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山耕夫569
-
2 # 東斯坦因
德國軍隊中,自16世紀起高階軍官職位,就被容克貴族壟斷。容克貴族實行長子繼承製,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長子繼承,而其餘子嗣則需要自謀出路,為了消化這些多餘的貴族,國家鼓勵參軍,讓他們憑藉軍功獲得爵位。久而久之,容克貴族就有了從軍的傳統,數百年來世代從軍的軍人世家那是比比皆是。
而隆美爾出生在一個平民知識分子家庭(隆美爾名字中沒有“馮”字,說明他的家庭是平民階層),祖父和父親是教師,這在德國軍隊中屬於異類。再加上隆美爾自身才華橫溢,不斷的受到嘉獎和加官晉銜。自然會遭到容克出身軍官的羨慕嫉妒恨,因為在他們看來隆美爾動了他們的蛋糕。
更進一步說,容克害怕以隆美爾為代表的的平民軍官群體崛起,從而削弱容克在德國軍隊中的影響力。要知道容克貴族之所以能在德國國內有巨大的影響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容克掌握著德國的槍桿子。可以這麼說 ,隆美爾與容克軍官之間,那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隆美爾受到容克的打壓,也就自然而然了。
在隆美爾的發跡之路上,他對希特勒及其領導的納粹黨一直抱著支援態度,積極與納粹黨合作。1937年出任過陸軍派駐希特勒青年團的聯絡官;1939年又擔任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希特勒上臺以後,為了削弱國防軍的影響力,增加個人威信。一方面建立了黨衛隊和最高統帥部,架空總參謀部;另一方面,則是大量提拔隆美爾、古德里安這類平民將領,加強納粹在德國軍隊中的影響力。可以說隆美爾的崛起與希特勒的大力支援是分不開的。
而在德國軍隊中,很多高階將領其實對納粹並不感冒,甚至儘量與納粹保持距離。隆美爾這個靠納粹提拔起來的軍官,自然也就不會太守待見。
隆美爾的性格衝動、張揚,名利心極強,愛出風頭,恃才傲物,還愛記仇。隆美爾這樣的性格如果是在美國可能不會有有太大的問題,因為美華人就喜歡張揚的個性。可是,在以嚴謹、負責、優雅、遵守紀律著稱的德國軍官團,隆美爾這樣就顯得性格乖張了。同時,隆美爾的情商很低,不會做人,經常做一些得罪人的事情。久而久之,隆美爾自然就與同僚們的關係普遍緊張。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3 # 辰哥嘚吧嘚
埃爾文·隆美爾(1891-1944),男,二戰德國陸軍元帥,先後獲得德皇威廉二世頒發的二級鐵十字勳章、一級鐵十字勳章和藍馬克斯勳獎章,隆美爾、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納粹德國三大名將。
我們來看看他的簡介。
1891年 11月15日 出生於德國。
1910年 從軍,兩年後獲中尉軍銜。
1914年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結束後,任步兵營長和陸軍學院教官。
1937-1939年 在奧地利,蘇臺德地區以及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戰役期間任希特勒警衛部隊指揮官。
1940年 參加法國戰役,並任第7裝甲師師長,法國戰役結束後被委任指揮新建的非洲軍團。
1941年 在北非成功地擊退英軍第8集團軍,贏得“沙漠之狐”的稱號。
1942年 攻佔託布魯克,並將英軍擊退至阿拉曼車站,隨後在阿拉曼被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擊敗,撤向突尼西亞。
1943年 3月,生病離開了非洲軍團。7月被任命去希臘組織防禦,隨後被送至法國。12月擔任B集團軍群指揮官,策劃組織“大西洋壁壘”防禦工事。
1944年 6月6日,盟軍發起諾曼底登陸。
1944年 7月17日在盟軍一次空襲中受傷。
1944年 10月14日,因涉嫌參與“7·20”謀殺希特勒事件,希特勒命其服毒自殺。
縱觀隆美爾的一生,我們可以瞭解,隆美爾是憑藉著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從底層一步一步爬上來的,這樣的經歷在德國那樣有著武將傳統(德國軍官凡是名字裡帶馮的都是武將世家)的軍隊裡自然會受到同僚或多或少的嫉恨!
再者,隆美爾為人正直,與希特勒和納粹一直格格不入,但是其對德國極為忠誠,這也導致了他最後被迫服毒自殺
-
4 # 過去在那
要問這個問題就要從一戰說起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隆美爾只是一名普通的軍官,不像鄧尼茨,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德國將軍一樣是容克貴族出身的(當然在一戰中他們都是普通軍官,但地位不一樣)一戰結束後他作為軍官繼續留在德國國防軍中後來納粹頭子希特勒上臺以後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德國軍隊重新建立起來,在1936年的時候隆美爾已經是高階軍官了但這只是他遇到了伯樂罷了,這一不好的印象在整個容克軍官隊伍中蔓延開來,在二戰來始後隆美爾已經是一個集團軍的司令了,這時很多人都是抱有懷疑的態度但在後來的戰爭中他用他的戰爭才華都顯露了出來,比如法國戰役,北非戰役,突襲波蘭等這表面上看起來挺好的,但人並不是十全十美的,他的個人就出現了問題。
隆美爾很自私,總想著自己在北非戰役中隆美爾為了自己的部隊撤退偷走了義大利的石油和補給品,這不僅讓德國在同盟國中名譽下降,也讓他自己受到來自同僚的嘲笑和厭惡,也加速了義大利的革命,
而且隆美爾的性格衝動、張揚,名利心極強,愛出風頭,恃才傲物,還愛記仇。隆美爾這樣的性格如果是在美國可能不會有有太大的問題,因為美華人就喜歡張揚的個性。可是,在以嚴謹、負責、優雅、遵守紀律著稱的德國軍官團,隆美爾這樣就顯得性格乖張了。同時,隆美爾的情商很低,不會做人,經常做一些得罪人的事情。
-
5 # 二戰英雄連
隆美爾從他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埃爾文·隆美爾比起其他的德軍將帥少了一個馮的姓氏,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這些都有一個馮的姓氏在裡面,代表都是容克軍事集團,其特點是世代從軍,像古德里安25代從軍。而隆美爾的父親只是個學校校長,和其他軍事貴族比起來出身差太遠了。另外德軍將領的提升所經過的三個墊腳石是:軍校,一線部隊和總參謀部。而隆美爾進過軍校,在一線部隊待過,由於希特勒的寵愛,唯獨欠缺的是總參謀部的資歷。敵人和下級不會在乎這些,但同僚門們容易羨慕嫉妒恨。
-
6 # 謝金澎
隆美爾綽號沙漠之狐,其軍事素養高超,戰爭指揮能力非常卓越,受到了對手和部下的尊敬和擁戴。但是就是這麼一個極其厲害的帥才,而且還是希特勒一手拔擢起來的,最後因為被同僚陷害,被希特勒親自賜死。
時事造就英雄,從1934年開始,由於德軍在做全面戰爭準備,需要大量優秀的軍事統帥人才。43歲的隆美爾在那個特殊時期,接觸到了希特勒,在戈斯拉首次見面就相談甚歡。僅僅4年半的時間,就從上校快速晉升為了元帥,開始帶領德軍獨當一面。希特勒也有意把他樹立為德軍的標杆,於是他在德軍將領中很快紅的發紫。
隆美爾也不負眾望,打了一些經典、漂亮的戰役。但是隆美爾的快速升遷還是引起了很多同僚的嫉妒,而且他雖然愛護部下和士兵,卻在跟同僚和上司打交道時因為性格耿直、孤傲,說話從不顧忌,直來直去。由於他不會因為別人職位比自己高、比自己重要就給別人留面子,有問題他就直接指出,敢於說真話,連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德國空軍元帥戈林、德軍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希特勒首席秘書馬丁·鮑曼等人都遭到過隆美爾的批評、諷刺,特別是隆美爾得罪馬丁·鮑曼的行為造成了可怕的後果。
1943年起,納粹德國的戰略形勢不斷惡化,隆美爾對於希特勒的很多行為提出不同意見,在私下裡表達了一些不滿,這使希特勒開始疏遠他,兩人之間出現了隔閡。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貝格等人策劃刺殺希特勒,他們認為隆美爾是一個愛國將領,對希特勒正在毀掉德國的戰略決策有不滿情緒,於是希望拉隆美爾進入刺殺希特勒的行動。
隆美爾看著希特勒的瘋狂行為,和戰爭形勢的不斷惡化,已經預感到戰爭即將面臨失敗的噩運,對戰局持悲觀態度,也渴望能夠扭轉德國的政治現狀。但是他對刺殺希特勒也沒有抱有信心,所以在刺殺小組找到他時,他拒絕加入,但是也沒有向希特勒揭發。最後刺殺失敗後,希特勒命令蓋世太保大規模的搜捕和調查,隆美爾因為曾與刺殺小組接觸而沒有揭發,被牽連逮捕。
而負責主持搜捕審訊的就是馬丁·鮑曼。1944年9月末,馬丁·鮑曼在“帝國秘密事務”報告中捏造了隆美爾的罪證。在風聲鶴唳之際,希特勒已經是驚弓之鳥,再加上之前隆美爾的一些不當言論,因此希特勒認為隆美爾背叛了自己,於1944年10月14日逼迫隆美爾服毒自殺。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刺殺案發後,隆美爾的很多手下和部將遭到逮捕和審訊,隆美爾為了保護他們,還給希特勒寫信幫他們辯解。然而,最終把隆美爾送上死路的罪證,就是這些部下們為了自保違心招供的。
-
7 # 東龍45
隆美爾,二戰時期可是火箭式提升的幹部,戰前是普通的軍官,寫了一本步兵進攻的書,成為了戰術大師,。因為是希總的衛士長,要求上前線,打得漂亮,傑作不少,得到升遷,晉升元帥,自然成部下的榜樣,也是敵人害怕又伸大拇指的人,。但是,在德國軍隊中只有貴族才能升官發財,非貴族的隆美爾憑戰功搶了一個元帥,在德國軍隊中就吃不開了,在傳統觀念龍生龍的時代,自然是眾矢之地。
-
8 # 物是人非175135497
“沙漠之狐”埃爾溫·隆美爾,二戰德國名將,人稱“納粹戰神”,在當年的德國是全民偶像式的人物,經常收到女孩寄給他的禮物和情書,每到一地都會被人圍著要簽名。但與在民間受到的歡迎相反,在德國國防軍、納粹德國政府中隆美爾元帥都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他孤傲、直率、不重視權威的性格太得罪人了,這也是他被捲入“7月20日密謀案”,於1944年10月14日死於非命的最重要原因。
回覆列表
二戰時德國名將隆美爾,不屬於普魯士軍官團,也不是納粹黨徒和黨衛軍。他是從普通士兵靠實力升上來的典型軍人。
他的經典戰例,就是他的裝甲兵團在波蘭,在法國充分發揮了閃電戰威力。從此,也由師長晉升為將軍。在北非,以出其不意的閃電動作,再次擊潰英美聯軍,並繳獲了大量軍需物資。後因口腔病回國治療期間,希特勒封其為元帥。對其有知遇之恩,隆美爾對希特勒十分感激,且忠實於元首。
然而,問題就出在被非的撤兵上。
由於打仗需要消耗物資,而物資供應,特別是裝甲部隊必需的燃料跟不上,裝甲兵團的戰鬥力還不如步兵。而希特勒卻下令不準撤退。隆美爾違抗命令,寧肯撤職,丟棄坦克,也要把士兵帶回家的做法激怒了希特勒。
至於刺殺希特勒,純屬誣陷,卻又不是沒有根據。
最終被希姆萊的黨衛隊逼迫,在家中服毒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