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歐冠豪門
-
2 # 酒玖瑜伽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了被華人低估的神奇教練--博拉•米盧蒂諾維奇
快速提升弱小球隊即戰力的絕頂高手。縱觀世界足壇,找不到比肩的教練了
俱樂部可以透過買球員來快速提升球隊戰鬥力,而國家隊不能,只能在現有球員中挖掘,要快速提升戰鬥力難度更大,而一個國家足球隊的競技水平總是和整個大洲的競技水平密切相關。
米盧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好教練,能讓一個大洲的代表隊在世界盃上的整體表現和戰績大幅提升,明顯超越本大洲的實際水平。
是的,在86、90、94三屆世界盃上,米盧帶著三支不同的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球隊參加,生生將一個原本處於世界足壇最低谷的地區提升了幾個檔次;
當時的背景
很多人以現在的眼光去看,覺得以墨西哥為代表的中北美球隊是很有戰鬥力的,世界盃進淘汰賽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最近幾屆世界盃哥斯大黎加、美國、墨西哥都有過非常突出的表現,整體表現僅此於歐洲和南美,明顯優於非洲和亞洲;
但是,就好像不能以現在中國的經濟水平去看7、80年代的華人生活水平一樣,必須要回到那個時代去看:在米盧的連續神奇之前,包括墨西哥在內的中北美球隊跟亞洲球隊地位相當,屬於世界盃上最低層次的魚腩:
74年(1隊參賽) 海地 積0分 淨勝球 -12 排名倒數第二
78年(1隊參賽) 墨西哥 積0分 淨勝球 -10 倒數第一
82年(2隊參賽) 薩爾瓦多 積0分 淨勝球 -12 倒數第一 宏都拉斯 積2分 第18名(共24隊)
86年 (2隊參賽) 加拿大 積0分 淨勝球 -5 倒數第一
90年 (2隊參賽) 美國 積0分 淨勝球 -6 倒數第二
這就是連續5屆世界盃中北美洲除了米盧帶隊之外的球隊的全部表現,18場比賽2平16負,6個隊伍5個積0分,不是倒數第一就是倒數第二。要知道,這可是透過預選賽選出來的中北美洲最優秀最有實力的球隊了。
這就是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足球水平,堪稱世界最低,慘不忍睹。
幸虧有米盧。
1986 墨西哥:
墨西哥是86年世界盃東道主,米盧從83年開始擔任墨西哥隊主教練,而墨西哥在82年預選賽上被淘汰未能進入西班牙世界盃。
在同樣是墨西哥舉辦的1970年世界盃上,墨西哥曾經2勝1負小組出線,但是2場勝利中有一場是贏了同樣來自中北美最後排名最後一名的薩爾瓦多;
86年世界盃,墨西哥小組賽對手有紅魔比利時、巴拉圭和伊拉克,墨西哥2勝1平小組第一,16強戰勝保加利亞,最後八強戰和西德120分鐘戰平,點球被淘汰。對手中比利時和西德最後都進入了四強,墨西哥常規時間1勝1平。
這是墨西哥世界盃歷史最佳成績。墨西哥取得了自1970年以來中北美洲球隊在世界盃上的第一場勝利、第一次進淘汰賽;墨西哥此前8次參加世界盃總共打了24場比賽,累計贏過3場(包括贏薩爾瓦多一場),而米盧用一屆比賽就獲得了3場勝利;
理論實力:小組被淘汰(加上東道主加成,小組第二,16強吧)
實際戰績:小組第一,8強
提升指數:8分
1990 哥斯大黎加
世界盃前90天才接過主教練職位的米盧創造了新的神話,哥斯大黎加先後戰勝了蘇格蘭和瑞典,1球小負巴西,最終小組第二進入十六強,爆出大大的冷門。
現在看來,除了巴西,似乎對手並不是那麼強大。但實際上,瑞典預選賽力壓英格蘭小組第一齣線,蘇格蘭預選賽淘汰了法國,在92年歐錦賽上蘇格蘭打入只有8個隊參賽的決賽圈,瑞典則分別進入了92年歐錦賽和94年世界盃四強。
作為對比,在北美預選賽和哥斯大黎加打得不亦樂乎水平不相上下的美國面對義大利、捷克和奧地利三戰皆負,積0分被淘汰。
米盧離開後,哥斯大黎加也直到2002年才再次進入世界盃,2014年巴西世界盃才再次打入淘汰賽,進入前八,超越米盧的成績。
理論實力:小組第四
實際戰績:小組第二,進入16強
提升指數:9分
1994 美國
美國自1950年到1990年就沒有進入過世界盃決賽圈,1990年也是三場全輸,排名僅僅高於阿聯酋排名第23,所以,美國基本上被認定是歷史上最弱的東道主和種子隊。
美國當時的足球水平比中國也高不了多少,職業化尚未起步,MLS要到1993年才成立,在美國正兒八經的全國足球聯賽都沒有,大部分球員都只是在大學裡面踢比賽。
作為東道主,原本以為會被黑幕操作一下,作為東道主抽個好籤,安排個亞洲球隊+非洲球隊組合能大大增加小組出線機會。但天不遂人願,美國的小組對手基本上彙集了各檔中最強的球隊:羅馬尼亞、哥倫比亞、瑞士。
哥倫比亞當時預選賽5:0橫掃阿根廷,被認為是本屆最大的黑馬人選,羅馬尼亞有哈吉等一大批頂級球員,瑞士預選賽戰勝了義大利淘汰了黃金一代的葡萄牙。這樣的分組,沒人會看好美國的小組出線前景,即使有東道主優勢。
但出人意料的是,美國在94年世界盃上表現非常出色,首戰打平瑞士,次戰戰勝哥倫比亞,最後一場輸給羅馬尼亞,以小組第三齣線。
最後,美國被強大的巴西1:0擊敗而止步十六強,但比賽中美國給巴西製造了極大的麻煩,巴西被美國的防守搞得很狼狽,直到比賽最後時刻才由貝貝託攻破美國隊球門。
在米盧率領下,美國還獲得了歷史上第一次北美金盃賽冠軍。
米盧離開後,美國在98年世界盃小組賽中連續輸給德國南斯拉夫和伊朗,成為當屆排名第32名的球隊。在2002年,美國進入了八強,現在也已經成為世界盃十六強的常客,因為正是94年世界盃影響,美國的足球環境已經變化很大了,出現過多諾萬、鄧普西、霍華德、弗裡德曼等一大批能在歐洲頂級聯賽立足的球星。
理論實力:小組第四
實際戰績:小組第三,進入16強
提升指數:8分
至此,米盧連續三屆世界盃帶領三支不同的中北美球隊參加世界盃,全部進入十六強,在此期間,常規時間(90分鐘內)米盧帶的三支隊的成績是6勝3平4負,其他三隻中北美球隊總成績1勝2平7負。同時期,亞洲球隊總成績2勝3平14負(一支球隊進入16強),非洲球隊總成績6勝7平11負(2支進入十六強);
可以說米盧靠一己之力大大提升了中北美球隊在世界盃上的成績,使得短期內總體成績超越亞非兩大洲,為中北美地區在世界盃擴軍等利益爭取過程中爭得了話語權。
此後,神奇教練米盧繼續在非洲和亞洲繼續其神奇經歷:1998年率領奈及利亞在死亡之組中戰勝西班牙,保加利亞提前一輪出線,連續第四次殺入十六強,2001年率領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殺入了世界盃決賽圈,打出了中國足球歷史上最爽快霸氣的一次勝利--面對卡達阿聯酋烏茲別克阿曼這樣的對手6勝1平1負提前2輪出線,淨勝球高達11個,是小組賽中唯一的淨勝球為正的球隊;
這個就是一個好教練對球隊成績能帶來的幫助最直觀的表達。
-
3 # 羅尼大神
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競技體育就是以成敗論英雄的,這一點不論什麼競技專案都是不變的。作為足球這樣一個團隊運動,一支球隊在戰績低於預期時,俱樂部一定會先讓主教練嘗試各種戰術和人員的調整,如果在各種調整後無法解決問題,那麼主教練下課也就是順理成章的結果了。
因此,換帥事實上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球隊管理層的主動選擇,而是戰績不佳且微調無果後的被迫舉措。換帥更像是一次無奈的賭博,既然繼續維持現狀必然是輸家,那又何妨去搏一把未知的可能呢?
任何一個賽季,都會有球隊陷入麻煩,也一定會有一部分球隊在賽季中期臨時換帥。但是,臨時換帥就一定會讓球隊的成績發生改觀嗎?這個結論顯然是印象流的。
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資料,英超歷史上只有3支球隊在聖誕期間墊底之後成功保級,而基本上所有聖誕墊底的球隊賽季中都經歷了至少一次的換帥。也就是說,大部分戰績不佳的球隊即使換帥,也改變不了球隊降級的事實。
所以說,換帥後球隊戰績就能改觀,更多是一種倖存者假象,即人們往往記住了少數如齊達內救火皇馬、迪馬特奧救火切爾西這樣的成功案例,而忽視了大部分的換帥其實並不能實際扭轉球隊的頹勢。
另外,會有一種流行的看法,就是球隊在換帥後往往會面貌一新,短期出現明顯的狀態回升。這一點筆者認為是具有合理性的(雖然沒有資料佐證),因為換帥的短期效應就是新帥上任後對於球隊士氣的鼓舞,使得球隊在換帥後的精神狀況得到較大的改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個賽季是漫長的長跑,短期的刺激並不能解決根本的缺陷和矛盾,個別比賽的高消耗(如曼聯對陣卡迪夫城的全隊跑動距離大幅提升)也不是長期成型的打法,對於救火教練而言,真正的考驗往往會在蜜月期結束後開始顯現。
回覆列表
如果一個球隊明明牌面實力不錯但是成績就是不行,那肯定是主教練的責任!
第一種,主教練技戰術能力不行,沒法根據已有的球員搭配出該有的戰鬥力,或者戰術老套,踢不出賞心悅目的場面。
熱刺現任主帥波切蒂諾,帶領熱刺踢出了賞心悅目的足球,雖然實際上很難獲得冠軍,但是俱樂部和球迷都喜歡看,也就不存在下課危險。
剛下課的穆里尼奧,帶領曼聯對陣曼城和利物浦兩大死敵時候,都踢得很難看,不光輸球,還輸了球隊的面子,球迷和俱樂部都不爽。
第二種,主教練管理能力不強,對核心球員的駕馭能力不夠,更衣室出現問題,甚至有可能會被核心球員聯手彈劾。
這方面做得好的就是弗格森,弗格森很少過問技戰術方面,更多的成功就是管理方面,在對貝克漢姆,範尼的處理上,能看出他對球隊和球員的駕馭能力超強。
很遺憾,穆里尼奧這一條好像也沒做好。
而以上兩種問題,實際上都是透過更換主帥就能解決的。
更換主帥後,對內的球員會有一段時間會爭相表現,甚至發揮120%的能力,以求獲得新帥認可,都把心思放在足球上,球隊戰鬥力自然會提升不少。
另外,新帥初來乍到一般不會立刻改變原有踢法,並且會更多徵求管理層以及前教練組成員意見,多半會比之前的用人和戰術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