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拉普拉塔大力神

    郭淮是幷州太原人,在三國演義裡邊是一個非常沒用的角色,十分窩囊,在演義中被姜維射死。但是《三國志》了描述,郭淮是一個很會帶兵打仗的人,本人看來至少與姜維不相上下。

    建安年間被舉孝廉,先後任平原府丞、丞相兵曹議令史、後在漢中任夏侯淵的司馬。夏侯淵在定軍山被黃忠斬殺後,郭淮收集殘兵,與杜襲共推張郃為主將而得以穩定局勢。曹丕稱帝后,賜郭淮爵關內侯,又任鎮西長史統兵防守蜀與西羌的進攻。

    御蜀方面:

    在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時,兩次面對諸葛亮的進攻,雖說丟失了武都、陰平等城池外,軍隊主力沒有被消滅。姜維九伐中原分別在第一次與第二次對陣郭淮,郭淮則是在牛頭山和鐵籠山兩次打敗姜維。

    屢破羌胡:

    正始元年(240年)郭淮討伐羌族迷當等部,安撫氐族人,遷移三千多戶百姓到關中地區。

    正始八年(247年),隴西、南安、金城、西平諸羌反叛,包圍城鎮,南招蜀兵協助,郭淮討伐諸叛羌,諸羌投降的人有幾萬。

  • 2 # 任小白

    小說《三國演義》中,郭淮一共登場兩次。第一次是在第七十回,話說曹洪部下張郃敗於蜀國大將張飛。曹洪一怒之下要斬殺張郃,郭淮站出力勸曹洪不要斬殺張郃,可讓其其攻打葭萌關,戴罪立功,遂在鬼門關前救下張郃。

    這裡要提及下張郃這個人。魏國名將,根正苗紅的武將,從始至終站在朝廷一邊。起家於鎮壓黃巾起義,先是在韓馥手下當差,後隨韓馥歸順了袁紹。在袁紹手下當差時,開始還得到袁紹賞識,但往後在關鍵之時得不到袁紹重用,並且官渡之戰後,袁紹大勢已去,張郃深知袁紹性格,鳥擇良木而棲,人擇明君而臣,張郃後歸順了曹操。

    投靠曹操後,張郃得到曹操賞識,在曹操眾多名將之中顯得低調、務實,追隨曹操打了很多硬仗,為魏國的穩固和開拓立下了汗馬功勞。

    想想曹洪要殺張郃時,郭淮能夠站出來,就說明郭淮這個人不簡單,識大局。想想,要是張郃被殺了,我想三國的劇情到此也就劇中了。

    小說中,郭淮第二次登場是在第九十三回合,此時魏國正與漢軍激戰。蜀國主帥姜維率領北伐軍與司馬昭交戰,將司馬昭圍困於鐵籠山上,並約羌王派兵相助。危難時刻,郭淮先擊敗羌王,繼而和司馬昭裡應外合,大勝姜維。無奈造化弄人,郭淮本想追殺沒槍、有弓卻無箭的姜維卻被姜維反殺,戰死沙場,令人嘆息。

    以上是郭淮在文學中塑造的形象。在整部小說中,郭淮雖然一共登場兩次,卻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郭淮既有謀略,又有膽識。

    那麼,在正史(真實)中,郭淮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真實的郭淮是魏國的當世名將,不可多得的全才,是曹魏後期少數的出色異性大將,戎馬生涯,戰功無數。常年坐鎮曹魏西北邊境,為曹魏安定西北少數民族、抗擊蜀國的入侵做出了傑出貢獻。

    郭淮出身名門,祖上是太原陽曲郭氏宗族,郭家在當時享有較高的聲望。爺爺郭全是東漢漢靈帝時期的官員,官至大司農,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官員,掌管國家財政收支入。老爸郭蘊是東漢末年雁門郡的太守(雁門位於今山西代縣),相當於現在的省轄市市長。

    郭淮是郭家長子,雖然爺爺和老爸都是當官的,但郭淮還是有才能的(想必既有祖輩、父輩的影響,也與從小受到的良好教育相關)。在東漢建安中期郭淮被舉為孝廉(孝廉是漢朝的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的制度),起初任職平原郡府丞(今山東平原飲馬店附近)。

    郭淮很有戰略眼光,早期就站隊曹丕陣營,在曹丕還是五官中郎將的時候,就在其手下當差,後又被曹操賞識,又轉任曹操屬下的丞相兵曹議令史,開始其戎馬一生。

    公元215年7月,郭淮跟隨曹操征討漢中。曹操班師回朝後,郭淮並未隨從,而是留在漢中,委以重任,令其擔任西北統帥夏侯淵的軍司馬,以抗拒劉備。後來,夏侯淵在定軍山一戰中被劉備部下黃忠突襲,戰死沙場。夏侯淵陣亡後,一時軍心不穩,郭淮和督軍杜襲收斂散卒,推舉張郃為魏軍新主帥,張郃繼任,軍心乃定,郭淮依舊擔任軍司馬。

    郭淮雖出身名門望族,但並未向父輩一樣,早期擔任的多以基層武職居多,涉及治安和軍事,隨軍打仗,多次的征戰,使得郭淮積累了寶貴的治軍經驗,這也為郭淮日後坐鎮曹魏西北邊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郭淮原本就是曹丕舊部,因此備受器重。不久後轉任鎮西長使。在郭淮負責曹魏西部邊防時,多次平定少數民族的叛亂。在諸葛亮北伐以及姜維北伐初期,郭淮參與了幾乎所有的對蜀抵禦戰爭,立下赫赫戰功。官職也一路高升,陸續擔任雍州刺史、建威將軍、揚武將軍、前將軍、徵西將軍,故後又被追贈大將軍,諡曰貞侯。

    郭淮為人沉穩,在應對突發事件時,沉著冷靜,十分機智,多次將突發的險情化險為夷,舉例一說。

    公元220年,曹丕剛即帝位,百官前往朝廷祝賀。郭淮原本身體不好,不巧的是,在前往路上患上疾病,因此耽擱了行程。曹丕見郭淮未能按時朝賀,心中頗為不爽。曹丕借大禹會諸侯於塗山,防風后至而遭受刑戮的典故發難於郭淮,郭淮遇事不慌,以當世為唐虞之世(堯舜時代,指代太平盛世)自己不會無故遭受刑罰而為喻暗暗抬高曹丕的功績,曹丕聽後,十分高興,郭淮巧妙地躲開了曹丕的責難。

    公元225年2月23日,郭淮去世,被追贈為大將軍,獲諡貞侯,由兒子郭統襲封爵位。

    縱觀郭淮一生,雖是名門之後,但從基層武職做起,而後戎馬一生,透過無數的戰功以及卓越的地方治理才能,憑藉著自身的不斷磨練才位極人臣。郭淮不愧為曹魏不可多得的人才,當世名將。

  • 3 # 邏輯文史游

    我想大多數人對於郭淮的印象,還是留存於在《三國演義》中其箭射姜維卻被姜維接箭極限反殺吧。當然,隨著老版三國電視劇的走紅,王司徒與曹真嘟嘟以及鍋將軍也成功入選了鬼畜全明星,可以說大多數人腦中的郭淮,就是由黑料組成的。

    撇開羅貫中對郭淮的“抹黑”,歷史上的曹魏名將郭淮,就如同三國殺中他的技能名字“精笨”一樣,是個智計百出的全能漢子。

    咳咳,可惡的江東小白板,害我打錯字,郭淮的技能名字是【精策】。

    我們知道郭淮活躍在三國中後期,為什麼前期基本沒他什麼事兒,不是因為他年紀小,也不是因為其水平有限,而是因為郭將軍前期是個十足的病怏怏。《三國志》中別的武將除生平、戰功外也會多少記載一些閒情趣事,我們的郭將軍則不同,他的閒情趣事是隨著生平走的,並且記錄的居然都是他啥時候又生病了…

    至於為什麼郭將軍體弱多病,推測是在孃胎裡的時候其母受風或者是他自己小時候不聽話亂跑留得後遺症吧…

    但是,郭將軍柔弱的體質,也在某種程度為其帶來了好運。比如在漢中之戰,郭淮本來該跟這主將夏侯淵一起去救張郃,這盔甲都穿好了,還沒出營帳,郭將軍又身體不適倒下了,結果此戰夏侯淵再也沒有回來。

    那麼如果郭淮去參戰,或許也會被黃忠所殺,但更有可能的一種猜想是,夏侯淵可能就不會這樣死了。

    為什麼這麼說?

    從郭淮的思維方式來看,這個小哥哥在禦敵之時總喜歡走非主流路線,並且他的想法真的還能順利的制敵。在夏侯淵死後,張郃成為了郭淮新的上司,夏侯淵的殘兵此時士氣低落,並且蜀軍隨時可能渡過漢水圍剿魏軍。魏軍將士們說我們不如就在漢水邊紮營,與蜀軍決一死戰,彰顯男兒本色,就算戰死沙場,也能光宗耀祖。但郭淮卻認為此舉不妥,本身我軍兵力就不足,這樣一來倒是能戰死沙場,但這和白白送命有什麼區別。

    於是郭淮大膽下令全軍從河邊撤離做好埋伏,就讓劉備軍過河,等到他們行至河中間時我們在伏擊將其殲滅。於是魏軍遠離漢水遠遠的駐紮,劉備見狀便開始躊躇起來,因為劉備集團本身就是那種耗不起的組成,所以每吃一次敗仗他的恢復速度都遠遠的慢於其他兩國,他猶豫再三,沒有過漢水,這就也給了曹軍援軍充分的趕來時間。

    至此,郭淮的名氣開始慢慢大了起來,曹操命其作為張郃的司馬繼續建功立業,這個山西漢子也不辱使命,隨著張郃南征北戰,雖然大功勞沒他的份,但作為軍中智將,郭淮的作用不言而喻。

    更令人歡喜的是,郭淮的身子骨,也開始越發的硬朗了起來~

    曹操與劉備先後去世後,三國的劇情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圍繞這諸葛亮的北伐而轉,也在此期間,郭將軍的威名,達到了頂峰。其中著名的成重山之戰,完全就是郭淮GANK全場的最佳表述。

    當時涼州、隴西等地的羌族聯合反叛,其波及範圍遍佈魏、蜀邊境,此時姜維在隴右蠢蠢欲動,夏侯霸大軍抵達益州北部的為翅準備進行多方面的作戰。於魏國而言,此時不僅要儘快的鎮壓羌族的叛亂,還要提防姜維的突襲。而郭淮的大軍暫時並未到達前線,眾將士建議大軍直入羌地,但郭淮認為姜維一定會偷襲夏侯霸,我們去支援這個小夥子才是正道。果然不出郭淮所料,姜維真的選擇了進攻夏侯霸,幸好郭淮大軍敢來,不僅殺退了姜維,也順道鎮壓了動亂的羌族。

    由於羌人被郭淮所鎮壓,姜維趁勢攏絡有如”喪家之犬”的羌人頭領治無戴,準備合力抗魏,而廖化也在成重山大肆的收留無家可歸的羌軍,準備積攢力量一舉擊潰郭淮。此時郭淮提出了兩端兼顧的政策,即既要留出部隊抵抗姜維,又要奇襲成重山的廖化。此舉一出遭到了全場人的反對,大家自然覺得如此分散兵力不正是給了姜維逐個把我們擊破的機會麼。但郭淮解釋到,羌人目前心態比較失衡,對於姜維的招攬並不是百分百的信任,如我們能迅速拿下成重山,擊敗廖化,姜維自然不可能不來救援,但他只要一救援,就無法接應羌人,羌人感覺不到誠意也不會和他一起搞事情,這不就不戰自退了麼。

    顯然,郭淮的計策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如此類似“圍魏救趙”的計策不是一般人能想出來的。而被郭淮打怕的羌人也有部分來投誠的,對於這些降軍,郭淮一律對其實施優待政策,正如《三國志·郭淮傳》中記載的那樣:

    每羌、胡來降,淮輒先使人推問其親理,男女多少,年歲長幼。及見,一二知其款曲,訊問周至,鹹稱神明。

    可見,在羌人眼裡,郭將軍就是民族的神明,郭淮在他們心中的地位顯而易見了。

    陳壽評價郭淮:

    郭淮方策精詳,垂問秦、雍。

    正是在誇其不僅智計百出,而且在管理邊境之地很有自己的想法。就是這樣一個全能神將,在公元255年大病一場,這也是他此生得的最後一場病,他也再也沒有機會看到曹魏稱霸天下的那一天了。

    所以,歷史上的郭淮和小說中相差巨大,像郭淮這樣優秀的絕代智將在三國時期是很少見的,切不能因為羅貫中的“抹黑”忽視了他的功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動作演員計春華因肺癌去世,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