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格
-
2 # 鉛筆道
醫學界一般使用生物安全等級來對這些病原體來進行分級。
埃博拉出血熱是由一種絲狀病毒感染導致的急性出血性、動物源性傳染病。透過接觸患者及病畜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等傳播。突然發熱、嘔吐、腹瀉、出血和多臟器損害。併發腎衰竭,並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病死率非常高,治療上以對症支援治療為主。死亡率80%--90%
在病毒界裡,這個資料並不是最高的,古往今來,死亡率最高的是大名鼎鼎的狂犬病毒。100%死亡率。狂犬病毒和狂犬疫苗,這是一個100%和另外一個100%的對抗。
艾滋病病毒(HIV)以及之前提過致死率極高的狂犬病毒,在體外生存力極差,在56℃下只需半小時就失去活性。而埃博拉病毒的耐熱性會強一些,在60℃下需要一小時才會失去活性
-
3 # 刺蝟安全
2018年8月1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衛生部就已經宣佈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爆發新一輪埃博拉疫情。截至2019年7月17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已累計報告2532例埃博拉病例,其中1705例死亡病例。此外,與剛果民主共和國毗鄰的烏干達在6月登記死於埃博拉病毒個案3例。截至7月6日,南蘇丹發現埃博拉疑似病例2例。目前已經有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剛果民主共和國、奈及利亞、塞內加爾、烏干達、蘇丹、美國、西班牙、南蘇丹、英國、義大利等多個國家發現埃博拉病例。7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將剛果民主共和國爆發的埃博拉疫情定性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迄今,本輪疫情已成為史上埃博拉第二嚴重疫情,且有不斷蔓延趨勢。死神埃博拉要再次降臨西非大地。
✦ 落實個人衛生與手部清潔,與患者接觸後都必須用肥皂洗手。
✦ 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汙染的環境。如需照顧患者則應配戴手套及合適的個人防護裝備。
✦ 不適期間應避免性行為。男性患者於康復後3個月內,精液仍可能帶有病毒,所以男性患者於這段時間應避免性行為,或使用保險套。
✦ 由於疾病初期症狀較不具專一性,醫護人員照護所有患者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如近距離(1公尺內)照顧疑似或確定個案時,則應穿著連身型防護衣並配戴N95口罩等高規格個人防護裝備(配戴護目鏡、隔離袍與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患者血液及體液。
✦ 如有必要前往疫區國家,應先主動了解前往地區疫情概況或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諮詢。
✦ 前往疫區時,應加強個人防護,避免至醫院探病或接觸病人,並攜帶衛生紙、口罩、體溫計、洗手乳等物品,以便有需要時使用。
✦ 旅遊期間避免接觸或食用高危險性野生動物包括果蝠、黑猩猩、大猩猩、猴、森林羚羊與豪豬等。
✦ 落實個人良好衛生習慣。經常以肥皂洗手,以保持雙手清潔,特別在接觸眼、鼻及口前應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遮掩口鼻,用過的衛生紙需妥善棄置,並養成咳嗽戴口罩等衛生習慣。
✦ 若出現高燒、嚴重倦怠、肌肉痛、頭痛及咽喉痛等症狀,接著出現嘔吐、腹瀉、面板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請配戴口罩,並立刻通報。如果是在旅遊期間出現上述症狀,請導遊領隊,請其協助立即就醫處理。
✦ 自埃博拉病毒感染流行區返國旅客,於入境前若有身體不適,請主動告知機場(港口)檢疫站,檢疫人員將協助後送至醫院,進行診療。
✦ 自埃博拉病毒感染流行區返國旅客,返國後21天內,如有身體不適,應戴上口罩儘速立即就醫,並告訴醫生髮病前曾到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發生地區。
✦ 患者去世後屍體仍具高度感染性,應交由專業人員處理,並24小時內入殮併火化。
✦ 在剛果(布)、安哥拉、中非、喀麥隆、加彭和肯亞等國的中資機構,應加強對人員外出的管理,儘量減少人員流動,合理地安排人員倒班;在烏干達和南蘇丹的中資機構,除遵照上述建議外,還應避免人員前往疫區或接觸疫區人員,如確有必要,出行前須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切忌不要前往剛果民主共和國。
✦ 密切關注所在地區埃博拉疫情的動態,與當地衛生防疫部門、醫療機構和中國駐當地使領館保持充分的溝通,加強對公共衛生的管理,落實相關防範措施。如果發現人員疑似感染,應立即採取隔離措施,並第一時間向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報告情況。
✦ 組織員工進行埃博拉病毒識別和預防知識的學習,全面提高人員的防範意識,避免接觸當地靈長類動物或出現疑似症狀的病患,減少前往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叮囑員工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換衣,必要時應穿戴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具。如出現發熱、疼痛、腹瀉和出血等症狀須立即就醫。
恐怖的埃博拉病毒埃博拉出血熱是埃博拉病毒導致的一種嚴重致命疾病,往往透過接觸被感染的動物或者被感染人的血液等體液或分泌物而感染,多數病例是人際傳播造成的,死亡率高達90%。埃博拉病毒潛伏期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可在發病後24小時內致人死亡。
埃博拉病毒傳染性強、死亡率高,對人的健康安全威脅特別大。在埃博拉病毒感染初期,感染者可能出現的症狀有突然發熱、肌肉疼痛、頭疼、咽喉痛和疲勞以及隨後出現的嘔吐、腹瀉、皮疹、內出血或外出血(如牙齦滲血、便中帶血)等症狀。
目前已確定埃博拉病毒的4 個亞型,即埃博拉-薩伊型(EBO-Zaire)、埃博拉-蘇丹型(EBO-Sudan)、埃博拉-萊斯頓型(EBO-R) 和埃博拉-象牙海岸型(EBO-CI)。不同亞型具有不同的特性,EBO-Z和EBO-S對人類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非常高;EBO-R對人類不致病,對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對人類有明顯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對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蘇丹南部和剛果民主共和國(舊稱薩伊)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感染者,這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病毒由此而得名。
2014-2016年在西非出現的疫情是1976年首次發現埃博拉病毒以來發生的最大且複雜程度最高的埃博拉疫情。2014年2月,疫情首先在幾內亞發生,隨後透過陸路邊界傳到獅子山和賴比瑞亞等西非國家。2014年8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釋出最新通報稱,截至8月13日,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奈及利亞四國累計報告2127人確診或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人數上升至1145人;並警告稱西非埃博拉疫情持續處於惡化狀態,此次疫情規模被“嚴重低估”,有關機構亟須採取更多措施控制疫情。同年,美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也發現埃博拉病毒感染者。
2017年5月15日,世衛組織宣佈,非洲中部剛果民主共和國爆發埃博拉疫情。2018年8月1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衛生部宣佈在北基伍省爆發新一輪埃博拉疫情。2019年3月1日,由於醫治埃博拉病毒(Ebola)的重要醫療中心遭到攻擊,剛果民主共和國衛生當局警告,恐爆發嚴重的新疫情。2019年4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雖然過去幾周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博拉病毒感染人數有所上升,但疫情尚未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19年5月12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衛生部發布訊息稱,自去年7月以來,該國因埃博拉出血熱病毒已有1100多人死亡。此前有訊息稱,有1008人死亡。2019年7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將剛果民主共和國爆發的埃博拉疫情定性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截至2019年7月17日,剛果民主共和國已累計報告2532例埃博拉病例,其中1705例死亡病例。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舊稱扎伊爾)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它的存在後,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
回覆列表
埃博拉病毒( EBOV )是能夠引起人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一種高致病率及高致死率病毒。 埃博拉出血熱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具有極高的傳染性和致死率,目前發現埃博拉病毒主要透過接觸患者體液、血液等方式感染,致死率為 25% ~ 90% ,其中薩伊種屬的感染性和致死率最強,可以達 90% 。 埃博拉病毒從 1976 年第一次在非洲剛果共和國(原薩伊)被發現,到 2014 年 2 月,已經造成數次大規模的流行。 這次暴發的埃博拉疫情最為嚴重,然而目前還沒有能有效防治埃博拉出血熱的藥物和疫苗投入使用。
埃博拉病毒也稱埃博拉出血熱病毒, 因被發現於非洲剛果共和國(原稱薩伊)的埃博拉河地區而得名。 1976 年 9 月 1 日在該國北部周邊地區出現首例埃博拉出血熱患者, 該患者在發病 5 天前因被懷疑感染瘧疾在一家醫院接受氯奎注射治療, 在一星期內, 在這家醫院接受注射的大多數病人及與病人密切接觸者被感染, 埃博拉出血熱隨之蔓延開來,截止到 10 月共發現有 318 例埃博拉出血熱, 其中 280 例死亡。1976 年 6 至 11月,在蘇丹南部地區也暴發了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共有 284 例埃博拉出血熱,其中 151 人死於該病,導致這次疫情的病原體屬於蘇丹型埃博拉病毒,相比於薩伊型( 88% )的致死率( 53% )要小,這次疫情的流行也主要是透過醫院中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播, 參與治療和護理該病患者的醫務人員相繼出現感染。 1995 年,剛果民主共和國暴發薩伊型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感染人數 315 人,病死率為 80% ,在這次疫情流行中,埃博拉病毒最開始主要是透過在森林中工作的工人間進行傳播, 後來透過病人家屬和醫院擴散。 到了 21 世紀,出現過幾次埃博拉出血熱大流行。 2000 年烏干達地區暴發蘇丹型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感染人數 425 人,病死率為 53% 。 2003 年剛果共和國出現薩伊型埃博拉出血熱疫情,感染人數 143 人,病死率為90%。 2007 年薩伊型埃博拉出血熱再次襲捲剛果民主共和國,感染人數 264 人,病死率為 71%。
埃博拉病毒( EBOV )已經引發了多次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大暴發, 其高致病率與高致死率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 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與進展,但還有很多科學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埃博拉病毒原始宿主是什麼? 將來是否會變異並且如何變異?人際之間是否可透過空氣傳播?如何加速研發治療埃博拉出血熱的藥物及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