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討粵匪檄,其實是1854年2月(即咸豐四年正月)清朝湘軍的首領曾國藩在湘軍練成,準備率軍從湖南衡陽傾巢出動鎮壓太平天國,平定太平軍之亂時所釋出的戰鬥檄文。太平天國起義發生後,清廷曾下令,允許各地自己創辦民間團體和武裝,以此來幫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的起義。1854年,湘軍應運而生,建成。經過一番的籌備和訓練後,曾國藩寫成《討粵匪檄》,開始率領湘軍出征。可以說這篇檄文不僅僅是曾國藩本人的意志表述或簡單意義上的湘軍的出師表文,同時也是理學經世派向太平天國全面反攻的一個文化宣言。

    (曾國藩)

    起初,曾國藩在兩湖地區展開了與太平天國軍隊之間的戰鬥。1854年3月,曾國藩領導的湘軍和太平天國的軍隊之間的戰鬥主要在嶽州等地進行,湘軍曾一度遭受戰敗和受挫,太平天國的軍隊乘勝佔領了湘潭地區。曾國藩本想重新奪回湘潭,但是又不幸戰敗,悲憤交加,想要跳水自殺,被部下及時救起,沒能死成。隨後,曾國藩率領湘軍休整了三個月,重新奪回了嶽州。

    (曾國藩書法)

    後來,時間到了1864年的7月19日,這時,曾國荃攻陷了天京。天京的陷落,標誌著太平天國起義的失敗。清政府在得知太平天國起義被鎮壓的喜訊後,立即開始按功行賞,對一百二十餘位在攻佔南京中有功的相關人員進行封賞,對曾氏兄弟也是尤其嘉獎,曾國藩被賞賜太子太保銜,封一等候,並賞雙眼花翎,這在當時可謂是權傾一時,非常厚重的獎賞了。

    (《曾國藩慶賀太平宴》,清末年畫。正中榻上坐著李鴻章(左)和曾國藩(右),左邊從左至右依次為左宗棠、駱秉章,右邊坐著彭玉麟、曾國荃等湘軍統帥。)

    參考資料:

    1、中國歷史大辭典清史卷編纂委員會:《中國歷史大辭典清史卷(下)》,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2、仝晰綱:《歷史學考研詞典》,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版。

    3、王德鋒,傅炳旭:《中國近現代史參考資料》,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版。

  • 2 # 使用者8655097171796

    說道這個問題,那就要介紹一下曾國藩這個人了,曾國藩一生征討太平天國,因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從而讓湘軍崛起,是一位非常牛逼的人物。

    下面,我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曾國藩這個人人物的詳細情況。

    1811年曾國藩生於曾湘城 ,在湖南省 湘鄉 市曾曾是社會和政治野心的農民曾玉平的孫子。 他也是孔子學的哲學家曾子的後裔。 他在長沙地區 嶽麓書院學習,1833年考取縣考,僅在父親曾林書一年後透過。 一年後,他通過了省級考試,到1838年,他27歲時順利通過了科舉考試 ,這是中國的一項重大成就。 他獲得了公務員考試中的最高水平進士學位,導致他被任命為漢林書院 , 翰林書院是一群為皇宮文學執行文學任務的優秀中國文學學者。 曾經在翰林學院,曾國藩把他的名字改為“國藩”,這個名字聽起來更有聲望。 曾在北京服務超過13年,一直致力於儒家經典的演繹。 在他的老的幫助下,他的行動相對較快; 五年內,他已成為二級官員。

    1843年,曾被任命為四川省首席文學考官。 六年後,他被任禮儀局高階副書記。 在擔任軍事考官辦公室(1851年)時,他的母親去世後被迫返回湖南省執行孝道 ,這應該持續三年。 太平洋時期的反叛分子佔領了湖南省,佔領了長江兩岸的城市和據點。 透過一項特別法令,曾令其奉命協助省長提升志願軍隊,並主動建立了一批軍艦和多個武庫,並對其進行襲擊。這支部隊最終被稱為湘軍 (又稱湖南軍或楚軍)。 曾培訓和指揮湘軍時,曾強調:“家庭關係,個人責任,靈活而負責任的門徒,增加軍費,尊重軍隊中服務的知識分子,以及官兵之間的牢固紐帶”。 在與叛軍的第一次交戰中,曾軍被擊敗,但他的副手更加成功。 他們收復了省會長沙 ,並摧毀了反叛艦隊。 繼下屬取得這些勝利後,曾在漢口附近奪回武昌和漢陽 ,因其被任命為戰委副主席而獲得成功。 曾軍下的湘軍包含了一些綜合性的杭州演習團隊

    1853年,其他的勝利導致曾被製成蝙蝠俠 ,並被他裝飾成一件黃色的騎馬夾克 。 與此同時,在他不在的情況下,叛亂分子奪回武昌並燒燬了保護艦隊。 然而,潮流迅速轉向,曾偉成功地清理了鄱陽湖周圍的國家,並隨後趕走了江蘇省的叛軍。 他的父親於1857年去世,在短暫的哀悼後,他被命令在浙江省擔任最高指揮官,並與福建省省長進行防務合作。

    隨後,叛亂分子向西推進,如果他沒有被要求清除安徽的反叛力量,曾志明就會開始追捕。 1860年,他被任命為兩江總督 (覆蓋江西 , 安徽 , 江蘇 )和帝國專員 (監督軍事)。 在此之前,此前一段時間,他很幸運得到了左宗棠的積極支援, 左宗棠在後期為清帝國找回了喀什 , 李鴻章也得到了回報 。 像所有真正的男性領導人一樣,曾知道如何獎勵好的服務,並且在有機會的時候,他將前者任命為浙江省長,後者則任命江蘇省長。 1862年,他被任命為助理國務卿。 此時,清朝帝國軍隊在常勝軍的協助下,對太平天國起義的進展進行了檢查,並且能夠實施一個他長期以來圍攻叛軍指揮部天井的計劃。 雖然曾經勝利軍的查爾斯喬治戈登在李鴻章的支援下清理了長江下游的城市,但曾增強了他圍繞城市的圍城線。

    1864年7月,天井落入了曾的手中,並獲得一等毅勇侯貴族貴族勳章和雙眼孔雀羽毛的佩戴權。 他, 左宗棠和李鴻章被統稱為“曾佐,李” - 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軍事領導人。 在鎮壓叛亂之後, 山東省爆發了與前太平運動密切相關的年怨 ,並派遣曾平叛。

    然而,他的這一運動並沒有成功,他透過皇帝的命令被李鴻章解除了命令,他以同樣的方式接替了直隸總督 ,在天津大屠殺 (1870年)後,曾未執行朝廷的意願。 中國對外華人的政策並非理想,而是採取了更加外交的立場。 在這次拒絕之後,他退到了南京的總督府,他於1872年在洪秀全的舊宅裡神秘地去世。

  • 3 # 娛樂小嘰裡咕嚕

    道理很簡單,太平天國運動是打著“驅逐韃虜”這民族主義的口號,號召力相當大。但是,太平天國毀滅傳統文化,顛覆世間倫理的做法激起知識分子的強烈不滿和抵制。曾國藩釋出《討粵匪檄》的用意十分明顯,就是要號召士大夫和知識分子群體起來消滅洪秀全,拯救傳統文化!

  • 4 # 手機使用者4205621585

    可能認為粵匪比滿族更可恨,因為粵匪讓女人解放,人民平等,吃的飽穿的暖,有房有地,而滿族人卻不準湘人及人民擁有這些。

  • 5 # 折緣

    首先,曾國藩為什麼要征討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的平等觀是當時的士紳們最不能接受的,曾國藩作為士紳階層的一員,自然是反太平天國的。

    太平天國1853年頒佈的《天朝田畝制度》中的內容與中國傳統、綱常名教、尊卑有序的社會秩序是相違背的。

    信奉基督的人都是兄弟姐妹,家產充公建立聖庫制度,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且不論能不能實現,單單是提出這種想法,就是士紳們的死敵。

    這些都是在動搖士紳們的根基,剝奪他們的利益。

    如果任由太平天國搞下去,哪裡還有曾國藩他們這樣計程車紳們的立足之地?中國封建社會說到底,是皇帝與士紳共治天下,當太平軍勢如破竹,打得清軍一地雞毛的時候,如曾國藩一般計程車紳當然要站出來,抵抗到底。

    這不是為了扶保大清,甘願做二等公民,而是自救,關係整個士紳階層的切身利益。

    但是,歷來士紳們都是依靠朝廷來鎮壓反抗的農民的,士紳們主要掌握輿論,提供經濟支援來協助朝廷。

    然而,到了清朝卻使得中國兩千多年皇權士紳共治天下的局面出現了深刻變化。雖然士紳們依然是清王朝治理地方的主要力量,但士紳的權力被滿人統治者們最大限度的削弱了。

    清王朝一方面在經濟上加強江南賦稅,搜刮江南財富,康雍乾三朝對江南士紳恩威並用,一方面籠絡南人為朝廷所用,另一方面實施文字獄,思想上嚴厲鉗制士人,重點打擊南方士人。

    在這種緊張的文化氛圍下,知識分子越來越脫離現實生活,埋頭考據、士風麻木,學風衰敗。曾經叱吒風雲,主導王朝興衰的南方士紳,在滿清統治 兩百年光陰裡,社會地位和聲望被極端壓制,言論權被無形剝奪,只能做清王朝的奴才順民。

    當太平天國興起時,腐朽的清王朝正處於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中國也陷入了內憂外患的漩渦之中。

    指腐朽不堪的八旗、綠營來抵禦太平軍的進攻,於是完全不可能了。朝廷也只能發動士紳組織團練倆抵禦太平軍的襲擾。這等於是給原本被限制得死死計程車紳們開了一條口子,一條重新通往權力中樞的道路。

    討太平軍,對於南方士紳而言,是自保,也是機遇

    但是,事實證明,士紳或許很有錢,能組織很多人,但這些人真的是團結不起來,任何軍隊、都需要輿論的支援,需要思想的武裝,太平軍都知道搞宗教,以及一系列看起來很細緻的“革命”理想。沒道理作為優秀讀書人的曾國藩想不到。

    於是《討粵匪檄》出現了。

    。清王朝是滅亡還是興盛,跟士紳們關係不大,改朝換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這片土地,歷史證明,是離不開士紳的,所以士紳們在面對太平天國這場洪流時,缺乏堅決抵抗下去的理由,缺少團結起來的“大義”。

    他們或觀望,或踟躇,就跟面對當年顛覆大明王朝的李自成一樣。

    曾國藩發《討粵匪檄》的目的,就是點醒士紳,將他們團結起來。所以,《討粵匪檄》並沒有去強調保衛朝廷之類的忠勇愛國,太平天國滅了清王朝,曾國藩也不怎麼在意,他真正在意的是,太平天國要掘了他的立身之本。

    這個立身之本就是“名教”。是所有士紳賴以生存的根本,是他們“合理”掌握話語權,做大地主剝削老百姓的理論支援。

    所以,在《討粵匪檄》中,曾國藩將太平天國運動視為對名教的挑戰,且將話題延伸到更加敏感的地方,使這篇檄文的釋出收到了極好的效果,江南士紳紛紛擁護,出錢出人出糧,這樣才有了後來的湘軍。

    一方面,檄文圍繞“離經叛道”這個核心,使曾國藩在號召天下士人時擺脫太平天國所坐i《奉天討胡檄》中華夷之辨的立場,始終站在“”衛道“的制高點指斥天平天國對中國傳統文的叛逆,喚起天下讀書人的義憤。

    另一方面,曾國藩將太平天國運動歸咎於西方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將內亂上升到外患的層面。這一點真的厲害至極。到底,誰是夷,誰是夏?真的文人一張嘴,抵得上千軍萬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大航空是哪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