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知月
-
2 # 地主婆趕山
紅樓夢78回寫到晴雯去世,寶玉去晴文家,想跟她做最後告別。沒想到王夫人讓晴雯的哥嫂快速處理了晴雯的後事。寶玉去的時候撲了個空,
寶玉知道跟在他身邊侍候兩個小丫頭在晴文死時,看望過晴雯。寶玉向兩個丫頭打聽臨終遺言。一個丫頭為了討好賈寶玉,編了個晴雯被天帝招去做司管芙蓉花的女神的故事。
而這一天賈政在家裡會見同事,出了個做詩的命題《姽嫿詞》。就是要根據林四孃的故事寫一首悼念的詞。賈寶玉和賈環還有賈蘭都被叫去參與做詩。
這時賈蘭才十三歲,作詩已獲得賈政的同僚讚賞不已。所以後四十回,寫到了賈蘭考上大學(我忘了賈蘭考上什麼了)了,這是及有可能的。即使是及猥瑣的不討人喜歡的賈環,他寫的詩也像模像樣。這說明賈府基礎教育非常紮實。
這些是那天白天發生的事,這一天還發生一些其他的時。王夫人向賈母稟告把一些戲子打發出去,把襲人給寶玉做妾,當然是先享受做妾的待遇 。在這一天薛寶釵搬出大觀園。迎春的出嫁也正準備。
這一天賈寶玉去找黛玉也總不在,大觀園從這天開始蕭條下來。
賈寶玉從賈政出來時,經過芙蓉花池,想起丫鬟說的晴雯做了芙蓉花女神的故事。想到一個祭祀晴雯的方法。就是寫了篇長長的《芙蓉女兒誄》,長到我這樣閱讀古文有障礙的人,讀這一段時是跳過去的。
以我們現在喜歡把紅樓夢拿來解剖延伸的習慣,來解析接下來的情節,也很耐人尋味:
寶玉祭祀完晴雯轉身離去,跟在身邊的丫頭正轉身準備跟著離去時,看到花影中走出一個人影,大叫有鬼。寶玉回頭一看,原來是黛玉。這預示著黛玉會死。
實際上有一次十二釵佔花名時,黛玉抽到的是芙蓉花。
茜紗窗是黛玉那裡的窗子,寶玉說黛玉平時對晴雯不錯,不如改成“茜紗窗下,小姐多情,黃土壟中,丫鬟薄命”。
如果賈府讓劇情把林黛玉嫁給寶玉方面發展,那麼晴雯就一直是時候他們的丫鬟,也是黛玉的丫鬟。結果是晴雯死了,寶玉把晴雯當芙蓉花神來祭,黛玉卻從花影中走出來。作者大概想說黛玉才是真正的芙蓉花神,而晴雯是芙蓉花神旁邊的婢女,這也是寶玉在黛玉死後寬慰自己的想法了。
(臨時做了些功課,回答不盡完善,希望你能滿意。)
-
3 # 豐子冉
此乃《紅樓夢》第七十八回的事兒。林四孃的故事說的是林四娘“精忠報國”,忠貞不二報效朝庭而“慷慨赴義”的壯烈故事。當是封建王朝追捧的節義豪俠,被認為是重於泰山的,賈政及其一幫幕僚文友自是“鐵桿兒”的封建衛道士,他們對於這樣“精忠衛國的女英雄”自然是讚譽有佳,寶玉自幼討厭“經濟文章”,不肯“讀書”用功,但於閒雜市井類的書藉甚是在意,他借如此機會買弄其“文才”,以博得那清閒門客們的讚譽那也是自然不過的了。寶玉的《姽嫿詞》應是在賈政及其清客們的“威逼利誘”之下作就的(由賈政“執筆”),無非是為“英雄烈女”歌功頌德而已,不過,他也終不失“情種”心性,依然揣度出林四孃的“精忠報國”乃起因於恆王的“好色”!“恆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習騎射。穠歌豔舞不成歡,列陣挽戈為自得。眼前不見塵沙起,將軍俏影紅燈裡。……”。通觀賈寶玉的姽嫿詞,他對林四娘慷慨赴義的壯舉表示欽佩之情也恰好是他“見了女兒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並感濁臭”的寫照,其實,字理行間也隱含了他對晴雯的悲悼,晴雯是賈母挑選的聰明乖巧,長像可人,又伶俐能幹的丫頭,賈母本以為堪供寶玉“使用”的。終因其侍寵清高,目中無人,數敵太多,最後不得以而被王夫人一幫趕出了大觀園!晴雯長像嬌豔美麗,侍寵撒嬌,很得寶玉的愛憐,但她終敵不過花襲人的溫柔嫻靜,大方得體。晴雯的死對於寶玉是很沉重的打擊,他由小丫鬟夢見晴雯做了芙蓉花神而“聯想奔逸”,看似荒唐的作了一篇《芙蓉女兒誄》,實則寄予了多情公子的真情實感與綿綿不絕的哀思。
我想,寶玉在受邀而作“應景”之姽嫿詞時就寄予了他對晴雯的懷念之情,由此而想到給她作《女兒芙蓉誄》以祭奠其亡靈,不枉公子“掛念”一場,實則《姽嫿詞》為《芙蓉女兒誄》所引起,詩文各有其妙,辭則金縷玉雕,情則雨慘風悽,雖是多情公子哥,而飄然不乏凌雲之志!
壯哉!《姽嫿詞》!
美哉!情也——《芙蓉女兒誄》!
-
4 # 冒士模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作者借晴雯之死,推出了《芙蓉女兒誄》這一祭文。它是《紅樓夢》中所有詩文詞賦中最長的一篇,也是一篇文采飛揚、感情真摯、寓意深刻的祭文。寶玉吊晴雯撲了空回來,就被賈政叫去做吊林四孃的詩,做成《姽嫿詞》。作者連過渡的文字也不要,緊接著就讓他撰寫《芙蓉女兒誄》,這一切顯然是有深刻用意的。
《紅樓夢》第七十九回:“黛玉聽了,陡然變色,【庚辰雙行夾批:慧心人可為一哭。觀此句便知,誄文實不為晴雯而作也。】”
按照批語,“誄文實不為晴雯而作也。”那究竟為誰而作呢?誄文中雖有悼念晴雯的文字,如:“竊思女兒自臨人世,迄今凡十有六載。…花原自怯,豈奈狂飈?柳本多愁,何禁驟雨!偶遭蠱蠆之讒,遂抱膏肓之疾。等等”但更多的文字卻不是為晴雯而作。
請看以下分析:
據清朝文學家徐鼐《小腆紀傳·閻應元傳》記載,順治二年(1645)清軍下江南,為抵制滿清的剃髮令,江蘇江陰縣前後典史閻應元、陳明遇共同率領軍民聯合抵抗,堅守城池八十一日,殺清兵七萬五千餘人。故被稱為“江陰八十一日”。在孤立無援的80天后,城中的百姓決定孤注一擲,男人們穿戴整齊,對著清軍衝鋒,最終都被清軍所斬殺。女人們在參與抵抗後,沒死的也選擇自殺了斷生命。這一戰,整個江陰活下來的只有五十三個人,城內城外死亡二十多萬。
戰鬥期間,正趕上過中秋節,八月二十一,博洛把二百多門大炮集中在一起,猛轟東北城,激戰過後,清兵終於攻上了江陰城頭。
有女子不詳姓氏,提詩城牆云云:
雪胔白骨滿疆場,
萬死孤忠未肯降。
寄語行人休掩鼻,
活人不及死人香!
紀連海老師在百家講壇中說:“因為揚州十日是史可法帶領正規軍打的,是一個政權面對另一個政權的鬥爭,雖然也很了不起,但這是你政府的職責;但江陰八十一日就不同,這是一個城市裡的普通百姓自發的抗爭,在一個退休的典史(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長)閻應元的指揮下,抱定犧牲的決心與幾十萬清軍作戰,全城九萬多百姓最後僅存50餘人。我認為像江陰八十一日這樣的故事滲透了我們的思想和理念,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些人(江陰百姓)才是民族的脊樑。”
江陰城自古以來就被稱作“芙蓉城”。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作《芙蓉城》將其指代為江陰,再到明代江陰城修築八座城樓被譽為“八角芙蓉城”······歷代文人墨客在傳承江陰曆史和文脈的同時,也讓江陰的美稱“芙蓉城”聲名遠播。 1994年10月26日 江陰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透過《關於江陰市市樹、市花的規定》,將芙蓉花(包括荷花和木芙蓉)列為江陰市市花。
《紅樓夢》第78回:“恰好這是八月時節,園中池上芙蓉正開…蓉桂競芳之月”。與“江陰八十一日”所處時節完全相同,都在中秋前後。
在寶玉吊晴雯和撰寫《芙蓉女兒誄》之間突兀插入的《姽嫿詞》寫道:“勝負自難先預定,誓盟生死報前王。賊勢猖獗不可敵,柳折花殘血凝碧。馬踐胭脂骨髓香,…天子驚慌愁失守,此時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將作者“明言閨閣,實寫政事”的意圖暴露無遺。
再看誄文中:“憶女曩生之昔,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體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高標見嫉,閨闈恨比長沙;貞烈遭危,巾幗慘於雁塞。自蓄辛酸,誰憐夭折?仙雲既散,芳趾難尋。洲迷聚窟,何來卻死之香?海失靈槎,不獲回生之藥。…委金鈿於草莽,拾翠盒於塵埃。… 孤衾有夢,空室無人。桐階月暗,芳魂與倩影同消;蓉帳香殘,嬌喘共細腰俱絕。連天衰草,豈獨蒹葭;匝地悲聲,無非蟋蟀。…爾乃西風古寺,淹滯青燐,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明顯就是悼念了不屈服於滿清,殉節而死的江陰女子。
“金陵十二釵又副冊”首頁上晴雯的判詞前所畫:“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滿紙烏雲濁霧而已。”也是為了襯托悼念的氣氛。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芙蓉女兒誄》明為悼念晴雯,實為悼念芙蓉城即江陰城的英雄女兒。
延伸解讀:作者透過《芙蓉女兒誄》將《紅樓夢》“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的主旨推向了高潮,《芙蓉女兒誄》不僅僅悼念了江陰城的英雄女兒,也可以認為是對《紅樓夢》書中暗喻的英雄女兒的總悼念。透過《芙蓉女兒誄》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清之失”就是“剃髮易服”這一劣政和“留髮不留頭”的屠殺行為。《紅樓夢》行文至此,已充分表達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芙蓉女兒誄》位於全書的第七十八回,並延伸到第七十九回,作者在第八十回作了進一步的交代,是否可以認為這第八十回就是全書的終止?或者說《紅樓夢》全書就是八十回?
回覆列表
由姽嫿將軍四娘之死,想起了晴雯之死,傷感而作。
晴雯被王夫人趕出賈府,正是病重之時,又受了涼,受了氣,加重病情,出了賈府沒多久,寶玉去看了一下晴雯。寶玉夢見晴雯來給他告別,晴雯就此死了。之後又被賈母等叫去,竟也沒有看到晴雯最後一面,等他去見了賈政出來,晴雯的屍體早被火化了,內心悲痛不已。小丫頭見他如此,只好說晴雯死去是去天上做花神,掌管芙蓉花,也就是芙蓉花神。所以才有後面祭祀芙蓉花神與寫《芙蓉女兒誄》。
寶玉被賈政喊去陪客,作詩,讚頌姽嫿將軍,寫了《姽嫿詞》。不由得又想起死去的晴雯,於是又深情地寫了一篇《芙蓉女兒誄》,表達對晴雯的悼念。
眾人皆無別話,不過至晚安歇而已.獨有寶玉一心悽楚,回至園中,猛然見池上芙蓉,想起小丫鬟說晴雯作了芙蓉之神,不覺又喜歡起來,乃看著芙蓉嗟嘆了一會.忽又想起死後並未到靈前一祭,如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豈不盡了禮,比俗人去靈前祭弔又更覺別緻.想畢,便欲行禮.忽又止住道:“雖如此,亦不可太草率,也須得衣冠整齊,奠儀周備,方為誠敬。”想了一想,"如今若學那世俗之奠禮,斷然不可,竟也還別開生面,另立排場,風流奇異,於世無涉,方不負我二人之為人寶玉本來想的祭祀芙蓉花神,後又覺得草率,繼而洋洋灑灑寫了一篇祭文。
如果你也喜歡讀書、詩詞、一切美好的事物。
請關注:一隅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