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賽爸爸說
-
2 # 嘿呦喂哦
如何才能更好發展寶寶的觸覺呢?
觸覺是胎兒時期就建立的感覺器官,藉由不同的膚觸,以及和其他感覺器官的配合,不僅可以讓寶寶學習認知反應和動作技巧,也是未來影響寶寶感覺統合健全發展的重要因素!那麼,如何幫助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增進觸覺刺激呢?
什麼是「觸覺」?觸覺,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接觸性的感覺,像是面板接收到輕微的撫摸、下壓,或是自己主動伸手去摸東西,這些因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的感覺,就是觸覺。
人體的面板分為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大部分的觸覺接收器散佈於真皮層,可以接受各式各樣的感覺輸入,譬如痛、癢的感覺等。
當有刺激發生時,身體會透過接收器的神經末稍傳到中樞神經系統,最後由大腦皮質層來做出不同的反應。正因如此,人體對不同的刺激會產生不同的反應。人體對觸覺刺激的反應,可以分為保護性及區辨性兩種反應,而兩者的反應必須取得平衡,才能使觸覺系統發揮最佳功能。
功用:這類觸覺刺激可以幫助寶寶順利找到媽咪的乳頭,因為寶寶的嘴唇必須藉由不斷碰觸肌膚來搜尋媽咪乳頭的位置,併成功吸吮到奶水。
功用1:可分辨物體的物理特性。譬如物體的形狀、大小或重量等。
功用2:深度、重壓的刺激可幫助穩定寶寶的情緒,增進親子間的互動。
功用3:隨著年齡增長,良好的觸覺解讀能力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及穩定的情緒。
觸覺胎兒時期就建立觸覺是個體形成過程中最優先具備的系統,藉由觸覺,可接收到大大小小的刺激,因此當胚胎在媽咪的子宮內逐漸分裂發育時,胎兒就已經具備粗淺的觸覺了。因此,您會發現在懷孕中期、後期時,媽咪若唱歌給寶寶聽,子宮內的胎兒似乎也會有反應;假使媽咪摸摸肚子,子宮內的胎兒也會感覺的到,還可穩定胎兒的情緒。
觸覺對寶寶的重要性當寶寶出生後,由於他的語言、動作技巧、認知發展等與外界互動的管道尚未成熟,加上觸覺又是最先建立的感官反應,因此寶寶主要還是透過觸覺來認識新世界。
譬如剛出生到一個半月大的寶寶,透過媽咪或爸比的抱抱或撫觸,就能感受到被撫慰或被愛的感覺。到了約三個月大時,寶寶的觸覺發展更進步,這時的他已經可以辨認媽咪和其他人抱他的感覺,透過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觸覺經驗,寶寶已經可分辨出不同的照顧者。到了寶寶約四~七個月大時,這時的他已經開始會探索自己的身體囉!他可能會跟自己的身體玩,譬如會吸吮自己的手指或腳指,或是看到任何有趣的東西都會想伸手摸摸看。當寶寶成長到約八、九個月大以後,藉由爬行、學步時的觸覺刺激,也可增進寶寶的感覺統合發展。
要想促進寶寶的觸覺能力的發育,爸爸媽媽最好陪寶寶做觸覺遊戲,讓孩子多摸、多啃、多感受。
觸覺遊戲:
媽媽抱著寶寶有意識地夠取桌上靜止的東西,如玩具車、毛絨玩具、紙質的小盒、塑膠積木、軟質能捏響的橡皮鴨子等。寶寶抓夠的同時,媽媽將事物和相關詞彙聯絡在一起告訴寶寶,如:軟的、硬的、能捏響的等,在觸覺刺激的同時豐富語言。家中的舊東西,如奶瓶刷子、衣服架子、鍋碗瓢盆、衣服手套等,都可以讓寶寶摸一摸,感受一下。洗澡時讓寶寶摸摸毛巾、浴花,或用腳底蹭蹭這些東西,感受毛巾和浴花的柔軟,與略硬的橡皮鴨子做鮮明對比,豐富寶寶的觸覺感受。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孩子四五歲就可以學漢字了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學漢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 -
3 # 涵妮媽媽育兒經
觸覺系統早期會影響嬰幼兒的餵食情況,年長後會影響到人際互動、情緒調節、手眼協調以及學習能力的發展,甚至對他的社交、注意力集中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在嬰幼兒時期,觸覺可以幫助他逃避環境中的不利因素,如尿布溼了、天氣太熱或太冷、衣服的質料或樣式不舒服、牛奶溫度不對了等,嬰幼兒會以啼哭的方式引起我們的注意並改善這些不利因素以保護自己。適當的運用觸覺系統,如吸吮反射、吞嚥反射,還可以幫助不會進食的嬰幼兒獲得維持生命所需的充足營養。觸覺系統發育不完善有可能影響孩子的進食情況,如吃東西慢、吃吃睡睡、過度偏食、無法順利轉換輔食等。
觸覺敏感的成因從有觸覺敏感現象的孩子身上去做統計,發現有幾個可能的影響因素:
早產
早產的嬰兒住在保溫箱裡,在裡面蓋著被子、氣流也是穩定的,所以孩子不能像在媽媽肚子裡時一樣,感受羊水的流動,因此得到的觸覺刺激是不夠的。
剖腹產
統計上也顯示,剖腹產的孩子觸覺敏感度是比較高的,主要是因為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產道的擠壓本身就是觸覺刺激,此外,經由擠壓也會促進大腦一些激素的分泌,讓感覺系統比較正常。
缺乏關愛
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接觸大人擁抱的機會較少,遊戲的時間也不夠,接受到的觸覺刺激自然不足,容易有觸覺敏感的問題。
過度保護
這是華人最常見的,小嬰兒剛出生怕他抓花臉,第一步就拿布條綁住他的雙手,或是以布套把拳頭包住,孩子手腳不能動作,面板也感受不到氣流的刺激。平時以大包巾把嬰兒的身體包起來,減少了他得到來自父母面板、衣服、或其他物品碰觸的刺激。此外,大一點以後,因為害怕孩子生病,大人又禁止孩子到處亂摸,觸覺的發展自然出問題。
觸覺過分敏感的主要表現偏食、挑食,不愛吃菜;
吃手或咬手指;
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陌生環境膽小、怕黑、粘人,或緊張、退縮,不敢表現;
對小傷小痛特別敏感;
不合群或不會和別人玩,愛惹事等。
那麼怎樣促進寶寶觸覺的發展呢?觸覺過度敏感主要是由於生活中的觸覺經驗刺激不足所造成,其實最好的改善方式,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要限制孩子「想要得到觸覺刺激」的行為,孩子的身體本身具有內驅力,會自己找方法滿足大腦所需的刺激。所以當孩子第一次見到草地,興奮地在上面滾來滾去,或是見到滿地的小石子,伸手過去掏、挖,只要不是環境過於骯髒,爸爸媽媽可以不必急著加以制止。在生活中透過一些小遊戲可以來幫助孩子做脫敏練習:1.撫觸
父母可以找專業人士指導,按照一定的步驟給寶寶按摩,做撫觸操。或者經常輕柔地捏捏撓撓寶寶的小腳小手小耳朵小臉,摸摸寶寶的身體,根據寶寶的大小以適當的力度將寶寶抱在胸前,這些都是非常好的促進寶寶觸覺發育的方式。
2,卷壽司
用薄毛毯包裹孩子,並在地上輕輕轉動,也可輕壓孩子的身體,以強化幼兒關節訊息。
也可改用被單或舊報紙,讓孩子站著、躺著皆可,輕輕摩擦他的身體,也可放音樂或兒歌助興。
3,觸覺球
用觸覺球在孩子身上進行滾動、摩擦、輕壓,主要刺激孩子的後背、腳心、手心、腋下、脖子,四肢與前胸可以讓孩子自己完成。
4,玩泥巴
準備一個盒子,倒進一些麵粉,加上墨水顏料,加水和成泥巴狀,讓幼兒用手揉成各種形狀,簡單的圓形,方形,香腸,麵包皆可。
在這些遊戲中要提出來的是,觸覺刺激對孩子的一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但是任何一種觸覺刺激都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用遊戲的方式來進行,以孩子能接受的限度為標準,並且要長期堅持訓練,只要堅持,可以使孩子的觸覺發育得到彌補和提高。
回覆列表
寶寶主要是靠面板去感知物體的。他們透過摸一摸就他們知道什麼東西是涼的,什麼是熱的。什麼是柔軟的,什麼是堅硬的。面板是人們最大的感覺器官。如果成人多對孩子進行觸覺刺激的話,他就會更加容易適應外在的環境。
有的寶寶不喜歡別人碰,是因為寶寶對面板過於敏感。
一、父母可以怎樣去發展他們的觸覺呢?
1.可以對寶寶進行撫觸。
寶寶兩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對寶寶進行全身上下的撫觸。撫觸對嬰兒來說是一種非常大的安慰。不能夠感知到父母的雙手在自己的身上,能夠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安全感。輕輕的按摩,還可以刺激寶寶的微迴圈,並增進親子間的關係。在撫觸時,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也就是先從頭部開始按摩,然後是軀體、上肢、下肢。最後,還可以輕輕的摸摸寶寶的小腳。寶寶會感覺到很快樂。
2.給寶寶洗澡。
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一般家裡都會用花灑。花灑裡的水衝在寶寶身上,會給寶寶帶來刺激。他能夠感知水的溫度,體驗衝下來的力度如何,寶寶很喜歡玩水,這讓他體驗到快樂。媽媽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可以用毛巾輕輕地在寶寶身上擦洗。還有肥皂在身上輕輕擦的感覺。透過毛巾與面板的接觸,寶寶也能夠感受到毛巾的柔軟。
3.可以讓寶寶玩感官玩具。
有很多感官玩具,父母都可以給他們玩。比如,有一些是感官球。這種球在早教課當中會運用到,球面上有很多突出來的小點,寶寶在觸控的時候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這些小點。這些球有很多種玩法。可以與別的小朋友一起滾,還可以捏一捏。能刺激寶寶的面板。還有一些是毛茸茸的布制的玩具,比如娃娃,絨布球、玩具袋等等。不同的材質都可以讓孩子去感知。
如果家裡有的大一點的按摩球,可以讓寶寶躺在地上,把按摩球放在寶寶的身上滾過來,滾過去。還可以讓寶寶坐在大的按摩球上,或者是反過來趴在按摩球上,使按摩球與寶寶的身體接觸,媽媽抱著寶寶在球上滾來滾去,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一定要有大人在旁邊看護孩子,要注意安全。
4.讓寶寶在球池裡玩。
在遊樂場中,球池裡面的球都是很小的球。孩子非常喜歡在球池裡玩,因為他們可以躺在裡面,把球全部覆蓋在寶寶的身上。他們全身上下都可以感知球給他帶來的刺激。而且,寶寶還可以在裡面拋球感知球的形狀、輕重。這也能給寶寶帶來很多樂趣。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家長朋友們有幫助。