家長都會跟孩子說:你只要搞好學習,別的事情大人來做,在家長的溺愛中,孩子根本就沒做過家務。

    父母要舍的讓孩子做事。孩子在勞動的過程中能學會很多,讓孩子做事從簡單到複雜。孩子勞動時能鍛鍊身體,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父母在孩子勞動時要多容忍,少責備。

    家長們,鼓勵你的孩子多勞動吧!

  • 2 # 小林子啦啦啦

    如何讓孩子理解勞動價值和意義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生活中需要付出勞動。比如做飯、做家務、購物、工作等,讓孩子明白只有勞動才能換取同等價值。

      在此過程中,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珍惜眼下生活。很多父母都願意默默無聞的幫助孩子收拾滿屋子玩具或雜物,

      但更有效的方法是讓孩子參與到整理屋子的過程中,體會到物品歸位時要付出的辛苦,這樣既能夠培養秩序性,又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

      讓孩子感受勞動可以讓人生存。比如去野外沒有食物,可以透過挖野菜等行為讓孩子體驗勞動帶來的生存樂趣。

      勞動可以創造價值。工作就是勞動的一部分,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他們從事什麼工作,這份工作能夠體現什麼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讓孩子知道以後進入社會也是要透過勞動才能獲得價值,同時也是培養孩子財商的機會。

      勞動可以開發人的智慧。比如勞動技能課上老師讓同學們修理腳踏車,好研究的學生會上手去修理;生活中的門鎖壞了,可以讓孩子試試如何去修。這種過程是勞動的付出,能夠有助於開發孩子的智慧和腦力。

      勞動可以增進親子感情。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付出勞動,比如從買菜、做飯到吃飯的過程,既可以增進情感,又能夠讓孩子由被動式接受變成主動式體驗。

      05

      如何培養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

      除了那些因家庭原因過早擔當家庭支柱的孩子外,大部分的家庭中我們父母要順其自然的讓孩子參與勞動而不是阻礙,

      比如因為怕髒不去讓孩子做。要知道後者的教養模式可能導致孩子以後出現生病、容易是完美型的人、適應能力差等現象。

      要適時提供孩子勞動空間和機會。

      

      0-1歲的孩子:處於認知階段,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認識勞動工具,

      當孩子感興趣時將物品拿給他,一方面可以滿足孩子動作發展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幫助孩子認知工具最好機會。

      

      1-2歲的孩子:喜歡扔東西之後撿回來,因為孩子在練習手臂力量,也喜歡聽指令。

      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讓孩子做一些擦桌子、擦地等的家務活動,同時,要及時表揚孩子,讓孩子感覺到付出和勞動是有意義的,也能使孩子更加的有自豪和成就感。

      

      2-3歲的孩子:可以成為廚房小幫手,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幫助家長拿菜、洗菜,盛飯等。

      家長可以帶領孩子認識廚房工具,便於培養孩子正確認知,而對於不方便帶孩子進入廚房的家長,可以購買模擬廚具讓孩子拿著體驗,或者擺放一些真的蔬菜讓他感受。

      

      3-4歲的孩子:可以幫家長整理衣櫃,洗內衣、襪子等。家長要給孩子些機會,不要否定孩子。

      此外這個時期的孩子也很喜歡疊衣服,這和大腦的邏輯思維有關,家長可以藉此在家中讓孩子學習衣服分類,鍛鍊邏輯思維發展,這也是培養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4-5歲的孩子(尤其男孩):會對裝卸工具感興趣。

      比如家裡有快遞、或者需要安裝桌子椅子等,可以讓孩子幫忙共同參與組裝。家長可以教孩子會看安裝圖,同時鍛鍊其動手能力。鼓勵孩子在安裝過程中做幫手,和父母共同完成一項任務。這對孩子的空間感知以及數學學習很有幫助。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3 # 小落9318

    孩子不幹活可不是什麼好事,對孩子來說,不只是不會幹活這麼簡單,還會影響孩子的其他方面。那麼,孩子不愛勞動有什麼影響呢?

    § 孩子生活不能自理,適應新環境能力差

    在傢什麼都不做,會導致孩子的生活不能自理,一旦孩子離開家庭,進入新環境就會無所適從,適應能力變差。

    § 孩子產生依賴性,缺乏責任感

    因為孩子沒有參與過家庭勞動,沒有解決問題的概念,會產生強烈的依賴性,一旦遇到問題,就會找家人求助,這種依賴性也會導致孩子缺乏責任感。因為事情不用自己做,自然也就不用承擔責任。

    § 孩子不懂感恩,變成"白眼狼"

    對孩子的各種幫忙,會讓孩子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他只需要動動嘴皮子就能讓家人幫助他。他也不會明白家人的辛苦,不懂得感恩,家庭觀念淡薄。很多啃老啃的理直氣壯地成年人,大多是享受過多,對家庭沒有承擔過任何責任,從來不知道體諒家人的辛苦,所以才會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要求。

    適當的讓孩子參與一些勞動,一方面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讓孩子孩子意識到家庭的乾淨整潔需要勞動的付出,從而更加體諒父母,增強家庭的凝聚力。

    為啥孩子不愛勞動?

    § 父母扯後腿

    很多父母都會告訴孩子,“你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專心學習就好了”。畢竟對孩子來說學習是最重要的。孩子拿起掃帚想掃地,家長就會問作業做完了嗎?功課複習了嗎?我來掃地,你去看書吧。慢慢地孩子也會認為,我的工作就是學習,家裡的事情都和我沒有關係。父母還有一種扯後腿的行為,就是對孩子頻繁的質疑和打擊。孩子想幫忙洗碗,手還沒碰到碗,家長就說,你會洗嗎?別把碗摔了,算了,我洗吧。孩子想幫忙擦地,拖布上的水有些多,把地板弄溼了,看到之後對著孩子一通吼,你看看你把地板都泡了,趕緊把拖布放回去,別搗亂了。

    § 濫用獎勵

    現在有一種很流行的做法,就是為了鼓勵孩子做家務,家長給每一種家務活定價,比如拖地1塊錢,扔垃圾5毛,洗碗2塊錢等等。因為金錢的獎勵,孩子會積極地做家務,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很容易讓孩子對勞動產生誤解,形成錯誤的金錢觀。

    怎樣讓孩子愛上勞動?

    § 培訓時間,讓孩子學習新技能

    孩子都有想做家務的時候,但是孩子想做的不一定適合他,如果孩子想做的工作太難,他做不好,反而會影響孩子的積極性。我們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幫孩子選擇他能勝任的工作,並進行基礎的培訓,讓孩子一上手就能做好,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自己的勞動量,又能讓孩子有成就感。

    可以根據孩子的愛好和特點來給他定製任務,比如孩子喜歡能發聲的物體,可以讓孩子用吸塵器吸地;如果孩子喜歡漂亮的事物,可以讓孩子幫忙佈置餐桌,或者是修剪鮮花。一旦孩子學會了基本的技能,就讓他試著承擔一些責任,並幫孩子尋找新的學習機會,讓孩子逐漸掌握更復雜的技能。

    § 向孩子表達同情和感恩

    讓孩子做家務,不需要給孩子額外的獎勵,特別是不要和金錢掛鉤,因為這樣會產生副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做完家務家長就可以無動於衷,向孩子表達同情和感恩,能讓孩子保持長久做家務的動力。

    當孩子收拾完客廳,扔完垃圾之後,你可以發自內心的對孩子說,今天多虧了你,你可是幫了我的大忙。等孩子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情時,這個方法也可以派上用場,你可以說,我知道擦玻璃不輕鬆,但是我需要你的幫助,非常感謝。用同情和感恩的方法,有助於孩子獲自豪感,也能擺脫自己不願做家務的負面情緒。同情和感恩,同時也是對孩子行為的認可,孩子能獲得更強的歸屬感和地位感,形成積極向上的品質。

    因為付出,所以會更珍惜,孩子對家庭的付出,同樣也會讓孩子更有家庭觀念,更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很多寶媽都遇到了是否該讓寶寶識字的問題。作為過來人,我覺得應該尊重寶寶的意願,不能強迫他識字。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最常見的方式就是透過遊戲和故事來接觸文字,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同時與寶寶多互動,呵護孩子的興趣,讓他真正喜歡上識字。

    有些寶媽應該和我一樣平常工作忙,陪伴寶寶的時間少,爺爺奶奶帶孩子可能會遇到口音重,或者不識字的情況,購買讀物沒人陪寶寶互動,寶寶的興致也不高。面對這種情況,給寶媽們推薦一個APP【貓小帥學漢字】,同類型的產品有很多,但是為什麼我就推薦這款呢?因為它課程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哦!

    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課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

    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定中設定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小朋友的用眼習慣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兩個小孩的家庭會不會對其中一個孩子偏愛,而影響另一個孩子性格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