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閏帝
-
2 # 秦野雁
《三國演義》裡,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結為生死兄弟。趙雲雖然沒有和他們結義,但是趙雲忠勇無比,文武兼備,投劉備於危難之時,趙雲的忠義之情也絲毫不遜於關羽和張飛,在劉備眼裡趙雲和關羽張飛一樣如兄弟一般。那麼為什麼後人獨把關羽尊為武聖呢?我想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1. 忠義。桃園結義後,跟隨劉備,國家為重,義字當先,忠心不二,從頭到尾履行著結義諾言。如後期對於曹操的重重誘惑,封金掛印,不為所動。2. 武藝。 青龍堰月的刀下之鬼都是有名有姓的名將。如華雄,顏良,文丑等。
3. 兵器。青龍偃月刀很出名,讓多少英雄聞風喪膽,談之色變。還有赤兔寶馬,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青龍偃月刀和赤兔寶馬幫助了關羽,當然,關羽也成就了青龍偃月刀和赤兔寶馬。
4. 羅老的支援。 關羽是羅老先生潑墨最多的將領,什麼臥蠶眉,丹鳳眼,這裡就不多說了。有了羅老的支援,關羽給我們留下了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身在曹營心在漢、封金掛印、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戰長沙、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刮骨療傷、大意失荊州和走麥城的千年佳話。其中有多少佳話都成為成語。這些流傳很廣的故事都是張飛趙雲所不具備的。沒有哪一個武將能像關羽這樣流傳著這麼多的傳奇故事,正所謂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透過以上幾點,後人把關羽尊為武聖就不難理解了。
-
3 # 天宇的文史情懷
趙雲和張飛確實在武藝和忠誠上不輸關羽,但是二人在後世的評價確不如關羽高,我想原因就是關羽被曹操俘虜過,而關羽沒有對不起劉備。,而趙雲張飛沒有被俘過,也沒法證明被俘後能如何,而關羽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忠義。
關羽張飛和劉備當年桃園三結義,感情自不必說,而趙雲是後來加入劉備集團的,也可以說忠心耿耿。
當劉備和曹操在中原涿鹿的戰爭中,關羽不幸被俘,而關羽當時有保護劉備家眷的重任,所以關羽當時選擇了投降曹操,當然了首要條件就是要曹操答應保護劉備家眷,除此外還和曹操約定了三個條件,這些條件曹操都答應了。
而曹操當時所想的是先穩住關羽,然後在以重利拉攏關羽,曹操認為時間久了關羽肯定會真心歸降,可關羽在曹操重利面前始終不為所動,最後還斬顏良文丑解白馬之圍,也算報答了曹操的不殺之恩,最後千里走單騎更是被後人傳頌,而且最後關羽還在赤壁之戰中冒著殺頭危險在華容道還放了絕境中的曹操,這可以說是流傳千古的佳話。
而張飛趙雲不同,張飛趙雲沒有被俘虜的經歷,所以也無法證明被俘後會如何,所以說張飛趙雲在歷史上的名氣不如關羽也正常。
而關羽同樣也被後世的統治階層推崇,原因是中國曆代王朝都需要臣民講究忠義,而關羽正是宣傳的合適物件,所以後世歷代王朝宣傳關羽的忠義,就是現在也一樣,現在的有關三國的影視劇裡關羽幾乎就是完美無暇的人物,關羽最後敗走麥城看哭了多少人,就是現在的很多做生意的還有平民百姓家庭供關二爺的大有人在,這得說關羽確實深得人心。
所以說,關羽被後世尊為武聖是有道理的。
-
4 # 妖大就是仙
“細節決定成敗”,關、張、趙忠勇不相上下,但“義薄雲天”非關羽莫屬。在羅貫中筆下,《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一章中,贊楊了關羽頂住軍令的壓力放掉了昔日有恩於自己的曹操。“有恩必報”君子也。此處更彰顯關羽人格魅力。為華夏民族之效。
在五十三回,《關雲長義釋黃漢升》一章中放掉了馬失前蹄的黃忠。從而收降了一大將。
“義”代表一種思想,更彰顯關羽人物活靈活現,有血有肉地生長在世紀長河中。
“源”關羽之義並不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羽常有秉燭夜讀《春秋》之好。有暇閒之時,或臨戰間隙輒閱。總括關羽非忠勇可蓋,亦儒將也。
-
5 # 影視探經典
張飛,脾氣暴躁,有勇無謀,張飛的優點只有兩點,勇猛、忠義。缺點可就多了,
最多算得上是個先鋒,
趙雲,算得上是個完美的人,也就因為完美,他幾乎沒有犯過錯,又加上他加入劉備集團要晚一些,和張飛關羽相比,劉備根本就沒有像張飛關羽那樣信任他,也就少了很多發輝的空間,
而關羽就不一樣了。其一,關羽忠義,就像曹操擒住他那次, 程昱向曹操獻計將關羽圍困在土山。張遼勸關羽投降時列了關羽三罪: 1、違背了桃園盟約。 2、將劉備妻子置之不理。 3、關羽智勇雙全,卻不思報效漢室,就這麼死了。 關羽就這麼被說服了,但他約定了三件事: 1、只投降漢室不投降曹操。 2、照顧二嫂(劉備的妻子)。 3、只要知道劉備的下落,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不管曹操怎麼挽留他都不幹,後來就有了過三關斬六將的故事 ,這叫忠
其二,曹操在赤壁之戰被孫劉聯盟打敗,關羽只因為報以前曹操對關羽的恩,關羽就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放走了曹操,就憑這一點,趙雲和張飛都是做不到的。這叫義
所以關羽的故事是張飛和趙雲都做不到的,這才是後人把關羽奉為武聖的根本原因
-
6 # 魚包同學
謝官方邀。關羽從一個歷史名將一步步成為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符號“武聖”,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以下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麼一個“關羽成神”的歷史軌跡。
第一時期,單純的武將崇拜關羽的形象之“勇武”,那是得到歷代的承認的,三國時期看人最準的郭嘉曾說過——
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從此“萬人敵”基本成為了關羽的重要代號,關羽死後的數百年間,不斷有武官以關羽自比,比如一位前秦的尚書郎閻負(一張嘴平定涼州)曾說關羽——
驍勇多權略,攻必取,戰必勝,關、張之流。這個時期,關羽已經成為了武勇的代表,是三國時代的代表人物,但是這個時期,關羽還並沒有脫凡成神。
第二時期,化身怨靈,民間祭祀秦漢開始民間一直有傳說,不得善終的敗軍之將會化身怨靈,在人間作祟,危害世人,因此南方許多人們把遠古時期的蚩尤,楚漢爭霸的項羽都封為神靈。
而關羽的情況更加特別,首先是能力突出,影響力很大,然後是非常不得善終,甚至身首異處,所以自然是“特級”怨靈,於是在南北朝時期的荊州,關羽成為了民間祭祀的一個重要物件。
第三時期,宗教之風,抬高地位隋朝時期開始,佛教盛行,為了爭取在中國的支援,達到迅速傳教的目的,天台宗僧人在荊州一帶傳教時,高調宣佈關羽是佛教的“珈藍護法神”。
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擴散,關羽作為護法神的形象也得以在全國延伸,又經過唐朝百年的擴充套件,關羽為神的形象從荊州到四川,由四川到全國,到唐末大亂時已在唐朝都城長安深入人心。終於成為民間供奉的眾多佛教神靈之一。
不過這個時期,“關羽成神”的概念仍舊流傳在民間,而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可。
第四時期,徽宗下拜,天神降臨宋朝初年,關羽的地位一度岌岌可危,朝廷重定武廟人數,以“兵敗身死,不克善終”為由,將關羽連同張飛一起,逐出武廟。
宋徽宗先是重新將關羽請回武廟。然後在佛教、道教在中國爭奪不休的時候,一生信奉道教的宋徽宗更是給了關羽一個“崇寧真君”、“武安王”的封號,道教也從此將關羽列為神靈。
第五時期,清朝的教科書,關羽的無上位到了清朝時期,關羽的地位從此抬升到無以復加的地位。首先來自於《三國演義》,其書對關羽的美化自不必多說,更重要的是,努爾哈赤為建州酋長時,與其子孫,人人便熟讀《三國演義》,把這本書當做他們的軍事啟蒙教材。
這樣一來,演義就不僅僅是民間的樂趣,更是國家認可的宣傳教材。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當時的滿洲人,甚至專門請求明朝政府賜予關羽神位,稱關羽為“關瑪法”(關爺爺)。
滿洲人主政之後,順治入關時開始,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順治之後的十個皇帝,先後有八個皇帝,共十三次“加封”關羽,直至形成了“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
總的來說,關羽的“成仙”之路,有很多原因,首先是自己的能力,人品;其次是宗教藉助傳播;然後是官方宣傳教育等。
-
7 # 腳踏一枝梅
謝友邀答。
因為關二爺比他倆死的悲摧!
關公是戰死的,因不降被殺,而且屍首分離,死得悲壯慘烈。張飛是意外死亡,怪他大意疏忽。趙雲善終,自然死亡。
華人對悲劇英雄特別崇拜,如岳飛、文天祥等,你見過喜劇英雄嗎?其原因,一是痛悼,認為可惜了,如活著能起更大更好的作用;二是憐憫,對其遭遇充滿同情。
公關、岳飛先後入選武聖,主要是官方的認可宣傳,其次民間的文藝、宗教渲染。兩者的結合,使得關公甩了張趙幾條街,因此關公成神當了武聖″,而張趙就沒有這個福分和待遇了。
回覆列表
關羽被尊為武聖,而不是張飛和趙雲。很簡單的,宣傳的重要性。因為在宋代之後,各封建王朝君主為表彰關羽的忠義,宣傳忠君之思想而大封其號,為關羽建廟供奉。這就是宣傳的重要性!明神宗封關羽“二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清順治皇帝對關羽封號更長,簡單說就是封為關聖大帝。
除了官方的宣傳,還有來自民間的戲曲宣傳,一句“紅臉的關羽戰長沙”,傳唱至今。而張飛和趙雲卻沒有這種待遇。就像現在很多明星我們認識他卻不知道他是幹什麼,有什麼作品,完全是宣傳的效果。
《三國演義》中,關羽、張飛、趙雲都是對劉備忠心的。關羽還跟過曹操一段時間,張飛趙雲自始至終都沒有跟過其他人,按理說關羽有汙點,應該沒有這麼大的名聲吧?
其實不然,這是文筆對比寫法。更彰顯關羽心在曹營身在漢的忠心,才有了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就好比《神鵰俠侶》中,雖然楊過的小龍女最終還是在一起,如果沒有十六年的等待,又怎會有他們對愛情的忠貞,又那裡有結局中畫龍點睛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的感嘆!
《三國演義》對關羽著重寫其忠,對張飛著重其猛,對趙雲著重其帥(不單長的帥,還有其帥才)。關羽威鎮華夏差點逼的曹操遷都,張飛當陽長阪之戰,僅率二十餘騎,喝退曹軍,趙雲曹軍七進七出救後主。都是三國耳熟能詳的人物。《三國志》對關羽、張飛、趙雲都分別有列傳,裴松之注引用《(趙)雲別傳》補充很多史料,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